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媒介素养你就“OUT”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 09:4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大众传播媒介与信息开始像阳光、空气、牛奶一样环绕着孩子们,他们该怎样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媒介生态环境?这是一道教育难题。
  没有媒介素养你就“OUT”了
  ——重视媒介融合时代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郑德梅  
  “小悦悦被碾压事件”发生后,各类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有的媒体批判冷血的司机,有的媒体谴责冷漠的路人,有的媒体慨叹道德滑坡的社会,有的媒体赞扬出手相助、贫穷善良的陈贤妹,有的媒体则批评监护不利的家长……
  孰是孰非?如何教会学生理性地辨别、利用纷繁复杂的媒体信息?
  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五光十色的大众传播媒介与信息开始像阳光、空气、牛奶一样环绕着孩子们时,当新媒介的融合与普及,使家庭的教育功能不断边缘化,甚至动摇学校的教育权威时,学校和家庭怎样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让他们拥有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身心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学生们,该怎样面对这样一个不断变化又令人眼花缭乱的媒介生态环境?
  这是一道教育难题。
  按照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的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即指导学生理性认识并积极享用大众传媒,教给学生认识、分析、运用和监察媒介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传媒打交道。
  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品位的传媒接收者,一方面鼓励学生自觉监察和改善传媒,成为既有责任感又有批判能力的合格的传媒反馈者,而这正符合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媒介融合体现在媒介传播内容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以及媒介终端的融合几个方面。在此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内容、形式、载体及传播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诸多全新特质。这些新的变化,对小学生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媒介融合时代,没有媒介素养的人就“OUT”了。
  媒介融合带来了信息传播环境的巨大改变,特别是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发展,使不同媒介之间发生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交互性越来越强,形成了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小学生应该了解各种新媒介及其融合之后的特点,比较客观地评价媒介性质、功能和局限,正确认识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进一步形成关于媒介的思想,从而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媒介接触行为。
  媒介融合带来了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是,信息由传播者通过媒介传向受众,但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单一的传播流程被改变,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变得模糊,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动性加强,信息传播模式也由单向性转变为双向互动性。
  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受到了公众信息的极大冲击,但他们尚处于一个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经验欠缺,更容易对媒介内容产生认同,并把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和信仰标准,而不是进行理性的批判与接受。因此,小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应该被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实际上,我国已经认识到了对小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并早就开始着力实施,很多学校都已经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但不得不承认,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成效并不乐观,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误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内涵普遍缺乏深刻认识与理解,具体表现是“重技术轻内容,重操作轻思考”,学校媒介教育课的思路一般都是在教学情境中使用媒体,开设信息课、IT课、电脑兴趣班、动漫视频班、摄影课等,培养目标和实际结果也是让小学生熟练掌握各项媒介技术,如电脑、网络、软件等的操作使用。事实上,这只是媒介教育的基础,媒介教育重在启发思想与本质判断,让学生在掌握媒介基本技术操作的基础上真正学会建设性地使用媒介内容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一个媒体失去了青少年群体,那么这个媒体就会失去未来。但随着媒介化社会的形成,随着媒体的大众化、商业化、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一些媒体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忽视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黄色、暴力、诱惑、造假、夸大等因素都对小学生的身心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中,媒介也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学校是对小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特有的制度化、强制性以及课程设置的相对完整性和持续性,能够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的贯彻实施。另外,通过学校教育,也可以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达成共识,并相互影响。但在媒介融合的新时期,学校要高质量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媒介课程设置。
  家庭是对小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听广播等是很多孩子在家中的娱乐项目。家长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然后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独立接触媒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
  社会是媒介素养教育实施体系的环境主体,因此也是提高小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重要担当者,尤其是在目前媒介融合的复杂环境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组织建设是保障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相关部门与机构应该高度重视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积极为其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打造高水平的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平台。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对小学生贯彻实施媒介素养教育,让他们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媒介接触者与使用者,成长为健康的新一代。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20日第3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9:15 , Processed in 0.12404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