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阳区西大街小学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李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4 22:0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名师风采—— 大胆拼搏,不断超越,开创发展新天地 ――记汉阳区西大街小学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李莉[/td]



       西大街是汉阳历史最久远的一条老街,有着70多年校历的西大街小学就在这条老街上默默地生存、发展着。而2001年6月以来一系列的举措、事件,却使这所老校“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发展”,实现了几代西大人的愿望。短时间,大变化,内涵发展,超速扩张,人们称为的“西大现象”、“西大奇迹”中心的是她。从教师到校长,从教育到社会,从汉阳区乃至武汉市,关注、疑惑、惊喜、赞扬……而注目的焦点是她----李莉,女35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武汉市最年轻的湖北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汉阳区首届“名教师”、区科技拔尖人才、区人大代表、区青联常委。她以超于常人难以想象的满腔热情、惊人的创造激情和与时俱进、只争朝夕的改革魄力,牵引着、推动着西大街小学跨入超常规发展的快车道。

                               教育着  快乐着
   工作可以是谋生的手段,工作也可以是一项事业,一个追求。李莉心中,教育的真谛是爱,在爱的奉献里,她感到的是快乐,是幸福。
      1988年从教的李莉,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不断地擦亮着他人、快乐着自己。2000年临近毕业考试,借读生余伟鹏、余伟泳两兄弟的父母因与他人的财产纠纷,必须离开武汉,李莉把这两个借读学生接回了家,三口之家陡增两个活泼的生命,也就陡增了许多忙乱,做饭、洗衣,李莉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可余伟鹏两兄弟的父母一去一个多月杳无音信。李莉宽慰孩子,鼓励着孩子,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两兄弟终于顺利地完成毕业考试,与父母相聚,看着他们快乐的身影,李莉感到由衷的幸福。多少次她放弃休息和学生在一起;多少回,她把关爱留在了孩子们的家中、心中。为了肖白洁能坚持上学,在家“坐月子”的李莉不顾家人的再三反对,前去肖家;为了“普九达标”,李莉把年仅一岁两个月的孩子“狠心”送到幼儿园。当她多年资助的学生报考师范时,她感到欣慰;当电话铃声响起,因父母离异而让大家操碎心的李坤向她汇报进步时,她感到喜悦。
“爱是温和的,有时应该是严历的。真正的爱是帮助学生获得发展。”李莉带班的激励教育、自主管理模式、军旅生活体验,使她的学生成长得自信,发展得健康。教育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启迪智慧的艺术,在不断深入的探索里,李莉感到的是成功的快乐。
      李莉最初的学历并不高,繁忙的工作之余,她靠着惊人的毅力先后完成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于2002年到北大参加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首届武汉市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并担任班长职务。每年李莉都自费几百元订阅十几种教育教学资料,显示出强劲的学力,不断提升着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了自己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学中求乐   乐而好学的尝试》等一系列论文获市级、省级、国家级奖、优质课等获市一等奖,执教“全国启发式实验基地”展示课《春》为武汉电视台多次报道;负责两个国家级子课题研究,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央教科研重点课题研究,这在全市都是屈指可数的。研究不断深入,荣誉接踵而来: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教师、市学科带头人;而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妙境界,在她不懈努力下,也渐渐展开: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激情调动、巧手点拔的教学风格逐步形成,课堂“抢而有序,活而不乱”的“抢答式”教学模式得以创立,形成“功在课前,活在课中,用在课后”活跃、高效的课堂,极大促进了“发展语言,训练思维”目标的实现。2001年,李莉成为了全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2002年,被评为汉阳区首届“名教师”。
      然而,李莉并没有在荣誉面前停止教学研究。她倾注热情与精力大力培养青年教师。每月上一节示范课,经常邀请青年教师对其跟踪听自己的随堂课。在她的指导下,韦莉、彭娟等青年教师共获国家级奖22人次。作为校长,她坚持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在生动的课堂中进行她新的探索。她说:“我的很多压力、烦恼都是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中消除的。尽管艰难、辛苦,却能从学生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从事教育工作的幸福。”
                                      创新着  美丽着

      1998年7月,李莉担任二桥小学副校长,从一个普通教师到教学管理者,更多地需要角色意识的转变,她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尝试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1999年8月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配建了七里小学,作为七里小学的拓荒者,李莉同志担任牵头副校长,全面主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使该校快速发展。2001年李莉调任西大街小学任校长,从教学管理者到一把手,办学思路的形成者,则需要先进理念的支撑,教育思想的升华。李莉深知: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就是现代化的优秀学校。李莉不断地进行着新的探索。
      学校事务繁杂,李莉挤出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思考着、摸索着。短短的几年,她研读了百万余字的著作,做了20余万字的笔记,与数十位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学者作了交流,考察了30余所学校,实践尝试了不下十次的改革举措,“实施开放式教育,构建开放式学校”的办学思路逐步明朗,教师管理机制改革的工作重点逐步清晰。西大街小学的改革能否成功?有人担心、有人怀疑,“我们必须‘板’,对于西大街小学只有求发展才能求生存,只有创新才能求得发展,“我不怕困难,我坚信,我能带着大家走得更好。”李莉坚定地带领西大人寻找着自己的东西。
      教师竞聘    2002年西大街小学教师竞聘大会吵嚷、嘀咕之后平静、激昂地进行着。“填意向书、竞聘演说、末位待岗培训”今天人们早已熟悉、接受、认可的竞聘,在当时的西大街小学,在整个汉阳教育引起了震动,对于吃财政饭的教师群体,对于无政策支持的改革背景,对于新来乍到西大街小学的李莉,这一体制内的小小改革,却有着挑战其校长权威地位的高风险。“对于西大这种震动是必须的。凝聚人心,激发热情,我们这所老校好象一直等待着那份激动。”李莉坚决地推行、广泛地讨论,积极争取支持,使整个竞聘工作顺利进行。竞聘使学校工作归于有序,工作热情得到激发,责任感得到加强。李莉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的工作上来。
      研训一体化    “培训是最长久的福利”、“培训是最好的奖励”,开始时,没人理解。自购书报销,校长送书,论坛交流,每月1000字读书笔记,每周五下午学生放学后听专家报告,假期的一周培训,还要测评。这一切,开始时,大家不接受,工作干出了成绩奖听课票,假期送出去进修学习,推介给专家定向辅导;这一切,开始时,大家不领情。人人有课题、写课后记、写反思、写论文;开始时,大家不高兴,两年下来,国家级、省、市级20多名专家讲学下来,十多万元培训学习费开销下来,30多篇论文发表开来,20多名教师获奖得来,大家慢慢领悟了、体验了、理念提升了、本领加强了、家长认可了、学校发展了。研训一体化使学习成为西大人的需求,成为自觉,成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研训一体化使西大获得了省校本培训示范校的荣誉,更开创了汉阳区校本研培的先河;使西大街小学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李莉说:“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有的是才干,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展示的平台,一座联接专家与学生的桥梁,他们需要的就是我要做的。”
      办开放式教育    一个小小的细节开放,就会带来许许多多。李莉要求所有教师向所教学生家长公告通讯方式,她自己向全校学生家长公开手机号。不知什么时间,问题会冲到她的耳边,她聆听着、解释着、承诺着。在“无线”的沟通中,家校联系紧密起来,指责渐渐少了,信息渐渐多了,表扬偶尔会来。“今年,我们还会向家长开放我们的网站,家长不仅是反馈教育信息,家庭还是我们重要的教育资源。”第二个细节,李莉走得更远。西大街小学的教学开放不是开放日,是开放月,全校各年级各班按计划请家长代表到校,而且要求家长“做一回学生。”跟孩子一块儿到校,一块儿上每一节课,一块儿吃饭,一块儿作业,一块儿放学,一块儿受表扬,一块儿挨批评,一起感受每“每一堵墙说话”、一起感受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教导。家长了解了、理解了、体会了教师和学生的甘难辛苦,三个主体一起进步。“开放式教育就是要使学校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她特别注意满足弱势群体受教育的需要。她跨服务范围招收有五个特殊儿童:一个孩子患有自闭症、一个孩子失聪、一个孩子超龄、二个被抱养的孩子。“我们接收的是一个有困难的学生,对于家庭,我们却给它打开了全部希望。”开放式教育就是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阵地。她开放学校资源与社区共享,社区运动会在学校开,学生夏令营努力走进社区,在老人节、助残日、“六一”儿童节,社区和学校走到一起,义捐义卖、跳蚤市场,教育教学活动在社区蓬勃开展,近两年,西大街小学还为下岗职工提供了30多个再就业岗位。“开放式学校管理----多元界入,效益优先;开放性环境德育----环境渗透、建设环境,人与环境共同发展;人本主义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主导;差异性评价----个性化评价,异步化操作;开放式师资自培方式----多元组合,多向培训,”“社会化办学,承载社会责任和义务”,这就是西大街小学的开放式教育。
在李莉一班人的努力下,2002年,西大街小学被评为汉阳区首届“名学校”。

                                     发展着  超越着
      2003年,李莉领导的西大街小学迎来了最大的发展机遇,也迎来了最大的挑战。学校由西大街整体搬迁至鹦鹉花园,全新、高规格的硬件投入,使学校跃上新的发展台阶。同时,李莉面临决策难题:兼并薄弱学校鹦鹉小学、腰路堤小学,开办实验幼儿园,西大发展中资金本就不足,两校几十万元的外债,优质师资缺乏,社会的议论纷纷,重重困难中,李莉在“扩张发展、满足需求,扶弱解困”思想指导下,坚决、大胆、机智地走上了跨跃式发展之路。
      李莉以西大街小学的品牌及诚信为号召,巧借外力,分期付款,一年内在兼并校共投入100多万元,按省级示范学校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建设,兼顾了教职工短期福利与学校长远发展,学校建设达一级优标的同时,教职工待遇逐步达到全区前列,为发展留住了教师,留住了人心。
结合小学扩张中“一拖二”的现状,李莉大胆实行“三级管理”,充分调动领导力量。“一校两区,校长负责,分管校长----主任----年组”三级管理,李莉大胆放权分管校长,充分给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管理职权,轻松了自己,调动了干部,激活了大家,盘活了人力资源,使2400多名学生,100多名教师的大校管理井然有序。
学校规模的扩大,家长需求不断多样化满足一份愿望,就多争取了一分发展的空间。李莉在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探索了日托班的机制,工作的困难留给了自己,方便留给了群众。
      在幼儿园建设上,李莉站在“探索幼小衔接教育,探索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发展新途径”的高度,大胆运作民营化经营。政府、学校不投入一分钱,不用财政一个人,西大实验幼儿园成为硬件条件全区最好,第一年招生100名幼儿,成功完成了西大街小学“一拖三”的超常规发展。
      学校在发展,校长也在接受考验,除了能力,还有品质。在几年的大发展里,经李莉手的经费不下600万。有人送红包,有人以多种方式间接送礼,请吃更不在话下。然而李莉和她的班子没吃过商家一餐饭。“如果真要请吃,就用吃饭的钱为学校做点什么吧!”李莉说,于是有了学校的四张乒乓台、几张沙发……曾经接过两个信封,共3000元,因特殊原因无法退还。“李校长把这3000元做了阳光基金,减免特困生的一些费用。”
      “学校是一片净土,校长必须不断升华,包括人格、精神。”正是李莉校长精神的升华,才保证了学校的超越和发展,正是李莉校长的胆识魄力,才推动着西大街小学这所老校历经艰难,拼出一片崭新的希望。
      2002年以来,西大街小学被评为汉阳区首届“名学校”、课改先进学校、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教改名校,承办市级现场活动10余次,协办全国现场活动2次。西大街小学成为汉阳区教科研活动最活跃的学校。
      2004年,汉阳区新一轮的教育布局调整正在酝酿;2004年,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风雨欲来;2004年,汉阳区课程改革实验进入发展期,西大街小学,李莉,又会怎样?
      “我还会不停地‘板’,会拼。记得《谁动了我的奶酪吗?》,我会先动自己的奶酪。”这就是超越。



[信息来源: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22:10:19 | 只看该作者
行走在教育改革前沿——记汉阳西大街小学校长李莉
2004年11月14日汉网
  记者冯爱华 通讯员梁爽
  “一个在教学改革战线上跑得快的人”、“做事出人意表、又合乎情理”,提起市青联委员、汉阳区西大街小学校长李莉,业内人这样评价。
  不久前,全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展示活动在西大街小学开展,会后的意见回收簿上,
      
200余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对展示活动的形式和水平大为赞许。而在三年前,西大街小学还处于发展困境,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校园设施陈旧逼仄。  2001年,32岁的李莉从七里小学副校长职上调任西大街小学校长。单枪匹马进入新环境,她立即雷厉风行地进行革新,提出建设“学习型、开放型校园”。被李莉称为“洗脑”的工程首先从对教师培训开始,内容从教学、科研到为人、为师之道,每周全校教师集中培训,晚餐经常是面包或馒头。通过专家引领、内部培训、课题带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以“末位待岗培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风气为之一新。
  “推门听课”是李莉对教师考核的一项创新。在以往考核课打分的形式下,有的教师精心准备的考核课精彩纷呈,而日常授课却马马虎虎。推门听课实施后,考核者可随时推开教室后门听课,李莉为自己定了每周听课不少于5节的要求,中层行政干部则要求每周听课不少于8节。同年,西大街小学推行学生考试制度改革,取消期中考试,而是以随机抽查的方式来检验教学质量,考试以口试、笔试、实际操作多种形式相结合。两项制度实施以来,整体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三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省教改名校、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汉阳区首届“名学校”。
  旧的校园环境对学校发展局限颇多,李莉又将目光投向周边。2003年,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西大街小学兼并周边两所薄弱学校,并多方筹措资金700万元建设新校舍。不久,李莉又创办西大街实验幼儿园,全部市场化运作。
  校长事务杂多,而李莉目前仍担任着一个六年级班的语文教学,每周上10节课。对此虽有不同意见,李莉仍然坚持:“不在教学一线,怎能感到教师的压力?又怎能始终站在教改前沿?”身为省内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李莉还承担了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实验,先后有《(白杨)课堂教学实录》等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省、市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从1996年至今,李莉以授课、座谈等多种形式对近千名教师进行培训,在她的辅导下,先后有22人次获国家级奖励。李莉也先后被评为汉阳首届“名教师”、市优秀青年教师、省特级教师。
  三年间,三十出头的李莉华发陡生,爱美的她不得不一月就到理发店火局油一次。不是没有转行的机会,而17年教学生涯却让她无法割舍:“教育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接下来的教学改革中,我还要成为‘吃螃蟹’的人。”(来源:长江日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4 22:11:09 | 只看该作者
李莉名师工作室报道
    近日,李莉名师工作室每周例行的教学研讨活动 如期举行。本次活动指导的是张黎和徐晓雁老师。两 位老师分别执教了鄂教版五年级课文《刷子李》和 《快乐王子》。两位教师通过精心地准备,精彩地教 学,上出了自己的风格。之后,工作室成员和全体语 文教师展开了激烈的研讨。工作室名师李莉同志、市 小语专家李希才老师和上课教师围绕教材的正确解 读,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等进行了积极地探讨交 流,对这两堂课的教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和改进策略,令所有听评课老师受益匪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2:04 , Processed in 0.0954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