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样的语文课改,是不是要值得我们警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4 18:1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样的语文课改,是不是要值得我们警惕?    作者:苗蔚林  
  听了这样一节语文课:
  1.教师前一天就把准备好的“学案”就发给了学生;
  2.临近上课的课间,安排几个学生把选择好的重点问题抄写在黑板上;
  3.课堂上由学生点名不同的学生起来,照着人手一份的“学案”讲课,教师在旁边点评;
  4.读完教案再看黑板上的重点,学生互动提问。
  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课吗?
  第一、学案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把“学案”提前发给学生无可厚非,可是,一堂课上就这样的让学生读学案、讲学案,绝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黑板上抄满了学案重点,也绝不是“以学定教”。学案的作用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大概应该是学生在家学习、预习的纲要,是起到引领学生开外学习的一种纲领性的东西,但在一些公开课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却常常是学案的重复学习,或者是学案的照搬照抄,似乎,学案就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这似乎很值得商榷。
  第二、课间时间是学生抄学案的时间吗?课间时间由学生抄写的方式值得研究,课间本来是学生休息的时间,我们看到的是四五个学生在前后黑板前龙飞凤舞,急忙着抄写学案内容,假如,我们的语文课每天就是这样上的,那么,语文课还有生命力吗?45分钟的课堂已经变成了5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课堂,这样的语文于新课程似乎是南辕北辙了。
  第三、学生讲课的教育学依据是什么?不仅仅在这节课上,以前也听过一节课,是学生站在讲台前讲课,教师和其他学生一样是听众。似乎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新不该是彻底的革掉老师的命!新课程不是完全颠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而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这个主体地位以从属于教师主导地位为前提。但是,当我们看到一节语文课全部由学生来执教,教师在那里正襟危坐,或者是偶尔几句点拨,或者是仅仅课堂教学纪律的维持者时,作为听课者的我们,心里涌起的是一种悲哀:如此理解新课程,还不如不懂新课程啊。
  语文课堂的教师主导地位不容剥夺,主导地位的体现需要一定的外显形式,比如:提纲挈领的讲课,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课堂生成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探究等等,但是在几堂由学生主导执教的课堂上,我们看不到这样深入挖掘语文的影子。
  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课吗?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故乡》里的一段描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在我们语文教学的家园里,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少年还在吗?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不是也是“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呢?
  语文教学的课堂改革,首先是拓展语文课堂内涵的改革,是提升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改革,可是,我们看到诸多的一些语文课堂,常常令我们失望,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只关注学生主体作用,忽略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忽略了对语文内涵的真正探究,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课改,是不是要值得我们警惕?
  希望看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的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绿的西瓜还有那英姿飒爽的少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5 00:36 , Processed in 0.07826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