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有愧于儿童/少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4 16:1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社会有愧于儿童/少白 

http://blog.cersp.com/53270/1295950.aspx

  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最打动我的是蒙台梭利的几十年如一日为儿童工作的耐心,最打击的我却是她随手写下的这样一句话:“社会有愧于儿童”。
  谈到该问题,蒙台梭利毫不客气地指出:
  “经过几十年的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终于认识到儿童的生命被扭曲了;这是由于赋予他们生命和提供营养品的父母以及他们周围的承认社会所造成的。”
  “但儿童是什么呢?对于那些更关心自己富有吸引力的工作的承认来讲,儿童永远是一种惹麻烦的根源。”
  “在现代化大城市狭窄的地段,众多的家庭挤作一团,在家庭里儿童是没有地位的。在挤满汽车的大街上,或在人群从此赶路的人行道上,肯定也没有儿童活动的余地。”
  “即使儿童生活在比较幸运的环境中,他们也被限制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有陌生人照管。他们不可以进入父母的房间。没有一个地方可使他们赶到他们被理解了,可使他们进行他们自己的活动。他们必须保持安静,不碰东西,因为没有一样东西是他们自己的。每样东西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全都是成人的财产,结果对儿童来讲都是禁物。”
  “那么儿童拥有什么呢?一无所有。
  阅读上述段落时,我有一种骤然被击中的感觉,我仿佛看到自己内心的某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被击打得粉碎。因为在这之前,和多数人一样,我始终认为现在的儿童不仅是社会的中心,也是家庭绝对的中心,他们吃穿不愁,衣食无忧,几乎个个都是倍受成人宠爱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重新审查这个世界,你才发现我们所创造和制造出来的一切不过是为成人世界准备的一场盛宴罢了。而孩子们呢?他们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在这个由成人控制的世界,孩子们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的。
  孩子们的位置在哪里?蒙台梭利给出的答案是:孩子们“被放逐到了社会的边缘”。
  所以,大人的东西是不能随便乱动的,大人讲话小孩是不能插嘴的。
  所以,你可以听到一个愤怒的父亲教训他的孩子:“臭小子,小小年纪就学会撒谎!”而在前一秒,他很可能刚对别人说了一天中的第N个谎言。
  所以,你可以听到一个生气的母亲训斥一个泪水涟涟的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把这么贵重的花瓶打碎了!”却不曾想想孩子脆弱的心灵比花瓶还要破碎。
  所以,小孩子是不可以到处乱走的。蔚蓝的大海是不可以去了,碧绿的原野是不可以去了,神秘的树林子是不可以去了……处处是风景,处处有乐趣,却处处是危险,处处是禁区。
  所以,放学回家或到了周末,更多的孩子对着电视打发无聊的时光,而电视里播放的节目,从冗长的肥皂剧到低俗的综艺节目乃至五花八门的广告,也多是为满足成人的需要而准备的。
  所以,当你听到一个呀呀学语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唱着“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或“亲爱的,你慢慢飞……”时,你一定不会感到惊讶。    ……
  那么多的“不可以”,弄得孩子四处碰壁。
  那么多来自成人世界的意识形态的入侵,让很多孩子不再纯真可爱。
  诺大的一个世界,被压抑的他们却无处容身。偶然闯如成人世界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精神的冒险。
  “解铃还需系铃人”。希望更多的人能根除潜藏在我们心中的偏见,重新去了解儿童,理解儿童,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于他们成长的空间,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能得到充分的生长。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会惊喜地发现,生命自身的潜能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1 19:42 , Processed in 0.0755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