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本教材《取法美文写佳作》编写策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7 16:5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本教材《取法美文写佳作》编写策划

赵克明   





书名:取法美文写佳作

编写意图:以阅读导写作,以写作促阅读,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效率,使得中学生读写素养与能力同步提升。

编写体例:

每组稿子包括标题、导入语、读美文、赏美点、写佳作、评佳处等部分。

标题  体现该组稿子主题,用对应的两个短句,10字左右。用4号宋体字。

导入语  体现该组稿子的话题,引发读者关注,简明扼要,100字为宜。用5号宋体字。

读美文  精选有特色美文一篇,最好是名家的,1000字左右,篇末标注出处。用5号楷体字。

赏美点  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赏析美文,每方面均列出小标题,小标题体现美文特色,用对称的短语,如“正面描写,侧面相衬”。字数在1000字以内。用5号宋体字,小标题加粗。

写佳作  学生根据美文特色写成的作文一篇,字数不少于800个。用5号楷体字。

评佳处  对学生作文加以点评,突出其仿写的成功之处,字数在200个左右。用5号宋体字。

样稿:

立论贵有“我”  阐释求鲜活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是的,人的大脑不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要用自我的眼睛去认识世界,用自我的头脑去思考事物,用自我的独特鲜活的方式去评说生活——这是我们的立人之道,也是议论文写作之道。请赏读下面这篇范文。



【读美文】

                               汉子精神     



文 / 李国文

  

有一次,画家韩美林告诉我,他正要做一件大作品,计划为项羽塑一尊顶天立地的雕像。我为他这宏伟的构思,不由得击节赞赏。他说地点定在这位英雄愧对故里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自刎处。

  就在这处江边,项羽“令骑者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忽然,项王见重重包围着的汉军中,有一张熟悉的面孔,便指而问:“若非吾故人乎?”汉骑司马吕马童一惊,马上也认出了对方,赶紧告诉身边的另一汉军将领王翳:“此项王也!”项羽对这两个人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于是,自刎而死。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胜利者总是有理。所以,历朝历代的失败者,总是会被胜利者缚在耻辱柱上。但韩美林说:我就是要为失败的英雄立像!

  中国最有名的女诗人李清照,就为这位失败者写过一首流传千古的强者之歌,题曰《夏日绝句》,只二十个字,给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好汉,作出了最高的褒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中国最有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是最早为项羽唱赞歌者。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将项羽的传记,放在前为秦始皇,后为汉高祖的帝王本纪里,在那个动辄得咎的封建社会里,这种有胆有识的勇气,也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良知。要知道他在写作《史记》时,已经是身陷缧绁的罪人,看来项羽的挺直腰杆的汉子精神,也是使他能够秉笔直书的力量。

  李清照也是一位失败者,爱情,婚姻,家庭,事业,无不使这位具有高超才华的女子抱憾终生;司马迁也是一位失败者,受诬,冤狱,蚕室,幽闭,连做人的资格都丧失殆尽,唯有埋首在竹简中著书立说,苦度残年。所以,这两位文学大师来写项羽这位历史上的大失败者,是再合适不过了。

美林对西楚霸王投注进去这么大的感情,也许和他本人也是一个经常失败的汉子有关。几十年来,他饱尝或被席卷,或被高压,或被责难,或被修理的种种滋味,所以,他刀砍斧凿下雕刻出来的项王形象,不光是情态上的维妙维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贴合,心灵上的呼应。

试想一下,这位头戴盔甲,身披战袍,横刀马上,面江而立的西楚霸王,有数百米高,几乎等于一座山,兀立于滔滔长江之滨,那英雄末路的悲壮感,那虎死不倒架、虽败而不失尊严的英武感,这该是怎样一种磅礴的气势啊!

  我觉得,汉子精神,在当今中国,尤须张扬。也许,近年来,读多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媚,而较少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刚健,所以,每当看到美林的雕塑绘画等大作品,马上就会涌上来此人真不愧为一条“汉子”的感喟,而且,他作品中所充满的那种“汉子精神”,也使我受到启发,得到鼓舞,因之激动不已。

翻开中国史,凡盛世,总是政治上产生大作为的时代,也是文化上产生大作品的时代。乐山大佛,始建于盛唐的开元元年,而洛阳龙门石刻,也是到了盛唐才达到巅峰状态。因此,我在想,当我们跨入21世纪,国家一天天富强起来,这尊西楚霸王的巨大雕像,在长江之滨矗立起来,这对走过百年耻辱之路的中国人来说,是很有一点象征意味的。

(选自《光明日报》1999年8月26日,有删改)

【赏美点】

    1. 有“我”立论,发人未发

    文章应该是独特的思想之花,人云亦云,证明别人已经证明了千百次的颠扑不破的公理,只能充当别人的留声机、传声筒。李国文先生的《汉子精神》就是“自我”思想的结晶。对于项羽这个历史人物,人们历来是贬大于褒的。尽管项羽本人也曾豪迈地自夸“力拔山兮气盖世”,但是他却又感叹道“时时不利兮骓不逝”;尽管史家司马迁将项羽的传记放在前为秦始皇、后为汉高祖的帝王本纪里,但还是评说道“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尽管唐诗人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是宋王安石却辩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用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来看,项羽只能永远是“败则为寇”,而李先生却不以为然,盛赞项羽挺直腰杆的汉子精神,并热情地褒评了如项羽一类的“失败”的“汉子”,进而认为汉子精神在当今中国,尤须张扬。读此文,我们不能不佩服李国文先生发人未发的创作思想与精神。

    2. 枝而不蔓,议论鲜活

论述文在结构上常好犯的毛病是“观点+例子”,简单的套路,呆板的行文。而李国文先生的这篇文章完全避开这种套子,开篇以画家韩美林要为项羽塑雕像为由头,联想到史书记载的项羽的悲壮落幕,再由韩美林为失败的英雄立像,联系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为项羽这个失败者写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强者之歌,接着就近评述司马迁、李清照和韩美林的人生遭际及其体现出“汉子精神”,进而突出强调在读多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媚而较少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刚健的今天,尤其需要张扬“汉子精神”,文末又回到为项羽立像上来,指出“当我们跨入21世纪,国家一天天富强起来,这尊西楚霸王的巨大雕像,在长江之滨矗立起来,这对走过百年耻辱之路的中国人来说,是很有一点象征意味的”。全文话题集中,因事说理,评古论今又不远离事由,深入发掘又与话题紧密关联,行文不枝不蔓,议论鲜活有味。



【写佳作】

缩小你的梦想

丁纪然



难以衡量的是梦想的重量,如果梦想太过沉重,那就试着缩小你的梦想。

                                                               ——题记

《於陵子·人间》中有这样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中州有一只蜗牛,想振奋起来干一番大事,却又时时责备自己软弱无能。想向东攀登泰山,计算一下,却要走三千多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汉水,计算一下,也要走三千多年。再想想自己的寿命,不过朝暮之间而已。于是,不胜悲痛,枯死在蓬蒿杆上,而被蚂蚁嘲笑。

蜗牛的梦想可谓高远矣,然而最终一无所成,原因何在呢?原来是它不懂得缩小梦想,步步为营,循序渐进。蜗牛遗憾地死去令人痛心,也让我们得到诸多启示。

英国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有一块墓碑,上面刻了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了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我可能会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这是一段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适当缩小梦想,从实际出发,让自己的心灵注入永久的激情与活力,这样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世界著名撑杆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一个绰号叫“1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将成绩提高微小的1厘米。他在成功地跃过6.25米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是啊,一个人最伟大之处在于他懂得如何有步骤地迈向成功,然后为之付出努力。梦想的成功没有捷径,当有一天,你回首过往,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回忆,你会发现,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不是头顶上的光环,而是你洒在一个个脚印上的汗珠与泪水,是它们见证了你的成功,让你明白实现梦想首先要缩小自己的梦想。

当红影星王宝强在未成名之前,经常在剧场旁边等戏,无论遇上什么角色,卑微的,危险的,他都会欣然接受,终于,在16岁时被导演李扬挑中,主演独立电影《盲井》,从此真正打开了演员生涯的大门。此后,陆续在《天下无贼》《暗算》《士兵突击》等电影亮相,赢得观众一阵阵喝彩。如果当初他看不上小角色,别说主演影视大片,就是一般的影片他都未必能演好。

生活中,多数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完成梦想的难度过大,而是梦想太大,让自己觉得太遥远。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架天平,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趋于成熟,砝码会不停地调换。

生命有限,梦想无穷。我们不是蒙田,做不到“凭时间的有效利用”;我们不是笛卡儿,无法在每天沉睡了十几个小时后,还可以成为最伟大的数学家;我们也不是爱因斯坦,不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研究……我们只是平凡的人,明白梦想的路途艰辛难行,惟有缩小自己的梦想,才能体验梦的飞翔。



【评佳处】

大凡谈理想的文章,都主张“立志高远”“树立远大梦想”,而本文突破了惯常的思维圈,提出了“缩小梦想”的观点,可谓见解独到,立意新颖,启人心智。敢于发表有“我”之论,这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占有大量的生活材料。本文作者紧扣论点选取了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新鲜典型的材料,正反对比,多方论证,并联系自我,不仅有力地支撑了论点,而且使议论显得鲜活,让人读来饶有兴味,深为折服。

                                                                          (该书由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0 20:58 , Processed in 0.0773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