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获 反思 行动——听首都师范大学张彬福教授讲座的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8 02:1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收获 反思 行动——听首都师范大学张彬福教授讲座的体会
延庆县教科研中化学教研员 宋春艳 2月21日是寒假开学的第二天,上午八点半,首都师范大学张彬福教授就“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工作特性”对延庆县教科研中心作教研和科研工作的近七十位教研员进行了讲座。 讲座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研指导的“三个转变”,另一方面是促进课堂效率提高的教研员指导策略。讲座后,我对讲座内容进行了再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科实际,从中得到了诸多启示: 教研员作为教学研究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者,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更是实现教研员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必须。优秀教研员应该具有专家的理论水平、教师的一线经验、领导的管理才能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一、 教研员要加强研究,做新课程的研究者。 教研员要成为“研究者”,就要成为“学习者”。教研员要把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形成的思想、观点、意识,通过语言或教学行为传递给教师,与教师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在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和过程,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用教学过程和结果来证明教学理论。   教研员要明确自己重点应研究的内容。一是认真研究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区别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不同;研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各个阶段的具体体现;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并验证所选用的教材。二是对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三是进行课程资源的研究。四是教研员还要研究教师。 二、 教研员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教研员来自教师,教研员的实践也在基层,课题、活动乃至成果要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因此,教研员要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就必须注重实践环节,也只有教研员不断地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思想得以贯彻。教研员要下校听课,把教师们教法的选择、运用、教材的处理、教学媒体的使用,以及教学中列举的恰当事例记录下来,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地丰富自己。同时教研员还要认真评课,通过评价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失败以及学生在听课、答题、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践的经验,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三、 教研员要积极反思,在自我反思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正如波斯纳指出的,“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理论素养的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独特性和可生成性要求教研员更要学会反思、更要善于反思。反思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回忆,而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教研员反思的内容包括:是否形成新课程下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评价观、教研观、管理观等理念层面的问题,以及教研员自身所拥有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基础等。反思应成为教研员专业生存和专业成长的“核武器”。    反思的方法很多,例如:①在读书中反思。教研员要不断阅读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书籍,在读书中反思自己的教研或教学工作。书读多了,认识自然会提高,研究、实践也就有了方向、信心和力量。②在观摩活动中反思。在新课程的培训与实践中,教研员往往要参加很多观摩活动,包括听观摩课、研究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等。在观摩活动中教研员要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③在交流讨论中反思。教研员主要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进行自我反思。教研员应该加强与教师间的交流对话。这种交流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④撰写工作日记。工作日记能够及时记录教研员在自己读书、观摩活动、交流讨论等方面的经验、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工作中的成功或不足、灵感闪光点、感受、改革创新等等。通过撰写工作日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研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四、 教研员要善于合作与总结,在合作与总结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教研员要能理解一些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课改,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一下子难以改变,教师已有压力。在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过程中,教研员应多为一线教师创设一个信任的、允许出偏差的氛围。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教师认识自我,发现差距,从而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意识。无论什么特点的教师,他们都需要得到教研员的尊重和期望,获得心理上的解放。    教研员与教师交流合作的策略主要有:①转变教研员的角色。教研员要由“专家”、“领导”和“检查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②工作重点下移,深入教师中间。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学校,走进课堂,或担任一些教学任务,或蹲校听课调研,与一线教师同学习、同备课、同研究。③善于创设与教师对话、交流的氛围。教研员在与教师对话、交流、合作与互动中,要尊敬教师、信任教师,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也使自己得到发展。④创新交流合作的方式和途径。教研员除采用深入学校,走进课堂与教师同备课、同做课后的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合作外,还可以带领教师进行跨学校、跨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并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 教研员要勤总结,要善于将自身或基层教师的实践经验加以提升,发现教育现象本身所蕴含的规律,加以总结、推广,使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进一步引导教育实践。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唤醒教师的教育经验,以文字、音像物化的方式记录、整理和发表教师的教育经验、从而实现教育经验的澄清、保存、交流和分享,使之成为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每一位教师都可能在表达自身教育经验和分享他人教育经验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加深对教育的理解,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作为新时期的教研员,要想不负时代使命,惟有“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工作思路上,要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要创新立异有实效,继续体现出教研员在课程改革中的价值。只有懂理论、会研究、善反思、勇进取的教研员才能更好地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我也是力求向此方向努力,努力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成就教师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成为一线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都满意的教研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2:08 , Processed in 0.0777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