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教育链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8 09:0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教育链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全国首届长三角小学教师教育论坛
暨第二届新生代教师成长研讨会侧记
由浙江省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会、杭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中国教师报社、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长三角小学教师教育论坛暨第二届新生代教师成长研讨会于2005年11月27日至29日在杭州召开。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与小学教师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个由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的研讨会虽然已经过去了十来天,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

        教师与教师教育:两颗璀璨的明珠
10月28日下午,继上午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中韩初等教育比较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后,国家督学、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会长马立,以“用科学发展观透视我国教师专业成长”为题作了这次会议的主报告。这位曾长期主管我国师范教育工作的领导,谈起教师和教师教育,仍是那么地满怀深情。她说: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实现这个神圣任务要靠教师和教师教育。教师和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链上两颗璀璨的明珠。马立认为,要用科学发展观透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一要尊重教师,因为教师是民族文化、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从事的是最体现生命关怀的神圣事业;要发挥教师的独立创造性;强化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二要追求教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马立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等七个方面构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并且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通过终身学习不断习得专业知识,不断增长专业技能,不断实施专业自主,不断提升专业道德水平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结构内容不断充实、丰富、更新的过程。这种专业发展,具有综合性、自主性、个体性、情景性等特点。我们必须全面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采取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三,要探索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对我国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历史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马立提出了“改变观念、调整政策、探索多样化的模式”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与方法,给各地代表以极大启发。
接下来,马立会长的视线转向教师教育。她在“不断创新教师教育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这个专题中,首先回顾并分析了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几个阶段,指出我国的教师教育已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她列出了以下数据:
各级各类师范院校
1997年(所)
2004年(所)
增减
高师本科院校
76
195
+119
师范高专科学校
156
70
-86
中师幼师学校
892
282
-610
教育学院
229
82
-147
进修学校
2242
1703
-539
举办师范教育的
非师范院校
315
+315
上述数据证明了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正逐渐走向开放;职前培养结构重心上升;教师教育重心由职前向职后移动,逐步走向一体化。马立勉励到会的代表要积极开创小学教师教育新局面,在继续发扬我国小学教师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勇于开拓创新,尤其要切实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关注小学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在职研修,与小学结成密切伙伴关系。
作为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的会长,马立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成立的背景、宗旨与任务。学会所开展的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展评活动,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
  
      教师专业化: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接下来的四场报告,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进行了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惠中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教师职业的历史演变。他认为,师范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它改变了教师工作经验化、随意化的情况,为教师专业化创造了条件。而从上一世纪中期开始的世界范围内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正在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惠中教授从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等六个方面对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作了详尽的分析,进一步开阔了与会者的视野。
杭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谢广田教授则把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置于我国新课程的背景下。他认为,席卷全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以其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功能的发展性、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等特点,对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挑战: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变革自己的教育方式,构建综合性的知能结构。从事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同志,要主动应对挑战,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坚持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贯彻综合培养,有所侧重的方针,在教学内容与方式方面力争做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和谐统一;在学科专业发展方面,坚持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李学农教授则以“新课程需要怎样的班级管理”为题,直指当前小学新上岗的教师的软肋。他认为,班级管理是一种潜在课程,即隐性课程。有些人把班级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纪律的管理,学生成绩的管理等等,是错误的。班级管理应当是一种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生活建设,建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生命丰富与拓展的生活,塑造学生美好品质的生活。为此,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状态,了解班级生活对每个孩子发生怎样的影响。他所开展的管理活动,就是真正在影响着学生的潜在课程。李院长主张,班级就象一个家庭,班主任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他把班级中的每个成员当成同伴,和他们一起生活着。李学农教授的报告,激起了在场的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小学教师的共鸣。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新生代教师成长例谈”,则以生动丰富的案例和精彩的点评,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新生代教师的成长规律,进一步印证了马立会长在主报告中关于“教师教育重心由职前向职后移动”的观点,她的论述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与实践教师专业成长这一历史性的命题。

浙江做法:整体推进小学教育专业建设
在29日下午的联组讨论会上,上海师大、南京师大、新疆师大、湖北沙洋师专、台州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杭州师范学院等院校的代表交流了自已在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经验与体会。台州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叔新副教授介绍了该院在加强小学教师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经验,湖北沙洋师专教务处处长胡振坤,作为单独升格的师专的代表,介绍了该校的办学情况;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国强的发言,介绍了祖国边陲重地的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他们的发言,引起了代表们的普遍关注。
最引人注目的,吸引长三角地区代表眼球的,是浙江省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师范处的李敏强的浙江省整体推进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介绍。
李敏强介绍说,浙江在师范布局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于2000年停止了中等师范学校的招生,2003年停止了“三、二分段”小教大专班招生,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全部纳入高等教育体系,2004年实现由三级师范院校向一级师范院校的过渡。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五年制专科(初中毕业为起点)、三年制专科(高中毕业为起点)和四年制本科教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养格局。正在向整体推进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向前进。
浙江的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包括规范专业名称、规范专业设置和招生、规范文凭和学籍管理等。
二、加强专业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省师范院校开展和加强了小学教师教育的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工作,探索“综合培养有所侧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重视教师技能与实践环节教育。
三、探索教师培养新途径,为基础教育提供合格师资。如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推出了定单培养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招生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类院校经省教育厅批准,设置高职类学前教育专业等。
四、制定评估监察体系,确保师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通知的要求,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高等学校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工作监察体系和量化标准(试行)》,全省现行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各类院校均将据此进行自查评估,省教育厅将组织力量对此进行专项评估。
浙江的做法引起了省外同行的极大兴趣。来自新疆的代表说,要向负责浙江师范教育的领导表示敬意,因为他们是那么地重视师范教育,在全省范围内整体性地推进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这必将对浙江的基础教育和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短短的三天会议虽然结束了,但会议所安排的中韩双方专家关于两国初等教育比较研究的讨论、马立会长的报告、四位专家学者的演讲以及各地各校经验的交流,加深了与会者对我国教育链上两颗明珠重要性的理解,使小学教师和教师教育更加灿烂辉煌,为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作出更大贡献,是三百多位与会者的共同心愿。经商定,全国第二届长三角小学教师教育论坛将于2006年在南京进行,由南京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等单位承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5 05:51 , Processed in 0.45057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