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另类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9 11:5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另类总结





李迪









生来不喜欢写总结,也讨厌写计划,只愿意随遇而安把握今天。甚至曾在有人逼我要计划、总结时赌气说:“我今年的计划是:我要好好干;我今年的总结是:我已经好好干了;事实上是:我正在好好干。”





这席话曾一度引起同事们的欢笑,认为可当作我们办公室的经典“名言”。但是,许多聪明人却语重心长地劝解我:“做事必须要有计划,有总结,才可能有前途!”





哦——这样啊!那就为了“前途”这劳什子,勉为其难总结一下近年来的情况吧!





一、“葱花儿”的角色。





这实在不是一个高雅的角色——葱花儿。





但是读者朋友,倘若您尚食着人间烟火,就一定炒过菜吧!将炒锅放到火上烧热,加油、盐,片刻,油滚烫了,但没有声息,只是在默默压抑着喧嚣、暗暗积蓄着热量。这时候将手里的葱花向油锅里一放,“嚓——”的一声,马上就爆出热闹,绽响浓香。





一道精美小菜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惭愧!我尽管在外表现得很文静,在办公室里,却常常扮演着“葱花儿”的角色。





近年来,我和同事的关系相处不错,这当然是同事们素质高。许多人见我第一面都感叹:没想到啊!世界上还有你这样的女人。网友李作朝第一次见我直接说:雪莲,这就是高山上的雪莲。我却常常对着自己办公室的一群美女发愣:难道世界上的女人不都和我一样吗?看看我们屋的十个美女(全是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哪一个不和我一样热情善良、不谙时世?近几年,我们同事间的感情越发融洽了,办公室里每天都是欢声笑语、莺歌燕舞,以至于我面对她们根本就静不下心来读书写文章。于是,找一个简陋而僻静的小屋,忍受着冬冷夏热的折磨,不停地阅读着、书写着,仿效着古人“楚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境界,只有课外活动的时候才归队。如此,姐妹们到一起越发亲热了。我便利用自己的伶牙俐齿,一会儿帮助这个老师解闷,一会儿帮助那个老师和网友聊天(呵呵,好像很无聊。)这里便不能不提到端端——一个聪明灵巧的音乐老师。只要我和端端在办公室,气氛就会热烈起来。其实我们也没说什么话,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别人听了却忍不住要笑。于是,我说端端是“葱花儿”,她反过来说我是“葱花儿”。其实啊!若只有葱花儿,没有滚烫的油锅,同样是热闹不起来的。我很幸运,自己的办公室就是油锅,让我们在想放松的时候,能尽情放松;在想努力的时候,能安静地努力。只要能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欢乐,做一个“葱花儿”又如何?





二、望穿秋水,才见伊人的背影。





有家文化公司吆喝了一年,要为我免费出版《李迪文集》。于是,盼星星、盼月亮,我如同盼着自己未出世的孩子般想像着书的模样。如今,当样书摆在我的桌头,我简直就和做梦一样,这似乎算得目前头等喜事、重要成绩了。但是,文集的内容却是两年前,甚至更远的时候就开始动笔的。也就是说,种子在两年前就埋到了土里,2007年才开始生长,真正收获果子,却是如今。





夜深人静时,摸索着厚厚的文集,我忽然明白了何为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耐心,是等待意义在时间中的慢慢生成。母爱是在一天天的喂奶中而来,感叹孩子长得快的都是外人;文集也是在分分秒秒的受热、挨冻、耐寂寞中写成,认为成绩得来很容易的都不是当事人。忽然想起来一个故事:有人精心喂养了一条小狗,可是后来小狗病死了,那人为此伤心。别人劝他再养一头,他回答说:“再养不难,难的是爱,太需要耐心了。”





是的,欣赏美文很容易,不容易的是能清晰地回首逝去的青春足迹。也许你会说自己的日子不精彩,不值得一记。但无论如何,那也是自己的日子啊。如同皇家花园很美丽,让我们留恋忘返,但我们爱的还是自己有缺憾的园林;别人的学生很优秀,让我们羡慕有加,但让我们梦魂牵绕的依然是自己那毛病百出的学生;作家的文笔很清丽,让我们沉醉不已。但能让我们倒背如流的依然是自己精心推敲出的文章。可见,爱不是对象,爱是关系,是你在对象上付出的时间和心血。若没有付出,便谈不到真正的爱。比如,坐缆车上山的人,再美丽的山对于他也只是一个概念,并不具备实质。“当我说到山,意思是指让你被荆棘刺伤过,从悬崖跌下过,搬动石头流过汗,采过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迎着狂风呼吸过的山。”





我爱我的作品,因为它字字句句都发自肺腑,纪录着我真实的生活,强过那东拼西凑的文章。





三、得遇恩师,有心栽花花盛开。





近年来在网上学习,最让我高兴的是,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水平极高的老师。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在我疲惫不堪的时候,是他们——张万祥老师、王晓春老师、孙阳立老师、蒋玉燕老师、村夫老师等网友及时给了我力量和点拨。20071216日,我正式拜李镇西老师为师,并获得了“全国班主任心灵写诗金笔奖”,大量阅读了李老师的著作。相信在师傅的帮助监督下,我会将“心灵写诗”继续下去。而且,2007年我还和张万祥老师见了两次面,得到了他老人家的悉心关怀。





呵呵!初荷已经幸福得如花儿一样了,不管这花儿是“葱花儿”还是“刺麻苔”。





四、被“逼” 的“名师”,无意插柳柳成荫。





2007年,最让我不乐意的,是学校“逼迫”我参加郑州市“名师”考试,要经过讲课、笔试、说课、答辩等层层选拔。全郑州市包括下属各县的职业学校只有十个名额,据说“含金量”很高,很难通过。当时学校要求我报名,我不同意:“我要那玩意儿做什么呢?”校长却说:“你看看这人说的什么话?‘名师’怎么能叫那‘玩意儿’呢?”





我不反驳,却在私下里声称:“从今后,李迪在评优、评先方面‘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了。‘名师’不是考出来的,也不是评出来的,而是要做出来的。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这次‘名师’评选我绝不参加。”





但是领导哪里会同意?教务主任一遍遍跑来通知我到校长办公室开会。当时学校恰巧举行“女子篮球赛”,我借口要组织学生当啦啦队,请假不参加,还引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我首先是属于学生的,然后才属于其他人。”事实上,我当时想的是:这样的荣誉,还怕没人争吗?评上“名师”后,每年都有不菲的经费呢!而我,最怕“心为形役”,最怕为评“名师”分散了自己的精力。却不料校长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催我去。办公室里,领导对我下了命令:“后天就请人为你的课录象,你明天准备一下。这是死任务,涉及到了我们学校的荣誉,并不是你个人的事情。”





话既然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我还有什么好拒绝的?我要退出江湖,可是江湖要纠缠我啊!于是,我一面担任班主任,一面写班级日记;一面读自己喜欢的书,一面写教育随笔。并没有为评“名师”刻意做准备,只是该录象就录象,该笔试就笔试,该答辩就答辩,该说课比赛就说课比赛,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四个月的筛选,我竟然真的通过了“名师”考试。可见,“若要想读书,功夫在诗外”。若要想提高自身素质,只在临考前抱“佛脚”是没用的,必须平时就熟读与教育有关的各种书籍。





但我至今依然对“名师”这称号没有感觉。也有人说:“当了名师多光彩啊!教师节的时候,市长都要接见你呢!”我不禁迷惑:“市长?市长和我握一下手又怎么了?市长离我太远了!我巴结他,还不如巴结端端和风儿(我的同事,一个普通老师)呢!我和她们团结好,最少相互都开心些……”





至此,您看出来了,初荷实在是一个溟顽不化、不可救药的主儿,竟然还很开心,真是奇怪了。不过,感激领导和同事的心,我一向是有的。





我说的吧!自己特不适合写总结,偏偏要写,如今写出来这样另类的总结,好意思发出来吗?











附录:李迪简介





李迪,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音乐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第二届“名师”,郑州市师德标兵,郑州市教育教研先进个人,曾多次获得“郑州市优秀辅导教师”称号,所上公开课曾获得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参加郑州市师德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主要作品有《李迪文集》,包括《我家女出长成――“刺麻苔”班成长日记》(一、二)、《她不仅仅只叫“刺麻苔”――四个“问题学生”的成长日记及反思》、《涉江采芙蓉――李迪教育随笔集》,由新蕾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20071216日,正式拜李镇西老师为师,成为李镇西老师的首批弟子之一,并获得“全国班主任心灵写诗金笔奖”,同时师从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1:59:1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1 06:11 , Processed in 0.11442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