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考作文:折射国家选拔人才趋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9 10:2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考作文:折射国家选拔人才趋势
[日期: 2010-06-09 ]作者:陈振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陈振凯   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正式获颁,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7日,作为中国选拔培养人才的关键考试——全国高考,在炎热中如期举行。
  中国高考风景中,最受瞩目的景点之一是作文。多年来,关注、点评高考作文已成中国独有的文化形象,及每年一度的社会期待。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或许,透过今年(及往年)高考作文命题,我们能发现国家选拔、培养人才的趋势和目的。
  957万考生,20种作文题
  7日上午,全国高考首日首考,照例为语文考试。11时30分考试结束后,各地高考作文题陆续浮出水面。除媒体紧密跟踪报道外,社会各界、考生家长,甚至刚下考场不久的考生,也通过网络等途径对作文题发表看法。
  今年全国共有957万考生参加高考。自去年始,全国高考考生主体即转为“90后”一代。到2020年,今年这批957万考生,年龄届时将30岁上下,无疑是社会中坚,是《规划纲要》中1.8亿人才的一部分。
  除河北、河南等省份统一采用全国卷Ⅰ或全国卷Ⅱ外,还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江苏、宁夏等18个省份自主命题,两者相加,共有20种试卷,即20种作文题。这些考题,以提供材料为主,还有的是以漫画形式,考生围绕材料或漫画主题展开即可;亦有少数省份是命题作文。
  反映时代,贴近生活
  部分作文题折射时代变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
  近年,尤其哥本哈根会议以来,环保、低碳、绿色等成为流行热词。江苏省今年要求考生以“倡导绿色生活”为题作文。正在举办世博会的上海市,则列举丹麦人钓鱼时带上尺子,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生及孟子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警句为材料,引导考生关注生态平衡等话题。
  部分作文题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
  如,天津市作文为《我生活的世界》,让考生书写极为熟悉的、实实在在身处的生活环境,让考生有话可说。广东省的命题作文为《与你为邻》,“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写作此文。
  直面问题,启发思考
  部分考题还给考生留出针砭时弊的机会。
  唯一采用漫画形式命题,并引起较多关注的是全国卷Ⅰ的作文题。漫画为:餐桌边,三只猫正享用盘里的鱼,餐桌外一只猫在奋力捉老鼠,于是,餐桌边的猫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考题要求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一篇。有考生网上留言说,据此漫画,想象到“在其位不谋其政”、“富二代”等社会现实问题。
  部分高考作文,则着眼考察考生的思维。
  辽宁省材料作文以一个故事,来讲述“大与小的选择”,以期考生辩证看待得失与多少。而四川省给出的材料是:“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鼓励考生多角度、多层面看待人生。
  选拔人才是高考的目的,部分省份直接或间接关注如何“成才”的话题。
  如海南省作文,直接用材料点明“人的成才是有规律的”。浙江省作文题,则请考生关注“角色转换之间”。北京市作文题,要求考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湖北省作文题“幻想与现实”,则强调了幻想、想象力的重要性。
  折射国家选拔人才趋势
  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知名学者、北师大教授于丹总结了今年高考作文的三个特点:第一,紧扣转型时期的中国特点;第二,关注当下国际的一些环保理念、概念生活;第三,考察考生的思维方式。“我觉得今年高考的作文题是一种开放的,给考生充分弹性空间。”
  或许,正如于丹总结及作文题所要求,那些敢于直面时代话题,乐意接受新的理念,具有复合思维方式,勇于解决“难题”,并且能够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人才,正是时代所急国家所需。
  接受媒体采访时,《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主编赫学颖分析:近几年,尤其自2008年开始,大量出现与社会生活比较贴近的作文考题,有意将学生与社会拉近,这表明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明显趋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2 20:58 , Processed in 0.11450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