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8 18:1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给语文备课小组的活动建议

云南楚雄紫溪中学    李云东

2008年,宁波万里国际学校的语文备课组在邓彤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项很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他们把语文教育理论和课堂实际结合起来,把理论嵌入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的语文课堂大讨论。许多专家名师对经典课例的品评指点,让人受益匪浅。
这活动叫“语文活动沙龙”。
他们收集了钱梦龙、于漪等名师的课例,再让本校的语文教师精心备课上课,形成新的课堂实例,从而两两对比,找出共性,达成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共识。
他们揣摩提取具有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他们认真地进行了实践探索,总结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规则,积累了一批有一定水准的教学案例。其间,有经典课例的影子,也有新时代新课程崭新气息的课例。
其主旨为“关注教学实际,研究经典课例,概括提炼规律,指导教学实践”,其主线为“为教学确立一个支点
其栏目众多,语文话题丰富,可谓理论精辟,实践亦多。
这就是“众乐乐”的效果。
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提高执教水平,最主要,最快捷的方法就是阅读和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课例及文本分析阐述,谦逊学习他人的教学成果,是语文教师进步的源泉。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全都浓缩于一个个经典的课例中。2012年上海之行,我感觉收获最大的就是优秀教师的课例观摩,我学会了如何分析课例和赏析课例,很多课例让人心神俱动,若有所悟。
上海著名教育学专家谢利民教授说过:“教育与教学研究活动,是提升教师成长速度与水平的重要纽带。教育与教学理论素养是提升研究能力的重要的基础性与保证性要素。”要形成自我突破,个人力量实在有限,何况,一个人的快乐实在比不上众人一起的快乐。
感动于此,突然想起我们语文备课活动之单调和乏味,特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备课小组应该进行优秀课例评析活动,让大家在品析优秀课例中获得授课启示,同时,还可以从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一些文本解读和教学理论知识。如有余力,可经过总结形成教学共识。
二、集体备课的活动应以集体解读文本为主要方式。大家在一起探讨文本内涵,思考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并以教师的个性特色来构建不同的授课思路。
例如初二年级可以用下列文本开展文本解读的备课活动:《藤野先生》、《组歌》、《喂——出来》、《云南的歌会》、《小石潭记》及古诗教学,建议在活动中形成备课记要。
三、每位教师收集整理自己认为较好的课例,形成文字,大家分享交流,相互点评。如有条件,可以形成一学期一本的课例集。不必高谈理论,唯求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不求面面俱到,一条思路,一个技法,一个教学精彩片段均无不可。说不定可以形成校本特色及本土教学理念,并传承下去。
四、教师们用理论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备课组长可以组织大家学习一些教学前沿的、有价值的理论,让大家学习体会。
我们要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依靠自己独立发展,可能要走不少弯路,如在集体中成长,可能才是正途。赵福楼老师把语文教学的希望寄予草根教师的集体觉醒,大家不走集体备课这条路看来不行。同理,如果我们个人在集体备课中暂露头角,得到大家的承认,也是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所以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们在探索中感到快乐,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快乐就会传承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20:24 , Processed in 0.0793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