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市首届小学生读书竞赛试卷(高年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4 17:5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汉市首届小学生读书竞赛试卷(高年段)
一、在左右两边有关系的词语之间画上连线。(6分)
1.《天方夜谭》 法布尔
《伊索寓言》 高尔基
《西游记》 阿拉伯
《昆虫记》 奥斯特洛夫斯基
《童年》 希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吴承恩
2.亚里士多德 英国
马克思 中国
袁隆平 前苏联
莫扎特 希腊
达尔文 奥地利
加加宁 德国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4分)
• 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英文。()
• 世界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传》。()
•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巴拿马运河。()
•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 塑料都不导电。()
• 电风扇不能降温。()
• 稀土不是土。()
• 素有“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于1981年在陕西洋县被重新发现。()
三、选择。将正确答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1.世界第一长河是()
A密西西比河 B长江 C.亚马孙河 D尼罗河
2.高压锅做饭快的原因是()
A密封性能好 B增加了配件 C提高了水的沸点 D材料传热快
3.十进制、二进制的故乡是()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希腊
4.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猪、鸡、鸭、鹅等畜禽都起源于()
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希腊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一)
• 绿阴不减来时路, 。(《三衢道中》曾几)
• ,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杜甫)
• 独怜幽草涧边生, 。(《滁州西涧》韦应物)
(二)
• 少壮不努力, 。
• 黑发不知勤学早, 。
• 策马前途须努力, 。
五、读下面两段话,回答问题。(22分)
(一)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满口黑牙的司机摇下窗户对他大叫了一声“猪!”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才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你从这段话中明白了什么?
(二)
中美建交前,一位美国记者曾讥讽地问周总理:“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的钢笔呢?”对这样一个不友好的提问,周总理庄重又风趣地回敬道:“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战利品嘛,是他作为礼物送给我的。”
• 美国记者讥讽什么?
• “战利品”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战利品”指的是什么?
• 为什么周总理强调是“朝鲜的战利品”?
• 周总理的回答妙在何处?

六、读短文,回答问题。(60分)
(一)
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其实乌鸦是鸟中诸葛,不过鲜为人知。
鸟类学家研究发现,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在英国,乌鸦吞食耗子很有趣。乌鸦站在猪背上“值班站岗”,因为它确信,在猪圈干草堆中爬来爬去的耗子,绝不会留意哼哼叫个不停的肥猪,于是乌鸦从猪背上猛然往下跳,便可把耗子叼到嘴里。
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渔民常常把渔竿搁在冰窟窿中钓鱼,乌鸦会利用渔民不在的机会,用嘴叼着钓鱼线,把线绳子拖着,直到鱼钩上出现活蹦乱跳的鱼。美餐一顿后叫几声便飞走了。
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它完全不同的圈套,也绝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
有许多小鸟都是由亲鸟哺育,长大后便各飞东西。而乌鸦却不同,小乌鸦长大后不但不离娘而去,并且对自己父母十分孝敬。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
荷兰一位动物学家“领养”了一只18个月的乌鸦,把它饲养到8岁,这只乌鸦视他为“父亲”,他一踏进门,便会手舞足蹈向主人鞠躬致意,其亲昵之态令人动情。
乌鸦的摹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呢!
新喀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01:56 , Processed in 0.1045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