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教育的“十大结合”(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31 21:3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教育的“十大结合”(二)


6.个性化教育和集体教学相结合


教育存在普遍性规律,也存在个性化差异。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学生需要实施差异化的教育。


在集体教学的共性基础上,根据学生差异,定制个性化方案,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育效果。


学生的分数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未必是学生未来成才的决定性因素。



7.“授渔”和“授鱼”相结合


“鱼”就是现成的书本知识;“渔”就是学习的方法。获得“渔”的方法,是孩子未来自身提高的不竭源泉。


“授鱼”是教育的基础;“授渔”是教育的境界。“授渔”和“授鱼”相结合,并将“授鱼”逐步提高、演变为“授鱼”,是教育的大智慧。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无穷。




8.国内教育法和国际教育法相结合


国内教育的特点是注重知识面的灌输,国际教育更注重独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者各有千秋。


在继承发展国内优质教育的基础上,需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鼓励挑战老师和权威。在英语教学上,适当聘任外籍老师讲课,通过内外结合,大力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言交流和应用能力,感受东西方的不同文化理念,有利于学生扩大国际视野。



9.本土文化教育与国际文化教育相结合


这里的“文化”概念是泛指,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历史地理人文思想宗教风俗习惯等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民族的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吸引国际眼光的未必是上海高耸入云的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而更可能是故宫、长城、兵马俑。。。。。。中国历史悠久,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也是教育取之不尽的教材。继承发展中华文明的同时,需培养孩子用一只眼睛看世界,用一只耳朵听世界。只有大视野的文化教育观,才能使孩子们用国际视野客观对待世界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10.文化教育与提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相结合


文化知识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基础,文化的进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这里的“文化”也是泛指的概念。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上知天时,下知地理”;“通晓文史哲,说话滔不绝”;“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地球是个小村庄”。。。讲的是:肚子里有“存货”,脑子里有“思想”,眼睛里有“世界”,这对人的素质提升、人生发展、社会进步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闻道有先后,学业有专攻。三人必有我师。古今中外,知识浩如烟海。学然后知不足。


学习是一种能力,创新也是能力。创新的基础是学习,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学习是吸收和发展的过程,创新也是吸收和发展的过程。


学以致用,实践、创新是学习的落脚点。学习文化不能成为象牙塔里的“书呆子”,而应成为社会实践和创新的不竭动力。


创新不仅仅是指获得诺贝耳科学奖,而是贯穿与人们的生活。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涌现的“创新”,已经深入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结束语:人生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实践、创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就是提高公民整体素质、达到和谐进步的过程。
孩子的未来,是家庭的未来,社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他们的。
未来,取决于孩子们,取决于我们的教育。
教育,任重而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5 15:10 , Processed in 0.0735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