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抓好课堂教学 增强美术创新教育[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6 15:1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抓好课堂教学   增强美术创新教育

摘要:美术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最有成效的,在美术教学中,减少临摹,激发学生想像力,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设计分层作业,鼓励创新,提高学生创作精神,使每个孩子获得进步。
关键词:创新
创新意识 想像
创新精神
分层作业
创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美术文化,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1、减少临摹,鼓励创新品质。
人们习惯以画得“像不像”来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导致有些教师为了图省事,只让孩子临摹作品,家长给孩子买临摹的画册或简笔画之类的美术书籍。少数教师教法简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照猫画虎,进行枯燥的临摹,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忽略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如有的美术老师在小黑板上画了一只小兔,然后拎着在各个年级上课,将小黑板一挂,说“你们照着画吧,下课交上来”。作业交上来后,老师习惯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忽视了艺术中的多元表现,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压抑了学生的想像力。造成学生作品千人一面、异口同声,缺乏个性和创造力。这样长此以往,只会误人子弟。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要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枯燥的临摹,多贴近学生生活,少照猫画虎。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此外,教学内容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使之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2、
激发想像力,培养创新意识。
想像力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小学美术教学因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影响,“重讲授轻参与,重技法轻创造”,以致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对地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大大缩小了学生想像的空间,使教学失去了活力。
美术新课标要求“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研究证明,一个人所获信息的80%以上都是由视觉提供的。通过搜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利用动画激发学生想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乐学、爱学,思维和想像也就应运而生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例如在执教《假如我变小》一课时,通过播放《拇指姑娘》视频和《大人国和小人国游记》电影片段。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盯着大屏幕,认真地欣赏。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教师适时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表现,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记录或描绘自己变大变小时的情景。又如在执教《古老的文字》一课时,因为教材呈现的是甲骨文和象形文字等抽象的东西,学生认知有一定的困难。从网上下载了中国经典水墨动画片《三十六个字》,影片通过父亲教儿子识字,讲解象形文字,说明中国文字的起源,非常形象和生动。从而激发了学生想像力,鼓励学生模仿古人造字的方法,自己创造有趣的“文字”,组成好看的画面。
3、各种材料制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创新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学生限制绘画工具和材料,统一标准,这样易造成千人一面、异口同声的局面。如学生画风景,都是太阳照大树,缺乏创造,抹杀了学生个性。教师应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限制和约束,让学生们放开手脚,通过大胆的想像去画自己心中的世界。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心灵,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从而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弘扬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去选择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技法,大胆表现,自由创作,可以用铅笔、也可用水彩笔、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布、线、羽毛、塑料、树枝、玻璃、木片……等等都可以自由的选择,可以画、贴、剪、刻、卷、折等,体验各种材料制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创作能力,这样易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4、设计分层作业,使每个孩子获得进步。
传统教学是选择优秀的美术作品,导致众多学生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越来越不喜欢美术,所以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美术,享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表达个人的情感,这就需要对作业创作进行分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能力自由选择,使每个孩子都有收获和发展。例如在《风筝飞满天》一课中,部分学生由于制作材料、工具、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制作风筝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写一写放风筝的感受或谈一谈自己放风筝的经历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使每个层次的学生个性和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
此外,要鼓励学生直接用彩笔在大纸上进行绘画练习,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很多学生做画往往先用铅笔画,再用彩笔等勾画轮廓,应鼓励学生直接用彩笔描绘,用笔要肯定和大胆。有的学生绘画在16开小纸上,应鼓励学生在大纸上(4开以上)进行创作,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构图更合理和大胆,而不仅限于用小纸进行创作。


参考文献:《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03:04 , Processed in 0.1938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