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班主任遇到得意门生犯严重错误时该如何表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5 18:4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班主任遇到得意门生犯严重错误时该如何表达?

情景再现:

        第二节课下课后我前脚刚进办公室,陈老师就后脚跟进来了,平时科任老师很少主动去联络班主任,今天陈老师能来,又带着满脸的乌云。我想肯定出坏事了,而且事情还不小!我赶忙问怎么回事。陈老师忿忿地说:“小罗竟然不经我的允许就擅自走出教室!我问他为什么出去,他看我一眼后连一句话都没说就大摇大摆地出去了。这样以后形成风气了还了得!”
        小罗是一名内向的男生,本学期是以双优生的身份被我争取到班里的“苗子”,开学以来,他总是踏实、认真、勤奋地学习,而且画的一手好画,正是一个完美的典型和榜样,我也慢慢地把他看做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没想到今天他却犯事了。
        听完陈老师的一家之言后,我迅速跑到教室把小罗喊出来。我要调查清楚。
        果然是小罗犯了大错。我问小罗怎么回事,他有点无所谓地说道:“那是早读课上,我觉得肚子不舒服,就想去卫生间,刚到后门口,就被陈老师质问我要做什么,这个时候出去除了上卫生间还能做什么,陈老师太大惊小怪了!”

老班心情:
        小罗的说法相当的可笑,竟然把课堂的组织纪律视为儿戏,把我行我素当成了应有的自由和权利,把老师的正常行为理解为故意找茬,而且到现在还没能认识到错误,他思想深处的错误需要及时的纠正和完善。而且,这是一个公开的错误,他擅自走出教室错在先,误解老师的意图并公然反对错在后。全班同学不仅牢牢地记住了他的罪名,而且还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我这个班主任审判他的罪名。他是双优生,我也不能偏袒,这样公开的错误,必须采取公开的处理方式,要不然难以服众;但他又比较内向,而且一直比较优秀,如果贸然公开批评,他的心里会不会产生阴影?

表达策略:
        下下策:班级,公开,一视同仁,严肃地训斥到:“小罗,作为一名双优生,竟然无视班级班规,难道把班级当作了饭店?上课时间,进进出出难道都不需要向老师打个招呼?也太嚣张了吧?尤其可气的是,胆敢漠视老师的课堂管理权,并用过分的行为回报老师的关心,这是一种什么行为?!”
        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或许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目的,但必定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行为,毫无教育智慧可言,还极有可能使小罗一蹶不振或羞愧难当,进而陷入了逆反或颓废的泥淖。

        中策:班级,公开,暧昧的语言,无力的惩戒,慢吞吞或微笑着说道:“小罗,一直是我班学生的佼佼者,今天偶尔犯错,情有可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而改之,善莫大焉。希望小罗同学以此为戒,逐步完善自己,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这样的表达方式无疑不仅会让班级其他同学大失所望并心存不平,对于小罗来说,更是不痛不痒。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片面做法非长久之计。

       上上策:办公室,一对一,温和地说道:“首先,你未经老师允许擅自离开教室,缺乏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也是我们班规所限制的,你虽然觉得自己肚子不舒服去卫生间是正常的事情,况且自己一直以来都遵规守纪,并无犯错经历,老师可以完全放心,但你却忽略了一个常理-----老师无法准确判断每一个学生的想法。打个比方,加入你到鞋店里去买鞋子,还没付钱,你就把鞋子放进了自己的包裹里,你觉得装好之后付钱和付钱之后再装起来可能一样,但店主很可能会怀疑你想偷鞋子,要不然怎么不付钱就把鞋子藏起来了呢?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很明显这一点你错了。其次,老师问你为什么出去,那是老师应该负的责任,但你对老师的对你的关心置之不理,不仅伤了老师的心,还会让别人觉得你毫无礼貌,可以说是你自己毁坏了你的形象,这一点说明太不冷静。最后,你是一名双优生,老师一直以来都比较看重你,如果你要是班主任,你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是搞特殊化呢?还是按规章办事?”
        教室,公开,平静而有力地说道:“一直以来,小罗都是我们出类拔萃的学生,在学习、纪律各方面都可以堪称是大家的楷模,但小罗在今天早读课上的不理智的行为,完全是错误的!一错在未经老师允许擅自离开教室,无视班规班纪;二错在误解老师的行为并一意孤行,完全没有考虑到尊敬师长。按照我们的班规,特对小罗做如下处理,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本次事件的处理要考虑到三个方面,一要使小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改正;二要用小罗的错误对其他同学进行及时的教育;三要加强班主任公平、公正、果断的处事风范,在建立班主任威信的同时,得到全班学生的信任。上述表达方法无疑考虑比较全面。


[ 本帖最后由 读屏跟帖是美德 于 2009-4-5 19:0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5 18:01 , Processed in 0.0890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