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教学改革必须有更大突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30 11:0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教学改革必须有更大突破

——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吴立岗访谈


记者:本次观摩活动因为没有安排专门的大会总结,老师们对本次观摩活动的评价及今后阅读教学的方向都感到比较迷茫,您作为评委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吴立岗:可以的,但我的看法只代表自己,不代表小语会。我整体的感觉,这次比赛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没有很大的突破。


记者:主要的进步有哪些呢?


吴立岗: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扎实。扎实体现在每个年段比较注意抓住本年段的学段目标。譬如就朗读来说,过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要求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首先要解决正确,把字认正确;然后再解决流利,流利的要求是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子等等;最后才是有感情地朗读。以前的教学大纲中写得很清楚:哪个年级读到正确,哪个年级读到流利,哪个年级要有感情。现在课堂上不太注重这些,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次的赛课注意了这些,这是扎实的地方。
        另外,书面语言的训练也得到了重视。过去强调朗读感悟,现在开始注重搞一些课堂随文练笔;还有就是高年段也注意到了生字词的教学。
        二、朴实。课上花里胡哨的非语文的东西基本上看不到了,教学手段也变得比较简约、实在。比如前两年多媒体课件运用得就过滥了,多媒体可以用,但要运用得及时恰当。这次赛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没有出现课件牵着课堂走的现象。
        朴实和扎实是我们的追求,这些老师们是可以学的,尽管我们知道台上的一节课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观摩课毕竟和家常课有些不同,但观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家常课能用上,这一点我觉得这次赛课做得比较好。
        记者:您说没有大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哪里呢?
        吴立岗: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问题上——
        第一,重感悟,轻质疑。这次赛课,不管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课文,绝大多数都还是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句子来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没有顾及到学生在阅读中有什么问题,他会产生什么需要,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学生没有机会质疑、表达。另外,是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要用感悟型教学模式来教学?显然不是的。但我们现在看到,这次赛课基本上都用感悟式来上课,而问题导向型的课很少。
        我觉得很多文章是可以用问题导向型模式来教学的,《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是个神话故事,河南的一位老师就采用了问题导向式:1.初渎课文,整体感知;2.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问题。老师重点引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盘古为什么开天辟地?第二个是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让学生结合课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想象,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机会提问题,有机会淡自己特殊的感受,课堂就很活跃。比如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看到了一幅遗憾的画面,我看到盘古倒在地上,他呼出的气变成了龙卷风,引得哄堂大笑。正是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才会出现这种生动活泼的场面。
        但很多课堂上老师不让学生质疑,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这样课堂就形不成这种高潮,也就看不到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
第二,重词句,轻篇章。低中年级当然要强化词句,淡化篇章,但是到了高年级,教学的中心要往篇章转移。—上个世纪我们过于注重概括段意、归纳中心,以至于出现了机械训练,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淡化了此类提法。但淡化不等于去除,从中年级往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和高年级阶段,必须培养学生分段的能力,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这次大赛上有的课,—开始让学生概括了一下主要内容,但是分段的能力训练没有看到,即使有的课有分段,也是老师越俎代疱,没有让学生自己参与。
        如果学生没有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这些能力的话,就会产生三个问题:首先,他不能整体感知课文。不能抓整体,就不能准确把据文本的思想价值。其次,他掌握不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写作方法。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中的对比,它先用大最的篇幅讲圆明园的辉煌,再讲阅明园被毁灭了,就形成了一种很好的表达效果,如果你不从篇章上把握,你是掌握不了这个方法的。第三,训练不了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讲“以读为主”,不错,但是我们必须还要提四个字,就是“读思结合”,我们古代常讲“熟读精思”,我觉得这方面很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现在常常强调语感,强调语言的直接经验,这点点不错,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除了这个直觉思维以外,还必须有语言的逻辑思维训练。
        第三,重讲读,轻自学。这次赛课,不少老师从头到尾都是讲,尽管也有提问,但很多问题缺乏启发性,是为自己的讲服务的。老师的观念里面,不是以学生为主,而是让学生为他的教案服务,这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从整体上来看,学生有效自学的课几平没有。我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强调自学,课程标准四大理念中的第三条就是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条做得非常欠缺。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中年级培养学生理解句子、概括内容的能力,到高年级让学生来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包括查字典之类的都需要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现在课堂上已经不要学生带字典了,低年级都不带,这是不正常的,归根结底是老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学,怕学生自学了课堂不好控制。
        第四,重单项训练,轻整合性训练。现在课堂上,训练字词就是训练字词,训练句子就是训练句子,单项训练比较多,但是相互割裂,缺少整合。这一点,江苏那位执教《小动物过冬》的老师做得就比较好,她把识字和学习课文进行了有机整合。把重点分散开了,并且让学生随课文听说读写。这样的深,第一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激发了学习兴趣;第二训练了学生朗读能力;第三在语言‘环境中学会了字词。
        记者:这四个问题应该说是比较严重的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立岗:客观上有原因,因为是比赛踝,教师有很多负担。主观上是正确的教学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一定要搞清楚,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服务而不是相反,我们现在看到不少老师头脑中没有学生,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头脑中没有学生,就做不到这—点。再有,赛课中暴露出大家对思维训练普遍不够重视;语言和思维相结合是语文教改的中心环节,从这次赛课看.想象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高年级,做得是不够的。
        记者:您认为怎样的阅读课才算是好课,有没有一个标准?
        吴立岗:我认为,一堂比较好的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界定一下。
        第一是教学目标:要符合学段特点,适当、集中;目标有分层要求,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第二是教学过程:要重视质疑,重视学生的特殊感受,以学定教。要抓住重点,简化环节。第三是教学方法:要以读为主,也要读思结合,并且适当运用小组讨沦、多媒体演示和研究探索等方法。要精讲多练,注重运用,能够因课制宜地把听说读写整合起来。要把学法指导贯彻始终。第四是上课的效果:一是学生充满兴趣.动了脑筋,发言面较广;二是学生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确实有进步,有收获。
        记者:关于今后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您有什么建议吗?


吴立岗:这次赛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人文性过度、课堂控制过紧、展示性过强等。语文和数学不一样,学数学学生不懂就是不懂,懂了以后是质的转变。语文往往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质变,它是量变慢慢达到质变。一堂课能看出:学生在学习中有个别很明显的量变就应该承认是节好深,不必求全责备。
        今后再举办赛课,不要把准备的时间搞得这么长,提前两天通知课题就可以了。现在准备这么长时间,指导的人各有各的说法,弄得上课老师无所适从。而且不断地试教、讨论、修改,到现场作课时头脑中只剩下集体通过的教案,而没有了学生,甚至也丢掉了自己原有的教学风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9 14:40 , Processed in 0.2707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