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识储备与学术储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5 16:2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识储备与学术储备
  ■西书识小 乔纳森
  翻译国外的学术著作,由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来完成,在一般人看来,这似乎是比较有质量保证的做法。不过,对于学术能力,我们还没有一套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恐怕今后也不大可能建立这样一种体系,来评定谁具有翻译哪本书的资格而谁又没有。究竟哪部著作的翻译难度大、大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学者才有翻译某一层级著作的资质,就这些问题,即便是学术界内部也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尤其在人文社科领域,判断标准的确立会更复杂一些。
  有时,我会突发奇想:既然医生、律师的从业资格有严格的规定,那么翻译领域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准入制度”呢?该不该让那些翻译高深的学术著作的译者,接受某种形式的源语言能力测验和基本的人文常识考察呢?当然,空想毕竟是空想,要公平合理地设计出测验与考察的具体项目,其复杂程度显然远远超出了目前实际操作所能达到的水平。不过,一些在译作中屡见不鲜的问题却不能不让我们感到迷惑,比如:翻译一本电影理论著作,可影片的名字经常搞错,至少每每与通行的中文片名不符,这样的译者到底有没有资格译这部书?对类似疑问,很难给出“一刀切”的答复,在现有的学术发展水平上,在目前的学术资源背景下,我们几乎只能脚踏实地针对不同个案加以具体分析。
  拿文学理论著作来说,理论家在写作时可以自如地调动他丰富的知识储备,文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他还可以仰赖自己雄厚的学术储备,将某位学者、某种专业刊物、某类学术观点视为理所当然、无须多加绍介的内容。但对译者来说,其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学术储备常常不能与原作者相颉颃,当差距拉大到相当程度时,译著所能承受的差错弹性压迫达到极限,翻译出来的书也就没法看了。
  哈罗德。布卢姆恰好属于上面谈到的那类文学理论家,而今年修订出版的《误读图示》(朱立元、陈克明译,陆扬校,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一书恰好属于上面谈到的那类译著。
  举个例子,《误读图示》第79页有这样一句:“哈特曼在其《海佩林》(Hyperion)片断式的第三卷中,写到济慈的《阿波罗》……”想来许多读者看到Hyperion的字样,已经意识译者犯了错误,不过可能还不了解其错误的程度。首先,Hyperion即许珀里翁(或许佩里翁),是希腊神话里泰坦巨人中的一个,许珀里翁这个译名已经相对固定,多半读者看到它就知道是希腊神话里的角色了,而译成“海佩林”,则说明译者不知道它是什么,至少不知道它在汉语中的对应物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确定呢?因为到了第156页,“海佩林”又变成了“哈伯里昂”。但译者的错不止于此,这句中的哈特曼指杰弗里。哈特曼,他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文学理论家,多少了解哈特曼著作的人就应该知道,他没有(也不大可能)写过一部叫《许珀里翁》的著作。假如读者在英国文学方面有一定知识储备,看到济慈跟《许珀里翁》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一定会想到这指的是济慈未完成的史诗《许珀里翁》。现在,让我们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Hartman,writingofKeats‘sApollointhefragmentarythirdbookofHyperion……意思其实是说,在谈及出现在济慈《许珀里翁》残存的第三部中的阿波罗时,哈特曼写道……回过头来总结,我们发现,连续的三道门槛,译者一道都没迈过去,摔得很惨。第一是不知道许珀里翁是神话角色,第二是不知道哈特曼没写过什么《许珀里翁》,第三是不知道《许珀里翁》是济慈的史诗(或许还有第四,第四就是不知道济慈没写过什么《阿波罗》)。不熟悉希腊神话,可不可以翻译文学理论著作?不熟悉著名文学理论家,可不可以翻译文学理论著作?不熟悉西方文学史常识,可不可以翻译文学理论著作?这些问题应该由读者来回答。
  再举两个例子,第66页有这样一句:“曾写过论维柯《巫术形式主义》的奥尔巴赫(Auerbach)提出了一个清晰透彻的总结……”第70页有这样一句:“露莎蒙特。图芙(RosamundTuve)在她的《伊丽莎的和形而上学意象》中评论道……”熟悉意大利思想家维柯的人都知道,他不可能写过一部什么《巫术形式主义》。原文为:Auerbach,writingonVico‘s“magicformal-ism”,givesalucidsummary.我猜,“巫术形式主义”这一理论提法也许出自奥尔巴赫的文章《维柯与审美历史主义》(载《美学与艺术批评学报》1949年12月号),但无论如何,维柯没写过那部书。至于后一句,那部著作的名字叫ElizabethanandMetaphysicalImagery,“伊丽莎”当是手民误植,不过译成“伊丽莎白”也未必准确。这本书应该译作《伊丽莎白时期意象与玄学派意象》。伊丽莎白时期是英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而玄学派是以英国17世纪诗人邓恩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译者不了解或者忽略了,所以才译错。总之,如何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学术储备,是目前学术著作的译者面临的最大问题。(编辑:阳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05:17 , Processed in 0.1481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