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江津李妙权后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10 05:5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江津李妙权后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9210b60101ddn8.html

这里所讲的江津李氏后裔是指以元朝末年从湖北省大冶县永丰乡白雉里到当时的四川省江津县定居的李妙权为始祖的李氏后裔。

    据《李氏凤岩祠续修族谱壹卷》载:“祖乃楚(湖北)之大冶县永丰乡白雉里人也,幼有大志,博淹群书,兼精天文天理及韬略符籙之术。元文宗时,由贡士登贤书,目击时变,知国事不可为,遂决意不仕。及刘福通等兵起,陈友谅亦起兵称帝,聘祖祖不应,遂隐姓名为黄冠。见蜀稍宁,携家来江津金子里石膏滩居焉。以教授为业。津人讶其文行,从游颇众。然祖终不欲使人知名,号为妙权。及大明定鼎,祖喜津阳山水,无心返楚,尝自叹曰:大丈夫何地不可以为家?奚必作云梦乡关之想也,遂家于津,为迁蜀之始祖。”由于李妙权知识渊博、忠厚孝友,深受江津百姓爱戴,其后代也能遵循祖德并勤于耕读,发展迅速。正如该族谱所叙:“我祖自元末大明初从湖广来津,历四世开科及靖历啟桢间,赐进士三人、乡进士八人、岁进士十八人、禀增附生二百余人,人丁繁衍难以悉数,大约二千有余。每年春秋两祀,置有豆笾,有工部郎中长应周公者,与先伯一静公同社语曰:贵族人文蔚兴,多士济济,询古僰之望族也。则祖宗之积德昌后可知矣。不意明末寇起,荼毒生灵,官兵去劫掠,我族人乱离瘼矣。然犹任五马大夫者四人,任文林郎者一人,司马金一。程公尝谓先严及先严之杜友杨来公曰:当此仳离之日,一门五贵同时,余甚羡之。则祖宗之积德昌后又可知矣。”又一叙曰:“津邑之望族多矣,求其人丁繁衍,科甲递起者,惟吾族为最盛。盖吾祖以孑然之身,由湖广而播迁兹士,忠厚孝友,德以继德。至五世祖聪颖绝伦,遂以奇童领乡荐,科目之开,自此而始。生四子为四房,子孙繁盛。至七世文伟祖,益蜀 粟赈饥,奉旨建坊旌表,岂非积德之一验欤!惟其德深,故天眷亦厚。又生四子为四房,子孙登科甲者前后十有二人。本房独有其八。以明经为县令州牧者十有余人,猗欤休哉。甲申(1644年)之变,流离归来百不存一,拜扫仅百余人。或有以子孙不递先世为忧者,余曰:未可以是为戚也。大劫之后,吾邑不祀者不一姓,而吾族尚遗百有余人,亦可卜天心眷德之未艾矣。”还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赐进士出身文林郎任夔州府学  几江王家驹为李氏族谱作的序言曰:“襄余纂籙江津县志,闻前明称:邑中十大家,谓江、杨、韩、夏、李、曹、董、卞、白、周也。”“今望族李氏称最,而又能本其家训以共敦夫孝友睦婣任恤之行。吾知善积有庆,和气致祥。其克嗣前烈而为邑乘光者必李氏也。”
    以上记载,除了说明李妙权及其后代在明朝中、前期,因“积德昌后”发展很快,而到明朝末年,因遭到所谓的“张献忠屠四川鸡犬不留”之大劫后,或遭杀害,或逃离四川分散全国各地,以至“流离归来百不存一”的惨状外,还说明李妙权的后代,一方面大劫之后的幸存者依靠祖辈在江津这块沃土上积累下的德行影响依然繁衍迅速,另方面经明朝二百七十多年江津李氏历代考中选拔到全国全省任职的众多进士、举人、贡生等,留在当地繁衍的后裔更是不计其数。这就形成了当今李妙权后裔以江津为发祥地,遍布全国甚至延伸到世界很多国家的兴旺盛况。

附:
     从唐太宗李世民至江津李妙权世系表
第一世:世民公(渊公次子)
第二世:恪公(世民公三子)
第三世:琨公(恪公三子)
第四世:祎公(琨公长子)
第五世:峄公(祎公次子)
第六世:远公(峄公之子)
第七世:元公(远公之子)
第八世:涛公(元公之子)
第九世:承休公(涛公长子)
第十世:仲宝公(承休公次子)
第十一世:景珪公(仲宝公长子)
第十二世:衜公,字少贤(景珪公三子)
第十三世:辂公(衜公四子)
第十四世:德培公,字元祖,号文钱(辂公三子)
第十五世:晖公(德培公次子)
第十六世:琛公,行八字宇吉(晖公长子)
第十七世:祚公(琛公次子)
第十八世:得新公,字永春(祚公之子)
第十九世:祥公(得新公次子)
第二十世:若谷公,字贵三(祥公之子)
第二十一世:子春公(若谷公长子)
第二十二世:世俊公(子春公长子)
第二十三世:起公,名崇七字兴宗(世俊公长子)
第二十四世:子震公,字柱国,号乾一,生于元顺帝十六年正月十四日未时(起公长子),妣许氏,生三子:秀一、秀二、(秀三为其二弟子坎之长子)、秀四。据老谱记载和实地考查,公父讳起,名崇七,字兴宗,居江西吉水县,生有三子:子震、子坎、子艮,家巨富,屡被盗劫后投庐陵妻舅陈家置产与子同居。元末明初四方兵起,公兄弟俱列儒林,文章冠世,不欲仕于乱世,遂举家往湖北大冶县永丰乡之白雉山边迁移。子震公将长子秀一留在大冶县白雉山之东宋皇堡排楼基(即今鄂州市汀祖镇刘显村),则隐名化妆为道士,法号妙权,途经湖北麻城,留下次子秀三,携幼子秀四(更名省四,号妙冲)潜入四川江津金子里石膏滩(即今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境内)定居,以教授为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16:19 , Processed in 0.09706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