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八届国际漫画家大会名家会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 14:0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八届国际漫画家大会名家会聚 来源:创网
  11月17日上午,面朝海风的维港,由香港动漫画联会主办的国际性动漫界盛事——第八届国际漫画家大会在尖沙嘴星光大道举行开幕典礼。超过百名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法国、美国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漫画家,如黄玉郎、日里中满智子、蔡志忠、李志清等及业界资深人士应邀到场。   本届大会以“漫画与数码娱乐”为主题,在四天的会议日程中,各方代表以演讲的方式,交流聚会,共同探讨数码科技与传统动漫相结合的趋势及发展。从开幕当天起,香港数码港将免费展出200多幅与会漫画家的作品。  日本代表成焦点  本届大会特别探讨“动漫大国”日本现在正兴起的手机、网上漫画进一步推广的可行性,所以来自日本漫画界的代表,成为本届高峰会议上的焦点。在会议现场,他们带来并演示了日本最新的“漫画”手机,薄机身,超大屏幕,需按一按旁边的按钮,就能把播发的画面“放大”和“缩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观看模式,成为手机漫画可以吸引到众多读者的法宝。坐在记者旁边的香港漫画家李志清,看见这款手机漫画上的效果,也不禁脱口而出:“厉害!”   日本知名漫画家的里中满智子向来宾介绍了漫画作品再利用的各种形式。同样一个漫画故事,不仅是出版单行本,可以改编制作成电视剧、电影,也可以在广播和网络上发布。  现在,日本有80%的漫画作品是通过手机发布的。也就是说,手机成为漫画最“适合”发布的媒体。除了在网站上下载漫画,还可以通过卫星传播把漫画内容传输到手机上。她表示,“日本是一个非常喜爱和接受漫画的国家,在电车上也会看到漫画中的英雄形象。”   里中满智子的同行还上台演示了一款白色的折叠式袖珍型“笔记本”。这款电子机器的功能是把漫画和游戏结合起来,画面上播放的是《三国志》,可以一边看漫画故事,一边玩游戏。在她面前的玻璃桌上,已经摆漫了漫画书、鼠标垫、领带、原子笔、手机套,还有服装成衣。她介绍说,这些都是关于卡通人物《铁臂阿童木》的一整套产品,属于漫画的衍生产品。  角川书店的经理和漫画杂志的编辑渡边启之曾在日本成功经营漫画作品“keroro”,在上台演讲时,特别扮演成卡通人物“keroro”的造型。身穿绿色卡通装的渡边启之,举起右手向全场致敬,引来本场会议的高潮,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和愉快起来。  渡边启之与“keroro”的漫画创作者合作,早在1997年就已经开始。“keroro”是男孩子心中的英雄,但又不同于那种典型的英雄,他有时也会犯错误。这让读者觉得很贴近生活,同时又惹人发笑。“他之所以流行起来,也在于真正触动读者的内心。”   一个成功的漫画故事就可以推广到不同层面,从而带来可观的利润。为此,渡边启之介绍了“keroro”如何走出书店,从单行本漫画书到制作成电影、音乐cd、dvd动画片,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在衍生产品方面,除汽车、婴儿用品领域外,都有涉足。  韩国代表权荣珠(音译)介绍的是“漫画与网络游戏”,其中韩国在网络游戏的成功案例,主要来自于游戏中漫画要素。尤其是在线的网络游戏,漫画风格成为吸引到不少玩家的动力。  香港传奇还是麦兜  香港动漫画联会会长黄玉郎表示,如今,数码科技的发展把动漫创意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黄玉郎说,目前,他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52集动画片《神兵小将》正在深圳的分公司的制作。他表示,深圳的动漫公司也不少,但在原创方面却明显不足。  《麦兜故事》是香港人一直引以为荣的漫画作品。香港“博善广识”的总经理蔡仲睴介绍,这部作品怎样从最初的漫画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本土具有代表性的原创品牌。围绕“麦兜”的形象,制作成电影、电视剧,以及在文具、礼品业务方面的发展。他们通过与政府部门、银行等不同机构,在公益动画广告、音乐、溜冰场的广泛合作,把简单的“麦兜”漫画形象,转化成为社会的文化象征。据悉,该公司明年将会推出一部名为《麦兜,武当》的电影。  李志清:潮流我无法对抗  作为获得首届日本国际漫画奖,也是首位进入日本市场的香港漫画家。李志清的漫画作品以历史与武侠类型见长,画面上采取电影分镜头的处理场面,使打斗充满动感。李志清以此开拓出一套独特的漫画风格。以中国水墨融合现代绘画风格,演绎中国传统历史。  日本漫画高峰会营运主任里中满智子表示,香港漫画通常给人武打过多的印象,但《孙子兵法》颇具故事性,又是日本人熟悉的题材,非常符合漫画可以给人感动、让人类历史更为丰富的特质。  李志清认为,漫画是一种艺术。好的漫画作品可以超越年代、国境而存在。“我从10岁开始读日本漫画并深受其影响,像藤子不二雄(《机器猫》的作者)、池上辽一(《男组》的作者)等,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日本人对工作的专业用心。我希望给更多的人带来阅读漫画的欢乐。”   李志清的漫画版《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非常著名。他表示,《笑傲江湖》一书的题旨,意在为人应重风骨节操,重自由发挥,而看破放下名、利、权的枷锁。“令狐冲就是体现本书题旨的主角。这样自由自在的性格,亦是我所喜爱、向往的原因。”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4:03:55 | 只看该作者
11月17日上午,面朝海风的维港,由香港动漫画联会主办的国际性动漫界盛事——第八届国际漫画家大会在尖沙嘴星光大道举行开幕典礼。超过百名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法国、美国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漫画家,如黄玉郎、日里中满智子、蔡志忠、李志清等及业界资深人士应邀到场。   本届大会以“漫画与数码娱乐”为主题,在四天的会议日程中,各方代表以演讲的方式,交流聚会,共同探讨数码科技与传统动漫相结合的趋势及发展。从开幕当天起,香港数码港将免费展出200多幅与会漫画家的作品。  日本代表成焦点  本届大会特别探讨“动漫大国”日本现在正兴起的手机、网上漫画进一步推广的可行性,所以来自日本漫画界的代表,成为本届高峰会议上的焦点。在会议现场,他们带来并演示了日本最新的“漫画”手机,薄机身,超大屏幕,需按一按旁边的按钮,就能把播发的画面“放大”和“缩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观看模式,成为手机漫画可以吸引到众多读者的法宝。坐在记者旁边的香港漫画家李志清,看见这款手机漫画上的效果,也不禁脱口而出:“厉害!”   日本知名漫画家的里中满智子向来宾介绍了漫画作品再利用的各种形式。同样一个漫画故事,不仅是出版单行本,可以改编制作成电视剧、电影,也可以在广播和网络上发布。  现在,日本有80%的漫画作品是通过手机发布的。也就是说,手机成为漫画最“适合”发布的媒体。除了在网站上下载漫画,还可以通过卫星传播把漫画内容传输到手机上。她表示,“日本是一个非常喜爱和接受漫画的国家,在电车上也会看到漫画中的英雄形象。”   里中满智子的同行还上台演示了一款白色的折叠式袖珍型“笔记本”。这款电子机器的功能是把漫画和游戏结合起来,画面上播放的是《三国志》,可以一边看漫画故事,一边玩游戏。在她面前的玻璃桌上,已经摆漫了漫画书、鼠标垫、领带、原子笔、手机套,还有服装成衣。她介绍说,这些都是关于卡通人物《铁臂阿童木》的一整套产品,属于漫画的衍生产品。  角川书店的经理和漫画杂志的编辑渡边启之曾在日本成功经营漫画作品“keroro”,在上台演讲时,特别扮演成卡通人物“keroro”的造型。身穿绿色卡通装的渡边启之,举起右手向全场致敬,引来本场会议的高潮,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和愉快起来。  渡边启之与“keroro”的漫画创作者合作,早在1997年就已经开始。“keroro”是男孩子心中的英雄,但又不同于那种典型的英雄,他有时也会犯错误。这让读者觉得很贴近生活,同时又惹人发笑。“他之所以流行起来,也在于真正触动读者的内心。”   一个成功的漫画故事就可以推广到不同层面,从而带来可观的利润。为此,渡边启之介绍了“keroro”如何走出书店,从单行本漫画书到制作成电影、音乐cd、dvd动画片,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在衍生产品方面,除汽车、婴儿用品领域外,都有涉足。  韩国代表权荣珠(音译)介绍的是“漫画与网络游戏”,其中韩国在网络游戏的成功案例,主要来自于游戏中漫画要素。尤其是在线的网络游戏,漫画风格成为吸引到不少玩家的动力。  香港传奇还是麦兜  香港动漫画联会会长黄玉郎表示,如今,数码科技的发展把动漫创意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黄玉郎说,目前,他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52集动画片《神兵小将》正在深圳的分公司的制作。他表示,深圳的动漫公司也不少,但在原创方面却明显不足。  《麦兜故事》是香港人一直引以为荣的漫画作品。香港“博善广识”的总经理蔡仲睴介绍,这部作品怎样从最初的漫画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本土具有代表性的原创品牌。围绕“麦兜”的形象,制作成电影、电视剧,以及在文具、礼品业务方面的发展。他们通过与政府部门、银行等不同机构,在公益动画广告、音乐、溜冰场的广泛合作,把简单的“麦兜”漫画形象,转化成为社会的文化象征。据悉,该公司明年将会推出一部名为《麦兜,武当》的电影。  李志清:潮流我无法对抗  作为获得首届日本国际漫画奖,也是首位进入日本市场的香港漫画家。李志清的漫画作品以历史与武侠类型见长,画面上采取电影分镜头的处理场面,使打斗充满动感。李志清以此开拓出一套独特的漫画风格。以中国水墨融合现代绘画风格,演绎中国传统历史。  日本漫画高峰会营运主任里中满智子表示,香港漫画通常给人武打过多的印象,但《孙子兵法》颇具故事性,又是日本人熟悉的题材,非常符合漫画可以给人感动、让人类历史更为丰富的特质。  李志清认为,漫画是一种艺术。好的漫画作品可以超越年代、国境而存在。“我从10岁开始读日本漫画并深受其影响,像藤子不二雄(《机器猫》的作者)、池上辽一(《男组》的作者)等,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日本人对工作的专业用心。我希望给更多的人带来阅读漫画的欢乐。”   李志清的漫画版《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非常著名。他表示,《笑傲江湖》一书的题旨,意在为人应重风骨节操,重自由发挥,而看破放下名、利、权的枷锁。“令狐冲就是体现本书题旨的主角。这样自由自在的性格,亦是我所喜爱、向往的原因。”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4:04:35 | 只看该作者
在本届的国际漫画会议上,记者专访到这位当红漫画家。  漫画:满足爱好维持生活  晶报:你是怎样走上漫画创作道路的?  李志清(以下简称李):小时候,我到图书馆就会很自然走到艺术一栏的书架,把里面的画册一本本看过。对我的漫画创作来说,最深受感动的是美国画家怀斯的作品。这也是我绘画的转折点。在怀斯的画中,可以深深感受到人的内心世界。他画出了一种精神面貌,具有人性情感的一面。从怀斯开始,我特别喜欢写实主义的绘画。但你也知道,在香港生活是很现实的。我喜欢画画,但要做一个画家是难以生存的。我发现,既能画画,又还能维持生存的就是漫画。  在18岁开始为出版社画漫画之前,我做过装修。一次,我把作品寄到漫画社,成功得到了漫画助理的职位。做了差不多有两年时间之后,我可以画一些自己想画的主题,晋升成为漫画社的主笔。那时候,画漫画可以维持生活,也没有像现在的竞争压力。有时候,我和朋友约好,一起出外写生。  晶报:今年5月,日本设立自称为漫画界的诺贝尔奖的“国际漫画奖”。你是怎样参加这个比赛的?听到获奖后,你的感受如何?  李:是与我合作的日本漫画公司的一位老同事告诉我的,他向主办者推荐了我的《水浒传》、《三国志》、《射雕英雄传》以及《孙子兵法》。就在今年6月的一天,我和太太、朋友一起吃饭时,突然接到了日本驻香港领事馆的获奖通知电话。听到这个“从天而降”的喜讯,我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晶报:当初,怎么想到去画《孙子兵法》?换句话说,如何用漫画语言去表现古代的兵法智慧。  李:我创作《孙子兵法》,是因为现代战争的残酷,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战争。漫画《孙子兵法》的获奖,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这部古典名著本身就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元素;其次,在创作过程中,我运用传统毛笔和相关技法,使画面更富于表现力。  我认为绘画秘诀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故事内容,每个画面都要传递故事的精神面貌。如《孙子兵法》的伍子胥鞭尸一幕,为反映其复仇心态,我绘画时把人物的眼神刻画得特别凶。而孙子的性格是“攻心计、有智能”,作品要表达其内敛的神情。为画好作品,就必须反复阅读原著,要去研究孙子的生平。  好漫画就是要“适合”   晶报:你创作漫画有17年时间,作为漫画家,你对漫画艺术怎么看?你认为自己的漫画风格是怎样的?  李: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好的漫画作品就是要“适合”,通过画面效果来表现故事。就像看一部电影、一部小说,它本身的节奏会打动人,产生某种忘我的境界。所以一部好的漫画作品能吸引到不同国家、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不过漫画画得靓,并不一定就是一部好的作品。  从早期和日本出版社的合作,画“鬼故事”系列。其实,直到画《三国志》,我认为自己到现在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我总是在多方面进行尝试。像画《射雕英雄传》、《三国志》,因为作品本身就在那里,我不是去做思想传递的角色,我考虑的是用什么形式、颜色去适合不同的作品。有句话是说“创作源于生活”。要去找到最适合的表现语言。毕竟,漫画是商业行为,要考虑资金等条件,并不是自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  晶报:在你获奖的漫画作品中,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很娴熟,也很有功力。在画山水的背景时,辅以点染皴法,你在哪里学的中国画?因为是武侠小说,所以你画的古装人物,追求的就是这种古色古香的风格。  李:在十多年前,我跟随一位老师学习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和书法。不过,我自己也画素描、水彩和油画。1995年,我开始创作的漫画《孙子兵法》,直到去年才完成。  对传统水墨画的采用,是有这样的考虑。事实上,漫画创作不是无中生有“爆出来”的。艺术不断有新的发展,历史就是一条不断改变的线,我用水墨技法来画漫画,并不是为了让传统更传统,而是把传统的东西进行转化,赋予一种新的形式和色彩。  晶报:除了漫画之外,你还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事情吗?  李:我一直对绘画很感兴趣,也比较关注中国的当代艺术,我个人特别喜欢刘晓东、忻东旺的油画作品,感觉贴近生活,没有距离。  我无法对抗潮流  晶报:你能谈谈香港漫画的现状吗?  李:在香港流行的漫画作品,在教育意义上都不是很强。大部分作品是体现直接性和官能性的。在题材上会比较单一,在内容上也不具备文学性的高度,而且商业性很强。我觉得,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作品,单幅的漫画作品在艺术价值上很高。记得小时候看的小人书里面,印象深刻的是程十发、贺友直等人的作品。这些在精神上有一定高度的作品,好像一般人又比较难以接受。  香港的大学是没有内地那样的学院派,这里花不起学院派在基本功方面的时间。在香港的漫画发展,也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也没有所谓的“京派”、“海派”。  晶报:作为手绘的漫画家,你认为数码科技对漫画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李:作为当代的漫画家,我肯定关注数码科技的发展。对这方面的敏感,也是我性格的一部分。现在,数码科技对漫画的影响就是一种潮流,我会去配合这个趋势。我个人是无法对抗这种潮流的。  李志清 1963年出生于香港,从事漫画创作17年。今年7月,其代表作《孙子兵法》,从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6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由日本外务省主办的第一届“国际漫画奖”大奖。其水彩作品曾入选1992年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为香港艺术馆收藏。漫画代表作品有《三国志》、《孙子兵法》、《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等。金庸武侠小说的插图均出自李志清的手笔。  蔡志忠:准备用漫画讲述科学史  在数码港会议现场,一位身穿黑白条纹的圆领衫,脚蹬一双蓝白的航海便鞋,手上总是拎着个米色的帆布口袋,这就是已近六旬的“台湾漫画大王”蔡志忠。  蔡志忠告诉记者说,在这9年的闭关时间里,他思考的不仅是漫画创作,而是在研究物理和数学,尤其是宇宙“时空”系统的问题。他笑称:“代数很有趣,几何要有想像力、至于微积分很容易学。”而笛卡尔、阿基米德、高斯等数理大师,更是这位漫画家开口必谈的人物。  面对漫画遭遇的数码时代,蔡志忠认为。“这是漫画人赶上的最好的时代。”他认为,1000多年以来,书这种媒介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多少,但今天的数码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互联网涵盖了所有的内容。他说自己过去的漫画作品《庄子》、《孟子》,也制作成动画片。在会议现场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由他的漫画制作而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动画片。  在会议的茶会休息间隔,不断有慕名的读者请蔡志忠赐漫画。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从帆布口袋里,拿出一个铅笔盒,邻座一位老先生画了一幅充满禅意的作品:画面上一个打座长者全身裹在橙红色的袈裟里,露出的两只眼睛和嘴角上的胡须。不知道,这是不是漫画家自己的自画像呢?  蔡志忠认为,漫画最重要的是内容,“因为读者是没有偏见的。”他透露说,明年将会出版他在物理史、数学史和哲学史方面的漫画书。  蔡志忠因拍摄《老夫子》、《乌龙院》等长篇动画电影,曾获1981年金马奖最佳卡通片奖。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至今已有《庄子说》、《老子说》、《大醉侠》、《光头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畅销3000万册。1999年获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创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21:30 , Processed in 0.11489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