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嘉莹:作诗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9 20: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嘉莹:作诗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

郝爽

  “作诗,其实是每个人应该有的权利。”92岁高龄的著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近日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不久前,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她被公认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
  为叶嘉莹撰写的颁奖词称:“从漂泊到归来,从传承到播种。有人说她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穿裙子的‘士’。她替未来传承古典诗词命脉,她为世界养护中华文明根系。千年传灯,日月成诗。”
  1924年,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1941年,父亲南迁,母亲去世,在丧母的悲痛中,叶嘉莹创作了大量诗词。
  1945年,叶嘉莹开始了教学生涯。之后的几十年间,她在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地教学,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6年,叶嘉莹的大女儿因车祸遇难。携悲伤沉浸于诗歌中,叶嘉莹说,“诗歌的写作可以使悲痛的感情得到抒发和缓解。但整个心情仍然是悲苦而自哀的。”
  在最痛苦绝望的时候,叶嘉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自1979年回国后,叶嘉莹在近40年的时间内举行古典诗词专题讲演数百场。
  面对荣誉与成就,她却说,“我是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叶嘉莹引用《论语》称,她在尽自己的力量做事,从未想过有何成就。
  有人说,她唤起了诗词的生命。“诗歌是我内心很真实、纯真的感情。”通过对诗歌的热爱,叶嘉莹感受到古代诗人在作品中留下的品格志义和修养。
  她视诗词如宝藏,并愿分享。“诗词是如此美好的事物。我既然感受到了它的美好,就应该把它们传给年轻人。否则,那将是很自私的事。”
  叶嘉莹的学生说,站在讲台之上,叶嘉莹是一个发光体。对于70年的教书路,叶嘉莹淡淡地说,“我只是尽到本分,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当被问及如何引导当代儿童学习诗词时,叶嘉莹直言,“幼儿园的小朋友原本不懂诗,我要让他们对诗发生兴趣。第一次上课我便告诉他们诗词的故事。我用古代的‘诗’字型来告诉他们,诗是舌头上跑出来的。”
  关于诗词教育,叶嘉莹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学引导方式。她的授课对象从幼儿到长者,她对他们说,“诗不是离你很远的事物。我们的心都会走路,心走路的感情被写出来,那便是诗了。”
  (据中新社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4 18:37 , Processed in 0.0747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