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兴:母语写作需要有序有效的训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3 15:5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杜兴:母语写作需要有序有效的训练
【来源:新京报 2005年11月11日 】 【作者: 杜兴(黄冈中学语文教师)】
    在我看来,近日媒体关注处于“紧张状态”的大学语文,实际上是几年前审视中学语文教育热潮的延续。
    无论是纠偏补漏还是“调试胃口”,重视大学语文教育的理由均有一个基本前提:承认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失败。仅就写作来说,扭转颓势、最后的“把关”、救命良药……这些都是大学语文课不能承受之重。作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统筹谋划,母语写作需要有序有效的训练。
    作为身居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我和同事们经常悲哀地发现,很多高一学生的作文里通篇都是错别字,标点符号用法极不规范,语病到处都是,他们不会写作文,文通字顺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苛求。比如话题作文,因其开放性和自由性近几年风靡全国,成为高考和中考的时髦题型。布置任何一项训练任务,他们马上问:是不是话题作文?从初一就开始写话题作文的他们,习惯以一个似是而非的“话题”为起点,漫无边际地瞎编滥扯,只要稍微靠谱,一般不会被判跑题。
    他们写不出流畅传神的记叙文,写不出严密雄辩的议论文,写不出清楚实用的说明文,读后感,游记,演讲辞,甚至书信,从形式到内容都鲜有合格者,这绝非危言耸听,而他们,还是所谓的重点名校的优秀生。
    高中三年,忙着用两年时间抢“教材”,最后一年反复做题,谁拿作文教学当回事?语文在高中普遍被认为是“高投入低产出”的学科,不会带来直接可观的高考分数增加,从最基本的汉字书写开始补火,纠正根深蒂固的习惯思维,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且,在语文教师内部也流行一句话,“作文不是教出来的”,反正评价一个老师课上得好不好,主要是阅读课,写作指导仿佛是可有可无的陪衬。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都知道,60分的作文,判42至45分是最保险的,练多练少区别不大。这样的“优秀”学生,高分考进大学后,写不出刘擎教授所说的“清晰”、“有说服力”、“有文采”的读书报告、论文,再正常不过了。
    十几年的写作训练,要有序有效地进行。几年前,一位北大中文系教授遵循原始———现代的写作发展程序,对应“小学———初中———高中”写作,提出了“儿童趣味写作,少年率性写作,公民自由写作”的阶梯性目标概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写作实践和训练,不仅有每一学段的写作次数、字数的量化要求,更有具体的能力要求,最终达到“具体明确、文通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总目标。
    但是,阶段效果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占高考试卷或者准高考试卷总分五分之二的一道作文题,恐怕需要完善的达标测评体系。
    社会对未来公民语文素养的要求首先是读写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母语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是基础教育也即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考级在母语写作能力普遍下滑的当前是值得考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0 10:32 , Processed in 0.0724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