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映像倪文尖 如此冲击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7 00:5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映像倪文尖 如此冲击波 (再听倪文尖)作者:明星
听了两节倪文尖的课,说是阅读教学,但是对于“超保护的合作原则”解读背影,就已经让我惊喜于解读的思路与睿智的眼光。说是把我们弄晕为止,其实是在拓展我们的思维,所以这的确是一场脑力冲击波。
很爽性、快意的一个人。今天的解读再次说明这点,之前“他妈的”教学让我们倾倒。倪文尖老师重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还是翻转了。但对于海子的认识和对于文本肌理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智人见智。我不知道这样的课堂会将我带往何处?但是真的喜欢,尖锐的思想、快速的思想、“混乱的思想”……
关于背影他的解读称之为“写文章的控制力”,这是朱自清超控制力的写作。在五四那个时代,朴实的文字叙述难,但是抒情也许更难,更难的则是为文之力。背影的那个穿着黑布衣服的父亲镜头好,但如果你有为文的控制,那么就明白它好有镜头感,如色彩、动作的方位感等,可以演啊。夏丏尊、叶圣陶说朱自清有两类散文,荷塘月色式的和背影式的,一是太像散文也至有的地方牵强多,而背影的出现是朱自清散文的成熟。近七八年来,另一位作家汪曾祺确有取代的意思,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事是如何“下放”和“转化”,同样的老师给同样的学生开三门同样的课,那就是一桌子的“杯具”。王荣生称之为灌输式的“教出”;其实还有“教给”“试力图教会”,一线教师要学会“转化”。刘帆说:现在这个年代(五四时期),满街都是普志高。孔庆东称背影在当时何以成为经典,用倪文尖的话说:“在五四的文学作品里,满街走着坏爸爸。”所以朱自清的好爸爸迎面走来,大家就激动,被感染,这是“借了人家的作品了自己心中的块垒。”2002年倪文尖的这番得意下之后产生了一个怀疑,就是文本的秘密只是文章最后一段的两个“自然”,那么还是可以和传统地讲述该有个结合点,但问题是能不能把结尾的这个发现贯通到全文里面。这个思考还没考虑好,2009年就有人出书了。
那么,《背影》1500字,前面到底写了些什么?散文总是关照“现在的感念、当年的事件”,所以,老师们可以设计拍影片,这个背影需要几个人,谁是男一号?演员要表现什么?父亲的言行和“我”的言行与举动。“转化”的结论是双层结构,现在的主要情感“自然”“后悔”和过去的男一号你做了什么?作者的心理活动表层是我很后悔!背影是一个双重结构,又有双重,儿子的双重和父亲的双重,《背影》不断地重复悔恨,德里达的“重复”在这里真是起了效果“一样又不一样”,只会越描越黑,所以有了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又有“飞の不动”,“背影何以成为经典”是那一代人一看就明白,很快活!朱自清的重复后悔是越说越夹带“私货”,这些贯通在全文,就可以读出文章的肌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Facing the sea with spring blossoms
By Hai Zi
From tomorrow on,
I will be a happy man;
Grooming, chopping,
and traveling all over the world.
From tomorrow on,
I will care foodstuff and vegetable,
Living in a house towards the sea,
with spring blossoms.
From tomorrow on,
write to each of my dear ones,
Telling them of my happiness,
What the lightening of happiness has told me,
I will spread it to each of them.
Give a warm name for every river and every mountain,
Strangers, I will also wish you happy.
May you have a brilliant future!
May your lovers eventually become spouse!
May you enjoy happiness in this earthly world!
I only wish to face the sea, with spring flowers blossoming
本文的文本肌理在于代词,生存还是死亡,to be?not to be?
倪文尖的跳跃性思维为我们打开一扇窗,但是同时有增加了我们的思维负担,to be? not to be?
附倪文尖语录:
学文要勾连生活,才有新的发现。
朴实难,抒情也许更难,但更难的是为文之力。
陈述性知识,适合背诵;文言文定篇的就是灌输即授受性的教学。
巴金:“艺术是有技巧的。”
钱理群说他们“隔空喊话”,已经预设了读者是学生。
希望老师们培训之后很多是转化,虽然很多都是下放,只有拿来没有主义。
一线教师的“转化”是要学习,还要面对学生。
我觉得没看懂,其实是看懂了。
老师要谦虚,但也要high。
好的开头如同巨石下山,滚雪球。
讲的是一种观念、方法,但我喜欢用意识这个词。
教学好的状态是有点出神入化的状态。是话剧而不是电影,应该有好几个“我”在课堂里。
好的老师是想象的期待的导游,第一次沉浸文本、去过的和没去过的要有一个“基准点”、还要继续走下去。是“螳螂、蝉、黄雀”,要入戏更要出戏。
上课有时不仅要看学生是否进去,还要教一些必须的知识。
小说,叙述者不重要,故事背后的概念、观念、意识才重要。
德里达的“重复”,一样又不一样。
文本的完整性是说谎也要说的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19:38 , Processed in 0.1319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