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题十一、怎样诊断课堂教学作文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0 00:4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题十一、怎样诊断课堂教学作文问题
一、学习目标
1 、作文教学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学生两种能力和一种态度(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生活态度),彰显现代教育理念,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关注学生注意、感知、记忆、想像、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辨析新课程创意作文对旧课程作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写作。
2 、努力寻求创新作文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对当前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力避在课堂内“写”作文,而是在生活中“悟”作文,使作文的外延与广阔生活世界的外延相等,实现习作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 、将写作艺能、人生底蕴融合在课堂作文教学的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中,师生共同分享创新作文课堂教学的快乐,告别压抑,走向写作自由天地,让作文课堂真正变成师生心灵历程和人格展示,最大限度地展现师生独特的写作智慧和创造性品格,让写作成为师生释放心理压力的武器,倾吐情感的工具,心灵历程的轨迹。
二、问题导入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璧江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仍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简单、枯燥,以教授法为主,缺乏针对性、创造性,没有生机与活力;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作文与生活脱节,作文无病呻吟、假大空套,作文教学“少慢差费”。有的教师甚至奉行“天下文章一大抄”,鼓励学生背文章应考,写文章被异化为“盗文章”。新课程作文已经把“有创新”或“有创意”列为主要标准之一,创新作文教学研究与改革试验是当前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我们的作文教学与新课程对写作的要求形成强烈的反差,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
一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几乎成为三无产品——无系统、无计划、无章法。这样使学生作文表现出(  1 )语言成品化。堆砌华丽词藻.移用生动佳句,抄录“优秀习作选”章节,把目标盯在“生动描写”上,产生搬抄思维。( 2 )结构模式化。记事   “老三段”,写人“详略各一例”。仿作列公式,“过渡”定框框,产生僵化思维。(  3 )材料公式化。死记一件事,以此为“轴心”,以开头结尾、倒叙插叙组装为“半径”,进行语言的“旋转”,产生机械的思维。( 4 )人物概念化。强调写人的“八字经”,动作、语言、神态加心理,缺一造“一”,亏二编“二”,不达到“四重奏”不为人物形象,产生编造的思维。
怎样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激活形象与抽象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不吐不快”,拓展言语空间,提升写作质量,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写作能力?新课程写作教学课堂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呢?本专题研究旨在此。
三、认知学习
1 、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在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2 、初中作文教学怎样教?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那么,现行作文课堂教学的问题是什么?作文教学中实际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即:
( 1 )重形式、轻内容。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即内容与形式问题。作文教学现状是,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等都要详细讲,反复讲;学生则认真练,反复练。但效果往往不佳,因为它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了。作文是人写的,但我们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往往比较注意作文本身,而忽视写作文的学生,把作文教学引向传授知识、技巧的死胡同。
( 2 )重批改,轻指导。批改也是指导。但教师批改作文除了责任心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检查。
( 3 )重灌输、轻反馈。“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叶圣陶《论写作教学》),在现行的作文指导中,教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拥有评价的特权。但由于时间、精力乃至情绪、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对学生作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情感、语言、结构技巧等方面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学生作文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多方馈,往往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 4 )重课内,轻课外。课堂教学,系统的课本知识学习,是学生打基础、长知识、增才干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我们还更应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方法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去接触社会,体验人生;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何有效地指导作文教学?( 1 )开源——构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作文课堂,驱动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寻找作文的活水源头。①巧用课文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的空间;②借用故事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空间;③利用活动中的情境,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生活的空间。( 2 )节流——拓宽学生思路,关注学生的情感,激活作文与生活联系的纽带。①尽兴地说,培养写作兴趣;②尽情地玩,积累写作素材;③大量地读,体验写作魅力;④大胆地想,拓宽写作天地;⑤随时地练,捕捉写作机会。( 3 )融合——把来自身边的乡土资源融合到作文教学中,为作文教学独辟蹊径。①采集乡土人为景观,提高审美体验;②游历风景名胜古迹,丰富写作题材;③收集民间俗话农谚,感受语言气息;④收集地方民间故事,写出乡土情结。( 4 )效能——追求作文教学过程管理的效能,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①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读写勾连;实物教学;循环日记;作文大赛。②课堂指导点拨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导上坚持开放性;安排上坚持趣味性;修改上坚持自主性;批改上坚持激励性;讲评上坚持针对性。( 5 )评价——转变原有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评价观,构建一个新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观体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改文章的活动中,在评改中修改、发展提高。对学生作文思想、内容、选材、语言、技巧、情感等诸方面进行评价,形成教师示范评改与组织学生互评互改,以利于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系。( 6 )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四、案例分析
下面案例,是笔者参加县级赛课活动中的一次作文公开课,提出来,敬请专家们指正,与同仁切磋,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激活思维 开启文思》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人从大厦上跳下,为什么没被甩死?
生 1 :一定是这个人是超人,长有翅膀。
生 2 :这个人跳下落地处一定有水池、棉花等软物。
(大家七嘴八舌)
生 3 :这个人是站在大厦的底层向下跳的。
生 4 :这个人是沿着大厦的楼梯一级一级向下跳
(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充分运用联想和想像,说得合情合理,有谁知道联想和想像是什么意思?(板书:联想、想像)
生 1 :联想是由这一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
生 2 :想像是在原有形象上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师:对。大家注意:联想中“一人或事”想到“他人或事”;想像是形成“新形象”。同学们清楚了吗?
生:(齐答)清楚了。
师:借助联想和想像,可以使我们的思路更加得到拓展,那么,同学们昨天才学完《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联系实际,以“游哲尔赛岛后”,展开联想和想像,给文章安排一个不同的结局。(板书:游哲尔赛岛后)
师:相信同学们会创造出更多精彩。为使大家才能及早得到展现,我看这样办:将自己思考后的小创作,前后就近自由组成小组,每人先在小组内交流后,每组推荐一篇至两篇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这样做,行不行?
生:(按奈不住自己的激情,兴致高昂地齐说)行!
师: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独自思考 2 分钟后,各小组开始交流,总限时 7 分钟。交流时可以说到高潮处略略几笔,戛然而止,给听者留下余味。
约 7 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台上交流。
生 1 :哲尔赛岛之行后,我的父母亲菲利普夫妇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这天晚上,父亲从内衣袋里掏出那封以前视若珍宝的信,颤抖地将它打开投入到炉火中,火花一闪,别墅没有了,全家的希望也随着这火光的一闪而消失了。
一天傍晚,我们一家人正在吃晚饭,门突然开了,夕阳的余晖将来人的身体投下了长长的阴影,那是一个依然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水手服的身影,父母亲神经质似的站了起来,屋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
于勒叔叔站在门口,脸色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浑身瑟索着,面色惨白憔悴,头发蓬乱,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得像松树皮的手上拎着一个破旧的皮箱。他木然地站在那里,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干裂的嘴唇似乎动了两下,最后终于发出了“我是于勒!”这低微但又而响亮的声音,二姐夫楞地站起来……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吧!
同学们正为这个家庭“嘘”了一口气,可这个同学停止朗诵正准备走下讲台,我叫住他问:“你刻画人物很形象,能不能告诉大家,你的构思过程?”
他愣了一下,很快说起来:“其实,这篇文章的构思缘于《故乡》一文的作者对中年闰土形象的刻画。”
师:(赞叹道)由于勒联想到闰土,很好,特别是能活学活用,让我们对他的这种学习精神表示鼓励! ”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生 2 :(此人名叫陈三丹,是班里有名的调皮大王,人们给她取了一个美名“陈扯蛋”)哲尔赛岛之行后,父母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家庭气氛异常凝重。有一天,我在学校学习了《奇妙的克隆》这篇课文,我想改变一下这令人窒息的环境,于是我向父母亲说:“哲尔赛岛旅行时见到的于勒莫不是克隆出来的假于勒!”果然,几天后,邮差送来了一封信,信上这样写的 : “亲爱的菲利普 , 我到南美后很快做上了买卖,赚了点钱,现快回来了,准备和你们一起过快活的日子了。”    从此,我们改为天天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母亲忙里忙外,把个家收拾一新,等待于勒叔叔的到来,并且将用于勒叔叔的钱拟定的上千种计划时时挂在嘴边。
几天后 , 叔叔回来了 , 一身很体面的打扮让父母惊讶不已。 “啊,主啊,这是真的吗,于……于勒,我亲爱的弟弟,是你吗?我的天啊,你去美洲回来了?”我父亲激动的说。母亲早以按奈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激动地说:“快……快……!孩……孩子们,快见过你们……尊敬的叔……叔父大人!”我们都亲切地叫着叔叔。一阵忙乎之后,叔叔给了我母亲一个不大不小的箱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崭新的法币,估计不下 100 万法郎吧!叔叔让父母全部收下。
在父母的前呼后拥下,几天过去了,叔叔说他那边的公司很忙,得走了。父母姐夫等人再三挽留不住,终于送走了叔叔。待他们气喘吁吁回到家时,邮差早已送来一封信,信上这样写着:“亲爱的菲利普夫妇,你见到的于勒实际是被克隆出来的于勒,真的于勒是哲尔赛岛卖牡蛎的那个,我和他都对这金钱至上的丑恶社会深恶痛疾,这 100 万法郎也是克隆出来的假币 ……”(掌声响起)
当她正准备走下讲台的时候,我笑着问他:“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她似乎早有准备,大胆地说:“我痛恨那伦理道德俱丧,价值取向颠覆的社会,我要用现代克隆新科技嘲弄丑恶的灵魂,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深,其实,我是受课文《奇妙的克隆》里克隆绵阳‘多利'的启示,我想世间什么都可以克隆。”
话音刚落,有几个同学站了起来,“说得好!”“三丹,你像个科学家,说不定,你今天走在路上一下子把自己克隆出来了,回家让你爸妈难辨‘真假美猴王'呢!” ……
掌声、争论声不绝于耳。
我为了缓和教室气氛,发言了:“崇尚科学,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陈三丹同学很有独创。只要大家具有时时注重观察、研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踏实学习,理想还会遥远吗?突然,我想到了英国诗人雪莱的一句名言,那是?”
生齐答:“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遥远吗?”
生 3 :哲尔赛岛之行后,不久,于勒躲在回哈佛尔的油轮上。几天后他吃力地走到了那熟悉的家门前,夜已深了,房门紧闭,他连敲门的力气也没有了,这样懵懵懂懂地倒在了冰冷的石板上,这时,他眼前一亮,出现了一道门,他掀帘进去,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自己的皮箱也满是金子,竟越发把眼花了,一只香喷喷的鸭子闪着金光正向自己飞来,他伸手一抓,手被狠狠地碰在石棱上,把自己碰醒了,他舔了舔舌头,这时,门“吱扭”一声打开了 ……
师:想得妙!那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受《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生动的描写的影响,同时也联想到了课文《万卡》。
师:课外外阅读还宽广嘛,难怪描写这么细腻。门开了,可怜的于勒会更悲惨了……
(全班同学纷纷议论)
我在大家议论的时间里,抓紧组织自己的“下水作文”吧!我看了一下下边,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我说:“同学们的想像力太丰富了,老师原计划也有一篇作文,但你们个个表演出了更精彩,所以,我就不念了吧?!”
生:(大声齐喊)“不行!”
师:好吧!我念。我声情并茂地:“至从哲尔赛岛游行碰见于勒后,菲利普夫妇又是懊恼又日庆幸,懊恼这‘流氓'、这‘无赖'竟在这儿碰到;庆幸女婿没有起疑心。一边要瞒着女婿一边要掩饰拮据的生活的重压,使菲利普夫妇在痛苦中煎熬,仅两年时间,菲利普夫妇似乎老了许多,但他们依然每周日衣冠楚楚地来到海边栈桥上散步,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嘴里依然说着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可现在当他们说完后,特别是克拉丽丝,老泪纵横,每当这时,她又要重复着这样一句没有变更的话:‘没什么,海风吹的'
又是一个星期日,他们全家人像往常一样衣冠楚楚地来到栈桥上散步,一艘大海船驶过停靠在海港后,不久,一位穿着高贵的绅士提着一个锃亮照人的黑皮箱从船舱里慢慢走了出来,克拉丽丝幻想着这要是于勒该多好啊!不久这位绅士模样的人走到了他们面前,迟疑一会大叫道:‘莫不是菲利普?……我是于勒。'这声音一语惊醒梦中人,待克拉丽丝定睛一看,于勒早已摘下了镶金的太阳镜,脱下了绅士帽,一幅熟悉的面孔出现在面前,克拉丽丝不看便吧,看了一遍,又问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于勒回来了!于勒回来了!'大笑着,摇摇晃晃向海边疯跑…… ”
(教室里一片寂静,我早已停止了朗诵,这时,同学们才回过神来,很多同学说:“老师,讲下去!”)
师:同学们,不是前面说好要求了吗?可以讲到高潮部分戛然而止。要知下文如何,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吧!(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生:老师,您是怎样想到的?(想不到,学生也问上了)
师:想像加联想呗!《范进中举》不是很好的范例吧!其实,同学们,教材就是我们写作的很好蓝本,将课本融入我们的生活,再在生活中去捕捉,将生活浓缩,思维激活了,文思开启了。我想,许多同学肯定还会有更奇妙的设想,好吧!课后,你们以“于勒回来了”为题,展开联想和想像,写一篇文章,相信大家会更棒的!(下课)
五、交流讨论
(一)上课教师的说课
1 、教材说明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全文略)
2 、教学思路
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现在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咬笔杆,提起作文课就讨厌。传统作文教学课堂基本是按“出示题目——讲解分析——范文朗读——构思写作”。怎样让作文课“活”起来,我曾作过许多尝试,本次作文指导课由一个小故事的思考引入,教师一直不提这是作文课,让学生解除了畏“写作”情绪,全身心投入活动中,活动的过程实际就是写作的过程,让学生充分领悟课文内容,有道不完的话的时候,课已进入到了高潮,其实也是尾声,这时,我才提出“以‘于勒回来了'为题,展开联想和想像,写一篇文章”的要求,水到渠成,自然学生就不怕了。整节课运用“激趣导入——领会贯通——联想想像——拓展创新”的作文教学新模式,由无格到入格再破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教学反思
我认为:写作,不是让学生咬文嚼字,而是诱导思维定势向更广更深领域的拓展;写作课堂是学生才智的大比拼。如何与同学们一道,在领略着惊奇和感受着快乐的过程中度过这四十五分钟,写作课才算完成了课时任务。这堂课我对同学们即兴提问后,他们能那样迅捷地应对,并且对写作过程的陈述又是那么自然,那么充实 -- 这不由使我想到,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是多么地可贵!
另外,活跃而有效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生共同参与,解除学生的畏惧感。我的“下水作文”与同学同台表演,增进了与学生的亲和力,同时,也为批改或今后出作文题摸到了门径。为学生构筑了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找准学生的“动感地带”一发而不可收拾,何愁习作“言之无物,无话可说”呢!
  感谢想象 -- 把我们的学习和课堂装点得如此美丽!
(二)专家学者的评课
1 、会引导。将传统作文教学陈旧、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打破,浅显而有趣的故事导入,启动联想和想像的器官,将课内课外所学知识结合运用,形成新形象,进入新高潮,课堂一波未平,一波涌起,活而不乱,活而有效、有趣。摒弃了一些教师奉行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错误做法,使作文课堂“有创新”或“有创意”。
2 、善引导。做到了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教师写“下水作文”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可这位教师把自己的作文放在结束课前约五分钟,既让学生在之前大部分时间里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又起到了总结全课的目的。放得开,又收得拢。
3 、乐引导。“写作苦”这是以往师生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本节课,由于教师的引导得当,师生们不知不觉地渡过了 40 分钟,教师将写作艺能、人生底蕴融合在课堂作文教学的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中,师生共同分享创新作文课堂教学的快乐,告别压抑,走向写作自由天地,学生会写作文而且乐于上作文课。
(三)聚焦讨论的问题
1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环节,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往往注重作文本身,而忽视了写作文的学生,怎样的“度”才能让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才不致于“失调”?
2 、新课程新理念,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上面案例中“ 激趣导入——领会贯通——联想想像——拓展创新”的作文教学新模式有什么优劣,我们怎样改进?
(四)您的课堂设计创意
上面的案例,您阅读后,可能激起了您的联想与想像,请您对案例中的这一堂作文课或某个环节进行再设计。等待您精彩的构思出现。
六、资源链接
[ 链接 1]
《多角度立意的思维方向》课堂实录及点评
师:白纸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回答可以做文具、清洁工具、遮挡品、工艺品,可以做燃料生火,可以包物品等等。)
师:一张白纸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同样,一则材料也会引出多种多样的立意。但我们的立意往往局限在一个平面上,怎样才能开拓思路呢 ? 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向来拓宽立意。 ( 板书课题 )
师:先请大家看这则故事:《猪八戒照镜子》。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了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 “ 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 ” 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当八戒再看地上的镜片时,镜片无论犬小,每个镜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猪八戒。
师:这则故事里有几个对象 ? 它们分别做了什么 ?
生:猪八戒、镜子。猪八戒照了镜子、砸了镜子,镜子再现了猪八戒的丑容。
师:猪八戒砸镜子对吗 ? 为什么错了 ? 请立意。
生:要承认自己的不足。
生: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生:不要打击报复。
生:要勇于接受正确意见。
师:镜子做得对吗 ? 为什么 ? 请立意。
生:要实事求是。
生:要坚持真理。
生:要不畏强暴。
师:大家刚才的立意,都顺应了材料告诉读者的指向。顺应材料的指向或按常规指向去考虑问题,就是顺向思维。 ( 板书:顺向思维 ) 顺向思维的特点是顺应常规,这样立意,优点是稳妥。 ( 板书:顺应常规 稳妥 )
师:刚才都是谴责猪八戒,赞扬镜子,难道猪八戒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 或者,镜子就无可挑剔吗 ? 请立意。
生:(先说猪八戒)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时冲动,可以原谅。
生:爱憎分明。
生:敢作敢为。
生:光明磊落,难能可贵。
生:(再说镜子)委婉胜于直言。
生:讲究方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生:忠言 “ 顺 ” 耳利于行。
( 教师提示:镜子之所以这么毫不留情面是因为什么 ?)
生:有理就能走遍天下吗 ?
生:不要求全责备或不要吹毛求疵。
( 教师提示:对天蓬元帅猪八戒而言,保唐僧西天取经,终成正果,功劳卓著,貌丑不是原则问题。为指出它貌丑而粉身碎骨,值得吗 ?)
生:不要因小失大,或把宝贵的精力放在无谓的小事上。
生:无谓的指责不利团结。
师:以上考虑问题的方向跟顺向思维正好相反,即把问题倒过来想一想,反其意而行之,这就是逆向思维。 ( 板书:逆向思维 ) 逆向思维的特点是逆反常理,这样立意,优点是新颖。 ( 板书:逆反常理 新颖 )
师:对下列成语作逆向思维立意,抢答:知难而退 / 近墨者黑 / 多多益善。
(学生情绪高涨,作出了多种回答,在肯定了其他答案之后,教师分别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下列答案以便小结:知难而进 / 近墨者未必黑 / 多多益善 ? 师生作抢答小结:逆向立意可以通过三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实现:( 1 )找反意词句;( 2 )用否定句式;( 3 )用反问句式。为什么是这些形式而不是别的形式呢 ? 逆反常理,就是质疑、怀疑、否定。)
师: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互相对立、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进行顺向和逆向思维立意,思维就更加开阔了,立意也更加丰富。那么,这就穷尽了立意的思维方向吗?当然不是,再看一对互相对立、方向相反的思维。
师:猪八戒明明长得丑,还砸镜子,刚才我们对此作了立意。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请比较:要认识自己的不足 / 人贵有自知之明。
(师生共同活动,认识到:对象上,从 “ 自己 ” 到 “ 人 ” ,由个别的人推而广到普遍的人;内容上方面 “ 不足 ” 所指具体, “ 自知之明 ” 所指的是一般现象,认识更高,更深入。)
师:通过以上比较,可知 “ 人贵有自知之明 ” 比 “ 要认识自己的不足 ” 立意更高更深。这种由材料内个别、浅显的内容推广引申到一般、深刻的结论的思维,就是纵向思维。(板书:纵向思维)纵向思维的特点是推理引申,这样立意,优点是深刻。(板书:推理引申深刻)
(安排练习:针对《猪八戒照镜子》,找出下列选项属于纵向思维立意。
A .要自以为是
B .讲究方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C .虚怀宽大才能集思广益
D .光明磊落难能可贵
E . 有理走遍天下
师生共同辨析,得出答案是: B 、 C 、 D 、 E )
师:下面我们再看一种思维形式。先听一个故事:一个饿汉买烧饼充饥,吃了一个,还饿,再买一个,吃了还饿,一口气吃了六个,还饿,直到吃下第七个,才饱了。他就很懊悔地说: “ 早知前面六个烧饼都吃不饱,我就吃这第七个烧饼好了 !”
( 学生会心而笑。 )
师:大家笑什么 ?
生:饿汉忽视了量的积累。
师:我们学习、生活中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吗 ? 比如希望考试成绩好,却只肯考前临阵磨枪,而学习是要 ——
生: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
生:学习要日积月累。
生:坚持就是胜利。
师:以上我们由饿汉不注意量的积累,想到学习也要注意量的积累,进行了联想类比,确立了新的立意。这就是横向思维。 ( 板书:横向思维 ) 横向思维的特点是联想类比,这样立意,优点是开阔。 ( 板书:联想类比 开阔 )
生:怎样作横向思维呢 ?
师:作相关联想、相似联想,找事物特点。这些我们已训练过,忘了吗?
生: ( 大声 ) 没有 !
师:请对《猪八戒照镜子》作横向立意。
生: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方式。
生: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
(教师作总结:这节课介绍了立意的四种思维方向及其方法,目的是活跃同学们的思维,今后能从各种思维方向分析材料,使立意丰富多彩。着重指出两点:( 1 )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是两组方向相反的思维,这两组思维之间有时会有交叉、重合;而每种思维方向上都可以有多种立意。( 2 )我们手里的这张白纸,尽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用途,但它现在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写字,同样,作文时尽管作了多角度立意,但命题人往往有一定的意向,加之立意还有高低、好坏、深浅以及健康与否之别,我们还要确立最佳立意。布置课后练习:以 “ 人言 ” 为题,写出三个以上的立意,并指出立意的思维方向。)
附板书设计:
多角度立意的思维方向
思维方向 思维特点 立意优点
顺向思维 顺应常理 稳妥
逆向思维 逆反常理 新疑
纵向思维 推理引申 深刻
横向思维 联想类比 开阔
[ 链接 2]
有位教师讲《诗化写作》,他侧重的是技法的指导,本是想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所谓“诗化”的方法(“语言诗化、意境诗化、构思诗化”)。姑且不说让学生写“诗”有多难,更别提“诗化写作”了,就是这位教师自己是否弄懂了什么叫“诗化”也让人怀疑,从他努力推演的效果来看,学生根本就没能进入状态,始终在所谓的“诗化”大门外徘徊,最后教师非要学生当堂习作,其结果是要不学生习作干瘪无味、没有“诗化”,要不就是文笔不凡但与此题毫无干系。教师这种非“要我写”的做法,实在是揠苗助长,强人所难。
而另一位教师讲《巧用·突转·兴波澜》则完全不同。她先让学生质疑自己的下水作文《父与子》,以激起学生兴趣,然后通过熟知的课文资料《德军剩下的东西》,师生总结出巧用“突转”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运用所学改写《父与子》,学生兴趣盎然,改写很成功,最后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运用“突转”练习,给一篇小小说《网》续写结尾,学生写作情感被完全激发,课堂气氛热烈,结果是水到渠成,佳作不断,甚至有的习作比原创还要好。
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创作情感,永远是写作的原动力。因为只有学生的内驱力被激发,写作才可能变“教师要我写”为“学生我要写”。教师若能从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情思,才可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写作活动也才能顺理成章地进行。
[ 链接 3]
有位教师讲《感受 ? 唤醒 ? 表达》则是一次成功范例。教师紧扣马思聪的《思乡曲》,先让学生谈谈感受(不熟悉作家,感触自然不深);然后教师谈及自己第一次听曲的感受,因为对马思聪了解不多,因而感慨也不深刻;但当知晓了作家一生坎坷经历后(特别马思聪去世前一段话“这个世界很美”),教师自身情感积淀被强烈唤醒,从而写下了散文《这个世界很美──关于马思聪及〈思乡曲〉》(发表于《散文》 2005 年第六期)。教师讲述完后再让学生听《思乡曲》,学生听了教师的亲身感受及《思乡曲》相关背景,内心对“家”“亲人”等情感也随之被唤醒,从而写出了许多感人的佳作。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其中反复提到“自己”,如果说“我要写”是写作的动力,那么“为自己写”则是写作的终极追求。以上案例中,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对话,以情动情,以心换心,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共鸣与反响,从而使他们产生进一步联想和创作的欲望,并顺着这个方向为自己写、写自己的东西、写出好东西。
[ 链接 4]
上海《语文学习》举办过一次教师、学生的问题作文竞赛,学生的作文不尽如人意是评委们所意料的,但出人意料的是教师的作文,语言干瘪,结构松散,内容牵强乏味,总体水平竟不及学生,令评委们瞠目结舌,始料不及。
反思:语文教师会写、善写应该是分内之事,如同美术教师会画、音乐教师会唱。一个语文教师要是自己不能写,又怎么可能去指导好学生作文?要是自己都构思不出一篇文章,又怎能让学生去琢磨文章的写法?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教学当中去,以便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兴趣。但由于语文教师对语文的冷漠和不擅长,往往充当了“说文”而不是“作文”、“是批评家而不是作家”的角色。正因为教师的外行,致使在评点学生作文时往往流于空洞说教,或隔靴搔痒,或优劣颠倒,把学生作文中许多精彩之处作为“劣质品”处理掉,可悲可叹!
(编写者: 李德树 卿平海 肖有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6 08:14 , Processed in 0.16841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