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汉字繁简问题(两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8 16:5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汉字繁简问题(两篇)



唐建新







关于汉字的繁简问题



       上周末在硕士论文答辩会上古典文学教授提出教点繁体字,我当即反驳,仅举了世界汉字标准的谈判投票结果,一时忘了大陆规范汉字即俗称的简化字的一段有力反驳。今转一微信反简化字的段话,就想有人提供曾有的印象。韩尹两校友提供的段子及理由,让更多人重温和分享了文字的发展,深为感谢。
      附 韩师弟提供的资料
      一家之言,提醒台湾同胞,別因繁体字而自视优越,并将这种感觉辐射到文化、道德层面了。
        君不见:漢字簡化後,護用手,愛有友,竈生火,顯明明,龜有甲,筆有毛,寶有玉,衆有人,網像形,滅無需水,呼籲有口,號非虎嘯,體制爲人也是爲本,戰爲占有不宜單人,晝乃日出壹尺高,蟲不是越來越多是越少越好,而佛仍爲佛,神還爲神,信還爲信,仁還爲仁,善還爲善,美還爲美,福還爲福,喜還爲喜。
(护用手,爱有友,灶生火,显明明,龟有甲,笔有毛,宝有玉,众有人,网像形,灭无需水,呼吁有口,号非虎啸,体制为人也是为本,战为占有不宜单人,昼乃日出一尺高,虫不是越来越多是越少越好。
  而佛仍为佛,神还为神,信还为信,仁还为仁,善还为善,美还为美,福还为福,喜还为。)


       附尹师兄的评论
       其实,汉字从创造阶段起,就伴随着简化,甲骨文中例子甚多,如衆也写作众。由于当初字数较少,古人又将字体繁化来创造新字,这在甲骨文后期和金文、大篆中趋势明显。小篆统一六国文字,是汉字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简化,例子举不胜举。从隶书起,文字从殿堂走下民间,文字便捷化趋势更为明显,简化字开始大量出现,如來写作来。宋元时期,民间文艺大蓬勃,无羁的普通文化人更为书写方便,创造了大量的俗字,并被社会所接受,这是汉字史上的第二大简化潮。叧,草书的出现,也将很多笔划繁复的汉字删繁就简。汉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简化史。对汉字简化说三道四,大多是不了解汉字史的原因。
      親字是形声字,简化后仅取其声部。厰字甲骨文就只写作厂,后繁化加敞这个声符。兒字是个整体的人的象形,象囟未封的幼儿,儿字就是人字的另一种写法。雲字,金甲皆写作云,再加雨这个意符是叠床架屋,简化是返其本。鄉字甲骨文象两人对食,两边是人,中间是攴具豆中盛有食物,与郎字风马牛了不相干。
       应该注意的是,港台一些人将汉字简化与意识形态挂钩,认为大陆搞简化字是政治问题。这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其实,现代汉字简化工作早在民国时期就已开始,四九年后又接着搞,否则也不可能几年功夫就出简化方案。
       所谓台湾人的这段攻击简化字的话,真实地反映了他一是根本不懂汉字,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再说汉字的繁简问题


       昨天发出一短文《汉字的繁简问题》,英贵师兄发来异议,心里很高兴,对文字的认识又加深了不少,尤其是文字学方面的常识。英贵师兄几十年如一日研究现代汉语,执教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并出版有专门的汉语语言学理论专著,其文字学方面的异议值得重视。
       但是,凭借自己的可怜的汉字学常识,再加上自己对汉字的感性认识(其中参与并指导汉子识字教学的区域性课题实践),就从现代汉语的发展,如声调的逐步减少,吞音情况的不断出现,标点符号在客观上的不断要求简化(减少视觉负担),汉字的使用发展,要再回复繁体字是不太可能,即使政治上强力推行,页在中国大陆难以普及,最多称为少数甚至极少数文人的把玩的工具,就像规定必须使用毛笔字写报告一样,不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
       曾经接待过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副主任傅永和,傅是我国汉字字型学专家,字型学会会长,我国参与国际汉字标准谈判的代表团团长。每年凡是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均可派出代表参加谈判,每年大约有二十多个参会代表,各自述说某一汉字的字型的优劣,最后一国一地区一票,实行无记名投票,已经谈判通过的汉字,绝大多数都是我国现行的规范汉字。如“文化”的“文”字,全世界一共有四种写法,即起笔是点的、起笔是一短竖,收笔是一捺,收笔是一提一捺的,最后投票的结果,还是我国现行的起笔是点的“文”获得通过。
       英贵师兄指出的一些字的确有不符合六书的造字规律,但是,被数量众多的广大老百姓使用习惯了,且又有60年几代人的使用历史了,在此情况下,要回到繁体字时代,是不现实的要求,该不符合现代信息时代的使用要求了。
       何况,字,就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再怎么有意义,再怎么完美,也是可以改换的,很快减少一点书写的负担呢。原来的大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越南,不再使用汉字后,也不是没有影响其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吗。
       愿意再听英贵师兄的高见。


附 英贵师兄在微信上的意见
       唐兄:对你的《关于汉字的繁简问题》一文我有些异议,现简单表述如下,学术争论而已,仅供参考:
        简化字也有符合造字原理的,但相当多的字无视造字理据,破坏了汉字的六书体系,例如:办、过、国、发(出發/頭髮)、头、对、风、邓、刘、赵、爷、旧、后(前後)、面(挂麵)……等等,不可胜数。
        更重要的是:汉字在历史上并没有一直在简化的规律,从甲骨文到楷书,只是书写风格的变化,从来没有破坏六书体系的简化,反而是在不断添加偏旁的繁化。个别简省的写法多为民间的俗字。


君不见:漢字簡化後:
        護用手(辩护也用手吗?)
        愛有友(爱的本义是舍不得,用心来呵护,跟朋友何干?)
        竈生火(“灶”还讲得通,符合造字理据)
        顯明明(“显”下边的“业”太荒唐)
        龜有甲(龟的四肢砍掉了,“黾”字的下边是甲吗?)
        筆有毛(“聿”字原本就是以手持笔的造型,下边两横就是毛笔头,谁说无毛?)
        寶有玉(仔细看,“寳”中无玉吗?造字本义;不光玉是寳,“缶”、“貝”都是寳,而且藏在屋子里才是寳)
        衆有人(“衆”字下边原本就是三个人)
        網像形(“网”不是简化,是用古字,甲骨文就是这么写的,符合造字理据)
        滅無需水(“灭”虽然也讲得通,但灭的本义有“没”的意思,并非是指灭火)
        呼籲有口(?)
        號非虎嘯(“號叫”不是虎啸吗?“虎啸”的“啸”现写作“哮”作何解释?)
        體制爲人也是爲本(“體”是为身体造的字,跟“体制”何干?)
        戰爲占有不宜單人(“單”是声旁,不表意。“占”的意思是“占卜”(用口说话,把“卜”的内容说出来,并非占有)
        晝乃日出壹尺高(这个解释最荒唐,日出几尺高都是昼,阴天雨天也是昼,从卯时到酉时都是昼)
        蟲不是越來越多是越少越好(“虫”不是简化,是用古字,甲骨文就是这么写的,符合造字理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3 21:37 , Processed in 0.0949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