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4 06:1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纪国和王传明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世界教育大潮的影响,我国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育的适应性,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教师教育专业化概念的丰富与界定和具体实施策略的构想与阐述,以谋求学界同仁对该理念进一步提高认识,扩大共识。

    关键词:教师教育;载体;内涵;实施策略

    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的状况,世界各国采取的一项共同的战略措施,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002年9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努力造就一支献身教育事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个讲话为实现我国教师教育创新,建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有效载体

     “教师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领域的主流话语。面对教师教育的转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区域性大学应该承担起它的使命,以教育引领学生发展,以教育促进社会进步。同时,随着教师专业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应当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实践;并且学会合作,在合作中确立自己的专业地位。教师专业化呼唤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到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师教育模式中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之间的冲突迭起,迫切需要教师教育模式从过去的学历教育转变为在较高学历教育基础上的资格证书教育,突出教师教育的资格性与职业性,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是说,教师专业化愈来愈依赖于教师教育专业化。没有教师教育专业化,就没有教师专业化。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教师教育”的概念,“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过去的“师范教育”也是包括对教师培养和培训两个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培养和培训相对分离,相互沟通不够,因此容易被人误会“师范教育”仅是指对教师的职前培养。现在的“教师教育”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通盘考虑,整体设计,体现了对教师的教育是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所谓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指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基础,根据教师职业自身独特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措施,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

    那么,怎样去诠释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内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一是传授高深的专业知识。教师专业需要所教专业的高深知识,有丰厚的知识底蕴方能厚积薄发。二是训练教育教学技能。教师专业要求教师具有教育教学技术,以及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和反思的能力,既要知道“教什么”,更要知道“怎样教”。三是重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兴教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坚持“科研兴教”是现代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必然选择。四是加强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转变教师“外赋”而非“内生”的传统师德,促使教师的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具有主体内发性。五是重塑教师的生命观。教育关注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对学生,也包括教师。教师是滋润学生的源泉,教师在给予学生幸福的同时,也要创造自己的幸福。教师不能只讲奉献,也要获得个性的张扬,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才有可能给予学生幸福,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真谛。六是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培养。“发展”是一个可持续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采取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校本培训、发展性教学评价等行动研究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反思能力,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七是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流程。教师教育专业化需要教师教育机构专门化,并建立层次齐全的学历、学位和教师资格证书教育流程,实现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教育一体化系统机制。八是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促使教师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教师教育的法定监督机制。

    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现状

    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师资来源和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教师教育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教师专业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要依赖于教师教育,因此,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保证。目前,我国在应对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育质量的挑战中存在明显的不足:

    1.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脱离

    这表现在统一的师范教育体系中,分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两个方面,相互隔离、互不沟通。首先,目前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中普遍实行的模式和制度具有许多弊端。例如,学生获得师范院校中师范专业的毕业证书,取得了教师的资格,教师教育即宣告“终结”,以后的培训则被看作是无足轻重的。而且,现在许多师范院校的改革,包括在教师培养和教育模式上的改革,也基本上没有跳出这种传统的教师培养制度的窠臼。它们与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是脱节的,没有能够在整体上实现教师教育和培养的职前与在职一体化。其次,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远不如职前培养那样规范和系统,教师教育的“两条腿”之间总是存在一条粗一条细的现象。

    2.教师教育中知识体系完整性的缺失制约教师教育的发展

    教师具有双专业的特征,既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要通晓教育科学知识、了解教育规律和掌握教学技能。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普遍欠缺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学术水平明显不足,与专业化的要求相差甚远。这是因为师范教育重视学科教学,而对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力度不大,导致教育专业课程的教材陈旧、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致使师范生的职业适应性很差。而教师在职期间的教育仍然停留于形式主义。职前教师教育只是为教师专业素质打下一些基础,要想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水平,必须依靠在职阶段不断学习实践和不断反思创新。现实中,教师的在职培训对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注不够,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应用不足。

    3.教师教育淡漠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

    教育的作用,不仅应该使学生,也应该使教师感受自身生命存在的美好,体悟教育对人的情感关怀。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总是将教师比喻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仿佛教师本应该就是无欲无求、无私奉献的,甚至于牺牲自己也是应该的。如今,我们在教师教育时也是以这样的标准要求教师的,却忘记了教师其实也是个普通的人,是有情感、有思想、有个性、有独特需要的人。远离了精神成长的愉悦与心灵内在欢乐的教师教育,带给了教师沉重的压力,这不仅是教师的悲哀,也是学生的悲哀。

    三、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现实策略

    以上的浅析,可以看出我国教师专业化的任务比较严峻。应从改革教师教育入手,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我国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一)改革教育制度,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

    所谓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指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渠道融为一体,使教师教育在统一的教育机构中实现整体规划和全面实施。教师教育建立一体化的运行机制,这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体化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二是中小学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三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师范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

    我国在世纪之交,提出了健全、完善培养和培训相沟通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目标,要求大多数高师院校在致力于培养新师资的同时,也参与新教师见习期的培训和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教育学院和其他教师进修院校(包括师资培训中心等机构),于大力开展在职教师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同时,也参与少量新师资的职前培养工作。而有机地统合教师教育三阶段的全部过程,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改革目标,必须选择切合实际的统合模式和方案。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际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合并模式,即普通高师与教育学院实质性合并。合并以后,职前培养任务与在职培训工作完全统合由一个机构来操办,力量较强的普通高师可弥补教育学院的不足,而接触中小学实际较多、较深的教育学院则可以弥补普通高师联系实际方面的不足,从而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的整体实力,提高新师资和在职教师队伍的质量水平。

    二是联合模式,即普通高师与教育学院松散联合。在联合模式中,教育学院与普通高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相互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同时还存在着比较和竞争,有利于发挥各校积极性,提高师资培训质量,更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在职教师进修渠道。同时,由于联合模式中实行教师互聘、资源共享等政策,同样也提高了规模效益。

    教师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全力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坚持连续性原则和一体化原则。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必须建立在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基础上,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使教师学历教育与能力教育相辅相成,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完美结合,广泛吸收非师范教育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教师培养体系,并将各种培训形式落到实处,使之真正起到培训的作用,实现我国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结构

    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与国外基本相同,只是各类课程的比重与国外不同。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只有开放的培养模式和课程才能适应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合格的乃至优秀的专业化教师。在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中,应该加重教育科学课程的比重,在巩固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同时,开设培养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课程,如多元智能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评价理论与基础课程改革实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等等,突出教师专业的发展性、综合性。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需求层次的不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各类课程的基本结构,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教师教育更要多一些创造力的培养,使教师在融合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同时体现个性化。

    (三)关注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

    我们的教师教育,首先便是要关注教师的生命世界,走进教师的生命,满足教师生命成长的需要,还教师以本真生活。从而使教师通过对自己、对学生、对人的生命的尊重,达到对人的完整的追求!教师教育应该从自上而下的灌输转向平等的对话,为教师的发展和完善创造良好的气氛与宽松的环境,关注教师的实践,重视教师的个体经验,了解教师的职业情感、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无论是职前或者在职教育,都不能把教师当作“白板”,而是必须考虑其先前观念的存在,尊重教师的需要,不要把教师当作“完人”来要求,引导教师关注自我的生命价值,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将不再是蜡,而是太阳,在给学生光热的同时也照亮自己,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四)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必须从创新上找答案,从创新上谋发展。笔者认为,我国的教师教育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模式:(1)本科“3+2”式。这种模式指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招收其他学科专业专科毕业的学生或在职教师,为其提供2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毕业时可获得教育学士学位;(2)本科“3+1”或“2+2”式。学生入学后到各专业院系接受2年或3年的普通文化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育,然后到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接受1年或2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的教育,毕业后获得教育学士学位;(3)“4+1”或“4+2”教育硕士。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招收本科毕业并具有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或往届毕业生,为其提供1年或2年的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学生毕业可获得教育硕士学位。

    在我国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一个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实现新时期教师教育的战略性转变,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新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www.ep-china.net/article/theory/2009/09/20090917094316.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0 01:43 , Processed in 0.1104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