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度散文家”提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3 09:4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年度散文家”提名
日期:[2014年3月16日]  版次:[GB21]  版名:[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  稿源:[南方都市报]





    王鼎钧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月版)
    王鼎钧,1925年出生于山东省兰陵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1949年到台湾,服务于(台湾)中国广播公司,担任过台湾《中国时报》的主笔和《人间》副刊主编,1978年后移居美国。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和戏剧之间,著有《开放的人生》、《碎琉璃》、《左心房漩涡》等近40种。
    人在纽约的王鼎钧竭尽所能地收集史料,从大陆江山细细追索到台湾,从细部演说历史巨变,四本书一写就是17年。《昨天的云》写山东故乡、家庭和抗战初期的遭遇;《怒目少年》著墨抗战时的流亡学生经历,生动细节之下,是历史的烽烟和家国之痛,也是个体的经验和成长;《关山夺路》以个人化的视角生动细腻地描述了国共内战时期各色生民遭遇,揭示了国民党败退和共产党胜利背后的种种因由;《文学江湖》记录、反省在台生活的30年岁月,从中可窥30年世事人情和时代潮流的演变。
    王鼎钧在台湾文坛,有“写格言的汉子”的美誉。书中警句俯拾皆是,如“人生在世,临到每一个紧要关头,你都是孤军哀兵”,再如“明珠是在蚌的身体里结成,但是明珠不该是蚌的私人收藏”。王鼎钧的人生历程本身就伴随着中国现当代历史的剧烈变迁,这种经历不可复制,但王鼎钧放下了个人身段,意图“借自己的受想行识,反映一代众生的存在”。那个时代的纠葛,在他的笔下舒展开来。
    陈希米
    《让“死”活下去》(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版)
    陈希米,1961年出生,1982年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1989年与史铁生结婚。现是出版社编辑。
    这是陈希米怀念丈夫史铁生所著的一部怀念散文集。2010年最后一天,以《我与地坛》广为人知的当代作家史铁生去世,史铁生与妻子陈希米爱情一直是文坛的美谈,他的离去给妻子留下了无边的虚空。孤独中的陈希米,开始以文字来抒发怀念之情。本书除了记录史铁生去世时最后的情况,也记录二人淡泊又无比丰富的生活。“他死了以后,你还好吗?”面对无边的孤独,陈希米写尽百转千回的失爱之痛。通过文字,她与身在另一时空的史铁生形成对话。
    但这绝不是一本单纯抒发痛失丈夫的悲情之书,陈希米通过阅读、思考、行走与书写从而重新寻获生命的意义。她在书中提及一些思想史上的伟大哲人、作家诸如卡夫卡、施特劳斯、尼采的经历或话语,夹叙夹议,某些似是随手拈来,却不失人生哲理。比如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我孤寂地生活着,年轻时痛苦万分,而在我成熟之年里却甘之如饴”,这种具有普世价值的句子,容易引起人类的共鸣。
    王学泰
    《监狱琐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0月版)
    王学泰,人文学者。1942年底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居北京。“文革”中受冲击。曾做过中学教师,1980年调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院,担任文学所研究员与研究生院教授直至退休。主要学术领域是文学史与文化史。1990年出版《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引起讨论,“游民社会”从此作为一个词汇进入社会话语体系。近年来多在《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发表文章。
    “文革”期间,王学泰站出来怀疑亩产120万斤小麦的提法、与少数派聊天,这种忍不住表达异见和说真话的性格,让他在1975年3月成了罪名为“现行反革命”的囚徒,并在北京K字楼看守所度过了他人生中具有特殊灰色意义的三年。如今30多年过去,他把那特殊的经历写成《监狱琐记》。
    这书会让人不由联想到巴金的《随想录》,同为“文革”记忆,王学泰有厚重,有深思,但独特且难得的是轻快与回忆艰辛往事时的温情流露。《监狱琐记》生动细致地展现了监狱的日常生活和形形色色的囚犯遭遇,人物中有“佛爷”,即盗窃犯,有“杆儿犯”,即因男女问题入狱者,也有杀人犯。作者抛弃了脸谱化的简单描写,他立于宽容的人性之地,给人们鲜有了解的“囚犯”补上丰满血肉,折射出“文革”末期普遍的微妙的社会心理和高压、混乱背景下的人情世故。有评论家认为,《监狱琐记》可以作为研究上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的档案来读。
    李 辉
    《绝响:八十年代亲历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7月版)
    李辉,1956年生于湖北随州。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北京晚报》、《人民日报》工作,现为《人民日报》文艺部高级编辑。主要作品有《萧乾传》、《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沈从文与丁玲》、《巴金传》、《沧桑看云》等传记与随笔集。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6年散文家奖项。《传奇黄永玉》一书被评选为“2010年十大有影响力图书”。
    追忆20世纪80年代的人并不少,但李辉的《绝响》与市面上的个人传记或长篇访谈不同,之所以说亲历记,是因为1982年李辉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成为文艺记者,报道当时文化界的大事件,跟当时的文坛大家诸如巴金、萧乾、贾植芳等有密切交往。如今,李辉从过去的书信日记文献里,结合当时的文化报道、文化政策,以自己的方式走进80年代。此书内容首先在《收获》上发表,再结集出版。
    此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摒弃掉传统散文中华丽的词藻,充满了动人的史料,文字简洁有力;而叙述中带有平静的理性目光,不像某些与历史人物交往的人的文章处处流露沾沾自喜。可以说,李辉与这些人在20世纪80年代的生活,构成了一部活灵活现的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史。
    林 岗
    《父亲的奥德赛》(《花城》2013年第4期)
    林岗,1957年生,198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出版著作有《符号、心理、文学》、《传统与中国人》(与刘再复合著)、《边缘解读》、《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之研究》、《罪与文学》(与刘再复合著)、《口述与案头》等。
    这是文坛身份最为特殊的一对父子:父亲林若曾是广东省委书记,儿子林岗是中山大学教授。外国多有政治家传记,但中国并不多见,《父亲的奥德赛》是林岗第一次追溯作为政要的父亲的足迹、讲述家族鲜为人知的故事。全文短小精悍,林岗用19页记述了父亲婚姻、家庭,从东莞县委书记到湛江地委书记再到广东省委书记的经历。林岗把林若还原成一个真正父亲,用生活上的细节还原官场以外的父亲。他眼中的父亲是一个对土地、农业、农村有着异乎寻常热情的人,也许这和他来自山区长期跑基层有关,就算他做了“一哥”,也不忘他对土地的深情,所以才会有“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大地”这个日后最为人称道的决策。
    采写:南都记者 陈晓勤
    点评
    此身虽在堪惊
    也许是今天历史发展与散文发展的某种趋势,近年来,回忆录、口述史热悄然兴起,台湾这方面的作品尤受大陆读者关注。移居美国的作家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记叙他随国军迁徙六七百公里最后流亡台湾的经历,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耦合如何挟持个人的人生和民族的命运,一段即将被湮灭的历史被他揭开了冰山一角。他的回忆录是亲历历史而不是自传,有相当的开阔性和历史启迪,“我写回忆录在这个矛盾中奋斗,我不是写自己,我没有那么重要,我是借自己的受想行识反映一代众生的存在。”20世纪是激进追求现代性的世纪,为了进入现代,建构一个民族国家,我们的前辈都或主动进入或被动卷入这段历史,用鲜血和热泪谱写了家园保卫曲。
    林岗的父亲林若与王鼎钧恰好是同龄人,不过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阵营。以成功的革命家为书写对象最容易流于抒情,儿子写父亲更甚。学者林岗以节制、客观略带自嘲的态度叙事,努力更真实地还原历史现场。《父亲的奥德赛》是写父亲,更是写那一代革命家和整个民族艰难曲折的灾难史。将王鼎钧的回忆录与《父亲的奥德赛》对照阅读,会涌上某种难以言说的痛楚。历史的沧桑让人不禁掩卷长叹。
    怀人是最受读者青睐的散文题材,怀名人更甚,这不只是窥视欲,有名人的人格及其与时代的紧密关系。陈希米的《让“死”活下去》乃痛定思痛之后对痛的升华,她写道:“想念死人就是要带着他的死活下去,这种活不是以死为中心,而是以孤独为中心”,这样的语言一下又将我们带回史铁生的思考和叙述中。很多怀人的文章讲述生活小事,陈希米立意于灵魂大事,这些大事因为有生活细节支撑并不随风飘去。陈希米的话语方式明显地受史铁生影响。在史铁生活着的时候,她伺候他活;如今,她带着他的死活下去,带着他的灵魂飞翔。
    王学泰的《监狱琐记》是写他上世纪70年代中因为“现行反革命”而被投监狱的亲身遭遇和所见所闻。如作者所述:“因为监狱是浓缩了的社会,无论什么味道都要更刺激一些,浓缩物因其‘浓缩’而较原体更接近原体的本质,那么认识它就有助于研究者考察其原体,因此认识监狱及号子里的人也是研究其所处时代生活的重要参考。”正因为如此,好几本狱中笔记都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成果。福柯的圆形监狱说对现代社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李辉的《绝响:八十年代亲历记》是他在收获上的专栏结集,也是他以记者和文化人的双重身份重述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场的努力。书中记录了巴金、曹禺、丁玲等五四老一代的文化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沧桑身影,他们的创作、通信、行动和思想都值得我们细细回味。
    入选的五个散文作品都不约而同地烙上了历史的印痕,这固然有客观的时代原因,但作为年度散文奖的提名,提名评委的知识分子趣味和年龄趋同带来的局限性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提名评委:申霞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20:46 , Processed in 0.1249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