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日的中文学生学了多少“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6 02:1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日的中文学生学了多少“中文”?

                         唐晓敏

网上一消息说:中文专业招生人气走低 教授遭问“学中文何用”。讲到,近年来中文系不被一些学生和家长们待见,一些中文系的学生申请转专业,如武汉大学文学院2011级、2012级共有354人,却先后有80余人申请转专业。
中文系不受到待见,这有社会的原因。熊丙奇就提出,目前传统的基础学科文、史、哲、数、理、化都不受学生待见,这主要是功利主义思想导致。这不是没有道理,不过,仅仅看到社会的原因,也是不够的。中文系还应该在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
上了中文系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往往认为中文不够实用。似乎很少想一想这样的问题:今日的中文学生,学了多少“中文”?
中文系的学生上大学之后,如同其他专业一样,第一学期乃至整个的第一学年,所学的课程中,思想政治课程占了很大的比重。按照上面的要求,这些课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至少了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此外还有英语。中文系的学生也必须学好英语,参加英语的四级、六级考试。有的学校还有参加英语专四、专八的考试。英语占用了中文系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不仅是课内的时间,更包括大量的课余时间。还有,一些学生听中文专业课程时,也在看英语。
但更大的问题还不在这儿。多年来,中文系开设的中文方面的课程也不算少,但中文系学生在这些中文专业课上,实际上也没有学到多少“中文”。中文专业的文学课,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主要是老师讲文学史,上课时老师讲的作品不少,但在课下,学生很少读这些作品。真正的中文学习,应该是直接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名著。但目前,大都是满足于听老师对作品的介绍而已。这很像是一个旅游者,仅仅是听了导游对景点的介绍,而根本没有看景点。许多中文系的学生,四年中没有认真读几部文学名著。
中国传统的中文教育,完全不是这样。老师讲得很少,甚至是根本不讲,学生的精力主要是放在了自己读书上。连小学生也是如此。文艺学家敏泽先生儿时读的是私塾。我曾回忆说:“我从五岁进入私塾,一学就是五年”,“进入私塾之后,首先要学的是《百家姓》和《千字文》,待这两种蒙童读物读烂、背熟之后,接着就进入了《四书》、《五经》的学习。依次为《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尚书》。对于古书的学习都是要求从头至尾背得烂熟之后,才可以丢掉不读,开始一种新古书的诵读的。”“有些书,如《古文观止》之类,由于学习时间较晚一些,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再加上它所选录的记述文、论说文等等,大都写得很生动、形象,读起来也津津有味,令人回味无穷。至于一些抒情性散文,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之类,读来更是令人回肠荡气,兴致盎然,其乐无穷。”敏泽先生说:“五年私塾教育便是我最早接受的、并且给我终生留下的难以磨灭影响的语文和文化教育。这五年私塾所学到的东西,说实在的,比后来的正规大学中文系四年所学的东西都要多。”敏泽所说,我们不能不说是“实在”的。今日的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认真读过《论语》、《孟子》《尚书》的,能有几人?更不用说“从头至尾背得烂熟”了。
中文的学习,不光是读,更要写。古代说的“文人”,绝不是仅仅能读文章的人,必须是能够写文章,才叫文人。写作应该是中文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对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所谓的“动手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写作的能力。但多年来,中文专业并未对写作给予特殊的重视。薛涌讲他在北大中文系读书期间,四年间,除了毕业论文外,只写了两篇作业,共3000字。老师对学生的写作没有什么要求,中文学生在写作方面,自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中文真的没“用”吗?自然不是。当然,中文的“用”,与会计专业、计算机专业的“用”是不太一样的。中文培养着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情感移入能力,让学生有着比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胜于他人的文笔,这就是中文之用。在发达国家,许多商界的成功者本科读的是文学,或者是历史、艺术、中世纪研究等专业。迪斯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艾斯纳在大学学的是英文和戏剧。惠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费奥里娜大学时学的是中世纪史与哲学。美林的前总裁、里根政府的财长Donald Regan,本科的专业都是英语。这就相当于在中国的中文系了。问题是,我们的中文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中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3:41 , Processed in 0.2174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