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非:我只怕学生变得庸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0 19:1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非:我只怕学生变得庸俗
我在高中多年,有些学生一直比较“平”,他们性格温和,我甚至从没听到他们大声说话;他们与世无争,遇事“随大流”,也常被一些老师认为“平庸”。

平庸不要紧,我只怕世故庸俗。十六七岁的青年,一旦学得世故庸俗,简直无药可救。还是198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为维护学校相关规定的严肃性,也为了学生的利益,我和学校行政人员发生冲突,我据理力争,而我的学生惊呆了。学生即将毕业,不敢批评校长,担心校长利用职权报复,这个我能理解,没想到有两个学生私下劝我:“老师,忍一忍算啦,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有什么好争的;再说,和领导争论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我当时听了,非常吃惊。在教师和绝大多数学生都看清了问题的是与非之际,这几个学生却无所谓是与非,而且认为“关系搞坏了对谁都不好”。——青年没有是非观念,也就丧失了价值判断,走上社会后,他就没有能力辨别是非,也很难坚持做人的原则;最让我感到恐惧的,是他们有可能无视法纪和社会规则。

我在这所学校工作半生,一直在留心这类个案。因为那时我已发现,这些学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接受了错误的教育。“文革”浩劫过去十年不到,许多家庭仍然是惊弓之鸟,强权对人的摧残,野蛮与落后对人的蒙蔽,怯懦与庸俗对人的腐蚀,都通过成人的言行,传染给少年儿童。从这个意义而言,“文革”的确毒化或摧毁了两三代人的灵魂,使他们

在原本可以站立的时候,腿脚膝盖仍然“软软的”,不敢与邪恶、错误对抗;在小小年纪,逃避责任,变得圆滑世故。很可怕!

学校的相关处室布置一项活动,通知各班,学生明知学校是为了应付检查而造假或作秀,班干部却非常认真,比班主任还要积极,不断地催促大家去完成;个别学生也非常“配合”,很快就把学校需要的文字材料“造”了出来。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侮辱人的智慧和品格的事,为什么不认真地抵制呢?学生私下说,这些东西都是最无聊的,也是骗不了任何人的;但是毕业前,最好什么话也不要多说,反正就是一场游戏,互相利用嘛。——十七八岁的青年,便用游戏的态度看待学校教育,他以后又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人生呢?

我在上课时,常有学生不愿举手回答问题,不仅不愿回答问题,私下还嘲笑主动与教师对话的同学,这就常常让课堂交流处于停滞,进而成了我的“一言堂”。我不愿自己的课成为“哑巴课”,语文课上应当有学生的声音,甚至有争辩和质疑,非此不足以形成“教学”;我不断地启发学生的交流意识,我希望他们能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在教学中,从来没有否定过任何一名学生的发言,因为我只要他们开口,即便他们的回答错误,也会对其他同学的思维有所启示。——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每每经过一个困难时期,情况会略有改观。可是有一届,我在一个班束手无策,这个班有些学生私下总是不停地挖苦上课发言的同学,我感到他们实在不像学生,像一群习惯于飞短流长的小市民。这批学生可能是在初中接受了过多的应试训练,拼命做题,不愿交流,虚荣心强,怕出丑;有些考试成绩较好的学生,自私狭隘,不愿把个人思考与同学分享。我在弄清他们真实的想法后,感到庸俗的风气已经毒化了课堂学习,我对此几乎无能为力,毕竟他们是青年了。我对教育的绝望感,并非来自体制的僵化和社会的蒙昧,而常常来自青年一代的自私和冷漠。当年我向那些十七岁的青年学生直言:“我为这样一个简单的教育常识,已经向你们劝说了一年,仍然劳而无功。你们真的会认为我对你们有着美好的记忆?”

庸俗与自私,是学生集体中的崩溃剂。这种班集体,即便多年以后能坐在一起,可能也只靠另类的“凝聚力”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5 20:06 , Processed in 0.11271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