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为孩子做语言规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8 12:3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中纪念拼音运动120周年语文学界谏言国家语文政策
“每一个家庭都需要为孩子做语言规划”《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06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陈香)近日,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文现代化学会、商务印书馆、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语言产业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纪念切音字运动120周年学术座谈会”,国内近40余位语言文字学专家、战略研究专家、文化学者与会,探讨语文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为当下语言文字政策谏言献策。

    120年前,卢戆章提出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字母式拼音文字方案,掀起了切音字运动,开启了中国语言文字现代化的大幕。此后,从切音字运动到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再到20世纪50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无数文人志士殚精竭虑,薪火相传,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统一民族语言,以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

    看120年中国语言现代化走过的历史,当然首先是为了纪念和缅怀,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当下和未来的问题。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名誉所长李宇明认为,中国的语言现代化还有三件事情还没有完成:其一,还没有对国际语言规划进行研究和发表看法。而如果不在语言国际规划里面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组织、世界上将处于被动地位。其二,教育领域语言规划和一些地区的语言规划还没有做好。譬如,此次北京市高考中关于外语和母语考试的调整应该是重大的国家教育语言规划,但北京语委不知道此事,国家语委也不知道。其三,到现在为止,对家庭语言的规划没有做。“现在,每一个家庭都普遍存在双言双语现象,每一个家庭都需要为自己的孩子做语言规划,但没有人来研究,没有人来指导。少数民族家庭的语言规划更重要,如果不让孩子说自己的民族语言,这个民族语言很快就会消亡。方言区如果不让孩子说方言,方言很快就会消亡。语言规划不能只停留在国家层面、国际层面和地域层面。”

    纵观国家语言基本政策及其发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陈章太认为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就是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末。这个阶段,国家的语言基本政策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政策,是其他一般政策、地区政策、行业政策实施的重要依据。在这个阶段,语言基本政策体现在宪法的两句话,其一是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是语言平等政策;其二,是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即是具体落实贯彻这个国家基本政策的重大文件。应该说,这个时期的国家语言基本政策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为整个社会频繁交际的需要作出了很大贡献,国家的语言规划很成功。20世纪末到现在的这个阶段,我们国家向现代化大踏步迈进,国力迅速崛起,在陈章太看来,此时的国家语言基本政策,就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两句话,“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而近期制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新时期整个语言文字工作和规划的重要的指导文件。

    那么,国家新时期语言基本政策的核心是什么呢?陈章太认为,其一,是“大力推广”,大大促进提高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地位,大大促进了普通话,也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加速度发展。其二,规范使用。进入现代化发展时期,语言文字要适应整个国家社会跟国际语言规划的理念,必须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的制定并建设。其三,“科学保护”,比前一个阶段的“语言平等”的含义要丰富要深刻得多,“从国家社会的需要,从语言文字本身的发展、规律,语言生活的状况等许许多多方面来考虑权衡,采取措施”。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爆发了保护方言的运动,要求为方言立法,建议方言进学校,甚至提出公交站报名只能用方言。在陈章太看来,方言并没有受到普通话的“侵害”。“很多新鲜事物、新的概念,方言来不及有新的词汇产生,因而直接吸收普通话,以方言音说出来,乃至非常稳定的方言音系都出现了一些吸收普通话语音的系统。但他认为,这恰恰说明,方言更加丰富,功能、活力更强了,而不是遭遇侵蚀。当然,一些边界小方言在萎缩,那是语言演变的自然现象。”陈章太认为,方言完全可以在社会和家庭中使用,而国家通用语言使用在公共场合和公务上,两者并行分用,并行不悖。
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06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陈香)近日,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文现代化学会、商务印书馆、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语言产业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纪念切音字运动120周年学术座谈会”,国内近40余位语言文字学专家、战略研究专家、文化学者与会,探讨语文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为当下语言文字政策谏言献策。

    120年前,卢戆章提出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字母式拼音文字方案,掀起了切音字运动,开启了中国语言文字现代化的大幕。此后,从切音字运动到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再到20世纪50年代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无数文人志士殚精竭虑,薪火相传,通过改革语言文字普及教育,统一民族语言,以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民族。

    看120年中国语言现代化走过的历史,当然首先是为了纪念和缅怀,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当下和未来的问题。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名誉所长李宇明认为,中国的语言现代化还有三件事情还没有完成:其一,还没有对国际语言规划进行研究和发表看法。而如果不在语言国际规划里面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组织、世界上将处于被动地位。其二,教育领域语言规划和一些地区的语言规划还没有做好。譬如,此次北京市高考中关于外语和母语考试的调整应该是重大的国家教育语言规划,但北京语委不知道此事,国家语委也不知道。其三,到现在为止,对家庭语言的规划没有做。“现在,每一个家庭都普遍存在双言双语现象,每一个家庭都需要为自己的孩子做语言规划,但没有人来研究,没有人来指导。少数民族家庭的语言规划更重要,如果不让孩子说自己的民族语言,这个民族语言很快就会消亡。方言区如果不让孩子说方言,方言很快就会消亡。语言规划不能只停留在国家层面、国际层面和地域层面。”

    纵观国家语言基本政策及其发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陈章太认为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就是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末。这个阶段,国家的语言基本政策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政策,是其他一般政策、地区政策、行业政策实施的重要依据。在这个阶段,语言基本政策体现在宪法的两句话,其一是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是语言平等政策;其二,是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即是具体落实贯彻这个国家基本政策的重大文件。应该说,这个时期的国家语言基本政策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为整个社会频繁交际的需要作出了很大贡献,国家的语言规划很成功。20世纪末到现在的这个阶段,我们国家向现代化大踏步迈进,国力迅速崛起,在陈章太看来,此时的国家语言基本政策,就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两句话,“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而近期制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新时期整个语言文字工作和规划的重要的指导文件。

    那么,国家新时期语言基本政策的核心是什么呢?陈章太认为,其一,是“大力推广”,大大促进提高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律地位,大大促进了普通话,也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加速度发展。其二,规范使用。进入现代化发展时期,语言文字要适应整个国家社会跟国际语言规划的理念,必须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的制定并建设。其三,“科学保护”,比前一个阶段的“语言平等”的含义要丰富要深刻得多,“从国家社会的需要,从语言文字本身的发展、规律,语言生活的状况等许许多多方面来考虑权衡,采取措施”。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爆发了保护方言的运动,要求为方言立法,建议方言进学校,甚至提出公交站报名只能用方言。在陈章太看来,方言并没有受到普通话的“侵害”。“很多新鲜事物、新的概念,方言来不及有新的词汇产生,因而直接吸收普通话,以方言音说出来,乃至非常稳定的方言音系都出现了一些吸收普通话语音的系统。但他认为,这恰恰说明,方言更加丰富,功能、活力更强了,而不是遭遇侵蚀。当然,一些边界小方言在萎缩,那是语言演变的自然现象。”陈章太认为,方言完全可以在社会和家庭中使用,而国家通用语言使用在公共场合和公务上,两者并行分用,并行不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2:36 , Processed in 0.1287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