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为名师当主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9 22:0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为名师当主持

—为婺源小学语文、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主持有感

郑初春

http://srjyszcc.blog.163.com/blog/static/1134569892010999254968/


2010年4月30 日  天气晴 星期五


知道婺源将组织《教育新视野·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那是春节前的事情,我听后为之高兴,老师渴望名师指导,基层需要高水平的教研,真有久旱的秧苗逢甘露,我真切地希望他们不办则已,办则必好,办则必优。后来,他们把安排告诉了我,会议规格之高,内容之丰富,安排之妥帖,听之我更是兴奋。他们邀请我:郑老师,这次邀请的专家名师多是你熟悉的,你来陪陪他们吧。这是对我的信任,我欣然应允。

没成想,他们“得寸进尺”,竟然打起了让我当嘉宾主持的主意,他们说,你不担任谁担任?这是我们的一致意见。为了他们的“一致意见”,为了这份信任和尊重,为了这份盛情和厚爱,为了我的教研情结和精神寄托,我再一次欣然应允。

这次活动,请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和名师,小学语文有于永正、高林生、薛法根、朱文君、熊海滨、王文芳;小学数学有华应龙、周卫东、余颖、査人韵、叶青、李国英。无论是上课还是讲座,都表现出他们的高超水平和精彩。课堂上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独到的教材理解和教学处理,平实的教学风格,“无缝”的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教学态度以及报告中他们扎实的学科功底和素养,深入浅出的理论指导,恰到好处的案例分析,幽默风趣的话语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呢,也把情感投入到会上,以求知的渴望向专家学习,向与会代表学习,以敏锐的触觉感知事物;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以求真的话语和真诚的姿态参与并调控着整个活动,及时与大家沟通,让与会者能和专家以及大会组织者在理解上达成共识,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使活动的向心力更强了,主题更为鲜明了,活动内容也更加饱满了,活动性质更趋向研讨了。

通过小学语文和数学这样的两次主持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在专业性很强的大型会议上,若是带有研讨性质的活动,主持人的角色尤为重要。它应该是活动秩序的组织者,是活动氛围的调节者,是名师教学的点睛者,是听课学习的指导者,还是活动品位和参会者精气神的提升者。基于这些,主持人在活动中,必须有较强的专业功底,有敏锐的洞察力,尤其是现场感要强,不但要认真听课,及时总结,还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撷取来自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信息,把握不同人的心态,了解场面上的不同反应,加强与代表们心与心的沟通,及时作画龙点晴般的点拨,这样,会议的气氛才会时时高潮,学习者的状态才会长时亢奋,会议的效果才会达到极佳。

我还感受到,主持会议要把握好一个度,主持人在会议上,无论是点评的话语还是调控的话语都不能过激、直白和偏颇。幽默的话语、调侃的话语要有,但不能过头,过了就腻了;华丽的话语、客气的语言要有,但也不能过了,过了就让人感到太虚了;俗气的话不能有,有了就让人觉得不舒服;直白的话语容易顾此失彼,伤了他人你可能还不知道;主持人是整个会议的衬托者、点缀者,过于个体表现则喧宾夺主,难以把会议稳住。所以我根据这次活动学术性强的特点,以诚恳的态度,婉转的话语,研讨的姿态,探究的语气,与大家做介绍、做交流、谈感悟、谈体会,使活动时时都有高潮,点点都能兴奋,达到让与会者意犹未尽、流连忘返的最佳效果。

后来,老师们对我的主持作了评价:我们看到您在台上主持,感到特别亲切。您依然是那么热情,那么豪迈,那么真情!

主持例谈:

如:陈严红老师执教的作文课,我是这样做小结的:我欣赏:这道家常菜,老师经过精心设计,她用心灵去浇铸,用鲜花去编织,用感情做铺垫,使之成了一道不可多得的大菜,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给我们情感的享受;我赞赏:执教老师的底气和胆略,两节课,既要完成写作指导,当堂习作,还要完成作文的评价指导,这在公开课上,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作为一名第一次登上如此大雅之堂的教师来说,真的敢打敢拼;我感动:一首小诗,一束鲜花在课堂上出现,既是范文,又代表了与会老师的心声,献给大家敬爱的于永正老师,设计的如此巧妙,安排的如此天衣无缝,作文教学恰到好处,现场感又特别强,把课堂内外,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情感交融,为这次家偶尔观摩活动开了一个好头;当然,我更感动听课老师讲认真、讲秩序、将纪律。尊重大会、尊重执教者,尊重学生的良好风范,我要由衷的谢谢你们!

介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我是这样引入的:于永正,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一个在中国小语界、在基础教育界叱咤风云数十年经久不衰的人物,一个让我们仰慕的人物;而我们眼前的于永正,花白的头发,朴实的着装,和善亲切的脸容给我们另外一种感觉。当这样两种状态拧在一起的时候,形成了于永正独有的求真平实的重朗读、重积累、重感悟、重体验的课堂,让我们拭目以待,欣赏于老师给我们执教《给予树》。谢谢大家!

朱文君老师执教完伊索寓言后,对她如歌者般的魅力和课堂上引人入胜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现场采访学生:“今天上了朱老师的课,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的话:“文言文太有意思了!”
                                  “老师上课太幽默了!”
                                  “这节课真是古今结合!”
                                  “我已经爱上文言文了!”
                                        ……

       于永正老师执教课文后,看到学生意犹未尽,久久不舍离开课堂,我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上课的老爷爷是谁吗?能不能谈谈你们的体会呢?学生纷纷表达,我也适时给予小结:“我知道他是于老师”“于老师很亲切”、“他很和蔼”。这是从于老师的教学态度来说的。“他的课文读得很好、他的字写得很漂亮”。这是从于老师的教学功底来说的,你们很有水平,说的很好!“这堂课我学会了 ……,我掌握了 ……,我懂得了 ……” 很好,你们还能从学习效果上给予总结,把自己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说出来,这本身就是收获,老师真为你高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14:59 , Processed in 0.10976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