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行中学教师唐宛漪将思维导图引入物理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5 15:0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行中学教师唐宛漪将思维导图引入物理教学2013-01-11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教育》    作者:徐倩 蔡文花

  • 一次偶然,唐宛漪在课题研究中接触到思维导图,尽管年逾不惑,求知欲旺盛的他却如获至宝。 (摄影:薛婷彦)


一次偶然,唐宛漪在课题研究中接触到思维导图,尽管年逾不惑,求知欲旺盛的他却如获至宝。 (摄影:薛婷彦)




一张张稿纸上绘满了枝枝蔓蔓的大树、长满天线的埃菲尔铁塔、带着箭头的五角星、弯弯曲曲的鱼骨头……这些既不是孩子们的涂鸦作品,也不是艺术家的即兴之作,而是地处浦东高行镇的高行中学物理教师唐宛漪多年来手绘的思维导图教案。

2004年,42岁的唐宛漪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便“一见倾心”。他把思维导图引入物理教学,物理课变成了一次次生动有趣的思维旅行。如今,他正致力于把思维导图推广到更多学科,让更多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享受思维带来的乐趣。

外表平实的唐宛漪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早在1998年,他便创办了全国第二个个人教育类网站“花匠”,并获得了全国教育专题网站特色奖。他不仅是个“理科男”,同时也是个十足的“文艺男”。他喜欢芭蕾,酷爱音乐,大型的交响音乐会更是每场必到,他还是世界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忠实粉丝。谈佛论道也是他的乐趣之一。

如今,经历过一次脑部手术的唐宛漪,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青年教师培养上,高行中学也专门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学员由他选拔,培养方案由他制订。在唐宛漪看来,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业良师,更应该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教师不仅需要专业成长,更需要综合素养的提升。

探索与众不同的思维之路

可以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记住一连串复杂的数字,可以让你30秒就掌握一个英文单词,可以让你的阅读速度提高3~10倍,可以让你的新点子层出不穷……这就是思维导图带来的神奇效果。思维导图,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力,开发创造力,激发联想和创意。

神奇的思维导图深深地吸引了从小就好奇心旺盛的唐宛漪。

唐宛漪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家电维修师,他的童年时光是在满屋子的收音机、电视机里度过。年幼的唐宛漪总是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摆弄这些家电。长期的耳濡目染,再加上动手能力强,有时候碰上父亲都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他去捣鼓捣鼓就能搞定。         
“我这个人,对很多事物都很好奇,尤其是神秘的、玄妙的东西;我总想亲自参与进去,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分辨、去感受、去判断。”从道教到佛教,从音乐到舞蹈,从思维导图到概念地图,唐宛漪都尝试过、体验过。

一次偶然,唐宛漪在课题研究中接触到思维导图,尽管年逾不惑,求知欲旺盛的他却如获至宝。在自己手绘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唐宛漪发现导图中所使用的结构化、色彩、图像、关键词等起到了非常有效的助记作用,每当他回忆到某一节点时,马上就能联想到下面的分支内容,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而以前零散的知识点就像一颗颗珍珠被穿成了一条完整的项链。“思维导图确实方便,我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了以后,发现省时省力有效。以前备课或者写文章,总是无从着手;现在运用思维导图,想到一点写一点,零乱的东西最后可以整合成相当清晰的脉络。”一谈到思维导图,唐宛漪便滔滔不绝。



动手能力强的人总会不断地产生灵感,唐宛漪一边实践一边思考:思维导图既然这么有用,为什么不能将它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呢?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唐宛漪尝试着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物理教学。他在课堂教学中,先把自己反复修改的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把一些复杂的物理概念进行了结构化和图示化,让学生更加便于理解与记忆;然后建议学生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用简单的图画和色彩记下重点,并且鼓励他们在记的同时加上自己的创意;特别在高考复习的时候,他鼓励学生动手,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图像及其分支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联系,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网。


在唐宛漪的指导下,作为一所郊区学校,高行中学在高考和区市级的竞赛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很多以前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学生,在见识到思维导图的神奇妙用后,开始转变学习的态度。物理兴趣小组的王杰同学在刚进高一的时候,物理成绩不好,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兴趣。然而一堂课改变了他,“唐老师把抽象的磁场概念与生活中常见的重力场进行对比,通过导图,很轻松地就构建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我记得很牢。”在唐宛漪的指导下,王杰成功地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他很有成就感,学习物理的信心更强了。

看着学生们取得的进步,唐宛漪很欣慰,但是他并不满足。只有自己教的学生提高了学业成绩,这不是唐宛漪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抱着“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的想法,他成立了由他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向学校的青年教师们积极推广思维导图。


工作室的学员里既有理科教师,也不乏文科教师。每周五的下午,唐宛漪为他们进行相关培训。刚开始,很多青年教师都不适应:思维导图虽然运用起来很神奇,但是如何与自己所教的学科相结合,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摸索,并且进行反复的、大量的实践。

除了加强记忆,思维导图的另一个功效就是优化思维。数学教师李鸿艳刚开始接触思维导图时,觉得既枯燥又派不上用场。唐宛漪鼓励她坚持下去,并且推荐给她4本关于思维导图的书。刚看了其中一本的一个章节,她就发现这种创造性的思维确实对数学教学很有启发。在一次讲解高三数学最后一道大题目时,她发现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以前大部分学生在面对最后一题时都放弃了,但是运用思维导图后,学生不但能够解出答案,而且开发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李鸿艳很庆幸自己听了唐宛漪的话,坚持了下来,并从中得到了收获。

从开始的排斥抵触,到现在的运用自如,在唐宛漪的指导下,工作室学员的教学技能普遍有了很大提高。在工作室十几位学员中,语文教师严璐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可能是最不熟练的,但是唐宛漪告诉她:“不要有心理压力,凡事要多尝试。”对于唐宛漪的包容和鼓励,严璐非常感激:“他时常叮嘱我要多练习,而且指导我如何启发学生。他还给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范例,让我更加有信心。”

一次在教学作文《春天的礼物》时,严璐意外地发现,学生手绘的思维导图让她大开眼界。就“礼物”的外延联想,学生们发掘出很多新意:如“我送给我自己”“我看见一个人送给另一个人”“我看见别人双方都收到”等。“这都是学生在亲手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才发掘出的,而这种叙述角度的差异,恰好能给作文创新提供丰富的可能。”学生们的成功也给严璐带来了信心,如今,除了作文的构思,整理知识卡片、巩固复习时,严璐都会适当地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加强记忆力,启发他们发散思维。

2009年,唐宛漪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全市进行了一次题为“开启学生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全学科的思维导图教学展示,这次展示博得了众多专家的好评,取得了轰动性的效果。在他的引领与辐射下,思维导图教学成为高行中学的一大特色。



坐镇花匠网站,推广思维导图

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确实有效,可是如果单纯依靠手绘,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考虑到这一问题,唐宛漪想到了信息技术。

其实,涉猎广泛的唐宛漪,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也是一个高手。大学期间他读的是物理,业余时间还选修了电子专业的课程。工作期间,他除了日常的物理教学,还义务为学校建立了三个信息化教育平台:RTX校园网、工作室的博客平台、教师共享的网络硬盘。尤其是RTX,如今学校的很多会议、教研、评课都是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进行,学校也由此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相较于国外在各个层面的广泛运用,国内的思维导图起步非常晚。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软件,使用的都是国外的版本,这是制约思维导图在国内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原因。”要使用国外成熟的思维导图软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汉化。汉化的工作非常辛苦,成千上万的词条,信息量相当大,有时候两个月只能汉化一个软件;汉化也不是想象中简单的翻译,它的完成必须经过一系列步骤;此外,对编写好的软件必须进行反复调试。面对这些困难,唐宛漪没有退缩,他结合自己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探索路程。

唐宛漪的花匠网站,这个在国内拥有较高知名度的教育网站成为了他推广思维导图的“主阵地”。唐宛漪利用网站将自己辛苦汉化的思维导图软件补丁,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共享;同时,他制作的Inspiration 8.0、Mindmapper 2008等培训视频教程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基于网站的辐射,唐宛漪结识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主任黎加厚教授,黎教授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思维导图在教育体系的应用”,有着共同志趣、共同目标的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对唐宛漪来说,黎加厚教授既是前辈又是挚友。在他的指导下,唐宛漪接触到了国外更多的思维可视化技术;而为了协助黎教授,唐宛漪在原有基础上引进了十多种思维导图软件,并对它们进行了汉化。“唐宛漪是目前国内涌现出来的、研究思维导图的、最突出的教师之一。”黎加厚对唐宛漪的充分肯定使他干劲更足,为了让高校的学生在第一时间用到最新的思维导图软件,唐宛漪常常熬夜进行了汉化。

2005年,唐宛漪病倒了,他的头颅内发现了两个脓肿,必须马上进行开颅手术。手术前,虽然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但唐宛漪并没有停下手边汉化软件的工作,还坚持去参加思维导图创始人托尼•巴赞的上海见面会。由于脓肿的压迫,影响了他右脑的空间方位功能,唐宛漪虽然有女儿的搀扶,但还是刚出家门就撞到了电线杆上,那时是他病情最严重的时候。组织见面会的黎教授事后得知了这件事,被深深地感动了,后来在很多场合,只要提到思维导图,他就会讲述唐宛漪的故事,还提议在场的观众为他鼓掌。



课堂是他最激情的地方

潜心研究思维导图的唐宛漪,经历两轮的开颅手术后仅三个月,就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课堂。虽然消瘦了一大圈,他却神采奕奕:“几十年来接触了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孩子,让我一下子离开他们真的很舍不得。手术后没多久,做梦我都梦见在新高一上课。”朴实的语言传达出唐宛漪对学生的真挚感情,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

校长谢建初在听过唐宛漪的一节课后,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不善言谈,平时话很少,但是上课时与平时言谈简直判若两人。一旦进入教师角色,他非常活跃,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们互动。”其实唐宛漪并不像他外表看起来那般严肃古板,很多听过他课的老师都发现,他在上课时非常有激情,学生不自觉地被他感染。“在课堂上浑身放光”的现象令很多老师啧啧称奇。

作为每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唐宛漪将他喜爱的事和教学融合到一起,所以一直保持着浓厚的教学兴趣。“我自己非常喜欢物理,当然希望学生也能喜欢,因为我有切身体会,只有喜欢才能做得好。”对于学生,唐宛漪没有考分上的要求,他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不管学生物理分数高低与否,希望将来毕业后,能够说‘我在中学喜欢过物理’,这样就够了。”

2002年,唐宛漪组建了当时学校的第一个物理兴趣小组,这个学习小组完全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参加。发现学生们对相对论很感兴趣,唐宛漪决定就做这个项目。在研究相对论的过程中,他一反常态,没有自己讲课,而是先给学生们看大学的教材,并且结合了网上的反相对论,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启发他们构建自己的观点。经他指导的物理课题《从相对论-反相对论-到自我构建的相对论》论文,荣获了“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暨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发表在教育部主办的《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我不要求学生有一个最后的定论,要的就是在讨论和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碰撞产生的种种创新的想法。学生们学习的兴致都很高,这就是我在教学中非常开心的事情。”



以人格魅力感染青年教师的“老大”

语文教师闫玏非常的幸运,进校时的一次试讲,得到了唐宛漪的认可,她被邀请加入了工作室,“老大很有危机意识,他担心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不能胜任,总是在教学上指导我们,在生活上关心我们。”“老大”,是工作室学员对唐宛漪既尊敬又亲昵的称呼。

工作室的学员们发现,经常到了晚上11点多,唐宛漪还在工作室的QQ群、博客群里面活跃着,和他们谈教学、聊人生,鼓励他们:“我把我所知道的、能对他们有帮助的都介绍给他们,道理懂得多了,生活中不会多折腾。青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经验,我只有尽力去关照他们,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希望他们都能顺顺利利的。”

严璐是个急性子的姑娘,刚加入工作室时,学习总是没有方向。唐宛漪劝她慢一点,建议她在学习前要先做好学习计划表,然后按计划执行。这看似不起眼的“处方”,对严璐来说却非常有效。一段时间后,面对自己严格执行、没有丝毫水分的计划表,严璐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学了这么多知识,而且这段学习的过程是这么美好,一点也不枯燥。“老大情感很细腻,对我们青年教师有一种佛家的怜悯之心,他总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爱护青年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我们。”

作为这些青年教师的前辈,唐宛漪总是心疼他们工作忙、心理压力重。严璐曾经有一段时间出现了职业倦怠,不想上班,精神压力很大。正当她苦恼的时候,唐宛漪给她指引了一条道路:“去逛街买衣服,去唱唱卡拉OK,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严璐在吃惊之余,尝试着放松自己,没想到心情很快就平复了。“老大对我们常常是一种心灵的引导,他常说人生要学会放下,只有先舍才能后得。”

“教师应该样样方面都行,学生就会喜欢你,也会喜欢你的课。知识不能仅限于自己专业,最好能文能武,尤其是一个人的气质,是相当重要的。”谈到这里,唐宛漪谦虚地笑了,“当然,我也不是样样都行的老师,但是尽自己的努力吧。希望学生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发现我说过的话对他有所帮助,我就算起到点拨的作用了。”

“在加入工作室之前,最先吸引我的是老大的博客,上面诗音画俱全。”严璐回忆起对唐宛漪的第一印象。打开唐宛漪工作室的博客平台,音乐、诗歌、图片、视频,人生寄语、生存感悟、教育心得,都是唐宛漪为工作室学员们精心挑选的。而工作室的学习内容不仅包括每周一次的思维导图和信息化技术培训,还有每学期去听两次音乐会,到科技馆参观展览,大家一起K歌、跳舞等。唐宛漪还特别将每个学员在活动时的表现做成视频,刻成光盘,整理好后再送给他们。地理老师钱荻宁非常佩服唐宛漪的内在修养:“他鼓励我们多进行艺术熏陶,看不懂芭蕾没关系,只需要学会欣赏。”

“我希望青年教师能多接触新事物,因为教师接触的东西,可以迁移给学生,让学生受到影响。教师懂得越多,见识面越广,学生得到的东西就越多,不会仅仅停留在学科上。”唐宛漪时常叮嘱学员们,“老师在讲台上一站,一句话、一个手势,学生就能喜欢你,这就是气质的魅力。”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00:40 | 只看该作者
动手能力强的人总会不断地产生灵感,唐宛漪一边实践一边思考:思维导图既然这么有用,为什么不能将它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呢?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唐宛漪尝试着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物理教学。他在课堂教学中,先把自己反复修改的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把一些复杂的物理概念进行了结构化和图示化,让学生更加便于理解与记忆;然后建议学生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用简单的图画和色彩记下重点,并且鼓励他们在记的同时加上自己的创意;特别在高考复习的时候,他鼓励学生动手,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图像及其分支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联系,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网。




在唐宛漪的指导下,作为一所郊区学校,高行中学在高考和区市级的竞赛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很多以前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学生,在见识到思维导图的神奇妙用后,开始转变学习的态度。物理兴趣小组的王杰同学在刚进高一的时候,物理成绩不好,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兴趣。然而一堂课改变了他,“唐老师把抽象的磁场概念与生活中常见的重力场进行对比,通过导图,很轻松地就构建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我记得很牢。”在唐宛漪的指导下,王杰成功地绘制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他很有成就感,学习物理的信心更强了。

看着学生们取得的进步,唐宛漪很欣慰,但是他并不满足。只有自己教的学生提高了学业成绩,这不是唐宛漪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抱着“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的想法,他成立了由他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向学校的青年教师们积极推广思维导图。




工作室的学员里既有理科教师,也不乏文科教师。每周五的下午,唐宛漪为他们进行相关培训。刚开始,很多青年教师都不适应:思维导图虽然运用起来很神奇,但是如何与自己所教的学科相结合,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摸索,并且进行反复的、大量的实践。

除了加强记忆,思维导图的另一个功效就是优化思维。数学教师李鸿艳刚开始接触思维导图时,觉得既枯燥又派不上用场。唐宛漪鼓励她坚持下去,并且推荐给她4本关于思维导图的书。刚看了其中一本的一个章节,她就发现这种创造性的思维确实对数学教学很有启发。在一次讲解高三数学最后一道大题目时,她发现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以前大部分学生在面对最后一题时都放弃了,但是运用思维导图后,学生不但能够解出答案,而且开发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李鸿艳很庆幸自己听了唐宛漪的话,坚持了下来,并从中得到了收获。

从开始的排斥抵触,到现在的运用自如,在唐宛漪的指导下,工作室学员的教学技能普遍有了很大提高。在工作室十几位学员中,语文教师严璐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可能是最不熟练的,但是唐宛漪告诉她:“不要有心理压力,凡事要多尝试。”对于唐宛漪的包容和鼓励,严璐非常感激:“他时常叮嘱我要多练习,而且指导我如何启发学生。他还给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范例,让我更加有信心。”

一次在教学作文《春天的礼物》时,严璐意外地发现,学生手绘的思维导图让她大开眼界。就“礼物”的外延联想,学生们发掘出很多新意:如“我送给我自己”“我看见一个人送给另一个人”“我看见别人双方都收到”等。“这都是学生在亲手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才发掘出的,而这种叙述角度的差异,恰好能给作文创新提供丰富的可能。”学生们的成功也给严璐带来了信心,如今,除了作文的构思,整理知识卡片、巩固复习时,严璐都会适当地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加强记忆力,启发他们发散思维。

2009年,唐宛漪带领工作室成员,在全市进行了一次题为“开启学生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全学科的思维导图教学展示,这次展示博得了众多专家的好评,取得了轰动性的效果。在他的引领与辐射下,思维导图教学成为高行中学的一大特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00:59 | 只看该作者
坐镇花匠网站,推广思维导图

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确实有效,可是如果单纯依靠手绘,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考虑到这一问题,唐宛漪想到了信息技术。

其实,涉猎广泛的唐宛漪,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也是一个高手。大学期间他读的是物理,业余时间还选修了电子专业的课程。工作期间,他除了日常的物理教学,还义务为学校建立了三个信息化教育平台:RTX校园网、工作室的博客平台、教师共享的网络硬盘。尤其是RTX,如今学校的很多会议、教研、评课都是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进行,学校也由此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相较于国外在各个层面的广泛运用,国内的思维导图起步非常晚。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软件,使用的都是国外的版本,这是制约思维导图在国内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原因。”要使用国外成熟的思维导图软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汉化。汉化的工作非常辛苦,成千上万的词条,信息量相当大,有时候两个月只能汉化一个软件;汉化也不是想象中简单的翻译,它的完成必须经过一系列步骤;此外,对编写好的软件必须进行反复调试。面对这些困难,唐宛漪没有退缩,他结合自己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探索路程。

唐宛漪的花匠网站,这个在国内拥有较高知名度的教育网站成为了他推广思维导图的“主阵地”。唐宛漪利用网站将自己辛苦汉化的思维导图软件补丁,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共享;同时,他制作的Inspiration 8.0、Mindmapper 2008等培训视频教程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基于网站的辐射,唐宛漪结识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主任黎加厚教授,黎教授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思维导图在教育体系的应用”,有着共同志趣、共同目标的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对唐宛漪来说,黎加厚教授既是前辈又是挚友。在他的指导下,唐宛漪接触到了国外更多的思维可视化技术;而为了协助黎教授,唐宛漪在原有基础上引进了十多种思维导图软件,并对它们进行了汉化。“唐宛漪是目前国内涌现出来的、研究思维导图的、最突出的教师之一。”黎加厚对唐宛漪的充分肯定使他干劲更足,为了让高校的学生在第一时间用到最新的思维导图软件,唐宛漪常常熬夜进行了汉化。

2005年,唐宛漪病倒了,他的头颅内发现了两个脓肿,必须马上进行开颅手术。手术前,虽然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但唐宛漪并没有停下手边汉化软件的工作,还坚持去参加思维导图创始人托尼•巴赞的上海见面会。由于脓肿的压迫,影响了他右脑的空间方位功能,唐宛漪虽然有女儿的搀扶,但还是刚出家门就撞到了电线杆上,那时是他病情最严重的时候。组织见面会的黎教授事后得知了这件事,被深深地感动了,后来在很多场合,只要提到思维导图,他就会讲述唐宛漪的故事,还提议在场的观众为他鼓掌。




课堂是他最激情的地方

潜心研究思维导图的唐宛漪,经历两轮的开颅手术后仅三个月,就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课堂。虽然消瘦了一大圈,他却神采奕奕:“几十年来接触了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孩子,让我一下子离开他们真的很舍不得。手术后没多久,做梦我都梦见在新高一上课。”朴实的语言传达出唐宛漪对学生的真挚感情,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

校长谢建初在听过唐宛漪的一节课后,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不善言谈,平时话很少,但是上课时与平时言谈简直判若两人。一旦进入教师角色,他非常活跃,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们互动。”其实唐宛漪并不像他外表看起来那般严肃古板,很多听过他课的老师都发现,他在上课时非常有激情,学生不自觉地被他感染。“在课堂上浑身放光”的现象令很多老师啧啧称奇。

作为每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唐宛漪将他喜爱的事和教学融合到一起,所以一直保持着浓厚的教学兴趣。“我自己非常喜欢物理,当然希望学生也能喜欢,因为我有切身体会,只有喜欢才能做得好。”对于学生,唐宛漪没有考分上的要求,他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不管学生物理分数高低与否,希望将来毕业后,能够说‘我在中学喜欢过物理’,这样就够了。”

2002年,唐宛漪组建了当时学校的第一个物理兴趣小组,这个学习小组完全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参加。发现学生们对相对论很感兴趣,唐宛漪决定就做这个项目。在研究相对论的过程中,他一反常态,没有自己讲课,而是先给学生们看大学的教材,并且结合了网上的反相对论,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启发他们构建自己的观点。经他指导的物理课题《从相对论-反相对论-到自我构建的相对论》论文,荣获了“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暨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发表在教育部主办的《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我不要求学生有一个最后的定论,要的就是在讨论和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碰撞产生的种种创新的想法。学生们学习的兴致都很高,这就是我在教学中非常开心的事情。”




以人格魅力感染青年教师的“老大”

语文教师闫玏非常的幸运,进校时的一次试讲,得到了唐宛漪的认可,她被邀请加入了工作室,“老大很有危机意识,他担心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不能胜任,总是在教学上指导我们,在生活上关心我们。”“老大”,是工作室学员对唐宛漪既尊敬又亲昵的称呼。

工作室的学员们发现,经常到了晚上11点多,唐宛漪还在工作室的QQ群、博客群里面活跃着,和他们谈教学、聊人生,鼓励他们:“我把我所知道的、能对他们有帮助的都介绍给他们,道理懂得多了,生活中不会多折腾。青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经验,我只有尽力去关照他们,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希望他们都能顺顺利利的。”

严璐是个急性子的姑娘,刚加入工作室时,学习总是没有方向。唐宛漪劝她慢一点,建议她在学习前要先做好学习计划表,然后按计划执行。这看似不起眼的“处方”,对严璐来说却非常有效。一段时间后,面对自己严格执行、没有丝毫水分的计划表,严璐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学了这么多知识,而且这段学习的过程是这么美好,一点也不枯燥。“老大情感很细腻,对我们青年教师有一种佛家的怜悯之心,他总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爱护青年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我们。”

作为这些青年教师的前辈,唐宛漪总是心疼他们工作忙、心理压力重。严璐曾经有一段时间出现了职业倦怠,不想上班,精神压力很大。正当她苦恼的时候,唐宛漪给她指引了一条道路:“去逛街买衣服,去唱唱卡拉OK,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严璐在吃惊之余,尝试着放松自己,没想到心情很快就平复了。“老大对我们常常是一种心灵的引导,他常说人生要学会放下,只有先舍才能后得。”

“教师应该样样方面都行,学生就会喜欢你,也会喜欢你的课。知识不能仅限于自己专业,最好能文能武,尤其是一个人的气质,是相当重要的。”谈到这里,唐宛漪谦虚地笑了,“当然,我也不是样样都行的老师,但是尽自己的努力吧。希望学生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发现我说过的话对他有所帮助,我就算起到点拨的作用了。”

“在加入工作室之前,最先吸引我的是老大的博客,上面诗音画俱全。”严璐回忆起对唐宛漪的第一印象。打开唐宛漪工作室的博客平台,音乐、诗歌、图片、视频,人生寄语、生存感悟、教育心得,都是唐宛漪为工作室学员们精心挑选的。而工作室的学习内容不仅包括每周一次的思维导图和信息化技术培训,还有每学期去听两次音乐会,到科技馆参观展览,大家一起K歌、跳舞等。唐宛漪还特别将每个学员在活动时的表现做成视频,刻成光盘,整理好后再送给他们。地理老师钱荻宁非常佩服唐宛漪的内在修养:“他鼓励我们多进行艺术熏陶,看不懂芭蕾没关系,只需要学会欣赏。”

“我希望青年教师能多接触新事物,因为教师接触的东西,可以迁移给学生,让学生受到影响。教师懂得越多,见识面越广,学生得到的东西就越多,不会仅仅停留在学科上。”唐宛漪时常叮嘱学员们,“老师在讲台上一站,一句话、一个手势,学生就能喜欢你,这就是气质的魅力。”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01:18 | 只看该作者



课堂是他最激情的地方

潜心研究思维导图的唐宛漪,经历两轮的开颅手术后仅三个月,就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课堂。虽然消瘦了一大圈,他却神采奕奕:“几十年来接触了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孩子,让我一下子离开他们真的很舍不得。手术后没多久,做梦我都梦见在新高一上课。”朴实的语言传达出唐宛漪对学生的真挚感情,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

校长谢建初在听过唐宛漪的一节课后,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不善言谈,平时话很少,但是上课时与平时言谈简直判若两人。一旦进入教师角色,他非常活跃,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们互动。”其实唐宛漪并不像他外表看起来那般严肃古板,很多听过他课的老师都发现,他在上课时非常有激情,学生不自觉地被他感染。“在课堂上浑身放光”的现象令很多老师啧啧称奇。

作为每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唐宛漪将他喜爱的事和教学融合到一起,所以一直保持着浓厚的教学兴趣。“我自己非常喜欢物理,当然希望学生也能喜欢,因为我有切身体会,只有喜欢才能做得好。”对于学生,唐宛漪没有考分上的要求,他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不管学生物理分数高低与否,希望将来毕业后,能够说‘我在中学喜欢过物理’,这样就够了。”

2002年,唐宛漪组建了当时学校的第一个物理兴趣小组,这个学习小组完全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参加。发现学生们对相对论很感兴趣,唐宛漪决定就做这个项目。在研究相对论的过程中,他一反常态,没有自己讲课,而是先给学生们看大学的教材,并且结合了网上的反相对论,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启发他们构建自己的观点。经他指导的物理课题《从相对论-反相对论-到自我构建的相对论》论文,荣获了“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暨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发表在教育部主办的《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我不要求学生有一个最后的定论,要的就是在讨论和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碰撞产生的种种创新的想法。学生们学习的兴致都很高,这就是我在教学中非常开心的事情。”




以人格魅力感染青年教师的“老大”

语文教师闫玏非常的幸运,进校时的一次试讲,得到了唐宛漪的认可,她被邀请加入了工作室,“老大很有危机意识,他担心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不能胜任,总是在教学上指导我们,在生活上关心我们。”“老大”,是工作室学员对唐宛漪既尊敬又亲昵的称呼。

工作室的学员们发现,经常到了晚上11点多,唐宛漪还在工作室的QQ群、博客群里面活跃着,和他们谈教学、聊人生,鼓励他们:“我把我所知道的、能对他们有帮助的都介绍给他们,道理懂得多了,生活中不会多折腾。青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经验,我只有尽力去关照他们,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希望他们都能顺顺利利的。”

严璐是个急性子的姑娘,刚加入工作室时,学习总是没有方向。唐宛漪劝她慢一点,建议她在学习前要先做好学习计划表,然后按计划执行。这看似不起眼的“处方”,对严璐来说却非常有效。一段时间后,面对自己严格执行、没有丝毫水分的计划表,严璐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学了这么多知识,而且这段学习的过程是这么美好,一点也不枯燥。“老大情感很细腻,对我们青年教师有一种佛家的怜悯之心,他总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爱护青年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我们。”

作为这些青年教师的前辈,唐宛漪总是心疼他们工作忙、心理压力重。严璐曾经有一段时间出现了职业倦怠,不想上班,精神压力很大。正当她苦恼的时候,唐宛漪给她指引了一条道路:“去逛街买衣服,去唱唱卡拉OK,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严璐在吃惊之余,尝试着放松自己,没想到心情很快就平复了。“老大对我们常常是一种心灵的引导,他常说人生要学会放下,只有先舍才能后得。”

“教师应该样样方面都行,学生就会喜欢你,也会喜欢你的课。知识不能仅限于自己专业,最好能文能武,尤其是一个人的气质,是相当重要的。”谈到这里,唐宛漪谦虚地笑了,“当然,我也不是样样都行的老师,但是尽自己的努力吧。希望学生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发现我说过的话对他有所帮助,我就算起到点拨的作用了。”

“在加入工作室之前,最先吸引我的是老大的博客,上面诗音画俱全。”严璐回忆起对唐宛漪的第一印象。打开唐宛漪工作室的博客平台,音乐、诗歌、图片、视频,人生寄语、生存感悟、教育心得,都是唐宛漪为工作室学员们精心挑选的。而工作室的学习内容不仅包括每周一次的思维导图和信息化技术培训,还有每学期去听两次音乐会,到科技馆参观展览,大家一起K歌、跳舞等。唐宛漪还特别将每个学员在活动时的表现做成视频,刻成光盘,整理好后再送给他们。地理老师钱荻宁非常佩服唐宛漪的内在修养:“他鼓励我们多进行艺术熏陶,看不懂芭蕾没关系,只需要学会欣赏。”

“我希望青年教师能多接触新事物,因为教师接触的东西,可以迁移给学生,让学生受到影响。教师懂得越多,见识面越广,学生得到的东西就越多,不会仅仅停留在学科上。”唐宛漪时常叮嘱学员们,“老师在讲台上一站,一句话、一个手势,学生就能喜欢你,这就是气质的魅力。”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01:34 | 只看该作者



以人格魅力感染青年教师的“老大”

语文教师闫玏非常的幸运,进校时的一次试讲,得到了唐宛漪的认可,她被邀请加入了工作室,“老大很有危机意识,他担心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不能胜任,总是在教学上指导我们,在生活上关心我们。”“老大”,是工作室学员对唐宛漪既尊敬又亲昵的称呼。

工作室的学员们发现,经常到了晚上11点多,唐宛漪还在工作室的QQ群、博客群里面活跃着,和他们谈教学、聊人生,鼓励他们:“我把我所知道的、能对他们有帮助的都介绍给他们,道理懂得多了,生活中不会多折腾。青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经验,我只有尽力去关照他们,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希望他们都能顺顺利利的。”

严璐是个急性子的姑娘,刚加入工作室时,学习总是没有方向。唐宛漪劝她慢一点,建议她在学习前要先做好学习计划表,然后按计划执行。这看似不起眼的“处方”,对严璐来说却非常有效。一段时间后,面对自己严格执行、没有丝毫水分的计划表,严璐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学了这么多知识,而且这段学习的过程是这么美好,一点也不枯燥。“老大情感很细腻,对我们青年教师有一种佛家的怜悯之心,他总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爱护青年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我们。”

作为这些青年教师的前辈,唐宛漪总是心疼他们工作忙、心理压力重。严璐曾经有一段时间出现了职业倦怠,不想上班,精神压力很大。正当她苦恼的时候,唐宛漪给她指引了一条道路:“去逛街买衣服,去唱唱卡拉OK,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严璐在吃惊之余,尝试着放松自己,没想到心情很快就平复了。“老大对我们常常是一种心灵的引导,他常说人生要学会放下,只有先舍才能后得。”

“教师应该样样方面都行,学生就会喜欢你,也会喜欢你的课。知识不能仅限于自己专业,最好能文能武,尤其是一个人的气质,是相当重要的。”谈到这里,唐宛漪谦虚地笑了,“当然,我也不是样样都行的老师,但是尽自己的努力吧。希望学生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发现我说过的话对他有所帮助,我就算起到点拨的作用了。”

“在加入工作室之前,最先吸引我的是老大的博客,上面诗音画俱全。”严璐回忆起对唐宛漪的第一印象。打开唐宛漪工作室的博客平台,音乐、诗歌、图片、视频,人生寄语、生存感悟、教育心得,都是唐宛漪为工作室学员们精心挑选的。而工作室的学习内容不仅包括每周一次的思维导图和信息化技术培训,还有每学期去听两次音乐会,到科技馆参观展览,大家一起K歌、跳舞等。唐宛漪还特别将每个学员在活动时的表现做成视频,刻成光盘,整理好后再送给他们。地理老师钱荻宁非常佩服唐宛漪的内在修养:“他鼓励我们多进行艺术熏陶,看不懂芭蕾没关系,只需要学会欣赏。”

“我希望青年教师能多接触新事物,因为教师接触的东西,可以迁移给学生,让学生受到影响。教师懂得越多,见识面越广,学生得到的东西就越多,不会仅仅停留在学科上。”唐宛漪时常叮嘱学员们,“老师在讲台上一站,一句话、一个手势,学生就能喜欢你,这就是气质的魅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3 17:18 , Processed in 0.2923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