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习惯之镜照出动机之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7 16:0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习惯之镜照出动机之影
商德远  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期刊《江西教育》2013.4
学生的学习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人生目标、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价值观等。其中,学习动机是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主动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内部动因,是导引、激励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与学生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推动着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它包括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儿童内在需要而引起的动机。具有内部动机的儿童主要受好奇心、兴趣、满足感等驱动,对问题更加敏感并更加努力地去解决问题。外在动机是由儿童在外界的要求和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儿童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取得外部奖赏或避免惩罚上。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向性,如用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学习,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和建构新知识等,也有一定的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保持下去,且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以生为本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课堂学习习惯是学习动机的显示屏
学习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不需要外在监督和意志努力,就可实现的自动化了的学习行为方式,具有外显性。学习习惯与学习动机密不可分,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也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桥梁。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各种学习习惯,就如同显示屏一样,能够映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习习惯有很多,如集中注意力习惯、自主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倾听习惯、表达习惯、对话习惯、练习习惯等。如在学习《新型玻璃》这篇文章时,一上课,我从学生的表情发现只有极少学生对文章感兴趣,而大多数学生无精打采,毫无兴趣,很不愿学。于是,我计从心生,依据学情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临时生成一个激趣的新想法:创设了一个我当小小推销员推销新型玻璃比赛的学习情境。这时,由于这一外在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立即产生了浓厚兴趣,准备一比高下。有四五位学生无动于衷,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仍需要特别关注、引导和激励,甚至个别学生还需要批评等外部因素影响,才能勉强进入学习情境。从课堂上学习新授课的学习习惯来看,这类学生一旦没有有效的外在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就难以提高,毫无主动学习的需求和欲望。而创境前就对学文感兴趣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外部情境因素干扰,也不管有没有外在表扬、激励等措施,皆能自觉主动地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需求和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愿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发现问题,还能主动想方设法去解决,学习效果特别好,成绩突出……
我们知道,注意力是指学生具备了能够随意实现注意的能力,能够主动把意志集中在学习上。当学生进入学习过程以后,还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来分析出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如,学生是被外界引诱而产生注意呢,还是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在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是否专注?通过观察学生倾听时是否注意力集中,并能听明白,口头表达时是否认真,思考问题时是否专注,合作探究时是否精力集中、态度积极,在师生和生生对话过程中是否全神贯注,一节课的注意力专注时间的长与短等,作为衡量学生有无学习动机的重要指标,以此推测出学生有无学习的动机。
如果学生观察、表达、思考、合作探究、师生对话过程中的注意力时间较长,且能做到专注,以及学生在做与学习无关的看、听、玩、说、闹等诸方面的活动次数较少甚至根本没有等,就能判断学生有无学习动机以及动机的强与弱等。反之,就可以看出学生无良好的学习动机。
通过对学生课堂上各种学习习惯的观察,就能有效推测出,不需要任何外力督促、就有着主动学习习惯的这类学生:一是对学习有兴趣,二是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具有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从那些需要外力干预才能进行学习的学生,可推断出此类学生缺少内在的学习动机,其课堂学习效果肯定不佳,成绩差。无内在学习动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学习效率。学生学习水平不高,反过来又影响学习动机。
二、家庭作业习惯是学习动机的检测仪
学生能否完成作业、完成作业目的、完成态度、完成效率、完成质量,以及完成作业的收获等是检验学生有无学习动机的检测仪。比如,学完《新型玻璃》后,我布置了三类作业:一是必做作业,抄写难写的生字新词;查阅有关其它玻璃的资料,阅读了解特点。二是选做作业,阅读其它说明性的文章;三是拓展作业,展开合理想象,用从本课中学到的说明方法,想象发明一种新生事物。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完成作业习惯情况,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能克服困难、主动自觉地完成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而且完成作业的态度积极、认真、及时,作业质量高,不应付。甚至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更不是为了老师表扬,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养成了良好的完成作业习惯。由此就可以判断出这类学生有着良好的内在学习动机。反之,如果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完成不认真,态度不积极,时常需要他人督促,甚至不想完成,也不愿意完成,只是迫于考试、家长压力或老师批评不得已而应付了事,那么,此类学生的学习就是被动的、消极的,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学习习惯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就可以判断出: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根本没有良好的内部学习动机,更不可能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没有学习和成才的内部动机,自然不可能有好的发展。
同理,观察学生其它的学习习惯,同样可以推断出学生的学习动机。
了解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动机,就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找到培养学生内部动机的有效方法,或由外部动机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从而找到培养学生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能正确了解、读懂、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同等智力条件下,充分发挥其潜能,一定能实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顺学而导的目标,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2:58 , Processed in 0.1127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