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汗学院:美国学生的免费“家教网站”文/程晓筠
马修•卡朋特才10岁,他盯着笔记本电脑,上面显示的是一道反三角函数的题目,“这是我最喜欢的练习了”。通常情况下,美国的小学甚至初中都不会教授反三角函数,只有上了高中之后才会学到,但马修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他们的老师卡米•索达森对此也并不惊讶,因为正是她鼓励同学去掌握新的知识点,不过传授这些知识的人却不是她,而是名为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视频教学内容。可汗学院并非是一所学院,而是一个名叫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的人的“一人学院”——即由他录制的互联网在线教学视频内容、门户网站以及软件的统称。如今,可汗学院每个月有超过200万的用户,不仅提供教学服务,还会解答各种问题。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从创立伊始到现在,它都是免费的公益项目,而且萨尔曼•可汗还立志要让它永远免费下去。
现年34岁的萨尔曼•可汗是孟加拉移民的后代,他从小就显露出在数学上的过人天赋,先后获得过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学士、计算机学士、计算机硕士学位。他也曾经在硅谷当过“IT民工”,因为想找个老婆,离开硅谷,去哈佛读了M BA,然后进入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工作。可汗建立“可汗学院”的契机,源于他13岁的侄女娜迪亚要他这位身为“数学天才”的舅舅帮忙补习数学功课。娜迪亚住在另一个城市,于是可汗开始用电话、网络聊天工具、微软画图板和自己录制的视频来教授初中数学。很快,娜迪亚就告诉可汗只需视频即可,不用再讲电话了,因为视频可以反复观看,加深理解。因为娜迪亚的数学大有长进,可汗别的侄子侄女也要求通过视频补习,他索性把视频上传到了YouTube上。令可汗没有想到的是,他制作的教学视频大受欢迎,不仅中小学生还有不少成年人利用这些视频“回炉”学习。可汗的一位19岁大学生粉丝写信告诉他,因为高中没学好,自己在大学里数学成绩落到了C,好在他发现了可汗学院,“你让我认识到,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原来任何人都能学好数学。”
2009年,可汗把自己的兴趣转变为事业。他辞去薪资丰厚的工作,靠着积蓄和当医生的妻子养家糊口。他开始全职制作教学视频,并办了自己的门户网站(www.khanacademy.org),视频的种类也不局限于数学,拓展到物理、生物等其他理科领域。其间,有人提出对可汗学院进行商业投资,将网站变成付费的模式运营,但遭到了可汗的拒绝。在他看来,公益性是可汗学院的立足之本,宗旨就是为大众“提供一流的免费教育”。
去年,可汗学院赢来了一系列转折,先是硅谷投资人John Doerr的妻子Ann Doerr为可汗学院带来了捐款,然后有一天,她对可汗说:“比尔•盖茨正在台上谈论你。”可汗打开在线视频,发现盖茨正在大谈自己如何利用可汗学院辅导孩子做功课。不久之后,可汗就和盖茨见了面,后者的基金会为可汗学院提供了150万美元的运营经费。这位微软创始人显然也对数学深恶痛绝,“数学就是杀手。”盖茨说他的基金会发现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工作,就是被数学拖累了,“如果你跟人们说,‘嘿,有好多护理工作缺人,你为什么不找一个呢?’通常他们都是因为数学不过关。‘为什么你没有通过警察考试呢?’还是数学!”因此在他看来,可汗学院是一项很有必要一直存在下去的公益事业。紧接着,在谷歌举办的“10的100次方社会公益性创新大赛”中,可汗学院又在15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入选的五个项目之一,获得了谷歌提供的200万美元的赞助。现在的可汗学院已经不再是萨尔曼•可汗的“一人学院”了,他雇了一位程序员和一位设计员。学院的视频总数已经超过了2400个,每天有数十万人从中受益。
事实上,萨尔曼•可汗制作教学视频的工具相当简单:一个25美元的罗技耳麦、一个200美元的“CamtasiaRecorder”、8 0美元的触控面板“WacomBambooTablet”,以及免费的软件“SmoothDraw3”。之所以大受欢迎,全在于其中蕴藏的全新的教育理念。首先,可汗的讲学深入浅出,最长的视频也不超过14分钟,却能令观者茅塞顿开。应该说,这一点完全基于可汗的个人能力,虽然是麻省理工的高材生,可是他的书架上照样有一堆“傻瓜指南”丛书,足见他凡事由简入手。其次,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与现在在中国大红大紫的网上公开课截然不同,虽然可汗是视频的制作者,但是他的形象并不会出现在视频中,使用者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你背后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冷不丁问你一句‘你懂了吗?’这样的学习太让人恐惧了。”可汗如是说道。他对于知识点的演示有赖于模拟电子黑板。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拉下高高的神坛,让他们和受教育者平起平坐,以便后者能以更自如的心态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学习本身上。尤其是学生在学校面对老师一整天后,回家打开电脑自然不想再来一次。一块简简单单的屏幕要比一个居高临下的大人可爱多了,就连可汗的侄女都说:“相比现实中的你,我可更喜欢视频里的。”
还有就是在辅导侄子侄女的过程中,可汗发现美国中小学的数学教育简直糟糕透了,孩子们旧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老师已经在教授新的知识点了,导致旧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产生了。于是,他开发了一种基于Java的自动进阶软件:只有当你能够答对一套十道题后,软件才会提供程度更高一级的题目。这保证了孩子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而不是学校里一刀切式的大跃进的教学。现在到处都在讲“顾客定制服务”,其实可汗学院就是真正的“顾客定制服务”,只不过“顾客”无需为此付出一分钱。可汗学院采取的教学模式是一对一式的,当你在观看视频时,发现有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发邮件提出问题,可汗学院会专门针对你的疑难杂症提出解答,每秒钟可以解答15个问题。
如今,可汗学院在美国中小学里已经是无人不知,在开篇提到的卡米•索达森老师的班上,还利用可汗学院开发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索达森老师在课堂上并不教授基本层面的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回家看可汗学院的视频,课堂上则让学生们写作业,遇到问题索达森老师当场解答。如今,她班上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在中等及以下水平的只有3%,比使用可汗学院之前下降了10%。
当然,可汗学院也并非无懈可击。有IT界人士提出,它毕竟只是归萨尔曼•可汗个人所有,而不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平台,这就局限了它的规模。还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学生在学校里绝不仅仅是跟老师学习数学知识那么简单,还有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程序和软件无法教会你的,更何况目前可汗学院仅仅能教授有精准答案的数理学科,对于历史、哲学这类有着人文底蕴的学科并不适用。面对这些质疑,萨尔曼•可汗显露出南亚人特有的谦虚,他表示自己并不是教育改革家,只是善用工具而已,他希望能改变人们学习的方式,不论他念的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是在俄亥俄州还是在巴西或俄罗斯、印度,抑或是在自家的厨房里。现在,可汗学院的团队中有13位成员,致力于把视频课程翻译成10种主要语言,向全球各地传播。可惜的是,目前在中国无法看到可汗学院的视频,不过将来在中国是否会有人站出来做相同的事,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
可汗学院采用的模拟电子黑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