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高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8 17:5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高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北辰区教研室 吕欣颖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但通过调研发现,当前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作用、目标等认识不清。有的把它混同于口头作文,有的把它混同于班会讨论,甚至有的教师因不知怎样上口语交际课而对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忽略不讲。所以口语交际教学的效率低下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但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因此,教师应端正认识,不断学习、实践,改变当下口语交际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不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明确口语交际核心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的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应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目前,口语交际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话题内容,即学生在交际内容方面的收获,忽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应该是通过教学(主要包括口语交际策略、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心理等)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只有明确这一核心目标,并通过教学落实之,才能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我们来做小小推销员,向别人介绍一种商品”。在执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向别人介绍一种商品前,应该先了解有关商品推销的知识,详细阅读商品说明书,做到心中有数。在推销商品时,要详细介绍商品的特点、性能,应根据需要进行演示、品尝或试用。表述语言要清楚流畅、形象生动,态度要亲切自然、热情有礼貌。同时,在介绍过程中,对他人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并耐心解答。以此为出发点确定的教学目标,重点关注的就是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和语言的发展。这类课不能只是学生依次上台介绍一种商品而缺少口语交际技能的指导。否则,这样的课就远离了口语交际的核心目标。
二、优化口语交际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每一次的言语交际行为、交际事件都包含了交际的场合、交际的对象和交际的话题等因素,这些特定的因素构成了交际情境的基本要素。从本质上说,言语是基于情境的,必须在情境中进行教学,语言只有在具体情境的运用中才能真正获得。因此,教师应注意优化口语交际情境,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1. 增强交际情境的真实性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处理好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如果教师创设的交际情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他们就有亲切感。有真实的体验,才能产生交际的欲望。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之中。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一般可以分为介绍类、独白类、表演类、讨论类。教学不同内容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讨论类和表演类的口语交际,应创设真实的研讨和表演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学生辩论的组织,教室内的桌子摆放,黑板上的辩题布置,观众应如何表现等,都应进行设计,以使辩论者真正投入,听者融入其中。如表演课本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根据不同剧本设计相应的背景画面和背景音乐,还可以让学生自制道具,准备服装,这样才是真正创设情境,引生入境。介绍类和独白类的口语交际,看似是单向讲说,其实也应该是一个听者和说者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更应注意创设真实、生活化的情境。如同样是介绍自己,可以创设与新同学初次见面时、初次见到父母的同事时、去参加演讲比赛时等不同情境,让学生在不同情境的选择中学会交际,学会表达。
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学会劝说”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以下情境: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有的人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在学校的楼道里不能追跑打逗,可我的好友就是管不住自己……这些事情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有法可想,有话可说,才能真正投入其中,进而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践学会劝说别人。
2. 增强交际情境的趣味性
口语交际重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让教师觉得口语交际课难上的原因之一是学生不敢说,课堂气氛沉闷。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创设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情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如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珍惜资源》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生笑)今天我们的《生活小妙招》栏目请到了四十位嘉宾,这可是我们节目开办以来来宾阵容最强大的一次。因为,在座的各位人人心中都有‘珍惜资源’的妙招。相信,大家一定想与观众们分享。下面,就进入我们的访谈时段。对于今天的发言嘉宾,我还有个小建议,发言时要注意:自然大方、条理清楚、语言流畅。谁先来?”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创设了类似电视节目中访谈类节目的情境,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教师用幽默的语言,把学生当做最尊敬的嘉宾,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今天活动的主角,从而产生了交际的欲望和参与的热情。
三、突出口语交际课的特点
小学阶段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非常具体,内涵也非常丰富。目标的设计整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既包含听说能力,也体现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修养。就当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来说,教师一般都比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忽视了对口语交际方法、策略的指导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口语交际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突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
1. 表达要注重“口语化”
所谓“口语”,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即用文字写出来的语言)。严格地讲,口语与书面语不能截然分开。如果我们一定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话,那么一般说来,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在于句法、语意和语用这三个方面。口语一般用词比较简单、语法结构也比较简单,句子一般比较短,多用简单句,主要在日常生活的对话中使用,也可用在叙述、交谈、讨论、辩论、演讲等方面。而书面语则比较严谨,用词比较讲究,优雅、贴切,结构较为复杂,句子偏长,复合句较多,主要用于撰写文章,著书立说,拟定文件、公告等。在语用方面,就是指口语和书面语除了在句法和语意方面有区别外,在什么语境下采取什么语气、措辞和表达方式来表达字面意思以及弦外之音等方面也有区别。
口语交际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强调口语交际的特殊性,明晰口语和书面语的界限。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对在什么语境下采取什么语气、措辞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进行细致的指导。
如人教版教材在中高年级都安排了演讲,教师应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演讲是一种口语表达的艺术活动,而口语化则是使演讲产生魅力的决窍之一。如果演讲者不顾口语表达的实际需要,一味咬文嚼字,就容易使演讲变得枯燥无味。为了实现演讲稿口语化,应注意三个方面。其一,注意选取有利于口语表达的词语。演讲过程中使用简单明了的词语才能讲起来琅琅上口,听众听着才容易懂。其二,注意运用适合于口语表达的句式。通常情况下,短句比长句更适于口语表达,因为短句表达具有简洁有力、明快流畅的特点。其三,要注意运用适合于口语表达的语气。演讲时用亲切的语气,采用与听众谈心的方式来演讲,话语就会来得自然、真切,就容易缩短与听众的距离,达到声入心通的效果。
2. 表达要注重“交互性”
口语交际的重要的标志就是交际者之间、不同发言者之间的语言有内在的联系。口语交际能力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策略、交际心理等因素。听说能力是交际的基础,听不明白、说不清楚,交际无从谈起;但是只会听说,也不一定能有好的交际效果。要想成功交际,还要考虑交际对象的身份,考虑交际的场合、时机。但是当下很多教师忽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课上只是让学生一个一个的发言,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点评,或是教师对学生发言做一个评价。没有了互动,“交际”也就不存在了,这是口语交际教学效率低的又一表现。
要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如听人发言全神贯注,能明白大意,抓住要点等。其次应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这里所说的“表达”不只是“说什么”,更要注重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听者怎样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丰富课外资源,让学生在自述、复述、讲故事、解说这些独白体的表达以及访谈、辩论、劝阻等对白体的表达练习中学会表达。再次,应培养学生学会应对。交际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你有来言,我有去语,而不是单向的。因此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怎样针对别人的讲话进行提问、怎样解答别人的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得到别人的理解,如何与人沟通,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
如执教六年级上册《珍惜资源》一课,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人们明知浪费资源却因考虑自身利益仍然去浪费的现象。于是,教师就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对这样的人进行劝说。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劝说,提高交际能力,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平时你们肯定有过劝说他人的经历,怎么样才能使劝说更有说服力呢?为了助你们一臂之力,老师要送给你们三个锦囊妙计。(大屏幕显示)
1.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加上简明扼要的分析,把道理讲清楚。
2.用亲切的态度,委婉、商量的语气与人交谈。
3.讲明改变原来做法的好处。
师: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看看这样劝说的成功率是不是会提高呀?(生讨论并赞同)为了便于大家记忆,三条妙计简而概之,就是这三个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利。接下来就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各组选择的话题练习劝说,劝说时一定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这样才能抓住“要点”,劝说成功。(生练习)
在接下来小组展示环节,学生能将教师教的方法运用到劝说中去,有理有据,态度诚恳,注意自己的表达能让对方听懂并接受。更为可贵的是,在劝说过程中,他们认真倾听,思维活跃,可谓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充分体现了双方互动的交际过程。

(责任编辑:曹 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5 00:21 , Processed in 0.12599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