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华:写作首先是解放自己,开始写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8 21:4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华:写作首先是解放自己,开始写吧!
2013年04月24日
来源:新华悦读
    想成为作家?苦于没有灵感;想写自己的故事,不知从何说起;心中波涛汹涌,总是笔端生涩;很在意别人评价,几经斟酌后却没留住一句诚实的话。很多人都有过同样的感受,真诚的交流、朴实的讲述、自由的写作,成了一大难事。写作如此,说话如此,人生也如此。怎么破?
  最重要的是让心灵得自由
  现在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于写作这件事习惯的偏见和捆绑都是非常大的,这是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我们对写作一方面很敬仰,另一方面很鄙 夷,心里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无从下笔。我们总是边写边问,我写出来给谁看呢?别人会怎么评价我的文章?于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我自己也痛定思痛,最后告 诉自己,其实什么都不重要,连我自己怎么看我也不重要,我作为一个生命我有没有让自己自由的呼吸、自由的倾诉是最重要的。写作首先是要让自己的心得自由, 我不想写我就可以不写,不应该有什么愧疚感。这样的写作才是发自内心的,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是有人看的。
    写作当中人要对自己诚实,不苛求自己是个道德高尚完美的人。如果我要写自己的故事,连自己这些真实的东西都羞于去看或者羞于表达的话,那如何可能塑造一个 有血有肉的人物?又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共鸣?只要我们当下在写作的时候内心是诚实的、自由的,当时即使感觉自己写的不好,不好意思给别人看,但当回过头来 看的时候,连你自己也会非常的感动。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渴望倾诉,渴望真诚的交流,渴望心灵能得到自由。自由的写作对自己的心是一个释放,让人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我们国家的人口这么多,如果每个人思想上都能得自由的话,那么我们全人类的幸福指数可能会直线上升。
  对那个批评的声音说:你并不是真理!
  很多人想要写作,想成为写手、作家,但是对于写作这件事情又充满了压力,甚至痛苦,这是全世界写作的人都共同面临的问题。其实我们都同样的听到 了一种声音——批评的声音。你问问自己,听到这个声音了么?你把这个声音听清楚,写在纸上,然后你对着写下来的字说,你只是个批评的声音,你并不是一个真 理。你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自己沟通,接纳自己,从声音的捆绑中把自己解救出来。
  人越长大,就越受到很多条条框框或者所谓的理性的声音的制约,而当我们听到非常真实非常感性的声音的时候,却产生了自然的排斥。其实我们的小时 候,才是最自然、最本我、最健康的一个状态,当我们慢慢受到越来越多的捆绑和制约,走向亚健康状态的时候,不仅偏离了写作的本质,也偏离了生命的本质。
  自由写作就像个小婴儿,我们怀着一颗母亲的心去接纳她,接纳自己,慢慢成长,就好像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样。要追求,也不能抓得太紧,时不时还 是会有峰回路转的感觉,这是一次很美妙的旅程,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你会发现自由写作就像一个新朋友一样,她是跟我们生命同在的。
  阅读和写作是一种温柔、向上的力量
  写作是一个倾诉的渠道,可以引人向上,可以带给人希望,但也有一些作家最后走向了抑郁和自我毁灭的路。我认为写作也是需要正确引导的一件事。
  一个写作的人对生命是非常的敏感的,对光明和黑暗都同样的敏感,所以当他对黑暗越来越敏感的时候,他也是会被黑暗吞噬的。作为一个写作者来讲, 是要老师去引导的,可以是一些好的书籍,也可以是一位好的作者,也可以是一位写作的导师。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心灵健康的人,也希望写作最后给大家带来 的是一个健康的心灵。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怎么培养和关怀自己,的确是有技巧的。
    其实中国和外国的文学作品相比,还是相对的缺少了一些温柔和向上的力量。这可能是跟我们民族最近几个世纪总是被动的挨打的经历有关,总是有一种仇恨的心态,缺少一个温柔的力量。其实我已经不被这些东西捆绑了,我很喜欢安徒生童话,我就是这么幼稚。
  我最喜欢的两位作家,一个是托尔斯泰,一个是安徒生。看他们的作品总是看到希望,我看到黑暗的力量可以很大,但光明的力量可以更大。托尔斯泰在 《战争与和平》中有一句话:“如果一小撮人坏人可以做一个很坏的事情,一小撮好人可以做一个更好的事情。”无论他们笔下写过多少黑暗,最后总是给人拥抱新 生的勇气,他们的作品中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坦然的面对历史、面对自己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外国相比,因为我在美国留学过一些年,所以也总被问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实我不愿意用一些负面的词汇去形容她。
  给大家讲个故事,澳大利亚这个国度在刚开始的时候是英国罪犯被流放的地方,但过了几百年之后,澳大利亚已然成为一个相当美丽、文明的国家。而当 澳大利亚的人谈起自己的曾曾曾祖父的时候,并没有羞愧的神色,“是哦,我们家原来就是这样的。”当一个人能够非常诚实的去看待自己的家族或者历史,不去美 化它,也不去丑化他,只是怀着一个同理心,才是一个真正有骨气的、已经成长了的民族。
  相对来讲,美国在很多方面比我们领先,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同胞其实是非常聪明的,我们在短短二三十年经济获得了这么大的腾飞,心灵的成长有点 跟不上了,就像一个小baby体格长的很大,心灵很幼稚,你可以说她急功近利,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成长时间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品格问题。这是一个在成长 中的民族,在成长中的国家,我不觉得其他民族会高明得多。中国人的确有丑陋的地方,但是我不憎恶他,我觉得这就是我的故土,这就是我的家人,这就是我自 己。
  我看到了我需要成长的地方,我的愿望就是能够把国外那种深厚的对人的关怀,对光明的向往,对美的敏感力,能够从我的教学中、从我的做人和作品中 发散出来,影响我在中国的学生们,让更多的人懂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拥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希望和光明的力量。
  (口述:李华 整理:桂洋)
  李华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获美国创意写作最高学位。1999年赴美留学,2004 年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创意写作终端学位。2006年回国,为人大学子开设英语非虚构创作、美国戏剧、电影剧本创作、戏剧表演等课程。2011年其原创话剧 《神奇的大手》在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演出,深受赞誉。著作《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非虚构创作指南》将于2013年夏天出版。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21:43:35 | 只看该作者
创意写作之旅即将开启:自由写作新体验







     你是否曾有万千感怀,却无法将转瞬间的思绪与情感、流畅准确地述诸笔端?你是否曾构思了一篇小说(故事、童话、诗歌)的开头,驰骋飞扬了几万字后,戛然而止?
    也许写作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般困难,创意写作导师李华将于2013年4月14日(15:30-17:30)在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0120)为大众开放一场自由写作的课堂,传授自由写作的奥妙,拉开“创意写作之旅”的帷幕。
    灵感被激发,心灵得自由。没有教条、没有“应该”、没有评判,让每一个人的心安静下来,体会自由写作的快乐和灵感被激发的美妙,学会聆听心灵深处的声音,这是无论初学写作者还是资深写作者都渴望到达的境界。此前,在写作热情日趋高涨的氛围中应运而生的“创意写作书系”,曾受到写作者们一致的认可和好评。为了让更多热爱读书写作的朋友体验创意写作的乐趣,李华老师还将在4-5月的“创意写作之旅”系列活动中继续与大家交流,分享她的写作旅程。喜爱自由和创意写作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相约星期二”回忆录写作坊和“一起回家”假日写作之旅。
    李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为年轻时种下的“创意写作”的梦想而坚持,她曾辞去待遇丰厚的工作,于1999年赴美留学,2004年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创意写作终端学位,成为国内第一位学成创意写作专业并回国教授该专业课程的高校老师。为了继续追寻心中的梦想,她于2006年回国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为学生们开设了英语非虚构创作、美国戏剧、电影剧本创作、戏剧表演等课程。2011年,李华的原创话剧《神奇的大手》在人大如论讲堂演出,深受赞誉。其著作《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非虚构创作指南》也将于2013年夏天出版,带领读者和写手们在创意写作的旅途中收获更多的精彩。
    创意写作之旅——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带你聆听灵魂的呢喃、生命的原声。创意写作实是一个可以亲近的朋友,它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启航,驶向的是生命故事的真相与本源。你会发现,从每一个平凡的生命故事中,都能挖掘出震撼和惊奇。
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21:44:11 | 只看该作者
刁克利:中国的创意写作亟待开展

2013年04月18日









   创意写作的概念在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迅速增加,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创意写作教育的普及造就了大量的、潜在的作家。很多人都具备了文学写作的能力。30年代,美国有了三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至少是一个原因。创意写作在美国有多么普及,从《成为作家》一书后面参考文献可以看出。美国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职业,从事写作的是各行各业的人。80多年以来创意写作在不断积累,形成了一种传承。
   2006年我到美国进行作家研究,采访了十多位作家,包括200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理查德·鲍尔斯以及桂冠诗人泰德·库塞等。见到的作家都在大学里教授写作。2007年我在美国参加作家与创意写作项目年会,参加者4900人,其中2900名是创意写作专业的研究生。到2008年,这个作家大会在纽约召开,参加人数达到7000多人。
   目前,英美国家很多大学都开设创意写作。研究生毕业可授予创意写作硕士学位(MFA in Creative Writing)。这个学位在美国属于终端学位,即等同于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开始写吧!》的160多位作者大多数也是在学校或创意写作工作室教课。
   除了大学学位教育,如果想学写作,还可以参加数不清的工作室。例如,《作家写作教程》的作者在芝加哥主持“作家阁楼”工作室20多年,这是一种业余形式的写作工作室。此外还有很多大学开设暑期短训班、周末班等等。还有的把创意写作带到社区、带到普通读者那里去。
   《成为作家》在美国风靡近80年,几乎每一位美国作家都看过。这是第一本应该看的书。《开始写吧!》的虚构和非虚构两本是美国作家的教科书,既能在课堂和作家工作室使用,对于自学更有直接的帮助。《小说写作教程》则专门教小说创作,非常实用。四本书都经过精挑细选,培养出无数作家。
   中国的创意写作亟待开展。现在是大众写作的时代。中国作家现在写作的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很多人怀着文学的梦想走入大学课堂,更有难以计数的人活跃在网络上。写作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感觉更好。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作家,每个人都有故事要写。所以说人大出版社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能够帮助很多人实现创作的梦想。
   是否读完这四本书就能成为作家?这可能因人而异。这套书可以培养作家。即使不当作家,经过系统训练,也可以当文学编辑、广告人、编剧、书评人和影评人等,可以使整体文学创作水准和欣赏水平得到提高。
   作家能不能教?天才能不能造就?美国的创意写作教育自诞生之日起,直到今日,始终都存在争论。美国的做法是一边质疑,一边开展创意写作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创意写作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文学得到了繁荣,从事写作的人数不断增多。希望我们也能从创意写作中受益。
    刁克利
    文学博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英语系系主任,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主要从事西方文学理论与英美作家研究。主要著作有《西方作家理论研究》、《诗性的拯救:作家理论与作家评论》、《诗性的对话:美国当代作家访谈与写作环境分析》、《英美文学欣赏》、《英国文学经典选读》等,以及译著《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成为作家》等。目前研究课题包括作家理论与作家生态研究等。
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21:47:40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21:48:53 | 只看该作者
我院文学节讲座之“写出心灵的故事——体验自由写作”2013年04月16日 22:27:22     2013年4月14日15:30,我院文学节系列讲座第七场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体验自由写作” 在求是楼0120教室举行。讲座嘉宾为我校外国语学院的李华老师,她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创意写作最高学位并回国认证的人。
    讲座刚开始,李华老师就让台下的观众首先与身边的人进行了3分钟的自由交谈(free talking)。在这样的交谈之后,李华老师让观众进行5分钟的自由写作,要求观众不要对自己设立评定标准,只要不停地写,无论写什么、写多少都没有关系,要抱着欣赏自己的态度去写。为了方便观众写作,李华老师给了大家一个共同的起始句“今天,又刮风了”。5分钟过后,李华老师要求观众不带任何评判心理地阅读自己刚刚写完的文字。之后李华老师邀请了4位观众分享自己自由写作的经历。她总结道,写作就像呼吸,应该没有任何桎梏,写作的最终目的是得自由。若写作没有了自由,就没有任何意义。此后,李华老师又给观众们播放了一首英文歌《you raise me up》,让观众们在听完这首歌之后进行7分钟自由的回应写作并阅读自己的文字。然后李华老师向观众分享了自己在这7分钟之内写的文字,主要是对2011年她组织话剧《神奇的大手》的回忆。

    之后,李华老师向观众分享了自己的生命经历,解释了她为什么会从事写作。她说起自己上大学时碰到的一位十分有爱心的外国老师,也是一位剧作家。正是这位剧作家带领李华老师走上写作之路,并对她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在老师的课上曾写过一个极为年幼时发生的一个故事,语言很平实却因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而受到了表扬。这位外国老师认为她有写作的天赋,因此出钱支持她去美国学习创意写作。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青年人的这类签证都会被拒绝。她也就无奈放下了去美国的事,转而投入工作。
    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与复杂坎坷的人生经历下,她的嗓子一直很疼,却没办法得到彻底的根治。一直到1998年,她的一个梦境彻底改变了她的生命轨迹。她梦到一只神奇的大手将她拽到山顶,正是这个梦境促使她决定去美国,也正是这个梦境促成了她在2011年组织话剧《神奇的大手》。前前后后经历四次拒签之后,她在1999年秋天终于去了美国,然而当时她的老师已经不幸去世了,对此她感到很遗憾。神奇的是,她疼了六年的嗓子也终于在美国得到了医治,医生建议她改变发声方式,否则无法根治。此后她在美国学习了两年的发声,嗓子也彻底恢复了。这八年的经历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她想人们心灵的想法需要表达,否则会对身体与精神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她嗓子的疼痛。这是她进行写作的原因之一。

    此外,2012年,她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麻风病人。她说,这些病人通常都被社会所弃绝,身世十分可怜,然而他们却无一例外带有热情的微笑。这些病人虽然生命经历很是悲惨,却还能够很乐观地生活,这让她感觉到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不算什么。也让她开始明白,写作不再是她个人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做的事情,是寻求真理、表达心灵的过程。开始写作,将自己心灵里最宝贵的东西表达给别人。这也就是她进行写作的另外一个原因。
    在分享完自己的的经历之后,李华老师又给了大家10分钟的时间进行写作的自由回应。最后,李华老师向观众介绍了两个创意写作的课程。一个是“相约星期二”的回忆录写作坊,另一个是“一起回家”假日写作之旅。这两个活动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创意写作之旅的系列活动,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咨询。
                                                                                                                        冯歆然(12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1 16:51 , Processed in 0.13601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