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人图书馆”变形记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15:56 | 只看该作者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16:33 | 只看该作者
真人图书馆: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发表时间:2012-08-31   来源:新华日报






  《胡蓓蕾:一个人搭25辆车回乌鲁木齐》、《李立阳:10岁开始的魔术师》、《陈光:一群人,两年,50部微电影》……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韩潋举办的“真人图书馆——南京站”活动的借阅书目。虽然要到9月15日读者才能看到这几本书,但100多个借阅名额早被一抢而空。这个图书馆为何借阅方式有诸多限制,又为何如此吸引人?因为你借到的不是书,是真人!
  “‘真人图书馆’没有藏书,而是召集来各种有故事的真人。他们的‘书名’是自己最想与人分享的经历或想法,读者阅读就是与‘真人’面对面交流。”韩潋热爱读书,也开过独立书店,当发现“真人图书馆”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后,她就很想在全国12所城市大学内推广。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找“书”。南京人李小迪是人人网小站“最南京”的站长,因为收集摄影爱好者拍的最美南京图片,受到了近10万人的关注,韩潋也通过这个小站认识了李小迪。李小迪听说过“真人图书馆”的概念,与韩潋一拍即合,成为一本图书,“我很乐意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借阅者,也很乐意听到别人的看法。”
  就这样,通过在年轻人之间流行的人人网、豆瓣社区、微博等传播途径,韩潋收集了11本“真人图书”: “高考状元”、 “防艾义工”侯印国;南大教授吴朝阳可以归为励志类,他讲述的是一个人拿N个学位的故事;开画廊的刘成,代表的是草根身份的艺术家……“他们都是有不平凡经历的平凡人,有的在网络上很有名气,有的还是在校学生,他们的经历都可以写成书。”
  “真人图书馆”并非大型讲座,要保证读者与“真人书”的交流,所以借阅名额有限,网上报名,先到先得。韩潋说,“真人图书馆”更多的是一种公益性质的活动,完全免费,如果感兴趣却没借到书,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视频。
  “真人图书馆”最早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2000年7月,该组织受到丹麦罗斯基德音乐节邀请,举办了一次活动,名曰“真人图书馆”,现场出借75本“真人书”,宗旨是反暴力、鼓励对话、消除偏见,在观众之间建立友谊。之后这一概念全世界流行开来,虽然演化成各种方式,但保留着“以人为本”的精髓。
  在无锡崇安区通江街道,最近一期的“真人图书馆”活动迎来的是两本“小人书”。10岁的唐华诚与读者分享了自己6月参加童子军活动的经历,也许在大人看来只是一次普通的军训,但一旁的小女孩肖嘉婳听得津津有味:“虽然不像冒险故事那么刺激,但故事里的人就在身边,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学四年级的苏彦恒讲述的是他从出生到现在的旅游足迹,过了一把“说书”的瘾,他希望以后能真的写一本游记。
  据无锡通江街道宣传委员杨凯介绍,“真人图书馆”7月正式开放,已经举办了7次活动,正值暑期,面向的群体主要是学生。“效果还不错,很多小孩子在家没人玩,这样能多一个平台互相交流。”
  “世事繁复,你发现你最感兴趣的还是人本身。”这是韩潋做“真人图书馆”的初衷。上海的“MeLibrary真人图书馆”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本有故事的书”,北京“星辰海真人图书馆”的宣传主旨是“奉行尊重、独立和积极的原则,分享各种有趣有益真人故事书的互助互动平台。让同类遇见同类。”
  在济南第一家真人图书馆“IThink”中被借阅过的山东大学学生张皓宇,是“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患者,因为容易骨折他们也被叫做“瓷娃娃”。通过与读者互动,他找到了归属感,“聊了很久之后,我心里痛快了许多。”
  作为一种有些时髦有些小众的阅读方式,“真人图书馆”正在飞快地扩散。但正如韩潋所说,做一次“真人图书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持续运行。
  8月18日,在广州佛山举办的一次“真人图书馆”活动,海报是男生女生在书海中遇见,配以文字“想面对面读他吗?想展示自己被她读到吗?”网友调侃“这不是另类相亲吧?”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人对“真人图书馆”不了解,另一方面,组织者在“真人图书馆”的形式和内容上,还缺乏更细致的考量。
  今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大四学生吴佳霖和同学田苑发起了“人大草坪真人图书馆”活动,她很想找一些容易被人误解的从业者,卖唱者、流浪者、工地工人等,然而,“似乎和我们之间隔着一道墙,他们不愿意说、也不屑于说。”她们只得折中,邀请有演讲经验的公益人、媒体人来做“真人图书”。
  杨凯总结了“真人图书馆”推广的三大难:“第一是时间。‘真人图书馆’一个月只能开办几次,时间还不固定。第二是图书的筛选。要找到有故事也能讲的人,而且范围要广、质量要有保证。第三是经费。‘真人图书馆’主要靠个人运作,且是免费交流,要维持下去目前比较困难。”(徐宛芝)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17:18 | 只看该作者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17:47 | 只看该作者
真人图书馆
本版撰文 时报记者 韩蓓 制图 韦陈健
  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馆,最早的活动其实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2000年7月,该组织受到丹麦罗斯基德音乐节邀请,举办了一次活动,叫做“真人图书馆”,即现场出借75本真人书与观众互动。其宗旨就是反暴力、鼓励对话、消除偏见,在观众之间建立一种友谊。
  曾看到一则消息,在瑞典南方地区马尔默图书馆,就有一个真人图书馆,可以让读者“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你交谈,这个人能比一本书给你提供更多的见识。某个周末,该图书馆就将1名伊斯兰教长、1名记者、1名穆斯林妇女和1名吉普赛人在内的9人组成一个团体,供大众“租借”,人们可在图书馆的户外咖啡馆与真人书进行45分钟的谈话。
  这差不多是在2005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真人图书馆这一全新的概念在欧洲流行开来,当年就有丹麦、匈牙利、芬兰、冰岛、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举办了十多次真人图书馆活动,同样是这一年,图书馆行业也开始涉及此项活动。之后,真人图书馆活动渐渐波及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巴西、墨西哥、泰国……我们中国,则是在2009年3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翌年,洛阳的某个英语沙龙也模仿着做起来,而台湾世新大学图书馆则将教师作为真人图书纳入了馆藏。
  真人图书馆有别于图书的优势在于——它提供的真人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种服务通常你在其他地方无法得到。资料显示,国外的真人书有球迷、女消防员、殡葬经理、女权主义者、治疗康复师、流浪汉、艾滋病患者、警察、素食者、男女同性恋、政客、脱衣舞女郎、新闻记者、外来移民、残疾人等各阶层的人选,他们都是志愿者。当然要招募到一本好的真人书非常困难,首先他们是免费被借阅的,其次每个人都要有能力将自己的人生经验、隐性活态资源与他人分享。另外,真人书和读者之间还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关系,经常会面对面地探讨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或者信仰,这些话题都是读者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真人图书馆的使命不仅是让读者获取一些自己好奇的知识,还是为了消除不同群体之间的歧视,增强人们的安全感,这也是我们阅读纸质图书所不太可能获得的最直接的感受。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18:35 | 只看该作者
真人图书馆助你阅人无数

来源:搜狐公司时间:2012-11-09







  在读者选书前,“人书”进行自我介绍。(受访者供图)  “人书”在回答读者的问题。(图书馆供图)  “人书”有权拒绝回答隐私问题。(图书馆供图)  新快报记者 郑雁虹  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可以是一本书,深圳“真人图书馆”的“藏书”都是一本本会说话的书。读者可以用嘴与“人书”进行交流。“真人图书馆”位于深圳罗湖图书馆内,这是我国首次用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常设活动。开馆首日,6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成为该馆第一批可以“借阅”的书。读者通过选“书”、借“书”、读“书”三个环节,就能够用40分钟的时间来读一本“人书”。


[tr][td]
 在读者选书前,“人书”进行自我介绍。(受访者供图) [tr][td]

 “人书”在回答读者的问题。(图书馆供图) [tr][td]
 “人书”有权拒绝回答隐私问题。(图书馆供图)

  新快报记者 郑雁虹

  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可以是一本书,深圳“真人图书馆”的“藏书”都是一本本会说话的书。读者可以用嘴与“人书”进行交流。“真人图书馆”位于深圳罗湖图书馆内,这是我国首次用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常设活动。开馆首日,6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成为该馆第一批可以“借阅”的书。读者通过选“书”、借“书”、读“书”三个环节,就能够用40分钟的时间来读一本“人书”。目前,“真人图书馆”正面向社会召集“藏书”,“人书”可以是代表一种职业、一个种族、一种兴趣爱好的志愿者。

  借阅前10分钟先听“人书”简介

  作为深圳本届读书月的亮点之一,“真人图书馆”正式开馆。它与普通的图书馆很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真人图书馆中的“书”是“真人”。在这里,读者不再是单方面的受众,可以跟“书”进行双向交流。开馆首日,该馆已经收录了建筑师曾毅武、漫画家刘伟、时尚买手屈华、心理老师吴琼、国学学者王扉、投资管理者赵晓菁这6本来自不同行业的“真人书”。

  读者在真人图书馆借阅“人书”前,首先得“选书”,即听“人书”进行10分钟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相当于每本书的图书简介,然后,通过选“书”、借“书”、读“书”三个环节,就能够来读一本“人书”。据了解,真人图书馆将通过网站等媒体公开真人图书馆同意分享的书目信息,供读者查阅和检索。例如,第5本“人书”知名作家王扉,他的图书简介是:“青年国学学者,知名作家,香港凤凰卫视凤凰周刊"创刊五君子"之一,"幸福国学"创始人”等。读者可以先在网上对“人书”进行了解,然后通过预约的方式到图书馆进行阅读。

  “真人图书馆”将成为罗湖图书馆一项常态化特色服务。“真人图书”数据将分门别类成为罗湖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定期开展面向所有读者的“真人图书”借阅服务。开馆首日,“真人图书馆”迎来了60多位读者,读者欧阳烨看完“人书”后告诉记者,这种人书交流的模式很可爱。“你可以向他问一些问题,我感觉这样还是最好,最快,也是最可爱的。”读者藤腾则认为,“他们能给我传达更多的信息。”

  大家可以报名申请做“人书”

  “真人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新形式,可为市民提供学习知识、交流人生经验的平台。”谈及“真人图书馆”成立的目的,罗湖图书馆馆长师丽梅表示,“真人图书馆”传递的核心价值是:“每个人都是一本待阅读的书。”独特的人生经历、职业故事,能够成为他人的学习、生活提供启迪和动力,旨在打造城市居民人与人之间平等对话,消除偏见,相互尊重的公共交流与知识共享平台。

  据师丽梅介绍,目前“真人图书馆”正向社会公开征集“藏书”。“藏书”来自不同的领域,可以是代表一种职业,一个种族,一个边缘群体,一种兴趣爱好者。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申请到“真人图书馆”成为一本免费的“书”。“我们首先会对申请的人士进行了解,符合我们开展交流的主题内容的,通过审核将可成为一本真人图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真人图书馆”的理念起于北欧,国内如上海、广州等城市已有部分地方的书店、民间读书会及大学图书馆引进,但在我国,这还是首次由公共图书馆主办的常设活动。知名作家王扉对深圳“真人图书馆”的成立非常关注,在王扉看来,“真人图书馆”的创建,与古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传递的真谛有不谋而合之处,“一个人成长需要读书与阅历相结合。”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5:21:55 | 只看该作者
真人图书馆打造口述文化传播者
2013-03-26
  来源:羊城晚报

  自去年以来,全国各地的“真人图书馆”陆续涌现。深圳首现的真人图书馆自去年11月至今已经举办了四期,募集“图书”100余本。真人图书获得如此关注,也折射出当今人们对于面对面交流的深度渴望。
  蜕变
  价值
  从“信息空间”到“人的空间”
  罗湖区图书馆馆长师丽梅告诉记者,传统的图书馆收藏图书,主要面向公众提供静态的图书、期刊、数据库等各类信息服务。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互联网在家就可获取大量的信息,而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出版技术到来,一部手机或iPad,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资讯和阅读。这些对图书馆来讲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当初引入真人图书馆的时候,师丽梅设想公共图书馆实际上还有一个重大的功能,即承担着一个公共空间的功能。她希望换一种方式,把图书馆的信息的空间变成人的空间。通过各种沙龙、聚会、展览聚集动态的人气、经验、知识、智慧,甚至创意。进入馆藏数据库的真人图书,可以免费向全体读者提供检索和查阅,甚至可以预约阅读。
  价值
  真人图书有助于化解冲突
  真人图书的概念起源于国外,对于国人还是属于新鲜事物。真人图书可能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职业、一次特别经历、一个族群、一种解决方案。有学者表示,真人图书会有助于分享人生感悟,消除偏见,解决冲突,在现阶段的中国值得尝试。
  “就像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交往圈子,并不会轻易地融入新的交往群体中。”一名参加过真人图书活动的白领张小姐说,因为真人图书馆的存在,让她有了和外界交流的平等平台,对沟通产生了渴望,并得到了满足。
  在深圳大学社会学教授易松国看来,在深圳这样的移民城市,缺乏亲友关系的支撑,人们的交往圈子主要是围绕着工作展开的。深圳知名的心理专家张小犁也告诉记者,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交流的需求,都想去了解不同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为了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人们往往会选择虚拟的网络世界。“真人图书馆未尝不是一种良好的尝试。可以让一些自信心不足,戒备心很重的人可以树立自信心。”
  张小犁说,希望图书馆订好游戏规则,让读者感受到信任和安全感。“可以先让知名人士进行图书借阅,建立一种宣传效果,推出一种很好的理念。”张小犁希望真人图书馆不能只是作秀和形式,需要长期和固定的模式的去做,形成一种良好的城市文化品牌。
  运作
  有严格的志愿者审核机制
  在一开始的时候,师丽梅希望真人图书馆是一个搜集精英及社会知名人士的空间,采访中,她向记者透露,未来他们的计划是打造“深圳口述文化的收集者和传播者”的角色,打造一个动态、平民平台。这与张小犁的期待不谋而合。
  师丽梅说,他们正在寻找那些老的深圳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同时也寻求年轻的深圳人,把这些志愿者汇集在真人图书馆中,在他们口中传递着深圳的过去与未来,逐渐让真人图书馆可以成为一个动态的、公民的、平等的知识共享空间。
  目前真人图书都由公开募集志愿者产生。他希望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真人图书与阅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沟通关系,双方的人格都应得到充分尊重。这里没有权威,只有分享与沟通,这是一个由每一个真人图书志愿者共建的经验库、知识库与智慧库。当然,任何形式的商业宣传也是被禁止的。
  虽然是平等与平民化的,但真人图书馆在志愿者的募集上是有立场的,师丽梅会通过严格的志愿者审核机制,“不是所有报名的都可以成为真人图书,我们会进行简单的约谈,才能最后确定,成为真人图书后,我们也会根据每期的主题,邀请他们出席。”目前,记者了解到的真人图书有漫画家、建筑师、成功的经理人等等,无一不是在社会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期待
  实现读者自主借阅的境界
  举办了四期的真人图书活动的师丽梅说,现在他们已经固定每个月都设置一个主题,把活动举办下去,像“慢生活”、“职场”、“春节那点事儿”等等,感觉还是很成功的,大家都乐在其中,收获很多。
  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她也总结了经验,从原来每期五六个真人图书的借阅,到现在固定为三个真人图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焦在一个点上,才能把效果最大化。等人再多一点的时候,读者就可以在网上点击他们需要的‘图书’,我们会按照需求量邀请真人图书到现场。实现读者自主借阅的境界。”
  从这四期的举办效果来看,每次只能招来数十名读者,人气上本来就很难突破。“如果真的要请专家学者,不管读者喜不喜欢,就可能先要涉及到经费问题。如果要请领导来分享故事,好像很有创意,但是实际上读者买不买账就很难说了。如果到时候读者不来,就要通过行政手段去组织听众,那么这个平台就会变味,会慢慢做死掉的。”
  事实上,新生事物总有一定的适应期,在国内已有一些自主经营的真人图书馆因为经费和场地的问题面临“闭馆”的难题。师丽梅也认为活动还有短板。她说现在图书馆已经有100本真人图书了,但是借阅环节还不成熟,没有办法让读者可以在网上了解他们,形成交流。同时,在各阶层搜罗真人图书,是“真人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关注的方面。
  操作指引
  如何借阅真人图书?
  1.选书
  读者可通过“真人图书馆馆藏书目”检索和查询在馆真人图书。选择后进行预约登记。
  2.借书
  读者到真人图书馆借阅处登记要借阅的图书。
  3.读书
  借阅活动将在本馆网站和馆内进行预告,读者可在40分钟内和一位真人图书在馆内交流,这就是借阅。
  如何成为真人图书?
  1、成为真人图书的要求
  免费与他人分享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与故事,并讲述传递丰富、健康、正面的价值导向。
  2.如何参与?
  符合条件者,可向罗湖区图书馆审核通过后,即可成为真人图书馆馆藏的一本真人图书。
  沈婷婷
来源:羊城晚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23:40:14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在成都有一家特殊的图书馆。想借书?免费。重点是,它是一本有声读物。你是高度近视加散光?没事,不戴眼镜照样可以阅读。读者需要自备一支点读笔?不用,带上你真实的内心感受效率更高。这就是真人图书馆,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一本真人书。

  文/青牧 图/受访者提供

  人生可被阅读,每个人都可成为一本书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真人书宓宓,每个人的秘密,都可以与我分享。”宓宓盘坐在垫子上,20余人围成圈,温暖的橘色灯光无限发散,她成了耀眼的女主角。

  “我们先与自己的左邻右舍握个手吧,想象下自己的表情,是主动还是被动的?然后再面带微笑,并且真诚地表扬对方。”

  对于这样简单的“序言”,起初,大家都觉得不适应,宓宓说,这主要是考察他们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点;在面对别人的表扬时,又该如何处理,这是一个简单的自我认知过程。

  之后就是互动环节,“宓宓,我常常一个人呆着,觉得很无聊,觉得很孤单,你说怎么办?”女孩的眼睛湿润了。

  在听了这位”读者“的问题后,宓宓告诉她,能觉察到自己的内心,并且敢于去面对,已经是很好的开始了。也许我们可以去学着享受孤单,和自己的内心好好的相处,接受自己的优势和缺点,这都是自己。

  听了这番话后,女孩立马掉下了眼泪。也许是激动,也许这番话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在现场,宓宓先后回答了10余个问题,宓宓说,”在整个活动中,我努力传达着一个理念,心理学是用来服务生活的,心理咨询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和高深。我们要学会悦纳自己。“

  现实生活中,宓宓是一位心理咨询师,能成为真人书,是兔脚真人图书馆通过微博联系她,邀请她成为“心理书”,参加真人图书馆活动。“我一听是公益活动,就挺有兴趣的。而且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职业,也可以跟更多人交流。”

  在兔脚真人图书馆里,每本“真人书”都有不同的标签和定位,比如“时尚书”、“旅行书”、“心理书”,在兔脚真人图书馆负责人汪玮看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本书,“我们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可以被阅读的,只要你愿意报名成为一本真人书。”

  生命图书馆,分享独特的生命经历

  与普通图书馆相比,真人图书馆图书是不能外借的,主要考虑到“真人书”的安全问题,读者必须到馆里来”阅读“。此外,考虑到阅读效果,一般来说,每本“真人书”一般同时能被5至10位读者借阅。

  真人书的概念最早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2000年7月,该组织受到丹麦罗斯基德音乐节邀请,举办了一次活动,叫做“真人图书馆”,相比这个原因,兔脚真人图书馆创办理由明显简单很多,汪玮说,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太远了,即使人们坐在一起,大多数的人还是喜欢看电子产品,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真人图书馆希望帮大家找到生活中现实存在的目标,给大家一些积极的东西。

  在兔脚真人图书馆创办之前,上海就有了生命图书馆。与兔脚真人图书馆不同的是,由人间关系社区发展中心主办的生命图书馆项目所拥有的“书”并不多,只有20余本,而主打概念也牢牢抓住生命,该项目的负责人丁非告诉记者,这些真人书的生命经历比较独特,特别是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他们的选择比较独特。

  生命图书馆共进行了8次活动,在每本“书”和读者见面之前,丁非他们会对这些“书”进行能力建设的培训,其中包括生命敏感度的训练,心理咨询方面的训练等。“他们所进行的是生命工作,作为生命工作者,他们要有能力和其他生命建立联系,也要有能力进行自省。”丁非说。

  开展生命图书馆这个项目,来自丁非一个朋友的介绍。这位朋友在一本书上看到在北欧有一个活人图书馆的活动,不同种族的人讲自己的生命经历。听了朋友的介绍后,丁非觉得这个形式很好,有借鉴意义,能够让青年人了解生命的多样化。

  在长达一年运营期里,丁非也有困惑,就是如何满足更多读者阅读需求?这点,汪玮感同身受,所以在真人书的分类上进行了重置,汪玮说,现在书种分为3类:工具书(主要帮助大家了解一个领域的书籍,比如职业介绍,比如教你某一项技能等),第二类公益书(公益活动的受众、志愿者、机构的工作人员分享公益心得,或者这些受众讲述他们自己的人生等),第三类分享书(旅游经验、省钱经验、感情经历等等的分享),迄今为止,兔脚真人图书馆共有250多本书,在选择真人书上,汪玮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耐心。耐心,是真人书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同样一个问题可能会被问很多次,也可能会有读者和你针锋相对,书籍这个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解答和缓解这样的情况。

  而丁非的生命图书馆在人选上,更加随性,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只要对生命敏感、乐于了解和分享自己的生命就可以了。

  20-30岁的读者最多

  截至生命图书馆项目结束,生命图书馆共接待200余读者,其读者类型也趋于年轻化。这样的读者群和兔脚图书馆读者不谋而合,汪玮说,“现阶段我们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发布的,所以和电脑接触多的人是主要受众,当然年轻人是最愿意接触新事物的,所以现阶段主要是20-30岁的人来阅读。”

  而真人书也来自各个领域,汪玮介绍道,”我们一般会通过三个途径去寻找,第一个是网络征集,网上发布消息,愿意成为书籍的人,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统计在册;第二是朋友推荐或者参与过真人图书馆的书或者读者或志愿者推荐;第三是针对性的找书,根据每次公开阅读的不同主题,针对性得寻找大家会感兴趣的书籍,比如心理学的书。而所有阅读都是免费的,当然一本‘真人图书’被阅读得越多,越有人气,就成为‘畅销书’。”

  现在图书馆的藏书分为大众书和名人书两种。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真人图书馆的“图书”,每本“图书”都要有自己的特长。不过,在未来图书馆还会争取招募一些“名人书”,增加很多互动节目,用来创收。目前,真人图书馆的运营主要靠公司其他项目的盈利支撑,对读者是免费借阅的,至于未来,有可能会采用阅读“名人书”付费的方式。

  对于真人图书馆的发展,汪玮表示,未来,他们在书籍征集上会尽可能的花精力找到更多更有趣、更稀奇的书,也会增加可以体验的真人阅读。另外就是真人图书馆可能会更多的挖掘人们内心被忽略的地方,唤起更多情感交流。

  他山之石

  各国真人图书馆大不同

  “真人图书馆”在2000年推出后,至今已有超过10年历史,丹麦创办人艾柏格马不停蹄跑遍全世界努力“找书”,除了创始国丹麦外,还在瑞典、芬兰、挪威、冰岛、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尼亚、塞浦路斯、澳洲、日本、罗马尼亚、美国等地举办。

  由于世界各国文化不同,所以民众也都有各地专属的“偏见”。在丹麦借阅率最高的“畅销书”,是一位前任脱衣舞娘罗沙,许多民众对这个行业好奇,有不少女性借阅想了解工作内容,还有人不客气地直接问她为何要成为性工作者,罗沙总是心平气和地回答“我只是去跳舞,那与钱有关,与性无关,脱衣让我赚到钱,但不从事性行为是原则。”已从脱衣舞娘退休的罗沙,现在是个铁路局员工,她义务担任反歧视志工,还穿上“借阅我”的T恤帮忙宣传“真人图书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0:34 , Processed in 0.1228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