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中学生眼中的中美博物馆比较
博宝艺术网http://news.artxun.com 2008-03-24
江南
2007年5月16日至18日,我作为中小学生代表参加了“第七届(2005-200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终评会”的评委工作。这次评选会上,我接触到了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各类优秀陈列26个,可谓是大饱眼福。从长征恢弘震撼的气势,到徽州温婉滋润的细流;从新疆地区热情洋溢的民族风情,到嫩江文明的娓娓诉说;从古代张衡地动仪、郭守敬观星台展示出的科学探索精神,到敬爱的朱德总司令追求理想的伟大篇章……可以说,一旦走进了博物馆的大门,任何一个对中国文化抱有一点好奇心的人都会被深深地吸引和震撼。
但可惜的是,似乎缺少一股“把人们引进博物馆大门的力量”。也许和我们中国人内敛的传统有关,中国的博物馆大多是“内秀”型的,宣传少,推广少,以此次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陈列为例,在参加此次评审会之前身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的我对如此精彩的展览竟毫不知情。而在美国,博物馆已经成为了国民文化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大餐:各地的报纸会固定地与好莱坞大片和畅销书一起,把博物馆的最新展览介绍给大家。我在美国当地家庭寄宿时,发现全家一项重要的周末休闲活动就是去美术、历史、自然科学等博物馆参观。许多人都在博物馆办了会员卡,把参观博物馆当成一项重要的休闲文化活动。
在中国,参观博物馆的人多为外地旅游者。即使是在学校,组织去博物馆参观的次数也寥寥可数。偶尔去一次往往也是不分主次地通篇全看,让人感觉看了很多,看完后却什么都没记住。访美期间,我们曾受当地一所初中的邀请,一同参观过一次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佛像展览,参观费用由学生自己按照学生票价交纳。出发前,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任务——通过仔细地观察、了解,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尊佛像,并针对它的背景资料、艺术手法等内容写一篇论文。这次博物馆之旅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相当特别。有了任务,我们听讲解时格外认真,观察展品也更加仔细。一天下来,许多论文的主题都在思维中跳跃,感觉充实极了。听美国的同学介绍说,参观博物馆是他们的一项重要的课外学习活动。小学、初中时由学校组织;到了高中阶段,则多是老师布置相关的论文作业,由学生自由完成。由于参观博物馆既有趣又可以拿到相当多的分数,学生们都很乐意前往。
此外,中国博物馆的商店出售的商品非常单调,多为“具体而微”的青铜器仿制品,并且价格贵得惊人。而美国博物馆中的商店出售的商品种类繁多:有精美的印有本馆特色的T恤衫、遮阳帽、马克杯和学习用具(如哈佛大学某博物馆就出售印有哈佛字样的超长铅笔,很有趣)等,不仅吸引了参观者来购买,而且所售出的产品也就在馆外的各个角落起到了“免费广告”的作用。赏心悦目的器皿图案,引起了更多人的参观兴趣。
实际上,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的古国,博物馆中典藏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中国的博物馆也应与公园、电影院等一道成为我们休闲活动的首选场所,真正切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张玥,西安高新一中高三学生,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布鲁克兰中学做交流生,已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理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