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9 21:2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君隗峰


    美国是目前博物馆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几乎每家博物馆“建馆宗旨”都包含教育这一项内容。美国博物馆教育服务的对象除了普通民众之外,中小学生是其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群体,美国博物馆与中小学的合作与对接融合,可谓行之久远。
    美国博物馆通常认为其主要责任是提供资源和服务来激发人们终身学习的热情以及支持学生学习的过程。博物馆和学校必须能找到互相结合的方式来支持学生发展,当博物馆能够将资源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学生的经验会变得更加丰富、深入和富有魅力。博物馆和学校教师合作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会使课程目标的达成更有效,而且这种彼此合作的关系也会使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更紧密,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更有成效。


一、如何定义博物馆和中小学的合作



合作是指个人或集体之间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相互效力共担责任的关系。因此,博物馆和学校合作就表示这两者要为了实现某个一致的目标而共同努力,承担责任。Sheppard进一步指出,博物馆和学校的伙伴关系是不同的教育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其目的是让孩子们进行丰富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它也让教师和博物馆教育工作者从身心上融合在一起。Alberta
Sebolt
在“合作的进程:博物馆与学校”一文中阐述说,“合作意味着彼此愿意一起去经历一个创造、发展、设计和实施的过程,所有的合作都意味着花时间在一起相互学习,计划一个程序来帮助学习者达到确定的清晰目标”。

    二、美国博物馆和中小学合作的历史发展

l
、尝试合作时期

美国博物馆和学校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20世纪早期有一些学者就发表著述来阐述博物馆的教育责任。如Benjamin
IvesGilman
《博物馆追求的理想目的和方法》,Henry Watson Kent《我所认


为的教育》,John Cotton Dana《新博物馆的计划》,并且Dana认为教育应该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使命。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约翰·杜威的教育哲学促使了学校教师和教育者开始将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展到博物馆,这些活动推进了博物馆和学校的有效合作,从那个时候开始博物馆开始了自己的教育和文化使命。这种对于合作的探索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给博物馆提供教育的领导权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一种最古老而又最成功的博物馆教育方式就是和学校进行合作。博物馆和学校是天生的好伙伴,他们彼此合作能够呈现给学生完美的理念、发现和挑战的过程,以及无穷的趣味,谁也不能否认这种合作关系是值得发展和持续下去的。

2
、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探索

    在接下来的20年,博物馆逐渐意识到自己通过学校能够在教育领域内承担更大的责任。1969年起,博物馆开始进行各种可持续的教育项目,超过90%的博物馆都可以为不同年纪和兴趣的人提供一些教育项目。在20世纪70年代,博物馆提供了交互式学习的模式,许多馆员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并且带领孩子们在博物馆进行兴趣小组学习。
    然而,博物馆内的教育者始终认为自己的教育活动和项目只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他们从不认为自己的教育项目和活动有什么优先的权力。博物馆和学校的合作伙伴关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此,直到70年代,博物馆和学校的合作还处于一种非正式的状态。

3
、合作角色的重新定位

    19801990年期间,博物馆依然没有能够完全发挥自己作为教育机构的潜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需要博物馆和教育政策制定者的努力。在1984年,AAM建议:“博物馆和学校应该就相互深入合作开展有效对话”,同时也敦促两者开始考虑新的合作模式。AAMl 984年重申了博物馆和学校进行合作的价值,并且强调在未来需要新的方法和实践性可操作的手段来帮助实现两者的共同目标。尽管博物馆是一个学习的好场所,但是博物馆自身对于自己作为教育机构的角色还是充满了迷惑之处。
    因此,虽然行政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对博物馆支持学习的理论更加清晰了,但是依然缺乏大家共同接受的哲学背景和理论支持。虽然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博物馆是用来丰富学习过程的,但博物馆却在逐步加强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解。

AAM
1984年指出,阻碍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1)
博物馆教育被认为是博物馆的附属功能,其财政预算总是被消减。


(2)
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感觉自己处在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夹缝中。


(3)
教师总是抱怨他们没有能够及时了解博物馆的各种资源更新和价值。

    为了在所有博物馆的活动中都能实现教育的功能,博物馆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操作性结构。Martin Deeks考察博物馆和学校的合作关系时发现,在23个项目中只有9个项目是真正整合了博物馆和学校的力量,剩下的都是博物馆自己发起并行动的。
    这期间,博物馆也发表报告承认与学校的合作是有限的,只有少数的合作项目是在进行真正的合作,极少数实现了博物馆教育者和教师之间持续的合作。尽管两者的合作有限,但大家彼此都承认合作的重要性。
    80年代后期,博物馆和学校的合作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强调学校课程的最终目的和加强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博物馆和学校合作的潜在价值。Gordon
Ambach
阐述说博物馆和学校在为新世纪培养社会公民中具有相似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培养杰出的,公平公正的,具有责任意识的公民。而且也就是在这时,美国的博物馆一学校伙伴关系发展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针,比如:博物馆的教育人员和教师应该很好的制定一个博物馆参观的计划;教师应该根据学校课程让学生做好参观的准备;参观要包括在博物馆的一系列活动;后面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扩展并建立在参观的基础之上。



博物馆和学校合作的本质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变化。教师们开始真正将博物馆馆长、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当作自己的同行。“博物馆馆员见证了一线教师对于从资源文化中进行学习的热情,并且他们确实开始行动起来了”。在1986年,Hicks认为“博物馆和学校都在为彼此的合作进行努力,博物馆和学校不再仅仅是资源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他们彼此分享交流设计寻找最佳的途经来使用博物馆作为课程资源”。



4
、合作新视角的突破



考察博物馆和学校合作的新视角在90年代开始出现,并且这种视角也带来博物馆和学校合作的持续变化。“随着博物馆教育部门的成熟和学校系统对于如何借助博物馆教育来帮助学生的深入理解,两者开始非常重视如何进行正式地有效合作”。在1990年到2006年期间,博物馆和学校通过新的丰富的合作方式进一步探索出彼此合作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正式地建设博物馆和学校的合作关系,两个社会机构都得到了发展和加强。



90年代早期,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开始开发一些与学校教学紧密联系的教育项目。“在博物馆中的教学延伸项目是博物馆和学校有效合作最初的模型”而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成熟也正是从这种项目开始的。从1995年到2001年,针对学校教育设计的博物馆项目都在稳定地上升。与此同时,只有23%的博物馆会给学校教师提供印刷或者电子的教育资源,但有71%的博物馆会与学校的课程设计者进行合作。博物馆实地参观依然是博物馆和学校合作最普遍的教育活动形式。博物馆和学校开始真正地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合作,但是如何满足课程及学校教师教学的需要却还要进一步地探索。

    在最近的几年,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将教育定位为博物馆的核心和灵魂,如何发展和提高博物馆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的水平”。尽管博物馆和学校的合作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如果没有彼此持续的分享,沟通和相互学习,大量新的支持模式就会很快失去活力。成功的合作需要学校和博物馆之间形成正式、长期的制度性关系并进行广泛传播。而且大家要认识到,在不同的机构之间建立联系是非常困难的,一些博物馆将教育活动仅仅作为一种盈利的手段,而且只是其市场化的延伸。但无论如何,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博物馆和学校之间长期合作的关系通过成功的经历和失败挫折的教训终于建立起来了。
    三、影响美国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的主要因素分析

AAM
论证说博物馆和学校之间合作关系的构建使双方在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并且使得两者在达成某个目标时学会了如何同心协力专注问题解决的过程。一次又一次,美国博物馆通过事实证明了他们与学校的伙伴关系是如何帮助年轻人构建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博物馆和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是使学生经历一个生动的、有价值的和愉快的学习过程。当博物馆和学校计划一个新的教育项目时,他们彼此带来了不同的教育技巧,风格并彼此进行合作和统整。

    博物馆和学校的合作关系的维持也不是仅仅只靠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就可以的。好的博物馆教育人员是很重要,但他不可能单独行动,博物馆需要通力合作将资源转化为对学生可用的,同时学校也必须能够切实将博物馆作为一个学习的场所,而不是一个走马观花的地方。
    在博物馆和学校成功合作的几个关键性因素中,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Sheppard认为学校应该向博物馆陈述清楚自己的期望,而博物馆同样也要向学校呈明自己的需求。对于整个合作过程来说,需要彼此具有持续的意愿去发展、试验(尝试)和评价,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舍弃制定好的全部计划。一些好的博物馆和学校合作已经使用了跨学科学习活动形式并且向教育者提供了相应的服务培训。

Hirzy
列出了博物馆和学校合作所需的条件《真实的需要,真实的伙伴:博物馆和学校改变教育》;


(1)
事先得到学校和博物馆领导的认同;


(2)
建立博物馆职员和学校教职工之间彼此的联系;


(3)
了解学校对课程的需要,州及地方的教育改革标准;


(4)
寻找双方合作的领域,并且明晰彼此的期望和要达到的目标;


(5)
了解和适应学校和博物馆之间不同的组织文化和结构;


(6)
经过仔细的计划过程后设立现实具体的目标;


(7)
配备足够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8)
明晰不同人员的角色和责任;


(9)
进行有效的对话和开放式的交流;


(10)
为教师提供真实有用的价值;


(11)
鼓励弹性发展、创造性和进行实验;


(12)
寻找家长和社区的支持。

    也有一些相关研究发现了博物馆和学校之间不能进行可持续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资金支持;博物馆和学校彼此不能适应;缺少交往了解的机会等等。大多数学校和博物馆的合作关系会随着资金支持的消失而解除,但少数会因为教师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持续沟通交流而延续。而合作关系的适应也随着人员的变动及资源的竞争而摇摆不定等等。
    四、对中国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博物馆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博物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政府促进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逐步完善,而我国博物馆业在发展中对社会教育功能重要性的认识正在逐步加强,博物馆与中小学的对接融合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另一方面,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博物馆对自身教育角色的“卑微”定位和主动服务意识的缺失,中小学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漠视,使双方的合作受到很大的阻碍。同时,中国“博物馆教育专业人员”的缺乏和社会主流文化对博物馆的“冷落”,更是凸显了博物馆与中小学对接融合的深层次问题。
    利用校外的教育环境来支持学生学习和课程实施在中国并不是一项传统,博物馆与中小学的深入合作不仅需要博物馆和学校彼此有互利共赢的强烈动机,同时还需要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坚韧的信心和勇气进行身体力行的长期的探索和交流,不断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
我们可以从美国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的发展和策略中汲取有益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博物馆与中小学的合作,特别是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来支持课程实施和学生学习的探索,真正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除此之外,教育行政部门也需要加强统筹规划,一方面在经济上予以扶持,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建立博物馆和中小学长期合作的机制,扶持学校和博物馆组建较为专业的研究团队,不断学习和交流,让学校与博物馆之间形成教育的“双赢”合作局面。
原载《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7 10:24 , Processed in 0.13863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