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诗百年历程简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1 15:1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诗百年历程简述,参考资料
    关于讨论诗的问题,特别是讨论新诗,一般情况都会在讨论过程中对新诗的发展历程作个回顾,鉴于时间以及本文篇幅所限制,下面只简单地对百余年来新诗的发展作个回顾:
自从新诗诞生以来,新诗就一直被诗人和诗歌评论家以及读诗之人议论着。曾经多次进行过大讨论,最早一次是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民歌运动。《诗刊》从1958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了“关于新诗发展基础”的讨论,讨论的重点是新诗的形式问题。当时,何其芳提出建立“新格律诗”的主张,但是,主张新诗取民歌体形式而不应当去建立“新格律诗”者,占压倒性的优势,再加上铺天盖地的“新民歌”的影响,诗人们也似乎以写民歌体诗为荣,有的一向写无韵自由体诗歌著称,急忙“丢了洋腔唱土腔”;《诗刊》上刊出欢迎某某“改变诗风”的评论。那时的民歌体诗歌风行一时。
回顾1978年1月,又发动了一次新诗的大讨论,新诗又热闹起来了。这一次讨论,不再象1958年那样基本上是一边倒,一些写民歌体诗歌的诗人和民间诗人发表了意见,《诗刊》也设立了诗歌“擂台”意在提倡民歌体诗歌,但响应甚微。民歌体诗歌声望不如以前,有影响的诗坛新秀,没有一个是用民歌体的。1979年,辽宁的《鸭绿江》搞了次诗歌民意调查,被调查的读者中,喜欢民歌体的仅仅占总人数的14。8%。在此之前,诗人藏克家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新诗形式意见》,提出一个新诗形式的实验模式:“一首诗,八行或十六行。再多,扩展到三十二行。每节四句。每行四顿。间行或连行押大致相同的韵。节与节之间大致相称。这样可以做到大致整齐。与七言民歌和古典诗歌相近而又不同。”这个模式提出之后,也没什么反响。
民歌、民谣能不能成为新诗的主要形式?能不能成为新诗发展的主流?当时,这个问题折磨了诗人和诗歌评论家好多年,本来根据新诗实际的发展情况,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但出于传统的和政治方面的原因,总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民歌、民谣体上,或者是不敢作出否决性的回答。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从理论上,从新诗创作的实践上,果断地回答:民歌、民谣体根本不能成为新诗的主流。

新诗形式今后到底向什么方向发展?
纵观近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形式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和变化,是以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影响中国新诗发展的几位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特征:
一、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解放体”。什么叫“解放体”?顾名思义,“解放体”就是新诗从旧诗词解放出来而言的诗歌。“五四”时期的“解放体”,主要是受外国诗歌的影响而形成的,但不可否认,中国诗歌的传统影响并未完全消失,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郭沫若来说,他早期的诗作中,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有无韵自由体诗,如《夜步十里松原》;有有韵的自由体诗,如《凤凰涅磐》;也有古风味很浓的新诗,如《别离》和译雪莱等的译诗;更多的是半格律新诗。
半格律体诗歌形式变化较多,有两行一节的,如《太阳礼赞》和《春之胎动》等;有三行一节的,如《晨兴》及《瓶》集的三、六、七等;有四行一节的,如《地球,我的母亲》;有五行一节的,如《炉中煤》;有六行一节的,如《匪徒颂》;有八行一节的,如《新阳关三叠》和《密桑索罗普之夜歌》等。
郭沫若笔下新诗形式的多样化,奠定了新诗形式发展的基础,从中也看出一个迹象:以四行一节的诗歌在《女神》中少一点,在《瓶》、《前矛》中大量出现,《恢复》中二十四首诗全部是四行一节的半格律体。这一方面是郭沫若后来“火山式爆发”的感情没有了,写不出气势磅礴的自由体;另一方面,可以说是旧诗中的律绝在暗地里发生影响。四行一节的诗歌大量出现,客观上有一个好的效果,就是使新诗与旧体诗维系着一脉内在的联系。

二、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诗格律化试验。郭沫若似乎是以感情定形式,他的半格律体象是无意识间形成的。那么到了闻一多,则是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形式容纳自己的感情,他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提出“戴着镣铐跳舞”之说。他最著名的试验品是《死水》,该诗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划为四顿。任抽一节来看: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诗集《死水》中,四行一节的居多,也有节无定行或整首不分节的,但每行的字数和顿数都差不多是相等的。《洗衣歌》每行十字,《口供》、《发现》每行十一字,《静夜》每行十二字,《飞毛腿》每行十三字,随字数增多,四、五顿或五、六顿交替进行,丝毫不乱。
一首诗中,感情节奏的缓急,他用长句和短句来调节,如《洗衣歌》每节之后的两个四字迭句,传达出搓板上洗衣的节奏;人物的对话,也以短句嵌在整齐的句式里,如《飞毛腿》。
与闻一多同时代的徐志摩也有类似情况,他的名诗《再别康桥》、《云游》的顿数也是大体整齐的,但没有闻一多的严格。他们主要是从西方格律诗吸取有益的经验,并企图创造适应现代汉语规律的新格律体。他们的饿努力是值得重视的,因为的确产生了好诗。解放后,何其芳接着试验,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三,以艾青为代表的无韵自由体诗。艾青以《大堰河——我的保姆》震动了中国诗坛,接着,他以一系列无韵体自由诗,吸引住了广大知识分子读者。经过不到十年的努力,奠定了自由体诗歌在中国诗坛的地位。自由体诗歌在郭沫若的《女神》中就已经出现,但还是以有韵的为主,郭沫若并兼写半格律体。艾青则全里以赴,佳作迭出,产生压倒性的影响。后来,藏克家说:艾青“他所以运用‘自由体’,他自己说是为了‘不受拘束’地‘表现’他的感受,这种形式的确很自由也精炼地表达了他所要表达的。他不但用创作实践来扩大‘自由体’的影响,他还用‘诗论’来倡导‘诗的散文美’,这在热情冲涌的抗战初期受到热烈欢迎是势所必然的”。
“散文美”,就是口语美。缀取人们富有诗意的口头语言入诗,使艾青诗歌的语言比“五四”时期新诗的饿语言在艺术成就上高得许多了。新诗发展到艾青,可以说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艾青先是在国统区,后是在延安,影响了一大批新诗人,郭小川、贺敬之也是以写自由诗开步的,蔡其矫一直坚持创作无韵体的自由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节选转载,原题《说说口语诗》  作者 求风
                            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8-1-7/2504124.s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5:17:12 | 只看该作者
新诗,会给后人留下什么                                 ——浅谈新诗与创作

                                        文/ 朱仁凤


    “五四”运动以来,新诗百年之际,如何写出一首好诗,如何评判一首诗歌的好坏,仍是当今诗人探索与讨论的话题,对于新诗的发展与走向,网络上有多种声音,争论不下,皆缘由新诗的自由与不规范性,至今不能让声音达致统一,因此新诗也必将是一个常谈不休的话题。

    网络的普及,似乎造就了诗歌的繁荣景象,就目前所见的诗歌状况,可以说绝大部分诗歌作品仅仅是分行的情感宣泄文字,或者是人云亦云的仿制品,这种诗歌假繁荣现象,让诗坛越来越浮燥,诗人越来越自满,加上一些刊物的掌权者认人不认诗,或者干脆以经济为主导,从而导致当今诗歌驻足不前,甚至误导了诗歌走向,让初学写诗者以及诗人们盲目追逐潮流,以发表为目的,这种现象,必定使得真正能沉潜下来的诗歌少之又少,而沉潜是需要时间来印证的,只有时间会让真正的好诗歌浮出水面,而不是诗人之间的相互追捧,毕竟任何文学靠得还是文本说话的。

    诗歌是精炼的语言艺术,是诗人用来言情、言志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有需要就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所以在诗歌走入低谷的今天,仍有一大批坚守诗歌阵地的人们,无疑也是可喜可贺的,但诗人要做的还是要沉淀下来,要耐得住寂寞,要用洞悉苍生的眼光看待世界,毕竟写作是寂寞的,是用灵魂与世界交流的。

    新诗不像古体诗词那样有框架,所以新诗写作就有了随意性,而判定一首新诗的好坏没有固定的标准,这就直接考验阅读者自身的诗歌基础水准,以及阅读量与鉴赏力了。而评判一首诗歌的好坏需要评判者亲身进入诗歌现场(进入诗写者的心灵),进入现场才能看见诗歌内核,那么一首诗歌的好与坏自然就呈现在那里,当然这得要求评判者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力,一首诗歌被不同鉴赏能力的读者阅读,就会得出不同的鉴赏结果。

    一个人写诗一辈子,不管有无名气,如果其中一首被后人记住了,那么此人便算是成功了,诗海淘沙,能沉淀下来的发光体必是金子。对于新诗,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出现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那样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诗歌读本,纵观中国诗歌走过来的历史,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诗风及代表人物,每个时代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诗歌文化产物,那么新诗呢,会给后人留下什么?

    所以对于新诗还值得期待!对于新诗的发展与走向值得期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9c1fe0102e4bk.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2:01 , Processed in 0.0989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