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教研员时下该做点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1 10:0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教研员时下该做点什么

文/毕延威
迄今为止,我到教研室工作已经四年有余了。来教研室工作后,就企图在教研室工作期间,带领乡镇教研员队伍共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变教研模式,更新教研形式,在研讨中提高乡镇教研员和教师们的研修能力和业务素质,同时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教研,不做千篇一律的文章。然而,仅有思想,有定位还不行,因为教研这个活计需要通过实践行动来证明。新课改的理念很多,我们不能扯着大旗当鼓皮,教研工作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我们的活动通常被客观存在的外在不和谐因素和一些事物而耽搁。
回过头来看我四年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们的活动停留在想做什么的层面上,满心以为我们的想法就是老师们的需求,有时满心希望给领导出个好主意,结果成了馊主意,硬性规定教师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教学常规工作大检查的过程中,就用此规定评价教师做得到位不到位,结果,我发现,老师打头顾头,打脚顾脚,出现了本能上的应付。现在反思这些做法,客观地说,我们当时提出这些规定,本意是好的,是站在教师利益角度为出发点的,然而,在官本位文化的炒作下,一味地要办听话的教育,伤害了教师们自身成长的利益,几乎是把教师五花大绑,让乡镇教研员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
从乡镇教研员现有教研指导方式与教师希望的指导方式差距中,我明显看出,常规教研活动“任务布置得多,深入研讨的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以应付检查为中心”、“以临时热点工作为中心”、“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思前想后,我们很多时候改变不了环境,只能学会适应,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无法回归到“教学研究活动”的本真上来,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让教师们共同成长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而是简单地让乡镇教研员与教师“被工作”。
为了改变此现状,我曾呼吁要还教学自主权给乡镇教研员和乡村教师,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创教育新局面。可是,乡镇教研员和教师们已经习惯了一种固定的惯性思维定式,凡事等待着上级命令了再做,甚至不做,这样就出现了恶性循环,以至于让我很被动,常遭攻击,慢慢的我也学乖了,什么话也不说了。我主抓县级小课题管理工作,只能在课题申报发布会上要求教师们,如果要想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必须要有新的学习。新的学习,可以上网(我给他们推荐网站),也可以网购(书)学习,必须改变时下“教师一走下讲台,就是酒和扑克牌”的局面,坚定地走一条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发展的道路。
如果要想做到乡镇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就需要我们真正去了解时下的乡村老师现在有什么?还缺少什么?真正需要什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得设身处地为乡村教师们着想,并站在他们的利益立场处理问题。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这就需要自己有时间,能够独立支配自己,深入到广大的基层教师们中间去,而不是蜻蜓点水走过场,听几节课,检查一下教学常规,说两句官话,用权威者的话忽悠教师,就走人。我想,只有深入调研,仔细分析调研的情况,最后再拿出科学的解决做法,也许他们会欢迎(当然,我不反对有不同的意见)。
实际上,我们现有的许多做法是拍脑袋,是站在领导利益集团的出发点上,是下眼睛皮子长肿了,要求乡镇教研员和教师“被工作”。这样的工作,上面领导很满意,因为我们在为他们负责,可教师不能自身发展,也学着眼睛皮子朝上看,又如何能关注学生?不能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何有好的教学质量?
我始终认为,教研员的职责和应开展的教研活动就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应该让教师明白集体研修的整体设想,在研修逐步落实的过程中,使老师们能不断深入理解研修的本意,达到集体研修的目的。只有这样,教师们会逐渐形成对自我研修的更高标准,推动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越走越好。
对校本研修、集体备课能力的提高,我们当然要以重点课例研究的形式来呈现,但我绝对反对刻板复制他人好的教法和学法,要让教师队伍建设在自我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现有实际的教学情况,有自己最近发展区,我们只能时常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和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飞跃。
我们往往是在组织集体研修的过程中,对活动的结果关注过多,对过程和“研”的部分关注较少,老师们大多学会了用很客套的话来评价我们举办的活动,赞同声一片,缺少实在意义的研究氛围。我时常说,研修是学术文化,学术文化要有批判质疑的声音,不能总是权威者说了算,要求教师模仿做,这样的研修会效率很低,不能从本质上达到“研”与“修”的目的。
我想,我们做教学研究人员的人,首先要敢于在每一次的研修活动中,针对研修主题,得出一个本能的结论,哪怕这个结论是错的,这样也就可以帮助老师用科学的视角去审视教学,研究教学,提升自我,以利于老师在今后自我工作过程中,能够学会自行改进和不断地思考与学习。
其次也应该注重对教师个体的跟进,通过对每一个教师不断的循环跟进,来观察研修活动给教师带来的效果,同时结合问题,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另外,我们举办的教研活动,虽然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细致准备的,但是,并不等同于一定会取得多么圆满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失败,关键是我们要不断得出教训,为了下一步的工作更明确,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使教师在不断的行为改进过程中提升自我和发展。这就需要教研员敢于接受批评意见,往往是这样批评的意见比赞誉声更可贵。
最后,教研员要加强教研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勇敢站在时代的潮流,才可以为学科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教研工作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教研工作的使命会不断提高(到一定时间,会成为教师自觉的行动),要想明晰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想提醒教研员队伍,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已经做了什么,哪些是我们做的不好的,需进一步改进,哪些是我们做的不错的,需要坚守,要学会在一定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在研究中不断发展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3 17:30 , Processed in 0.16848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