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洛夫找回古诗中永恒的意象之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 21:3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洛夫找回古诗中永恒的意象之美



[size=+0]洛夫右赠送书法作品给中山市政协文化沙龙。


  11月2日下午,中山市政协文化沙龙揭幕,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曾被誉为“诗魔”的台湾著名现代诗人洛夫也到场题诗作画。洛夫现已85岁,但精神矍铄,神清气朗,如今他依然笔耕不辍,从未停止过诗歌创作。“今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诗歌全集,接下来我还会继续写”。展览活动结束之后,洛夫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谈诺奖它不代表世界文艺的冠军奖

  南方日报:去年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诗人获诺奖有怎样的标准?如何看待莫言获奖?

  洛夫:诺贝尔文学奖有它的宗旨,作品要对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这方面有贡献,其实这种要求跟中国文学一直以来的“文以载道”差不多,都是追求一种人文精神,这方面可以说是文学界全世界共识。

  诺奖中文评委也只有马悦然一个,他如果大力推举一个人,评委会很可能就会选他。我认为,一直以来中国在文学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只是没有受到正视,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经济方面、工业方面、科学方面都很强势,诺贝尔文学奖不可能忽视这种力量,会想办法给中国这个奖。其实这个奖也不代表世界文艺的冠军奖,只是达到他们所认为的标准而已。

  谈诗歌创作今天的诗歌写作太随意了

  南方日报:记得有一个统计说中国诗人超过20万,在一个越来越多人写诗的年代,似乎什么是诗却变得模糊。

  洛夫:古典诗强调格律,在艺术形式上有很成熟的规范,要有音韵、有诗的意境。但是新诗就比较麻烦,新诗没有标准,叫做free words,它的意思就是自由诗,任意去写,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个没有标准的标准,那就是形式感,有判断能力的评论家一看就知道你写的是诗歌还是散文。但是说到评选诗歌的标准还真的是挺困难的一件事,众口难调。

  诗歌和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散文有一定的形式,就像一个瓶子装酒,酒是内容,而瓶子是形式。但诗不是这样,诗的语言和文本是一体的,如果语言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散文和我们走路的感觉有点像,我们知道它有一定的路程,但诗歌不是这样子,写诗和跳舞一样,跳舞必须一直动,这样舞蹈才会存在,如果舞者不动了,停止了,这个舞就消失了。诗歌的形式和它要表达的内容是一体的,这是诗歌的最大的特点。

  大家都比较喜欢我的抒情诗,但我认为诗主要是表现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可以说是经过形体、意象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到了晚年以后,我对禅宗特别重视,开始从其中提取诗歌创作的灵感,觉得人间有一种更活泼的生机。对于禅,我认为真实和虚幻是一体的东西,这与庄子的思想有些接近。

  南方日报:我们经常都会说“诗意”,以往诗意是和诗歌结合起来的,但今天这个概念似乎泛滥了。

  洛夫:这也是我很关心和很忧虑的问题。今天确实有些年轻人非常任意地把文本写成一行一行,就称之为“诗”,说句行内话,这样的诗歌写作没有体例,没有“红绿灯”。尤其是网上的诗歌,可能有好诗,但只能说是没有规范的诗歌。如果要追求诗意,恐怕还是得从古典诗歌去寻找,那种传统的诗歌美学,是很重要的因素。我写诗最早是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就是一心一意地投入西方,一面倒,但是过了若干年以后,发现纯粹接受西方的东西,写出来的诗不动人。可以说创作的种子如果没有扎在文化土壤上,它是长不大、长不结实的,诗歌创作还是需要本国的、传统的营养。但是继承传统,不是说就要写古典诗、写旧诗,而是将其中的营养价值作为创新的重要依据,但目的还是要创新。

  南方日报:现代诗人该如何去延续这个传统?

  洛夫:中国传统古诗,尤其是唐诗宋词,它之所以近千年还是能为大众接受,是因为中国古典诗里面有一种不会消失、不可磨灭的永恒的意象之美。它们蕴含在杜甫、李商隐、王维等诗人的诗中,是一种空灵但恒久的美,它已经失落很久。现代诗人怎样把它找回来?我觉得这很重要。可是有很多年轻诗人他就完全不考虑,完全不懂得这个东西。诗歌很奇怪的,太有规范不好,没有规范也不行,现在完全没有规范,就很容易走偏了,但天分高、有灵气的人,往往可以超越这些,否则只能写一些唠唠叨叨的“口水诗”。

  南方日报:现在中国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诗歌对中国人过快的社会节奏能否起到一种调节作用?

  洛夫:诗歌当然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诗歌创作所需要的激情和想象力、美感是要培养的,但是天生的才情也是很重要,完全靠努力、拼命学是不能成为一个好诗人。好像杜甫说“化腐朽为神奇”,就需要灵感和灵气。

  今天的人写诗似乎越来越随意,只是把写诗当作发表自己的想法。其实诗歌不是这么自我和随性的,是透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它和说话太不一样了,现在太多诗人对意象的形塑不重视,我认为,创作一个意象和雕刻一个雕像相似,塑造和意义的产生休戚相关。

  谈诗歌教育除了知识还要涵养和历练

  南方日报:广东有小学生诗歌节倡导“培养诗心而不是培养诗人”,您觉得诗歌教育和培养诗人之间有没有一种必然关系?诗人是不是很难培养?

  洛夫:小孩的理解能力很浅,不能太注重他们的文笔,不能强求这个,最主要的是童真要表达出来,哪怕他字写错了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保持童真。

  我认为诗歌教育是传授一些基本知识,例如我们说的人文方面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让我们写个抒情诗还可以,但如果要想更深入地去探讨事物,写出一些更有深度、对人生有很大启发的诗,就不是凭借知识和想象力可以达到的,这还需要很深的学问和涵养。
  儿童诗在台湾也是很发达的,很多小学老师会引导儿童进行诗歌创作。我认为,孩子们写诗跟父母的家庭教育很有关系,父母引导小孩去写诗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方法,但不要给他们灌输规范,这样反而不好。我曾到过几个高校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感受诗歌的美》。我鼓励年轻朋友、小孩子多读名著,这些作品都是经得起时间淘洗的杰作。在台湾,很多高中、初中都有自己定制的关于诗的课本,前面是诗,后面是注解,他们的注解虽然有限,但至少包含某种启发,也是不错的选择。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6:20 , Processed in 0.28981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