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诗学在现代国学中的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7 16:4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谈诗学在现代国学中的意义  
 文 / 漠海边城
[/td][tr][/tr]
  看了淡月儿《谈谈诗歌应该大量进入语文教材当中的必要性》后,感触很深,很早就一直在我们内部网上发过提倡回归我们真正的中华文化圈子的文章和文字。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传道者,但我知道我应该是一个传道者,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着历史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个人很喜欢看台湾教授南怀谨的著作,就是因为他用真正的思想在宣传着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根基,这种举措,是大陆文人所严重缺失的一种信念或者说信仰。拿我国传统的经书《易经》来讲,为什么日本和韩国甚至欧洲人研究得都比我们深入和透彻?而我们却仅限于算卦,占卜呢?这就是在过去非常漫长的一段时期里,我们国家一些所谓的官方教育及文化宣传者思想意识错位,导致的严重后果。现在,真正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的人多了起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就我个人的理解和观察角度而言,中国的国学在今天的确应该重新树立并强化,当然国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四书五经之类,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文。汉语和中文的意义严格来说是不同。我们的语言与文字是一体的,也是有别的,我一直在提倡说中国话,这里中国话的意思就是要切实符合我国的语言文字习惯,地道的千年中文,而不是现在流行的一些杂乱无章的语言、口语,这样的语言对我们中国的文化绝对是一个严重的冲击,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文字的破坏力量不可估量。
  中国的诗文化是悠久的,也是深邃和博大的,这种语言文字的风格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无法比拟的。为什么现在产生断层,这与我国上个世纪倡导的新白话不无干系。他们过多的引入西方文化风格和语言习惯,并大量的渗透到日常生活、文学内部等各个领域,致使我国传统文化逐步地丧失,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化运动史上一个重大的败笔。当然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一百年了,我们无法再去追究什么,在当今这个经济腾飞、文化高度繁荣的世纪,我们有责任心和民族感的人,应该俯下身子,把真正属于中华民族内涵的文字文化宣传发扬起来,真正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当中。
  正如淡月儿所言,我们在倡导国学的时候,必首先倡导诗歌,即诗学。我为什么要把诗歌称作诗学,这里我要说明一下,诗歌是一个简单的称呼,而作为一门文学的分支,他在我国传统的文学历史上有着不可估量和不可动摇的地位,“诗歌它具有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感的特征。”诗歌通过结构化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性,运用美妙的联想和写意手法,把最为现实的生活通过格律或韵律或口语的方式,传达出人们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故此,我要称其为“诗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来进行研究和提倡。
  诗学,既然要倡导一门学术领域,就需要深入的宣传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来让社会接、认可和传播。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诗歌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动摇和挑战,竟形成了一种写诗的人是看诗的人的几何倍数关系(这里没有用读诗,是因为已经没有几个人去认真的读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这一门学科的悲哀,当然,这与我国的教育机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的求学历程,有多少人能够认真的去读过诗歌,有多人认真的去研究过诗歌,又有多少人为了诗歌而痴迷。恐怕廖廖无几,像上个世纪的顾城,海子这样为了诗歌而放弃了生命的人能有几个,诚然他们的做法我并不提倡,但我却要提倡这种为了诗歌而奋斗的人的精神本质。推回到古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经过了作者十次的推敲才定下来的,更不用说贾岛“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佳话了。这种为了一种文化的精髓和境界而苦思冥想的诗人,其智慧的优势就在于对我国的文字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发挥出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这样的诗歌读来荡气回肠,经久不衰。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语言文字的结合,把我国历史上的文字和文化推向一个又一个****。
  诗学,其要义就是要大力倡导想象与现实结合的文学意境,通过语言的结构及内涵与外延的深入和扩展来实现一种美的表达。诗歌需要调动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架构起一篇具有空间感和美感的诗篇。诗歌讲究意象,此意象就是意思与表象的结合,意思就是作者通过运用文字对联想到的各种外界存在进行排列组合后向读者传递的一种基本信息,而表象就是诗歌的外延。这个外延需要读者通过对诗歌本身的语言词汇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切合自身实际而发挥的联想达成自己的理解定位。因此,读者和作者是通过“联想”达成文字的协调,通过对语言的分析而达成心理的协调,这样一首诗的完全意义就实现了。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来提升想象的能力,通过对文字的掌握来提高诗歌的语言结构美。上个世纪徐志摩的《再见康桥》成为经典的现代诗歌,其要义就是运用了景物描写和通俗而简洁的语言,构造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诗的语言不必要深邃而呆板,也不必要曲折而晦涩,运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恰如其分的词汇,把想要表述的意思描述完整,即是一首完整的诗歌,就能真实的传递作者与现实切合的神思。
  诗歌,其感染力是其他文学门类所无法企及的。简洁而明快,通俗而深刻,或优美,或哲思,或歌颂,或针砭时弊,或幽默讽刺等诸如此类。就此而言,我们应该重视诗学在现代国学中的地位,把诗学里那些博大精神的内容进行推广和发扬,充分塑造中国语言的神奇魅力,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把美与深刻结合起来,把字词句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我国的文学门类中,让诗学这一特殊的门类重新站立到中华文化的花园之中。
  2006-11-2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3 22:30 , Processed in 0.1079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