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厚江:懂得写作才能教好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11:5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厚江:懂得写作才能教好写作
10年前我在某省作一个作文教学的讲座,讲座结束后一位大学教授问我:你觉得你的讲座有用吗?我听出他的话暗藏玄机,于是也和他绕起弯子:说有用,也没有多大用;说没用,也有点用。没想到他直截了当地说:不会写文章的教师教不写文章的学生,不管什么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统统没用!话很尖刻很刺耳,甚至有些偏激,但的确不无道理。
  后来在一所师范大学和未来的语文教师们座谈,当我说到上面这位教授的话,一位同学站起来就问:难道教师一定要会写作才能教作文吗?那么请问什么叫会写作呢?只有像作家一样才叫会写作吗?难道作家就一定能进行作文教学吗?难道每一位教师的写作能力都必须超过他的学生吗?接着他引述某游泳世界冠军的教练并不会游泳的例子进行反驳。年轻人气盛,说话咄咄逼人,逻辑上很多漏洞,我暂不讨论,但他的话也不无道理。
  由此不难看出:教师的写作素养和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化地得出一个结论。
  他们的话使我想到现实中的种种现象:有些教师真的不会写作,但他的学生作文未必就差,甚至他的作文教学也很受学生欢迎,或许也很有效;有些教师很有写作才华,但他的作文教学未必就好,学生的作文也未必就写得比其他班级好;有些教师的作文教学基本无所作为,学生的写作也没有明显逊色;有些教师的作文教学颇为用心,学生的写作也没有明显优势。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如果单从教师写作素养和作文教学的关系这个角度思考,我们的基本想法是:不会写作未必不能教写作,会写作未必就能教好写作。这么说,是不是认为教师写作素养和作文教学没有关联呢?是不是否定教师写作素养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呢?当然也不是。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会写作才能教好写作。语文教师不一定要有不同寻常的写作才华,也未必要写出多少好的文学作品,但必须懂写作。只有懂写作,才可能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只有懂写作,才能教得好学生的写作。
  那么,什么是懂写作呢?懂写作和会写作有什么不同呢?
  懂写作首先要能够认识到不同写作类型的不同特点,对中学作文教学有准确的定位。不了解写作的复杂性,不了解不同类型写作的不同特点,把中学生写作和作家的自由写作混为一谈,把中学生写作看成是单纯的应试技巧训练,对中学生写作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脱离实际地拔高标准,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不知道中学生的写作是什么样的写作。一个懂得写作的人,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应该知道中学生的写作本质上是非自由的指令写作,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写出文从字顺、言之有物、切题得体的一般文章。文学式的作品,竞赛中出奇制胜的获奖文章,乃至中高考中凤毛麟角的高分满分作文,都不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或者也不是我们通常的作文教学能够教出来的。明白了这些,就不会为难自己,也不会为难学生,就知道力气应该花在哪里,就知道应该怎样花力气。
  懂写作首先是能够把握写作的基本规律,了解中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基本路径。一个懂得写作的语文教师,应该知道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能力是通过什么途径提高的。比如文学创作的能力,恐怕依靠训练几乎是没有用处的。很多知名的作家都不是大学中文系培养的,更不是中学的作文训练所能培养的,甚至恰恰相反,中学的作文训练只能戕害作家而不可能培养作家。韩寒、郭敬明都是典型案例。一个懂得写作的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应对考试的写作能力不能没有一定的应考训练,但仅仅靠应考训练,或者说只是搞应考训练也是没有用处的。现在的问题就是两个极端:一种人一味强调所谓的自由作文,最后似乎学生的作文也没有写好,不仅应对考试不行,自由创作也没有多大成就,有一点成就的就是那几个有天赋的人;还有一种人,就是拼命搞应对考试的训练,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按照类型训练,按照话题训练,按照能力点训练,按照写作方法训练,能想到的都搞了,一切照搬考场的机制,包括打分都是和考试一样,最后似乎也没有什么成效。因为这些都是违背写作基本规律的做法。自由式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了写作的幸福,积累了写作的体验,但因应对考试的游戏规则和这全然不一样,甚至相反,就像不知道比赛规则的教练训练运动员,结果可想而知。单纯的应考式作文教学,有的只是技巧,只是所谓的方法,丢弃的是最主要的最根本的素养训练、能力训练,就像一个教练让所有运动员把比赛规则倒背如流,但比赛也终究不能获胜。遵循规律的做法是两者的互补和共生。
懂写作首先要理解中学生作文的特殊处境,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指导学生的写作。一个懂得写作的人,一定会知道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写作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写作方式,而不同的写作方式又制约写作的质量和作品的质量;一个懂得写作的语文教师必须对中学生的写作处境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否则他的教学就难免隔靴搔痒。他的话学生不要听,他的要求学生做不到,学生需要的他不教,他教的学生没有用。教学下水作文,曾经有过争论,最近几年似乎又时兴起来了。作文课上,教师几乎总要秀一段,甚至是秀一篇。但效果怎么样呢?就我听的课来看,有的的确有效,有的几乎没效,甚至是反面的效果。是什么原因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学生的写作处境,说到底就是没有真的“下水”。有位高三教师下水作文给学生提供示范,话题是关于时尚的,教师搜集的时尚素材非常丰富,从语言到服饰,从生活方式到爱情态度,剖析也很深刻,对照高考要求或许真的能得高分乃至满分。可这样的下水对学生有用吗?我说没有。首先我们的学生是要在考场写作,不可能像教师一样到网络上去搜索素材。有的人会说,要写好文章就要关心生活啊。道理当然是对的,可是现在有多少中学生有时间像这位下水教师一样关心生活呢?就算是现在的教师,又有几个能像这位教师一样关心生活搜集这么多时尚呢?我就不行。一个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写作处境和写作方式,他的作文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懂写作首先是自己具有较为丰富的写作体验和经验,能够将自己的写作经验和体验转化为作文教学的资源。我们对下水作文提出一些讨论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否定下水作文。但我们并不主张简单化的和学生同题同时一起下水,而是主张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写作。一个从不写作的人,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写作规律,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写作教学的规律;他的作文课只能是讲写作知识,讲写作方法,或者出个题目让学生写,然后根据自己的好恶打个分了结。其实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书本上多的是,并不需要教师们讲;即使要讲,也是教师用自己的话语讲,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讲,这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自己的写作体验是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一个懂得写作的教师,应该是从自己的写作中获得对于写作和作文教学的理解,而不是从书本上获得,至少应该是把书本的写作知识和自己的写作体验融合在一起,形成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共生写作的探索实践。而共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类型就是教师写作和学生写作的共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靠什么去调动、激发和指导学生的写作呢?我们以为主要不是靠知识讲解,也不是靠方法传授,更不是依靠简单反复的写作训练,最有效的是靠教师鲜活的写作体验和丰富的写作经验去激活学生的写作,是依靠多种形式的师生共生写作活动实现写作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喜欢写作,感受写作,认识写作,学会写作。
  由以上的内容不难看出,“懂写作”和“会写作”不是一个概念,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懂写作”比“会写作”更为重要。有人说:要求中学教师会写作要求太高了。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会写作,不一定懂写作,会写作很可能是擅长某一方面的写作,会写作很可能会写而说不清楚,更不一定会教别人写作。懂得写作的人,或许写作方面并没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写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懂得写作的人,更懂得如何去指导别人的写作。这就是我们强调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懂得写作的原因。
  因此说,中学语文教师不一定会写作,但是必须懂写作。
  语文教师懂写作,才能有比较正确的写作教学理念。现在有些老师或者简单化地提倡自由作文,或者一味进行应试作文的训练,或者用文学创作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或者致力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这都是由于不懂写作而造成的。懂得写作的教师必然知道,中学生的作文不能等同于文学写作,也不同于作文竞赛,它有着自身的写作规律。简单化地表现生活,表现自我,表现真情实感,都不能解决问题。
    懂写作的语文教师才能对学生写作提出合理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提出过高的要求,也是目前作文教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来看,提出“新颖”、“深刻”、“有文采”等发展等级的要求,我们以为,这是不懂得中学生作文的特点造成的。我在多篇文章和多次讲座中指出,按照目前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语文教师有多少能达到要求呢?阅卷老师有多少人能达到要求呢?命题人又有几个能达到要求呢?大家都做不到,却要求学生做到。这就是不懂得写作的规律。
  懂得写作的规律,就能合理安排中学的作文教学。很多人都发现,目前的作文教学杂乱无序。但有没有一个序呢?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序呢?如果以为应该有一个序,安排好初中三年的写作,先写什么文体,后写什么文体,一共有多少次写作,分别写什么内容,各达到什么目的,这就是不懂得中学作文教学的规律。但如果以为中学作文教学就是杂乱无序的,则又是走到另一个极端,也是不懂得中学作文教学。即使应对高考,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三年怎么安排,二年怎么安排,一年怎么安排,三个月怎么安排,一个月安排,三天怎么安排,在考场怎么安排,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而只有真正懂得写作的教师才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只有懂写作的语文教师,才能采取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写作。现在很多教师都注重方法的教学,取材的方法,审题的方法,构思的方法,安排结构的方法,种种表现手法等,其实这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文的问题主要不是方法的问题,不管你教给他多少方法,没有必要的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经验,方法根本不起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只有懂得写作,掌握了写作方法的语文教师,才能找到有用的可行的方法。
  教师的写作素养和作文教学是什么关系,什么是懂写作,懂写作和会写作有什么不同,都是很难说清楚的问题。本文也只是表达我们一些粗浅的想法,若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也就大喜过望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1:59:15 | 只看该作者
读点书,是最重要的!
——开眉阁读书社成立暨黄厚江老师专题报告大会
孙晋诺 刘雪 [2012-6-11]
6月5日,我校召开了开眉阁读书社成立暨黄厚江老师专题报告大会。大会由王天行、彭洁雅、赵星月三位同学主持。
大会首先总结了上学期周国平作品专题阅读读书报告评比情况,姜红副校长、徐永主任、胡慧敏主任、何一萍老师、孙晋诺老师给获奖同学颁发了奖品、证书。获奖作品将于暑假结集出版。
为了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开眉阁读书社”也在孙晋诺老师的指导下开社了。孙老师解释了“开眉阁”的出处,原来,范仲淹有一首《登表海楼》的诗,其内容是“一带林峦秀复奇,每来凭槛即开眉。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取“开眉阁”作为读书社的社名,意在表达读书会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以此提高综合素养。开眉阁读书社提出了以下目标:①完整地读一本书,完整地读一个作家。②有规划地阅读,有规律地阅读。③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在切磋中提高阅读水平。④读写结合,读说结合,读撰结合。⑤发挥改变一个班级、影响一个学校的作用。⑥寻找语文学习的另一条出路。⑦从校内走向校外,从中学走向大学,从校园走向社会。⑧用阅读提高人生品位,享受阅读的人生。读书社在初一和高一两个年级各吸收二十五位社员。社员将和老师一起,定期阅读经典作家作品,撰写读书笔记。这是我校继国学社后的又一读书社团,旨在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思考能力。语文组并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从本学期开始至下一学期结束,每人完整地读一本史铁生的作品。
接着,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为我校师生作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读书专题讲座。他的讲座题目是“读点书,是最重要的”。
黄老师以“最不该出生的时候出生,最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饭吃,最该读书的时候没有书读”的自身经历作为开场白,提出“高中生要把语文学好,最重要的是阅读”,“学语文,读点书是最重要的”。他还举了妙趣横生的例子,说明“上语文课听比记更重要”,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多写作。他还指出,读书、作文的素材,首先来源于课本,因为课本是个性化、典型化的材料;其次来源于名著,因为名著让人思想深邃,可以丰富写作;第三,提醒同学们要注重文言文阅读,从课本和课外来积累文言知识。他还提倡同学们进行个性化阅读,要读喜欢的书,读喜欢的作家,喜欢的情节、事件及描写;抓住中国文学的思想源头,读先秦经典,对经典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并且要“读一点别人读不到的书”。
黄老师的讲座妙语联珠,幽默而富有哲理,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荡漾在园区校宁静的夜空里。我们相信,对于在座的近四百名同学们来说,这次活动将会在他们的生命成长中形成更深刻的生长年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23:05 , Processed in 0.1205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