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谁在把教师引向发展的雷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6 12:2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是谁在把教师引向发展的雷区
(转)
2010-12-21 08:56:12|  分类:
教师心声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说句实话,作为教师的我,最怕听的报告是师德报告。因为每次报告听完,没有自豪,只有悲哀。为台上的“优秀教师”悲哀!更为我们这个群体悲哀!他们催人泪下的报告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有家不回,有病不看,有孩子不管,有父母不要。”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状态和专业发展方向吗?
首先,说说“有家不回”。
他们都以校为家,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天不亮就匆匆离开家,顾不上给孩子做一顿早餐;深夜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孩子早已在等待中睡着。总之,每天上下班是只见星星不见太阳。一句话概括就是,“比鸡起得还早,比妓女睡得还晚”。而有些做得更“优秀”的教师,甚至常年住在学校不回家。平日里忙碌不说,节假日还要给学生补课。
一心扑在工作上,精神固然可嘉,但没有了正常的生活,却很难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值得提倡和称道的生活方式。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事实上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分析,我们都不难发现生活和工作这两者对任何一个人都必不可少,都不可偏废。可为什么这个问题出现在教师身上时,我们就可以视为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呢?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应该符合现代教育的规范和要求,既要追求高质量,也要追求高效率。如果在国家规定的八小时工作时间内还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我们就有必要追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如果说讲求工作效率是正确的,那么这些优秀教师为什么没有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如果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为什么这么多教师三更半夜孜孜以求?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其次,谈谈“有病不看”。

我们宣传的优秀教师、师德典型大多身体不好,患有多种疾病,尤其是腰椎,颈椎,咽炎等职业病,却长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天天抱着残病的躯体在学校里穿行。
抛开带病工作的效果不谈,单是这种行为本身都让人难以接受。身体是工作的本钱,依靠透支健康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如此程度的献身精神委实令人敬佩,却实在不该是广大教师效仿和学习的榜样。我们的社会培养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长久地在教育岗位上做出贡献,而不是让他们正当盛年就一部部快速老化的汽车超负荷地在公路上疾驰。我们常常提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是也应该重视一下教师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呢?
有病休息是每一个人的权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教师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的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花处处绽放。一个连自己的身体和生命都不珍惜的教师,是不配做教师和谈教育的。因为教育更多是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生存、珍惜生命。
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家庭、集体和社会。为了追求一时的成功而透支生命甚至糟蹋生命,是一种心灵残疾的表现,是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极大的不负责任。我们推他们为“师德标兵”,真不知意欲何为?我们宣传中忽视了一个教师健康的活着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更为关键的是对下一代的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具有多么大的现实意义!我真的再也不希望听到:教师悲惨地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拖垮早已患病的疲惫身躯,而仅仅充当学生含泪学习的崇高榜样。
再次,侃侃“有孩子不管”。

他们当中有的怀了孩子却迫不得已打掉;有的孩子活泼可爱,却只能反锁在家中,几乎和孤儿差不多,对他们而言,生孩子简直是罪过。
《深圳青年》上曾经刊登过张丽钧的一篇文章《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让人感慨万千:
在电视上看“十佳教师”的事迹报告,看着看着,眼泪就蜇疼了眼睛。
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姓方的女教师,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真实故事。
方老师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他们有一个4岁的女儿;方老师教初三数学,同时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这一年夏初,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方老师每天早晨6点以前赶到学校,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先随妈妈到学校?因为太早,幼儿园还没有开门,等妈妈安顿好了班级工作之后再由妈妈送到幼儿园;晚上7点钟,妈妈将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拔掉所有的电器插头,再将玩具堆放在女儿面前,然后反锁上家门到学校去辅导晚自习。
有一天,方老师所在的年级要进行模拟考试,一大早,她的女儿说自己“特别冷”,方老师摸摸她的额头,感觉有一点发热,但她没有在意。晚上她把女儿接回家,女儿又说“特别困”,方老师便让女儿睡觉,自己急匆匆赶到学校去辅导晚自习。第二天,孩子说没力气起床,要求不上幼儿园了,在家里玩一天。妈妈也就答应了。第三天,孩子说眼睛看不见东西,这时,妈妈的模拟考试也刚好结束了,便带孩子到医院去瞧病。结果,医生说,孩子因为高烧,眼角膜已经软化穿孔,彻底失明了……

方老师讲到这里不由得呜咽起来。但她平静了一下情绪,马上接着说:“那一届学生十分争气,有一半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虽说为了他们的成功我付出了高额代价,但我觉得值得!他们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安慰与自豪!”

看到这个真实的事例,我那一刻感不到一丝的自豪,反而已经出离愤怒。这个伟大的方老师,竟可笑地以为她送走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抵消她对一个无辜女孩所犯下的罪过? 她令人眩目的光环背后,是对女儿的近乎冷酷无情的形象。她把那个可怜的女童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以牺牲掉孩子来显示一个身为母亲的教师无比高尚的情操;她以工作紧张为由,无端地给社会制造出一个“累赘”,而她竟天真地以这样的行为来炫耀。
现在有一句误导教师的名言特别流行,那就是“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的是神”。这句话出自何方神圣之口,我不得而知。但我就纳闷,凭什么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的是神”?为什么我们非得把爱自己的孩子和爱别人的孩子对立起来?都是孩子,为什么我们对待他们就不能统一起来,一个标准呢?再之,我们凭什么要求教师都做“神”呢?我们反思一下,如果一个教师连身心健康的“人”都达不到,又何谈“神”呢?
其实,这句话我更愿意把它改为:“不爱别人的孩子是道德低下;不爱自己的孩子则是禽兽不如。”因为禽兽都知道爱自己的孩子,都知道生下孩子就要对他负责。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连禽兽都不如?既然生孩子,你就要养他爱他,否则你就别生孩子!
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树立起“成就别人的孩子也成就自己的孩子”和“为国育儿”的理念,努力培育好每一个孩子(当然包括自己的孩子)。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成为一个教师毁弃一个孩子健康、生命和前途的理由。
最后,聊聊“有父母不要”。

他们为了工作置亲情于不顾,“有的公婆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有的父亲病逝,却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我们究竟想通过这些老师让人锥心泣血的故事张扬什么?标榜什么?

再回想这些被誉为道德楷模的教师一面在讲台上告诉学生要爱他们的父母,一面却对自己的亲人的冷暖安危置之不理,这无疑是绝妙的讽刺。我们的教育给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我们的教师好象不是在教书育人,而是在演戏。难道一名教师的工作重要到无人替代的程度了吗?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在痛苦中挣扎,而无法在病床前流下一滴惭悔的眼泪。在没有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之后,我很难想象教师们还能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充满自豪感。我们究竟是在倡导师德还是在鼓吹残忍?连起码的人性都没有了,道德的大厦还会巍然挺立吗?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你能指望他毫无私心的发自肺腑的爱学生、爱集体、爱国家吗?

…….


我越想越发的困惑,是谁在把我们教师引向这雷区?
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对待教师的要求仍停留在三四十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为什么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失去的东西之后才能得到上级领导、社会和大众的承认?这无疑是在让我们的教师用身体去滚雷区!
与其用理想化的标准来自欺欺人地批评教师没有达到应有的道德高度,不如把教师从虚幻的神坛上拉下来,让这些不堪重负的园丁们恢复他们的本来面目。我衷心地希望各级机关再评选师德标兵时,也能站在一个更理性﹑更客观的高度上。希望下一次师德报告会上,能够多听到我们的推出来的优秀教师谈自己如何科学地搞好专业发展;自己如何的健康的生活;如何有张有驰的高效工作;如何在成就别人孩子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孩子;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营造幸福的家庭……那样我们会为我们的职业发自内心的自豪和骄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1:45 , Processed in 0.1256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