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开玖主任医师开的处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 21: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给一位初三男生的写作诊断和补救方案

文/陈开玖








【按】收到一位老同事转来的其子10余篇文章,希望得到中考前的写作帮助。我不干这种活已经好几年了。仔细读完,诊断和补救方案如下:
一、诊断:
1、心理诊断:
   心理压力大,字里行间弥漫着对中考的恐惧,但懂得努力排解。性情属于粘液质,稳定自制、慎思不偏激,但也缺少激情和爆发力
2、文字诊断:
   少年老成,文字基本功不错,流畅,散文体相对优势。属于中上水准。但,短于叙事,短于议论。最大的问题是:你究竟想表达什么?缺少清晰的意向,和拓展的条理,也就缺少了清朗的感染力。
3、思维诊断:
   琐细,泡沫比较多。受女性长者影响比较大。缺少宏观眼界。思维的扩散、拓展不足。

二、补救:
1、 每日放声朗读鲁迅杂文一篇(选择你比较喜欢的),体会其思路筋骨,吸纳其阳刚之气。
2、 写考前日记。不求字数,但要求自己去掉所有修饰语,干净表达人、事、观点。既是写作练习,也在写中排解压力。你是考前日记的唯一主人。
3、  每日精读一篇好文章(莫小米的短小时文适宜你,叙事的优势和哲理的结尾),保持语感和精神的良好状态。自己的文章的无需准备太多篇章,3-5篇代表作即可。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1:20:41 | 只看该作者

==陈医师准备开讲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1:24:1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先锋诗歌通讯(艾艾报道)  8月16日晚,反克诗群七夕诗会暨新书发布会在福州鼓楼科艺宫多功能厅举办。此次诗坛盛会的成功举行得益于位于永安街的鼓楼科艺宫及蓝水湾艺术空间的鼎力支持。这次诗会以关注反克诗歌的诗人、诗歌爱好者朗诵反克诗群诗人的近作为主,进行了有关反克诗歌的现场深度对话,并着力推介了反克诗群新书《九十年代.反克2010夏季号》、《巴客诗选》、《顾北诗选》、《请给我——曾宏作品》、一直生活在一个地方——游刃作品》等。著名诗人曾宏主持今次诗会。在福州的十多位反克诗群成员及诗歌界名流、文学爱好者近百人参加了诗会。诗会穿插了不少轻松活泼的音乐弹唱表演,全过程持续三个小时有余,气氛热烈,空前成功。
   出席诗会的反克诗群成员有:张文质,程剑平, 朱必圣,张志平,游刃,顾北 ,巴客,崖虎,陈让,曾宏 ,大荒 ,玉点点,老卓,水为刀等(林茶居在京未归,鲁亢、王柏霜、西楼、巫小茶出差在外)。在榕诗人宋瑜、何若渔、俞昌雄、森林老人、哈雷、王珂、汪有榕、杨启东、张幸福、三米深、黄颖英、雨花、陈俊达、蓝光、伊路等到场力挺,参加诗会的佳宾有张冬青(作家)、徐杰(作家)、吕纯辉(作家)、陈希我(小说家)、李师江(小说家)、郭莲娜(策展人)、林肯(澳大利亚画家)、葛渊泓、林芝、 陈洁、谢醒、陈真、宋子新、向明、郭雅靖、等,以及少白、李华、月满西楼等1+1读书俱乐部成员。徐杰、宋瑜、王珂等在现场发表了感言。诗会还吸引了不少文学爱好者前来观看。来自温州的陈开玖女士是出席诗会的唯一外省朋友。
   诗会前,武夷山女子读诗社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广东诗人江南秋水在博客刊发了贺信与专门为诗会写下的诗歌;诗会期间厦门诗人威格、广西的青年诗评家余一等十多位友人发来了祝贺短信;企业家杨启东先生现场赋诗。
  附:诗会发生顺序
   1、晚19:30—19:45,少年宫小朋友自由表演节目。
   2、19:45,诗会开始,主持人曾宏开场白。
   3、多声部诗朗诵《与艾艾有关的若干场景》(作者:巴客),朗诵者陈艳宁、王晨曦。
   4、小桥(桥子)朗诵水为刀的《菏语》。
   5、反克诗群诗人张文质推介《巴客诗选》。
   6、反克诗群诗人顾北为反克诗群七夕诗会暨新书发布会致词。
   7、反克诗群诗人曾宏、张文质、朱必圣的先锋诗歌对话“关于诗,我能说些什么?”——兼议反克3、曾宏作品、游刃作品、顾北作品、巴客作品。
   8、反克诗群诗人玉点点,代表反克诗群宣读深圳诗友江南秋水的贺信并朗诵为这次诗会而作的诗歌《带着我一起飞翔》。
   9、反克“散”读,反克诗人朗读反克2、反克3中的随笔与小说选段,林芝朗读鲁亢小说《性感兽》片断、王柏霜随笔《叫你爱》。
   10、主持人宣读武夷山女子读诗社发来的贺信。
   11、反克诗歌佳作朗诵,宋原(师大传播学院教师)朗诵巴客的《菏花,菏花》,
   12、桥梁(省诗歌朗诵协会)朗诵顾北的《菏花2010之雀跃》,,等等。
   其间,数位佳宾上台发表感言。诗会还穿插了福建省古琴协会理事林贞的古琴演奏《高山流水》、原创音乐人赖董芳的独唱和月满西楼女儿的吉他弹唱。
   13、22:30诗会圆满结束。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1:25:41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网》
欢迎
陈医师来小站设义诊!!!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1:31:35 | 只看该作者
陈医师早年医案选:什么样的作文好













孩子老师跟我谈起作文评价的课题,“作文的评价指向是激发兴趣、更好地写作”。我把最好的写作看做是“生命的表达”。中学生阶段作出的文章,什么是好的或者不好的,历来相对主观,尤其是非模糊评价时。高考零分作文选,便是对作文考场阅卷评价的一种颠覆。那么,就把评价过程列入写作过程吧?帮助学生理清、唤醒,自我沉睡的意识。于是,想起六七年前记录过的自己的一节指导课,后来在温州市首次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优秀案例评比中得过奖。
什么样的作文好?
——一节中考前互动评价作文指导课
一.案例背景
1.
说明:该案例记录的是2004年6月10日的教学内容。15日就是温州市中考。在这之前已经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写作(包括模拟考试中的材料作文),并上交教师批阅修改。作文题包括:(1)《生活需要
》;(2)话题“昨天”。批阅中发现学生对拟好题目重视不够,有些观点片面,思路模糊,个别细节出现漏洞。究其原因,关键词句的推敲重视不足,思考的严谨与发散不足。这些,直接影响到试场写作的成绩。

2.目标:越是中考临近,越是要保持既兴奋又冷静的状态。头脑风暴持续到进入考场的那一刻!针对临考前夕作文中暴露出来的不足,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中清楚地明确:什么是好作文——简洁吸引人的作文标题,妥贴严谨的主题,清晰的思路,可信的细节。
3.理论:作文修改法,2004温州市规划课题“从句子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案例描述(过程)
(一)
什么样的题目好
1.读一篇文章,首先从哪儿开始?学生纷纷答:标题,题目。你觉得怎样的题目好呢?讨论,明确,好的作文题目简洁、形象,能吸引人;可用标点,但要恰到好处。一个精彩的题目犹如一双漂亮的眼睛。下面的题目是同学们作文《生活需要
》中选出的,如果你是阅卷老师,觉得哪些题目好?请说明理由。

读,边读边观察学生反应。学生边听边点头,或随口说出评价。
(1)生活需要奋斗
(2)生活需要波折
(3)生活需要好环境
(4)生活需要微笑(5)生活需要知识
(6)生活需要理想
(7)生活需要体验

学生一愣,有人问:体验什么?
(8)生活需要勇于改正
学生迟疑,有人说:意思好,用词不好。
(9)生活需要色彩(10)生活需要发现(11)生活需要冒险(12)生活需要滋润
学生一愣,有人问:滋润什么?不清楚!
(13)生活需要感动(14)生活需要水(15)生活需要人
学生笑:那当然,生活当然需要水,需要人,这题目废话。
2.以下是话题作文“昨天”的题目,逐一板书标题,并报出标题作者:
(1)要是有下次,请抓牢你想要的——庄颖颖

学生叫:太罗嗦!庄颖颖面红。
(2)成败,不是永恒——刘晓丽
学生说:这个好,特别是中间这个逗号好,停一停,很沉稳,能吸引人。
(3)我的历史——王一帆
学生笑看王一帆:你的历史?“你”和“历史”故意声音拖得长长的。一帆不好意思地站起:改为“我的初中生活”或“我的小传”。
(4)昨日重现——刘梦思
学生齐说:好!有文采。
(5)昨天时间——钟磊
学生摇头:不通!
(6)轨迹——夏付序
学生思考,有人说:好!用象征手法,写时间运行的轨迹,昨天已经过去了的轨迹。
(7)今天你是谁?——徐蕾
学生一愣,有人喊出:好,问得有力量!
(8)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郑园园
学生:可以,但是太平淡。
(9)在要是与下次之间——娄静的标题
学生思考,无语。有人问:什么意思?娄静红着脸站起,解释:关键是要有新的准备与行动,别老是设想要是要是的,否则下次还会做不好的。学生点头,哦,这个题目能够吸引人的好奇心。
3.大家能够迅速辨别好题目,其实有些题目仅仅就是一字之差,甚至是一个标点的差别,效果截然不同。投影出示系列作文题目。这些,也来自同学们,你能修改吗?思考,讨论。
(1)生活需要他们
乍一看,学生认为这个题目有吸引力,他们究竟是什么人?肯定指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人。可文章中这个“他们”,指的却是父母、朋友。学生想了想,摇摇头,觉得不好。父母朋友怎么说是“他们”呢?有人提出改为“生活需要关爱”,学生们不以为然。又有人提出改为“生活需要您”,反对者说,您,是够尊重与客气,可是文章写的不是一个人呀。于是很自然地,有人脱口而出:生活需要你们。
揣摩,并回忆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人称的转换,学生们认为:“你们”好,比较亲切;“他们”陌生、遥远。
(2)生活需要爱情
删掉一个字,改为“生活需要爱”。因为这种两性之间的互相吸引与倾慕的特殊感情不适合中考考场作文,而爱的范围则广泛得多。
(3)不完美的美
学生齐说:标题中怎么有两个美呢?可以改为:残缺美,缺陷美,有遗憾的美。不过,这个题目表现的主题好。作者娄静直点头表示同意。
(4)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
读两遍,有人提出改为: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学生齐读,体会。这么一改,作者的观点就更鲜明了。明确:不要吝啬你的标点,让它更吸引人!这个题目的作者——木雅丽,同意吗?
(5)昨天已成为过去
提示:这个也可以动动标点。有学生提出:改为——昨天,已成为过去?这样改,会让人想一想,昨天是不是已经过去,能吸引人。
(6)昨天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是邱潮浩的题目,该怎么改呢?马上有人站起说:改为——昨天,为什么会这样?
4.总结,什么样的题目好?学生自己概括:首先意思要清楚准确,简明扼要;形象新鲜;通过标点,激发思考,感染人,吸引人。
(二)主题妥贴
1.
一篇文章,到底想表达什么?这就是主题。主题如同大脑。有的文章题目就表明了主题。定下主题的时候,特别要想一想,你的观点是不是全面妥帖。下面听两篇文章,请大家评价,它的主题是否妥贴。
2.
读并讨论评价其一:
(1)朗读文章,同时投影仪出示:

昨天遇到今天
初三3徐蓓
昨天遇到今天。昨天说:“你只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世人记得的总是我,不是你。”今天说:“怎么会?你太自负了。忘记你的人也不少啊。”“那我们就去世间问问看。”说着,昨天就拉着今天来到了人间。
他们看到了一个正在叹息的小孩。昨天问:“你还记得我吗?”“当然记得。昨天我考试考砸了,被爸爸妈妈批了一顿,现在还伤心着呢。”小孩不假思索地说。
昨天得意地看了今天一眼,又继续他们的话题。突然,不知是谁撞了昨天一下,昨天大叫:“谁呀?”“噢,是昨天呀,真对不起。”一个老人不好意思地说。“你记得他?”今天问。“当然,昨天我丢了50块钱,这不正在这里找嘛。”“为什么不忘掉?”今天问。“怎么能忘?毕竟是钱呀。”说完,老人继续低头找他的钱。
昨天瞅了今天一眼,更得意了。不一会儿,迎面走来一个青年。昨天忙问:“你还记得我吗?”“你?不认识。”青年不屑地说。“我是昨天呀!”“我不记得昨天,我只珍惜今天,想今天的事,做今天的工作,这才是最实在的。”
昨天有点失望了。“看,又来了一个。”今天兴奋地推推昨天。原来对面停下了一辆轿车,里面走出了一个相貌堂堂的中年人。昨天迎上去问:“你记得我吗?我是昨天。”“忘记了,我只在乎今天,只有今天是可以把握的。你看,我就因为这才有现在的成就。”
昨天丧气地走开了。之后,他们又采访了许多人,他们发现凡是记得昨天的人都很难有所成就,而忘记昨天,把握今天的人却可以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今天拍拍昨天的肩膀说:“你的确很有名,但把你记住的却大多是无名小卒,而忘记你的才是成就大业的人。”
(2)讨论与评价:此文题目不错,形象;形式好,用寓言的方式,可是最大的不足是什么?学生纷纷说:观点片面!“忘记你(昨天)的才是成就大业的人。”难道有所成就一定要忘记过去?并回忆李大钊的《今》中的话语来反驳:“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投影出示老师的批语:
一切的今天也将成为昨天。
一切的昨天延续到今天。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3.
读并讨论评价其二:

昨天·今天·明天
初三3
娄瑞士
时间妈妈有三个儿子:昨天,今天,明天。
他们为各自本领的大小展开了激烈的争吵。
“我昨天的本领最大,没有我,世间的人们哪有如此成就!”昨天说。
“甭提你这一点点能耐了,人们要是没有我,明天就没有什么好发展了!”今天说。
“哼,现在的人们对我明天充满了希望,总计划着怎样更好地创造明天,你们算得了什么?”

…….

就在他们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妈妈时间开口了:“孩子们,你们都很有本领,也很重要。人类没有了你们中间的任何一个都不行。昨天,人们没有了你,就没有了往日许多宝贵的经验、知识、积累;今天,人们失去了你,就不可以继续为明天铺路;明天,人们没有了你,就像失去了一盏指路的灯。”

“那,那我们三人总有个第一吧?”明天问。
“其实,你们谁也离不开谁,为何要争个第一呢?你们就像一座桥,缺了哪一段,都走不到对岸!”
今天、昨天、明天这三兄弟终于明白过来了。是呀,只有用这三者架起的桥,才能稳稳当当地走完时间给我们铺出的路。
(2)讨论与评价:这个寓言想说明什么主题?昨天、今天与明天缺一不可。这个主题好,全面。那么文章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学生细细回味,发现末句有问题。前边都在讲故事呀,末句怎么不是三兄弟的口气?似乎是作者的叙述角度了。这么关键的主题句不能出偏!那么,该怎么改呢?有学生提出将末句改为:三兄弟在时间母亲的带领下和睦亲密地走着。全班同意。
(三)细节可信
好文章需要一个好的题目,妥当的主题,细节上还需要铺垫与伏笔的前后呼应,这样才能可信。以三4班李佩斯的文章为例子,她写感动,小学时候坐火车去西湖,火车上很兴奋,难以入睡,差不多睡了,看到电筒光,听到脚步声。于是装睡。感觉到有个陌生人给她盖被子,帮她把手放进去,甚至俯身在她额头亲一下!
学生大笑:什么人呀?是男的还是女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别让异性与陌生人碰你的身体!这个细节有漏洞,陌生人怎么会突然这么对你做?前边该有伏笔才行。
想一想,大家作文里的细节可信吗?有没有漏洞?该如何弥补?
(四)思路清晰
1.题目是眼睛,主题是大脑,细节是服装,那么思路就是身体结构。一篇作文,是不是舒展?看思路是不是清爽。如何才能思路清爽?抓关键词。
2.以“生活需要感动”这个题目为例子,要抓哪些关键词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关键词1:感动。为什么需要感动?肯定生活中有许多习惯性冷漠的场景;放进“我”去写,这样,才能感动人!
关键词2:生活。生活又由哪些方面构成?具体化!一个个场景,可以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截取一个片段细致描写。
4.
思路练习:题目“这让我感激”
学生思考,有人认为有这些关键词:
关键词1:感激。首先必须写感激的人或者事情。
关键词2:这。是一个人或物或事,而不是几个,因为是“这”而不是“这些”。
关键词3:我。写的是自己的感受,思考。
有学生口述思路提纲,写什么内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想表达什么主题。其余同学评价。
(五)总结与回顾:什么样的作文好?
学生互相补充,题目简洁形象吸引人,主题妥帖正确不片面,细节真实可信注意伏笔,紧扣关键词思路清晰。
三.效果分析
这堂课是中考前夕的写作复习指导的收堂课。结合学生作文的写作实践,换位思维,提醒学生从阅卷老师的角度评价:什么样的作文好?无论是题目的拟订、主题的确立、细节的推敲还是思路的展开,都让学生互相评判,根据老师精心选择的材料进行同伴评价,在评价中实现了对“好的作文”这一概念的理解,从而指导自己考场作文的实践。
因为评价的是同学的作文,气氛相当融洽快乐。设计面向全体,并注意循序渐进,以“题目”为例,先快速地报出一篇篇题目全班快速地说好或不好,而后是逐一让学生说出理由,再次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共同修改题目,最后是共同总结什么是好题目。如此将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在老师带领下的学生自评与互评——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令我感慨的是:学生的潜力无限!很多时候,对语言的直觉领悟、评点分析几乎无须老师提示,学生完全可以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人!而作文评讲与辅导,从前大多是老师讲座性质的单向信息灌输,学生成为接受信息者;这次中考前夕的写作辅导,将学生互评与自评引入并成为课堂活动的重点环节,参与面广,令学生主动地完成了对“好的作文”清晰的认识,并找出自己的差距,提升了写作意识。当然,这种复习式的写作评价课的前提是,老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有针对性地收集学生作文素材中的缺点与优点,用心地设计每一个环节。
这是一堂令我感觉比较成功的以学生评价为主的写作复习辅导课。此后4天的中考试场上,学生发挥顺利。

附:中考考场作文。作者郑林,2004年温州市中考中语文获得本校最高分,语文考试结束后郑林即刻默写出此篇考场作文。
这也是问题
初三4班
郑林
我们生活在一个问题的世界里,问题无处不在。可能你正在为学习的问题而苦恼,可能你正在为生计的问题而奔波,可能你正在为情感的问题而发愁,也可能你正在……可是,你想过吗,这也是问题!
人们总是迫切地关注着生命的问题,总是担心又有什么东西将会来侵害自己的生命,可是人们考虑过动物的、植物的生命吗?

有人说:动物命贱!

何以见得?就因为人们自认为主宰着这个世界吗?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想,在它们——那些动物们的眼里,我们的生命又是处在哪一个等级?你认为会是最高贵的吗?你以为在它们的生命受到鄙视遭到迫害时,它们就不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有人说:植物哪有知觉?
试问:你是它们吗?你何以感受到它们没有知觉?就因为他们不会说,不会动吗?你可知道,枝是它们的手,根是它们的脚。在你折枝倒根时,就如同有人逼你立定不动,砍你双手与双脚——能不痛吗?能没有知觉吗?

有人说:宠物就是用来取乐的。
有法律这样规定了吗?就这样命中注定了吗?你以为它们喜欢被耍弄,愿意将生命交予你,任由你将它像水一样的掬于手中,从指缝间一点一滴的消失于无形吗?
还有人说:它们生来就是给人吃的.

你曾经见到过哪条鱼,哪只蟹吐着泡泡对你说:快抓我去红烧吧,我生来就是给你们吃的!你又何时见到过那些猪、那些牛身上写着:把我拉去屠杀场吧,我生来就是给你们吃的!你可发觉到当你拖猪宰杀时,它们的无奈和恐惧?你可发觉当你挥刀向牛时,它眼里噙着的泪水?……
这也是问题!
人们啊,它们的生命同样珍贵!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生命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啊!

当天空滑过可爱的小鸟,当土壤里悄悄地抽出绿芽,当枝头上绽放出鲜红的花朵,当草丛里跃出弹琴的蛐蛐儿,当溪流中游过五色的鱼,当湖岸边出现戏水鸳鸯、点水蜻蜓,当人们与小狗一起漫步在夕阳下的林间小道,嘘,轻一点儿,让一切都静静的,让每一个生命都展现自己的美好……
2004年夏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1:3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忆黄玉峰

文/陈开玖









午间,信手拿起上海的同学送我的那本《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8期,丁钢主编,竟然发现了黄玉峰老师的名字。赶紧翻看。原来是有人将他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成长的个案在研究,方式几乎是教育叙事类,正符合目前我的思考。
看着,同时记忆之门敞开。
2001年我们去上海复旦附中参加一次全国性的语文研讨,主持的正是黄玉峰老师。
印象中是他慷慨激昂又真挚动情的表述。
在他的学生完成精彩的《雷雨》公开课后,他才上台由衷地赞美他的学生:“还说什么呢?一切都是他们自己在做。他们连雷雨这样两个富有张力的字都不要我写——同学是我们的同学!”然后是垂首片刻,感动且无语。
全场寂静。
另外一个细节是,他在复旦论坛中间挥洒完睿智的主持任务后,台下座无虚席,他瞧一瞧,居然一下子坐到第一排空隙的过道上的红地毯上,抱膝仰头认真听台上的发言。
当晚在复旦附属二中进行的沙龙中,他的言说与组织,机智民主而开放,让在场的人觉得确实不虚此行。观点与观点在对话着,信息与信息在交流着。
那次沪上之行,让我对上海尤其是复旦这个大都市中的校园甚感亲切。我甚至想:若是14岁那年没有离开南通,也许我后来跨入的高校是复旦。
此后是在金华了。我正为毕业论文焦虑着,我的老师来电话说晚间一同用餐,又一次见到了这个高大的“庄稼汉”。还是那么坦率与朴实。“高中的学生有思想,当然教高中有意思,可以和你交流。”45岁时居然被学生误以为是同龄人拦在大门口索要校牌——难以置信,或许是童心与热爱让人年轻吧。那时我正迷恋着李清照,找了不少她的传记和诗词在看着,于是谈起词,他大力介绍了另外一个几乎没被人发现的女词人,丁宁,并随口背诵了几句。记得呜呜的火车开来了,他带着两盆金灿灿的佛手向着我们这群送行的人摆摆手,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后来,我调动到一所市区学校,为了做好毕业论文仍然暂时留在初中。没想到国庆节后收到了他寄来的书法条幅,正是我喜欢的四个字:静水深流。还用小楷录了首丁宁的词作,简要评点了几句,那语气和说话的方式是一样的
此后我在张中行绝尘远行后的《留梦集》,读到一篇《归》,居然也写到丁宁:“我感谢她。感谢她写了这样好的词,创造一个充满温情和美的精神世界,我一旦感到无所归,就仍然可以向她求助,以期漂泊的心能够有所归,就是短到片刻也好。”当时我愣了好一会,想:归,是归依,归属;人以群分,张中行、黄玉峰,是与丁宁神遇了——那么,我、我们呢?
而今天,关于沪上的信息一再涌来,唤醒我深深留恋的那段时光的记忆。重新读作为被研究对象的黄玉峰,另有一番感受。对于相遇无数的他来说,也许已经记不清我、我们是谁——至多是某某的一个学生——可是,在浮光掠影的相遇中,已经让我知道另一种人,另一种思维方式,另一种生存方式。而那,正是我希望自己可以修炼到的境界。接下来的时间里,是否有机会再次亲临我所熟悉的那现代又深厚的氛围?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真是不错的书。我要一期一期的全买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1:40:58 | 只看该作者
==季超注:

    未得缘与玉峰先生谋面,只存有玉峰先生信札及约写书法稿原迹。玉峰先生建议我到上海逛一趟,至今也未能成行!
    江/浙/沪/闽我全没去过!
    哦,盐城待过几天。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2:57:42 | 只看该作者


==陈医师参加医学会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1 21:12 , Processed in 0.11865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