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是如何改善的——来自三位融合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的声音(《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5期) | | | | | | | 摘 要:为探寻改善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上海市3所融合幼儿园的3位从事自闭症教育的资深教师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初步呈现了她们以日常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融合作为改善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方法,以及运用上述方法的效果。
关键词:自闭症;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融合教育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自闭症儿童社会认知的虚拟现实与真实情景的比较研究”(编号:A1007)暨温州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31606036010309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郭文斌,男,温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大201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儿童认知特点与教育(浙江温州 325035);周念丽,女,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方俊明,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062)。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自闭症儿童感情比较淡漠,除了能够与熟悉的人进行交往外,一般不会和陌生人交往。虽然自闭症儿童与能够听懂他们语言的家长、教师在一起时,会有一定的交往行为表现,但是这些行为表现仅局限于满足自身一些生理需求。比如,在学校拉老师手去卫生间小便,在家里拉妈妈手到放东西的地方索要食物。除此之外,大多数时候他们不会表现出主动性交往行为。为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同龄人对他们的接纳程度,研究者采用了行为干预[1]、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2]、角色扮演[3]、RDI[4]、录像示范[5]、虚拟现实[6]等多种干预方法。但是,以上各种方法经过现实验证,均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采用ABA原理的行为矫正技术虽然有效,但不能够从内部起到转化作用,难以迁移,导致花费大量时间而干预效果甚微。角色扮演、RDI中的游戏方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迁移作用,但无法突破自闭症个体缺乏想象力这个巨大障碍。录像示范和虚拟现实干预不但需要较高水平的前期制作技术,而且其内容较为死板。针对现有改善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技术的缺陷,一线融合教育中的特殊班级教师是如何行动的?他们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改善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这些方法的效果如何?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和了解。
二、研究目的和动机
虽然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及判断标准含有较大主观性和动态发展性,但通过总结普特融合学校教师对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的活生生的事例,可以找寻对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改善的有效方法。通过与一线执教的自闭症教师面对面的深度访谈,挖掘其改善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惑,以此作为重要的研究文本。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深描”她们在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改善方面的细节与事实,解读她们的话语和情境。通过对访谈资料的重新整理和系统挖掘,将她们对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的方法和干预效果予以客观呈现。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一)研究方法
采用深度访谈法找寻和挖掘一线教师的工作经验,展示其对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的鲜活事例和具体技巧。
(二)研究对象
选择3名具有3年以上自闭症教育经验的普特融合学校教师作为本研究的访谈对象。选择普特融合学校,因为比单一的特殊教育学校更重视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为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选择从教3年以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因为:第一,他们比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能够较准确地理解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且拥有丰富的一手资料和研究素材。第二,他们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特殊教育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又处于较为自然的教育环境中,有助于从比较宽广的视角和理论高度来思考和解决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
(三)访谈
首先,联系到常年参与融合学校自闭症教师训练的L,对L讲述了自己需要寻找的访谈对象的条件,获得她的支持。经过仔细挑选,她为我介绍了上海市3所融合幼儿园从事自闭症融合教育的教师A、B、C。她们从事自闭症教学分别开始于1996年、2000年和2005年。对以上3位访谈对象均进行了2次深入访谈,每次谈话时间均为90分钟左右。访谈地点均为其所在幼儿园会议室。访谈开始于2011年4月13日,结束于2011年6月9日。
(四)材料整理
首先,进行录音的文字转录。其次,将转录出来的文字资料进行核对整理,并请被访谈者进行确认、修改。第三,对文字材料进行编码。第四,对编码进行归类分析。
四、研究结果
通过对以上3位教师访谈资料的整理发现,融合学校教师经常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融合的方式,来改善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
(一)通过日常活动融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日常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比较自由,规则较少,参与活动的对象受到的约束也较少。即便是自闭症个体,也可以参与其中。正因为此,在改善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中最常采用日常活动融合。
1.重视抓好每天的入园和离园活动融合
每天入园和离园的时候,幼儿园人流相对比较密集,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有利于营造自闭症儿童与正常人进行交往互动的氛围。当自闭症儿童每天由家长护送到幼儿园门口的时候,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和老师打招呼问好,老师也应该主动让孩子和护送家长说再见。下午孩子离园的时候,老师鼓励孩子主动和家长打招呼、问好,家长也主动让孩子和老师说再见。对于那些无法主动应答别人问候的自闭症儿童,A老师说:
“重视抓好每天的入园和离园活动融合。当老师说:‘小朋友好!’孩子没有办法主动回应的时候,家长主动回应说:‘XX老师好!’让孩子跟着自己模仿。”
通过多次模仿,自闭症儿童就会通过不断的强化,记住回应的话语,从而被动地对他人的问候和道别进行应答。
2.善于开展“小融合”和“大融合”活动
自闭症儿童入园之后,会进入自己的特殊班级,在特殊班级中除自闭症儿童之外,还有弱智、脑瘫、唐氏综合征等类型的儿童。当这些特殊儿童进入班级的时候,班级老师应该主动向他们问好,并鼓励他们之间互相问好。
B老师说:“小融合是在特殊儿童之间开展的融合活动。因为弱智有互动,可以带动自闭症儿童感受到人际交往。大融合是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开展的融合活动。每天早晨入园,特殊儿童进入特殊班级进行小融合。课间操,进行第一次大融合。接下来,再进行小融合。下午户外活动再进行第二次大融合。”
(1)大融合时普通班要固定
自闭症儿童因喜欢待在熟悉的环境中,对于陌生的环境和新出现的陌生人较为抗拒,较难适应。鉴于自闭症儿童对于人际适应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A老师说:
“幼儿园所有孩子都在一起做操,而且他们每天做操的地点都不固定。刚开始进行户外活动时,普通班要固定。班级变化意味着他接触的老师也在变化,对自闭症儿童而言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普通班不固定,自闭症儿童就无法适应。”
(2)大融合时要先指定一个能力较强的正常儿童固定陪伴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儿童不可能接受所有的小朋友,但通过与一个固定的小朋友多次接触后,慢慢熟悉起来,最后接受与他相处。
B老师说:“教师应该从正常班选定一个能力比较强的小朋友,指定他每次都陪伴自闭症儿童一起玩耍。固定下来几次后,他们就熟悉了,自闭症儿童慢慢会接纳这个熟悉的小朋友,可能会一起拉手,一起玩耍。
“正常小朋友的选择,要从平时比较容易跟老师沟通交流,性格比较活泼、外向的小朋友中挑选。但要注意不要选那些能力特别强的小朋友。因为能力强的孩子会有自己的判断,会对交往对象进行选择:‘哎,这个人我不要跟他玩!’进而影响自闭症儿童与正常群体的交往。”
当自闭症儿童熟悉了固定伙伴之后,再交换交往的伙伴,他就基本能够与正常儿童一起进行集体活动了。
3.在特定的时间多开展一些大型的融合活动
在新生入园和老生离园、国庆、三八、春游、秋游、重阳等一些重大节假日,多组织一些大型活动,让自闭症儿童通过与正常儿童、成人的活动融合,感受人际交往的氛围,为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C老师说:“抓住特定的时机多开展一些大型融合活动,例如,在重阳节,每个小朋友要做一面小旗子,将小旗插在教师提供的一块重阳糕上,送给敬老院的老人,并对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在这样一个大型的主体活动中,自闭症儿童也跟着普通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发糕,跟老人说话。国庆节,安排所有小朋友一起做红旗,做好后,要求他们到社区一边走一边说:‘我爱祖国,祖国妈妈生日快乐!’最后,将所有小朋友集中到大礼堂,表演一些文艺节目。春游、秋游时,和正常儿童一起坐车到一个地方去玩。”
通过大型的融合活动,让自闭症儿童与正常群体的接触,共同参与活动,促进彼此了解,为自闭症群体将来回归社会,适应并融入社会,在社会群体中生存创造条件。
(二)通过游戏活动融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进行游戏活动融合改善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时候,可以选择采用角色游戏、音乐游戏、认知游戏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在现实操作中,因为角色游戏活动比较自由,儿童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落去玩,符合孩子的天性,所以采访中的3位老师大多数情况下都以角色游戏活动融合作为游戏活动融合的主要形式。
1.融合游戏活动的主题要明确
一般自闭症干预中心主要采用一对一方式对自闭症个体进行干预,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升被干预者的动作和技能水平,但因为此干预缺乏有效的人际互动交往氛围,对于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没有多少改善。通过游戏融合活动,可以较好地促使自闭症儿童与其他个体产生人际交往互动,弥补个训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足,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要使游戏活动融合取得应有的效果,游戏主体的选择非常重要。
A老师说:“采用游戏活动融合改善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时,要明确游戏活动主题,围绕人际交往互动来选择和组织游戏活动的内容。”
B老师说:“开始进行游戏融合的时候,游戏内容和形式应该简单点。随着自闭症儿童对游戏内容的熟悉,可以逐渐增加内容和难度。要注意游戏的主题不能太多,应该精选1-2个主题。”
2.融合游戏活动要做好组织安排和时间控制
一般来说,自闭症儿童对于新的活动内容和持续关注的时间与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活动融合时,要比平时安排正常儿童游戏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所安排的游戏内容选择、组织形式安排以及时间控制。
C老师说:“游戏的时间长度一般控制在30分钟内效果较好。如果1个大的游戏活动由2个小游戏组成,应该注意每个小游戏的活动时间以15分钟为宜。小游戏如果过多,最好中间安排间隔的休息时间。”
A老师说:“根据活动内容要做好细致的游戏组织安排。落实游戏活动过程中,要根据游戏活动反馈,适时调整游戏活动内容、组织方式和进程。”“自闭症儿童比较喜欢接受富有结构和条理清晰的组织活动,教师要精心选择游戏的内容,在游戏的组织安排上要做到富有结构性和连贯性。经过一系列连贯主题的人际游戏活动的深入开展,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逐步得到提升。”
通过游戏内容选择、组织形式结构化安排和时间长度的控制,能够增强自闭症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升游戏活动效果。
3.参与游戏活动人数为10人时效果最好
组织游戏融合活动,参与游戏活动的人数和各类人员所占的比例对于改善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大影响。自闭症儿童如果在游戏融合中所占的比例过大,不利于他们与其他个体之间产生很好的互动,游戏融合效果不佳。
A老师说:“自闭症儿童进行团体游戏活动时,要配备2名教师,参与游戏活动的人数为10人时效果最好。在10人中,自闭症儿童最好为1-2名,其他为正常或者弱智儿童。
“这样的结构就有了一种人际交往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游戏活动容易产生互动。如果能够在开始的时候,让弱智和自闭症儿童家长也参加团体游戏,效果会更好。”
特殊儿童家长参与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监督和帮助自己孩子与其他个体间的互动,还可以减轻组织游戏活动的老师的负担,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活动内容的安排和组织上。
(三)通过学习活动融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学习活动融合来提升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相对于前两种融合方式来说,难度较大。因为,学习活动融合要求自闭症儿童安静地坐在教室中,跟随、模仿其他小朋友的反应,理解教师的指令,稳定情绪,出现配合行为。
1.学习活动融合能够训练他们理解和执行指令
正常儿童的学习活动,需要遵守一定的组织秩序和学习指令,处于与正常儿童同样学习环境下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正常儿童的行为来促进他们对于老师指令的理解和执行。
A老师说:“因为正常班学习活动有一定规则、纪律,所以与正常孩子一起进行的学习活动融合,能够较快地训练他们遵守学习规则,听懂指令,促进其动手和语言能力发展,有利于他们情绪稳定,减少攻击性和破坏性。”
B老师说:“为了提升学习活动融合对自闭症儿童遵守交往规则和听从指令的效果,对于在学习活动融合初期无法遵守学习纪律的自闭症儿童,应该采用家园配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结构化教学训练。家长一起参加,熟悉对孩子进行了那些训练,回家之后再继续训练,做到家园合作一致,快速提高结构化教学训练效果。经过一对一结构教学训练后,再将他们带到学习活动融合场所中,训练其听从指令,遵守学习规则,做出与其他正常小朋友一样的行为。”
2.学习活动融合是个渐进的过程
自闭症儿童处于陌生的环境中,会表现出焦虑、不安,开始进行学习融合活动时,要先让自闭症儿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安静地处在新环境中。
A老师说:“自闭症儿童进入正常群体中,如果教师无法控制,就失去融合的意义了。开始时老师可以在正常班级放学后,带孩子到正常班级待一会,等孩子能够待住了,再将他带入正常班级的学习活动中。开始可以是5分钟,接下来可以是10分钟,最后可以让他一直待在班级里。”
C老师说:“学习是一个渐进过程,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习惯有进步,但进步不大,时间长了,会完成一节课。自闭症儿童开始参加学习活动会哭闹,这表示你要求他做的事他不愿意去做。比如到了教室,一开始玩桌面游戏他很愿意一起玩,但当要收玩具不能玩了,他还要继续玩时就会哭闹。过了一个月左右,他开始适应在正常班的学习安排,也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适应了以后,他能在这个集体中生活得很好。他可以听从老师、家长指令,有一些配合行为出现。比如,能听懂‘拿颜色填一幅画’,并去做。当自闭症儿童适应学习环境和指令后,在教学中围绕人际交往组织学习活动,比如,采用PPT投出照片,让他们认识并说出小伙伴名字,看录像表演等教学内容对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自闭症儿童能够适应与正常儿童一样的学习环境,听懂并执行教学指令,是学习活动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为此,需要采用结构化教学设计使自闭症儿童循序渐进地接纳新的环境和指令。
3.学习活动融合中遵守新规则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
自闭症儿童在学习活动融合中,如果碰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会安静地学习;如果碰到不感兴趣的内容,他就会干扰别人学习。当老师发现自闭症儿童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影响其他小朋友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带他离开教室。教师在执行这一规则时,必须坚决执行,直至自闭症儿童能够遵守规则为止。
B老师说:“教师提出的要求自闭症儿童必须做到!(表情坚毅——研究者注)教师也必须有毅力并坚持维护这个规则的执行。当他知道这个老师在遵守规则上不会放过自己时,他服这个老师了,后面带他就比较好带了。”
C老师说:“因为自闭症儿童喜欢按照自己已有的习惯做事,所以每制定一个新规则试图改变他的已有习惯时,他都要进行反抗。如果教师在执行规则时,自己放弃了,自闭症儿童就会知道他的反抗赢得了胜利,他再也不需要遵守这个规则了,以后这个规则将对他失去约束作用。所以,教师要求自闭症儿童遵守新制定的规则,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一开始的时候会感觉不断反复,精力消耗很大,但是只要教师始终坚持这一规则,自闭症儿童最后就会遵守这些新规则。”
在学习活动融合中,教师发现自闭症儿童违反规则时,要及时采用负强化的方式,弱化、消除他们的违反行为;当儿童遵守规则时,教师则及时使用正强化技术予以巩固。通过对自闭症儿童在学习活动中不同行为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最终使他们接纳并执行新的规则,达到对其新行为的塑造。
五、研究结论
上述对3位教师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较好地展示了她们以日常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融合作为改善自闭症儿童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和效果,较好地实现了本研究的目标。
六、研究伦理思考
如何处理好与一线教师的人际距离问题,既让她们谈出我们想要的东西,又和她们保持适当距离;既能够站在她们的立场理解他们的话语,又在整理资料时保持客观、冷静的思维,需要我们时刻进行自我提醒。一线特殊教育教师,长期面对自闭症这样特殊的群体,有的教师可能会对工作产生倦怠心理,或者为了引起社会对于特殊教育教师以及自闭症儿童的关心提供一些能够唤起人们同情的信息,也需要我们在整理资料时注意甄别。
(鸣谢: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欣教授的悉心指导。)
参考文献
[1]王莉萍,卢正和,张俊青等.儿童孤独症行为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
[2]李晓,尤娜,丁月增.社会故事法在儿童自闭症干预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0,(2).
[3]周念丽,方俊明.运用游戏观察评量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探索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 (1).
[4]张旭.RDI:发展孤独症儿童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J].现代特殊教育,2006,(6).
[5]孙圣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缺陷及其早期干预研究的介绍[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6] S. Parsons & P. Mitchel. The potential of virtual reality in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people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2002,46(5).
责任编辑:程方生
How to Improve the Interpersonal Skills of Autistic Children
—— Voices from thre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working in inclusive education school
Guo Wenbin Zhou Nianli Fang Junming
(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062)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Wenzhou University,Zhejiang Wenzhou,325035)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interpersonal skills of autistic children,the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used with thre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who were selected from Shanghai Preschool integration where they have worked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With the col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e interviews,this research initially presents the teachers’ methods of improviing autistic children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also offers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methods which are inclusive in everyday activities,games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Keywords: autism; autistic children; interpersonal skills; Inclusive Educatio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