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关于语文版教材(1-6年级)(9-12册)的审查意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5 21:4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部关于语文版教材(1-6年级)(9-12册)的审查意见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对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A版)9—12册的审查意见(摘要):
      该套教材较能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注重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意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力求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努力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段的目标要求。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较好的体现了该套教材注重整合,结构简约,重点突出的特色。主要表现在:
      一、选文整体质量比较高。
      编者在选文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开发了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选文的文化构成较为合理,有中外童话、诗歌寓言、古典名著,也有科普文章、自然风光、亲情故事等,人文内涵较为丰富。每册还安排了浅显的文言文。有的课文后面安排了附文,如五下《苏武牧羊》后面附有《苏武牧羊词》,六上《七子之歌》后面的附文等,增强了教材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在拓宽课文的题材、体裁和呈现方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教材重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每册教材都安排了相关专题,落实教育内容。如五上第六组,五下第五组,六上第六组,六下第六组等。这些课文让学生感受崇高理想和献身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语文生活”的设计体现了整合的特点。
      “语文生活”板块的设计,较能实现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学习的整合,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四册教材设计的32个“语文生活”栏目,活动内容涉及演讲、调查、讨论、表演、朗诵、采访、介绍、辩论、探究、策划等方面。习作与活动同步,在活动的基础上,把习作融于其中,使口语交际、习作与综合性学习得到了有机整合。编者注意关注活动过程,对活动方法、步骤给予了适当的提示。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注意实践活动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这些都比较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理念。
      三、“信息窗”栏目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和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起到了帮助学生阅读理解的作用。课文插图较为精美,装帧质量比较高。
   
    (摘自:教基材室[2004]187号函)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1:49:58 | 只看该作者
教育部关于语文版教材(1-6年级)(5-8册)的审查意见
  该套教材共4册(5-8册),努力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套具有一定特色,富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其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文新颖,文学因素强,可读性高。
      四册教材的课文大多数是编者独立开发、新选编的,体现了比较强烈的课程资源的开掘意识,且语言优美,题材广泛,贴近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如诗歌《葡萄叶的梦》《我们的歌》《初春》等,散文《颐和园的廊与画》《绿色的歌》《抓阉》《永不放弃》等,童话、民间传说《黄昏的蝉》《木偶孩子匹诺曹》《日月潭的传说》等,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2、学习板块的设计具有较强的整合性,注重学生主体,突出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语文乐园"上,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情趣,容易为学生接受,尤其是"语文生活"将各具功能的口语交际与习作互相配合,融为一体,有助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注重现代意识,富有时代气息。
      这一特点不仅反映在教材的选文方面,而且体现在课文后面尤具特色的"信息窗"上。它适时补充必要的知识,扩大了课文的信息量,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接受了许多相关知识。既有利于学生深人理解课文,也有助于他们拓宽知识面,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
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1:50:3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部关于语文版教材(1-6年级)(1-4册)的审查意见
  该教材(1-4册)认真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改革理念,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儿童学习语文的特点出发,致力于探索建设一套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教材,在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指引下,努力落实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
      一、整体设计较为合理,编写思路简明清晰,自身特点比较明显。
      教材对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做了统筹安排,比较合理地分散在四册课本之中。识字与写字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有所侧重:第一册以拼音教学为主,其余三册则以识字教学为主。汉字的写、认再分两条线,认字在先,写字稍后;四册要求的认字、写字量均接近课程标准规定的上限。课后题和《阅读欣赏"重在加强阅读,"语文生活"则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写话融合在一起,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线索都比较清楚。尤其突出的是,识字教学的安排既不同于先学拼音的教材,也不同于先学汉字的教材,而是采用先学课文,然后分散学习拼音的做法,使课文成为拼音教学良好的语境。不但有利于扩大阅读量,也符合"多识字,少写字"的改革要求。
      二、单元设置数量适中,单元编排基本有序,每单元四篇课文(一上每单元3篇),数量适申。单元的编排,基本上做到由浅人深,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每个单元由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三部分组成,内容之间联系比较紧密,具有较强的整体性。
      三、教材选文新。不少文章是其他同类教材所没有的,旧课文所占比例少。许多课文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反映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很美,适合学生学习,如《信》《快乐银行》等,可读性强,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给人以美的熏陶。同时,教材在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方面也注意了开掘,如选编了《剪窗花》《十二属相图》《二十四节气歌》等,既有民族特色,又富文化内涵。有些课文的改编也很有特点,如一上的《乌鸦与狐狸》、二下的《木兰从军》等。
      四、课后题"识字"和《语文乐园》的设计编排,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探索发现,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经验。如一下P4"春来了,请你把看到的景色说一说,画一画";二上的《字谜小故事》《对韵歌》等,生动、活泼、有趣,且能引发学生思考,开启他们的智力。再如一下Pl20"语文生活冲的《吹泡泡》、P82《面对陌生人》等设计,把动口、动手、动脑结合起来,也颇具匠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22:39 , Processed in 0.1266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