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谷中和老师和他的少儿剪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5 19:3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谷中和老师和他的少儿剪纸
大红醒目的吉祥龙凤在粉墙上飞舞,镶嵌伟人剪影的中国结在门楣边摇曳,江南风情的黑白山水在镜框里逶迤……走进谷中和老师的家,走进剪纸艺术的圣地。
    一提到剪纸,儒雅沉静的古中和老师欣然开讲,刚从北京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国际学术研讨会”风尘归来的他,当即将此次北京之行与他的儿童剪纸联系起来。
    厚厚一沓学生作品被谷老师从书橱小心翼翼双手托出,一场盛大肃穆的视觉盛筵即将开席。随意翻阅,大气天成的心灵放歌扑面而来,生命与活力在薄薄的咫尺间怒放。谷老师将之归结为“原生态作品”。隐约闪烁其间的,那远古壁画载歌载舞的影子、汉代砖雕厚重恢弘的气息,一次次冲击着我们的心灵。艺术的魅力正在于此,直指观者心魄,唤起某些依稀久远的回忆与情愫,激起一种共鸣。
    在忧心忡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趋于落寞与衰亡的21世纪当下,一场业界人士发起的拯救行动正在北京悄然兴起。谷中和指导学生创作的这些剪纸艺术一举征服中国美术家协会致力于民间艺术传承与发扬的学界泰斗。他们从中看到星星之火——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薪火相传的希望,盛情相邀谷中和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项目申报”前期启动活动。
“但伤知音稀,不惟歌者苦”。略微亢奋的谷老师反复这几句朴素的言语:“这就够了,能得到专家们的肯定与社会的承认,我就知足了,不图别的了!”他此刻眉飞色舞的表情足以见证其人生最大快乐莫过于此。而十五载步履维艰的耕耘历程,无数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皆如过眼烟云散尽。
    还孩子一个率真而美好的童年
    2002年10月15日至11月6日,广东美术馆,《呈现与透视——对儿童美术教育热的冷思考》邀请展,偌大的展厅里此次主题活动标志尤其引人注目,惹得诸多行家频频观摩,啧啧赞叹。
    这是一幅出自七岁孩子的剪纸作品:手牵手的两个笨拙憨态的小人儿,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一个是大红色一个是大绿色,夸张的造型语言、不对称的均衡结构、看似豪放不羁的细节、违背美学常规的粗细线条搭配、平面色块为主的表现形式……其以人为本超越时空的思辩、简约丰厚的艺术表达、天然淳朴的独特个性,令一切工于技巧的同类主题作品相形见绌黯然失色。当广东美术馆组委会有关人员第一眼见到,便毫不犹豫断然舍弃已花费数月精心设计完成的多幅备用标志。
    这幅作品的作者,正是谷中和老师的心爱弟子,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谈及这个学生,谷老师仍是一脸的骄傲与自豪,满怀的激动与喜悦。“他是个非常有天分的孩子!”事实上,这个学生在其他科目教师眼里是个不折不扣的超级顽童。因父母离异和奶奶相依为命,性格乖戾,异常调皮,犯错、受罚成为家常便饭。是谷老师独具慧眼,在美术课上通过剪刀发现他独具的美术天赋,便甘心情愿不辞辛苦做起雕琢之匠,希冀用剪纸打磨得这难得一见的璞玉,激发他潜在的敏锐艺术感觉。
    他主动和孩子奶奶联系,每天放学后把他单独留下无偿辅导,逼着他日复一日地练习剪纸基本功。渐渐地,这个在板凳上坐不住三分钟的孩子,却能拿着一把小剪刀一坐就是一个钟头。心灵手巧的他尝到遨游剪纸艺术王国的乐趣,热情空前高涨,剪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多彩童真世界,自信心也得到空前激励。童年,不再只是斥责和鞭笞,已然拥有阳光的炫耀。
    “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这个孩子只是谷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
    2003年10月31日至11月9日,北京中华世纪坛,《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互动中的儿童与美术教育》学术展览,谷中和手执金灿灿的“成就未来希望奖”奖杯,笑颜如花。
    论坛限定每位发言者讲十五分钟,谷老师结束关于儿童剪纸教学心法演讲正待退下,热烈如雷的掌声中却夹杂着异口同声的提议:“多讲一些,再延长一会儿吧”!
    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部分学生作品入选2003年中国少儿美术教师优秀美术作品展览选集;部分学生作品入选即将出炉的江西出版社小学美术一年级新教材……北京多家相关新闻媒体竞相报道谷中和教学理念。
最令他快慰的莫过于中国美术学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将他教授的学生剪纸项目纳为“蒲公英行动”九江课题组。这是由美国福特基金赞助、专在中国贫困地区展开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普及活动。
    是这些 “金子”给我力量
    母亲年轻时擅长剪大红喜字而闻名乡邻,儿时的谷中和耳濡目染略通一二,闲暇之余剪些简单花样自娱自乐。孰料,孩提一时之兴竟成二十年后终身追求的事业。1976年,谷中和结束在修水县上奉乡将近7年教书生涯调到九江水泥船厂子弟学校,担任该校美术课专职教师。遂将一直倾心的业余爱好——剪纸带进课堂,由此走上儿童剪纸教学实验与探索之路。
“孩子们的手笔让我大吃一惊!他们与生俱来的表现力与他们对世界的表达令人惊叹!”这些在很多常人看来不屑一顾、用剪刀胡乱戳出窟窿与缝隙的纸张,被谷老师如获至宝予以珍藏。在谷老师而言,人类童年的语言符号真实艺术再现其中,它们将是文明长河里不能承受之重。
   “这是一堆金子,我确信自己的眼光!我要把它们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上北京美术场馆举办学生作品展览的念头一旦萌发便不可遏制。
    出了火车站,已是暮色四合,提着黑色皮革包站在人潮汹涌举目无亲的北京街头,瞬间被无声淹没,四顾茫然的谷中和,携带最简陋最低廉的自制会展名片,竟雄心勃勃要在首都美术馆开办学生作品展!
没有任何名气,没有任何外来资金,没有任何组织关系,没有任何可以依仗的人际,有的仅仅是静静躺在他黑色手提包里的一叠剪纸。原本应五十而知天命的他执意扼住命运的咽喉。
    那个黑色手提包被他日夜不离紧紧攥在手心里。几经辗转,他来到中央美术学院(旧)校园候车站。提着黑色皮革包。捏着学生剪纸作品。时而高高举起。像石膏像一样站立。等待。除了等待还是等待。有人走过来,有人走过去。没有人在乎他的存在。时间在来去匆匆的人流中飞逝。他就那样石膏像一样静静地伫立原地,良久。
    终于,一个中年男子上前好奇询问:“卖剪纸的?”他连忙摇头。这陌生人瞟了几眼他手中剪纸,立刻射出猎者特有的灼灼目光,大呼:“好,好!”校车恰在此时开来,不及多言,这位陌生人随身掏出一张纸片草草写下几笔,留与他后匆匆乘车离去。
    命运开始垂青谷中和!凭着这张纸片上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他结识前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系主任冯真。那个陌生人正是当时就读冯真门下研究生、现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委员会会长乔晓光。
眼前豁然开朗,一扇扇顺利之门次第向他毫无遮拦敞开!
    1997年,5月31日至6月4日,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九江市少儿剪纸展》成功举办,引来广泛关注、如潮好评,谷中和如愿以偿。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次胜利。行前的备受嘲笑与讥讽得到最戏剧性的回复、最有力的粉碎。
    他依然完全归功于他黑色手提包里那些作品,“它们是我全部的信心和勇气!我敢叩开中国美术最高学府的大门,底气就是它们!这些儿童剪纸正是许许多多美学界人士苦苦追求的目标与境界,是孩子们的作品,成为我与教授们轻易沟通的桥梁。”
    一切因为热爱
    一切从剪刀开始,一切从剪刀结束,剪刀就是孩子们全部而唯一的画笔。他几乎不给学生看任何资料,即使自己的示范作品也只让学生过目一分钟之后便即刻撕毁,而且他坚决不准学生在剪纸之前动笔画出构思草图。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他们不受任何桎梏的童真,迫使他们的思维和灵感始终鲜活如初,这是从心灵直接流淌出来不做丝毫伪装饰与矫情的音符,而这样的声音无疑是最动听和富有生命力的!
    他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根据他们各自兴趣和擅长,为他们量身定做不同的发展方向,有专学人物造型的,有专司动物图形的,有专攻活动或事件题材的……
    他大胆突破以往常规剪纸技巧传授诸多框框,如学生剪出来的边线多参差不齐,看上去很粗糙,与传统剪纸原本要求的线条精致流畅圆润大相径庭,但他认为这正是另一种不饰雕琢的天趣和生命,是艺术的真实,为剪纸艺术领域的拓展和创新。
    很多成绩差的孩子从剪纸中找回自信,更多的孩子们从中获得淋漓尽致的内心释放,获得快乐,获得最初的艺术启蒙与美的熏陶。
    十几年如一日在寂寞中坚守清贫,全心全意以单薄之力推动少儿剪纸艺术,热爱,单纯而执着的热爱,成为唯一动因。环顾谷老师没有一件像样电器朴素之极的家居,体积最显赫的家当是玻璃书柜里那排列齐整装订成册的各类学生作品剪贴、挤挤挨挨的相关书籍与资料。
    自1997年以来,谷老师多次南下广州北上北京,所有参展与学术交流活动一应经费均是自掏腰包,本来收入就不高的他绝大部分储蓄都花费在这上面。很多知情人善意劝他掂量掂量这笔倒贴的帐,少做些亏本的买卖。然而,源于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从未动摇。
    与金钱、体力相比,热爱是他唯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特有资源。每天中午午休和下午放学后,孩子们唧唧喳喳地围坐一室,穿梭往来其间的谷中和也年轻了许多,看到一双双稚嫩的手掌心,看到他们时而凝神托腮,时而比画轮廓,时而轻启剪刀,他耐心地指点、示范、鼓励、启发……情不自禁从眉眼间淌出欢快与微笑,撒种、孕育、浇灌、呵护、守望……他坚信,在这里,在这群孩子中间,总有一天会诞生剪纸艺术巨匠!
    孩子们才是我最景仰的大师
    在教授儿童剪纸之前,谷老师一直走蹈袭前人的传统民间剪纸线路,虽技巧上日臻纯熟,但观念和境界上难有突破,从佳作纷呈尽现烂漫的学生剪纸作品之中,他于山重水复间若有所悟,在自己的剪纸创作中开始更加注重内容与气韵,从而逐渐摆脱窠臼。
    “跟学生比,我的这些作品差得远,简直不能比,自愧不如啊,反过来,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在谷中和眼里,学生是他最佩服的老师。
    在2004年初全国第二届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上,谷中和创作的撕纸作品《脸谱》荣膺金奖。从这幅作品上看,不乏与他学生剪纸作品一脉相承的风骨。对此,谷老师引以为豪、春风盎然,再三毫不忌讳当众强调:“是孩子们在教我!”我们看到的,不啻是一个谦逊从艺者虚怀若谷的本色。
    谈到梦想,谷中和老师坦言:“我后半辈子有最大的两个愿望,一是出书,二是出国!把我的儿童剪纸教学经验保存下去,并且推广和普及到全世界!”
    问及最理想的生活,握着剪子的他淡然一笑,“永远呆在校园里、永远和孩子们在一起,指导出更多优秀作品,培养出更多小天才,叫更多的孩子们享受到剪纸的快乐!”
    以心作剪,以天地为纸,以孩子为舞台,谷中和的未来世界必将无限宽广!

转自:中国剪纸网
http://www.sxpaper-cut.cn/docc/news.asp?id=126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09:48 , Processed in 0.09123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