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中小学教材如何“减负”
2012年06月13日 来源:四川日报 新修订的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今年秋季实施
□本报记者 江芸涵
2012年秋季,新修订的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将开始执行。届时,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中小学生将陆续使用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版教材。
6月11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发展中心举办的“全国教研部门负责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专题研修”活动在成都锦江区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认为,新课标的核心价值取向是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为何修订?
满足群众对教育多样化期待
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12月底,新课标正式出台,并将于今秋开始执行,这意味着,课程标准将迎来一次“变脸”。
田慧生介绍,2007年教育部对29个省、市、自治区,49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改调研,涉及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11.7万人。被调查者反映,课改后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教学要求、评价要求不具体;相关学科、学段之间的衔接配合有待加强。“新课标的修订是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
哪些变化?
九章算术传统戏剧进课本
田慧生说,新课标的“变”,是基于与时俱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落实德育为先,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入课程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强化了对能力的培养。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物理课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以加强动手能力。
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比如,化学增添了“婴儿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内容,物理加入了宇宙探索等内容。
如何减负?
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
新课标对“减负”有明确要求。田慧生介绍,在课程容量上,大部分学科进一步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难度大又不宜删除的内容,采取了“选学”方式进行处理;有些学科降低了知识点学习要求,从“认知”和“理解”改为“了解”,防止人为“拔高”的教学要求。
之前许多家长反映,很多低中年级小学生每天识字写字作业负担太重。对此,田慧生说:“修订后的语文课标对小学不同年级写字量和识字量做了适当调整。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总量保持不变,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字会写。”
对于低、中年级,新课标倡导“多认少写”。识字量由原先要求的1600-1800个降低为1600个,写字量由800-1000个降低为800个。高年级则相应增加了写字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