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 动 着 的 思 想 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2 21:0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结合课例谈小学英语教学理念及实践操作      
                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施延霞 2009.8.7
一、教师的职业思想
1. 点燃激情
  朋友常常提醒我:“不要总把职业写在脸上,给生活多一点激情的阳光,超越平庸,你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是呀!教师要发展,得有点激情,这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境界。做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并非意味着刻意地追求伟大,但伟大的教师总是充满着激情。斯霞如此、李吉林如此、窦桂梅更是激情满怀……这些名师都用她们的激情去装点灿烂美丽人生,去点燃孩子们的激情人生。

  做有激情的老师,可以从“小工作”的狭隘中走入“大事业”的广博,可以从“小生活”的院落中走向“大人生”的旷野;做有激情的教师,可以深入教师这一伟大的职业,去领略它的宽厚、丰润、深远的境界。

  把激情融入备课,你会把备课当作一种创造,从而调动大脑中所有的知识储备,查阅资料设计出最精彩的教学方案。这些凝聚着汗水和智慧的备课笔记,恰如精心制作的工艺品,闪烁着你快乐的光芒。

把激情带到课堂,你会把课堂当成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运用不同的音质、身姿去赢得孩子的注意,用惊喜去鼓励孩子参与、碰撞孩子的思维、深入孩子的心灵。这种洋溢生命激情的课堂,才能激发孩子的激情,点燃心灵的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于是,不知不觉中,教师自己也得到了成长。

    把激情渗进批改作业,你会把孩子的作业当作一个个期待诱导的活泼精灵,从而一本本的精雕细刻,一页页的倾注关爱,眼睛在游弋中品味智慧的芬芳,手指在滑动中挥洒心灵的爱香。这样,你的激情批改换来的是孩子更为激情、认真、主动的作业态度。

    把激情投入每天的工作,寂寞与枯燥、无聊与呆板将与你无缘;尘封和守旧、埋怨和懈怠将离你而去。你会热情地在知识海洋中寻觅,在课堂上耕耘,在爱的传递中感悟职业的魅力。细数往事,你会发现工作充盈着创新的灵性,丰富多彩、充实可爱。

  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对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只要激情在,生命中将永远缀满阳光。点燃教师的激情,就是点燃孩子的情绪,照亮孩子的心灵;点燃教育的激情,就是把外在的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悄然改变。

老师们,让我们一起点燃教师生命的激情,去勾勒一幅五彩的工作图画,去绘制一幅缤纷的生活美景,去拥抱自己绚丽多姿的人生吧!

2. 师如水
教师的职业曾被说成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在大千世界中,金木水火土,教师的职业与哪一种物质更接近?我想,教师的职业如果能做到水的份儿上,那该是一种上乘境界吧。

以生为本——水往低处流。敬畏孩子的生命,顺应孩子的生长,引领孩子的成长。这是教师的天职。
乐于奉献——水融万物而不争。茶水、汤水、墨水、药水……水居次席,淡泊名利。这是教师的本质。
心诚业诚——水质透明。不掩盖污垢,纯净磊落,健康靓丽。这是教师的追寻。
精诚团结——水遇寒而为冰,遇热而为汽。灵活、创新是时代需求,不过分强调自己,才能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这是教师的处世之本。
坚韧达观——水随遇而安。逆境中自信,困难前坚强,安贫守道。这是教师的工作态度。
公平公正——水忌倾斜。教育公平从一线教师做起……
水博大精深,滴水穿石,海纳百川……都能给教师以职业的启迪。

二、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敬爱的老师们,你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着初中、高中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因为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六年级的教学过程,你会发现:在这里,为了无休无止地然而却又完全徒劳地把那些“尾巴学生提上来”,教师花费了许多时间。刚刚开始讲解新教材,就发现一部分学生无力掌握它,与其说是考虑怎样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倒不如说是首先得考虑如何克服一部分学生跟不上的状况(有时候,这个“一部分”相当多,不得不几乎是给全班学生进行补课)。这就侵占了教师的许多时间──包括上班的时间和下班后的时间。
亲爱的同事,请你们记住:所有初高中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都取决于你们,因为你们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一任老师。

三、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上好课呢?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上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上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2.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上课时,教师对教材之要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材,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3.实施弹性化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过程要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21:09:55 | 只看该作者

四、小学英语教学常用的组织教学的方法

(一)“热身”的形式
在每一节英语课的课前,教师会准备一小环节的“热身”运动让学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也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一些铺垫。课前的“热身”形式有多种多样,而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来设计“热身”的形式。

1.歌曲投入式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歌曲投入式是教师进行课前“热身”最常用的方法。学生活泼好动,歌曲既动听也容易吸引学生。因此,通过歌曲的“热身” 最容易进入学习氛围。而在不同的年级段所选择的歌曲也有所针对性。低、中年级的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来进行选材。在唱歌时可以配上动作来帮助记忆,这样歌词也容易牢记,而在课文中困难的句子或单词也能迎刃而解。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采取更广泛的歌曲类型。而词汇方面也可以更丰富,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做切入点,效果会更佳。

2.游戏式
游戏是在一定规则支配下设置的一种语言环境,在这环境中,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通过游戏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学在乐中,则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同时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会学。因此,在课前“热身”组织一两个游戏会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因为这只是课前“热身”阶段,所以游戏的内容不应过于复杂,复杂会让学生感到困难,而影响到新课的学习。游戏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应过多。在创设游戏时也应该注意到此游戏能够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

3.疯狂式
疯狂式是通过一种“Crazy English 的口语方式使学生集中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及其学习欲望的方式。主要是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对学习充满兴趣。借鉴李阳疯狂英语的一些做法,让学生大声、激昂地朗读一些句子,一些短诗或绕口令和CHANT等,可以达到锻炼口语的目的。因此在选材上可考虑选一些简单的名句;可以选择课文中的重点句或难句;选择简短而且容易理解的小诗;选择容易上口及简短绕的口令;简短而节奏感强的CHANT

4.交际式
学习语言最重要也最直观的一点就是懂得运用语言,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交际中。而在“热身”中运用交际式不但使学生更容易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而且通过情景的交流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非言语交际手段
教师在课堂中的非言语教学行为可以营造学习气氛和调节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而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非言语交际形式可以提供学生语言使用所需要的情景和各种非言语手段,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索。教师是知识与学习者之间的中介,是学习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非言语行为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降低他们的学习焦虑,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感。

1. 教师的身势语言
小学阶段儿童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长辈和老师身势上的亲近行为能够对他们形成极大的鼓励。如果老师离开象征权利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者老师拍拍学生的脑袋或肩膀,就能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他们的焦虑。

2. 教师的手势语言
小学阶段学生的词汇量还相当少,听力理解较弱,如果老师讲解时没有一定的手势帮助,就会对学生理解形成障碍。手势语言完全能够克服两种语言之间的障碍。手势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手势是无声的语言。提问学生时,用手势可以给学生的回答予以暗示、提醒或点拨,对启发学生回答似懂非懂的问题特别有效。教师通过手势行为给学生以暗中点拨,让学生不觉难堪、扫面子,可以使学生减轻压抑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为了避免课堂语言过多的重复,在课堂举例时,教师可自行设定一种手势作为信号。手势语使用频繁的英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一般都较多,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3. 教师的目光语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可以表示肯定、否定、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亲切中有严肃、容忍中有警告等无数的情绪和态度变化(胡春洞,1990)。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里流露出热情;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应辅以关切、激励的表情,使学生体会到温暖和力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都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轻松愉快、自然明朗的情感,其鼓励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这一切都说明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学习氛围对课堂教学的成功很有影响。

五、小学阶段常用的部分教学方法
(一)故事教学法
孩子天生对听故事、讲故事乐此不疲。英语故事同样是学生们喜欢的学习材料,也是老师平时苦于寻找的教学补充材料。通过讲故事,表演故事等形式在一定条件下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1.用故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爱学,乐学。学生的兴趣在哪呢?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是忠实的“故事迷”。无论是经典的“The Little Red Riding Hood”(小红帽)还是流行的 Tom and Jerry”(猫和老鼠),学生们都如数家珍。为了读懂故事,他们会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学,读懂了就有了满足感,并有兴趣进一步提高理解故事的能力。

2.用故事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人们容易误解“学”与“用”的关系,认为只有先学会了然后才会运用。事实上,在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中,学与用是综合在一起的,“学”就是“用”,“用”也是“学”,难以分清彼此。而故事教学使学生进入某种角色,感到不是在学英语,而是在用英语与别人交际,让学生扮演故事人物角色,在表演中理解意思,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样故事教学就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用故事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根据故事教学的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声音、图片、动作的媒介下,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全面感知、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这样故事教学就能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提高。
3#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21:10:19 | 只看该作者
4. 故事教学法案例分析与点评The lion and the mouse

[教师简介]单静,女,工作于浙江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她曾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全国第二届教学技能展评一等奖,市教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师基本功展评一等奖,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等。她坚信:“爱心可以编织成教育人生最美丽的故事。”

[教学内容]He’s big and strong. He’s the king of the jungle. ‘Oh, I’m the king of the jungle. But I’m not happy. I have no friends. Who can be my friends?’
One day he meets a little mouse. The mouse is small and active. ‘I’m hungry.’ He wants to eat the mouse. ‘You’re my food, little mouse.’ The mouse is afraid.
The lion runs after the mouse. But the lion falls into the net. ‘Help! Help!’ The lion is afraid. The mouse is brave. ‘I have sharp teeth. I can help you.’ The lion is not afraid.
‘Thank you, little mouse. You’re brave and friendly. Can you be my friends?’
‘Of course. Let’s be good friends.’

[教学过程简介]‘The lion and the mouse’,采用了故事教学。课堂伊始,通过简单的Free talk熟悉学生,接着又以PEP四上第三单元中的歌曲《Friends》引出friends一词。开始设置悬念:I have a friend. It’s big and strong. Can you guess?这一问题的抛出,犹如一颗小石子,激起阵阵涟漪,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表现欲。随后老师又用声音来进一步暗示学生,开始呈现故事中的两个主角the lion and the mouse。整堂课下来,单老师一直以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为主线而展开,贯穿整个故事,衔接自然、紧凑。以The lion —not happy—happy—afraid—happy;  The mouse —afraid—brave—happy,使孩子们一直处于故事情节中,最终以一个善良的结尾,进行情感教学: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单老师的故事语言和体态语非常丰富,把 lion and mouse的性格刻画得鲜明生动,使情节多变而跌宕起伏。
[具体步骤及点评]
    Step 1.Warming up
[分析与点评]上课一开始,单老师在同学们FRIENDS的歌声中,请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朋友,描述一下他的特征(strong, tall …),然后,单老师以I have a friend. He is strange. He’s big and strong.这几句话将同学们的思绪引到了狮子这个主人公身上。
T: I’m very happy to see you. I want to know how do you feel?
S: I’m happy.
T: How about you?
S: I’m happy, too.
T: Let’s be more happy to sing a song. OK? ‘Friends are big.’
T: We’re very happy. How are they in the song? Why are they happy?(They have friends.)Can you tell me your friends?
S: Zhang Wen is my good friend.
T: What does he like to do?
S: He likes to run and play football.
T: What’s he like? Is he tall or short?

   Step 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分析与点评]单老师在让同学读这个故事之前设计了两个问题:How does the lion feel? Can you guess who can be the lion’s friend? 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一天狮子不小心掉进了陷阱里,无法逃脱,感到害怕之际,一只老鼠出现了,它用尖尖的牙齿将捆住狮子的绳子咬断。故事没有给出结尾,让同学想象。经过学生们自主阅读之后,给出了答案。这里,单老师通过让同学自己给出故事结尾,将想象留给了学生。在这个设计结尾的环节中,学生们都一致认为狮子会和救它的老鼠成为朋友。最后单老师给出总结‘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片段1分析与点评]
    一些open-questions激活了学生的语言思维。Who? Where? What to say? What’s it like? How does it feel? Why?
    屏示一头雄狮耷拉着脑袋,旁白‘I’m a lion. I’m big and strong. I live in the jungle. I’m the king of the jungle. But I’m not happy. 狮子虽然被称为丛林之王可是他依然很不开心,这段对话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强大、威猛的lion怎么会不开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连串问题既将同学们的思绪带入课堂。
T: I have a friend. But what is it? Let’s guess. It’s a strange friend. It is big and strong. It likes to eat meat.
S: Is it a lion? /Is your friend a tiger?
T: Let’s have a look who is my friend.(板书)the lion
T: Where does the lion live?
S: He lives in the jungle.
T: He is the king of the jungle.(板书)king
T: Let’s listen what does it say to us.
The lion in CAI: I’m a lion. I’m big and strong. I’m the king of the jungle. But I’m not happy.
T: What’s the lion like?
S: The lion is big. / He’s strong. / …
T: What are its teeth like? How does it feel? (板书)not happy
   Why is he not happy? Who can guess?
S: He’s hungry/ thirsty.

[片段2分析与点评]
    通过 Who can be the lion’s friend?问题的设计,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同时要求学生表达时做到感情准确。把对文本的感受、对语言的理解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得语言生动、有吸引力。
T: Do you want to know who can be the lion’s friend in my story? Look at the story and tell me. Which animal does the lion meet in the jungle? Read Part2 and Part 3 freely.
T: (板书)the mouse
  What is the mouse like?(板书)active
T: Who’s active in our class?
S: …is active in our class. He can play basketball. /… /…
T: But how does the lion feel the mouse? Why does he feel hungry?
S: He wants to eat the mouse.
T: (板书)hungry
   So what does the lion say to the little mouse?
S1: You’re my food. I want to eat you.(笑咪咪的)
T: You’re not hungry. You’re happy. You’re smiling.
S2: You’re my food. I want to eat you.(恶狠狠的)
T: Oh, I’m afraid. How does the mouse feel?
S: The mouse feels afraid.
T: So the mouse is afraid. (板书)afraid What does the mouse do?
S: It runs away.
T: What does the lion do? Look at Part 3.
S: The lion runs after the mouse.

[片段3分析与点评]
    组织教学的手段。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时,听不见老师要求停止的指令,这时单老师就唱起了Friends这首歌,同学纷纷被歌声吸引,也就停止了练习,还有些同学甚至跟着老师唱了起来。这个细节足以看出单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T: Look at the pictures here. Where is the lion? Can you find the answer?
S: The lion is in the net.
T: Who can spell the net? (板书)net. He falls into the net. Look, the chalk is falling into the pencil-box. (说)fall into
T: So how does the lion feel now? Does he feel hungry?
S: He feels afraid.
T: So what does the lion say?
S: Help! Help!
T: Who can help the lion?( The mouse) What does the mouse say?
S: I have sharp teeth. I can help you.
T: So how does the mouse feel?(brave) Are you brave?(Yes/No.) Sometimes you’re brave. Sometimes I’m brave. But sometimes not.
T: Does the lion feel afraid later?(No.)
T & Ss: Read in roles.

[片段4分析与点评]
    童话故事的含义,深入而不肤浅。
T: Oh, I know you can read. I have questions to ask you. The mouse helps the lion. Can they be friends? Why do you say they can be friends?
S: The mouse helps the lion.
T: But the lion feels hungry now. Can they be friends?
S: No.
T: Why? Maybe they can be friends. Maybe they can not. Discuss in groups.
Ss: Act out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T: Do you know my ending for the story? I’ll show you. Take out from the envelope. Stick it on the paper. Read and tell me, can they be friends at last?
Ss: Read in roles

[片段5分析与点评]
    单静老师以‘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结束了整堂课,给人以无限的回味,也给了这堂课以长久的生命力。单老师设计这种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进行教学的方法,发人深思。课堂的设计简单明了,主题突出;并且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让同学们体会到友谊的珍贵,以及患难见真情的道理。单老师对故事教育意义的把握,使新课程的情感目标要求得到充分体现。患难见真情,如何找朋友,怎样找到真正的朋友,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家里是宝贝,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不快乐,很郁闷呢?可想而知拥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是多么的重要。要想交朋友,首先就要像小老鼠一样先学会帮助别人!
T: Listen to the whole story.
Ss: Act it out.
T: It has not name. What’s the name of the story?(贴Friends)
T: Retell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blackboard design.
T: Show a proverb.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Step3. Homework
(1) Read the story (2)Try to make the other stories of the lion and the mouse.
[总评]文本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高境界,它是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故事教学中,读故事(了解人物、词汇、语言、项目)—学故事(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明白讲了什么)—讲故事(通过对话,表达真实的情感)—演故事(加上表情、动作)—通过故事明白道理(患难见真情)—写故事(写故事的名字和结尾),层层递进,脉络清晰。
4#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21:10:45 | 只看该作者
(二)英语歌曲法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经常运用英语歌曲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课前让孩子们唱歌来活跃气氛,课中唱首歌放松紧张的心情。不仅形式多样、趣味盎然,而且可操作性强,教学辅助作用突出。有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叫田湘军。

英语歌曲法案例分析与点评

[教师简介]田湘军,原湖南某小学,现广东顺德一中英语教师。曾获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一等奖;第七届全国教育软件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中特设的唯一特等奖获得者。
[教学内容]Sailing
I am sailing. I am sailing,
home again across the sea.
I am sailing stormy waters,
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I am flying. I am flying,
like a bird across the sky.
I am flying passing high clouds.
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We are sailing. We are sailing,
home again across the sea.
We are sailing stormy waters.
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教学过程简述]教学设计丰富而充实,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在教唱歌曲Sailing时,由听歌选歌名,到听歌填单词、听歌排列句子顺序,再到自编整首新歌,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在引导学生理解句子顺序时,通过反复地听、说、演、唱,从一种句型自然拓展到相关句型,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他的教学设计活而有序,收放自如,使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成就感。
   
    一开始,田老师不断的让学生听他唱歌,学他唱歌,有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让学生这么做,目的是为了让上课气氛好一点儿,并不是歌有多大用处。可是田老师不是,他一直重复的歌最后成了他教学的内容,甚至在他的课堂上,把英语语法都渗透在了歌中。
   
    接着,田老师通过简笔画,把歌曲的内容用直观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先是在黑板上画出boat, clouds, birds等新单词,然后就象讲故事一样,把这些内容都串连起来。等所有的单词都出现后,他让学生拿出练习纸,分三段让学生听歌曲填入所缺单词,相机讲解了现在进行时。他的教学内容有着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从I am . . . 到She’s/ He’s. . . 再到 Is he/she. . . ?让学生看图猜一猜,用What is he/she doing ? What are they doing? 让学生逐步的学会现在进行时的表达。当一系列图片过后,老师又回到开始的部分,复习生词和句型,并且做了个扩展运用,让学生来自编歌词,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
[具体步骤及点评]
1.Warming up Free talk导入
T: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me? Ask me.
S1: What sport do you like?
T: I like sailing.

2. Presentation
T: 边画边讲边教生词:sailing boat, stormy sea / waters, flying bird, high clouds
[分析与点评]
没有使用电脑课件,而是充分利用简笔画、实物、肢体语言、声音模仿等来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高科技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东西”,教师不但要因材施教,还要有的“放矢”,让教学回归“自然”。

3. Practice
(1) Activity1 What is the song about?
(2)Activity 2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学生在课前发下去的纸上填写。一段歌词一段歌词呈现,校对答案。)
(3)Activity 3 Listen and put the sentences in order(听歌曲将歌词排序,校对时教师唱,显示歌唱素质。)
[分析与点评]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将“说、逗、唱、演、玩、乐”融入了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语言环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恰到好处。有时候教师是歌手,将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教学在美妙的旋律中进行;有时候教师是小品和相声演员,体态语言的使用,声情并茂,使枯燥无味的语言学习形象生动化。

4.有意义的操练
(1)Say and act
S1: I am playing computer games/washing clothes/ cooking…
T: Don’t stop. What is he/ she doing?
S2: She’s / He’s …
(2) Look and guess看图回答What … doing?
[分析与点评]
表演幽默风趣,学生进行多种尝试(You have tried a lot.) 课堂活跃而富有节奏感,气氛感召力强,教师的激情对学生的学习感染力非常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课堂十分活跃。

5. Production
(1)学习有关进行时的知识,读板书的词、词组和句型I am…巩固歌曲。
(2)自创歌曲(以小组为单位)I am walking in the gym. I am happy to see you here.
(3)Check: T: Which group can compose their own song? Let’s enjoy it.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21:11:13 | 只看该作者
(三)大语境教学法
【教师简介】施延霞,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教务主任。江苏省小学英语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名师名校联动工程特聘专家,江苏省教育厅“送教专家团”成员,江苏省教坛明星,淮安市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养对象,淮安市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淮安市首批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淮安市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

总评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始终以一个互相关联的大语境(送圣诞礼物)为主线索,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运动、说唱、表演等方式,设计教学活动,串起了整节课。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理解和操练语句。并且,在发展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能恰当地渗透情感教育。
[课的魅力之处]从课的一开始就用欢快的歌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圣诞老人的感受中引出学习和操练cold, tired, hungry, thirsty,在给小朋友大卫以及课堂上的学生送圣诞礼物中,运用What’s the matter?  I’m…  Here’s…for…Thank you.目的是让学生感知语境,了解语境,在各种感觉的体验中,学会有感情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学会关心地询问别人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是本课的点睛之笔。

[具体教学内容]1.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 BC部分)
B. Look, read and learn  单词:tired   ill  hot  cold  hungry  thirsty
C. Work in pairs              Picture 1:  What’s the matter? I’m hungry.
Picture 2:  Here’s a cake for you. Thank you.
Picture 3-8: ……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Before the class)
T: Before our class, let’s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I have two questions for you. Q1: What’s the name of this song?  Q2:What’s this song about?
CAI:    Play the flash of Jingle Bells
【分析与点评】本节课正值圣诞前夕。因此开课前,课件出示歌曲《铃儿响叮当》,让师生共同感受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欢乐气氛。同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片段1
T: 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this song? It’s a nice song. Its name is “Jingle Bells”. What’s this song about? It’s about Christmas Day. Look. Who is coming?
Ss: Father Christmas!
T: It’s Christmas Eve. How nice! It’s snowing now. And it’s very cold.(with action)
T: cold c-o-l-d cold(showing word card)
S: Read and spell one by one.(one group)
T: Look at the screen. Who is cold?
S: Father Christmas is cold.
T: Are you cold?
S: Yes, I am.
T: Are you hot?
S: No, I’m not.
分析与点评】从歌曲引出圣诞节再引出圣诞老人在大雪纷飞的平安夜送节日礼物,在圣诞老人的感受中引出cold一词,环环相扣,自然流畅。词汇hot放在句型Are you…?中呈现,以旧句型引出新句型,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生词,并非机械操练。在下面的环节中有多处类似的操练词汇的方法。

片段2
T: Is Father Christmas hot? No, he’s cold. Let’s do some sports with him. OK?
Ss: OK.
T: Ready? Follow me, please.(T and Ss act and chant)
  Stand up, stand up.
Jump five times, jump five times.
Come over here, come over here.
Line up, line up.
Stop, stop.
Push, push.
Father Christmas in CAI: Falling down on the ground with music.
T: Oh, dear. What’s the matter? What’s the matter?怎么了?Do you know?
Ss: No.
T: Ask him, please.(show the sentence card)
S1: What’s the matter?
S2: What’s the matter?
S3: …
Ss: Ask together.
Father Christmas in CAI: I’m tired.(showing the sentence card: I’m …)
【分析与点评】这一小段动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圣诞老人和大家都觉得冷,所以就一起做运动,但又不是单纯的做运动,而是巧妙地设计圣诞老人运动时突然摔倒,既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地引出What’s the matter?这一问句。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加深学生的印象, 又渗透情感教育,启发学生去关心别人。

片段3
T: Look at the screen. Is he OK? What’s the matter now?
(CAI: Two bubbles are above Father Christmas’ head with a glass of water in one and a cake in another one.)
T: Look! He’s thinking about a cake and a glass of water. Please guess, what’s the matter?
Perhaps he’s hungry and thirsty.
(with actions, try to let the Ss say the two words)
T: Hungry  hun—gry  hungry   He’s hungry.
Thirsty  thirsty  thirsty  He’s thirsty.
分析与点评】圣诞老人因疲劳坐下休息一会后,情况怎样了呢?通过画面展示圣诞老人现在的所思所想,让学生猜一猜圣诞老人可能怎么了?在语境中引出hungry和thirsty这两个单词,再一次启发学生去关心圣诞老人。

片段4
T: Father Christmas has many presents for you. But the first one is for David. Why? Let’s have a look.
CAI: Father Christmas is on the way to David’s home, sitting on the sled. He comes to David’s home. David is staying in his bed.
Father Christmas in CAI: What’s the matter?
David:           I’m ill.
T: Oh, boys and girls. David is ill.(with action)  Read after me, ill i-l-l ill
Ss: Read and spell one by one.(one group)
T: I’m sorry. David is ill. Let’s go on.
【分析与点评】为什么圣诞老人的第一个礼物要送给David?这个问题在这里得到了答复。通过圣诞老人去给生病的David送礼物,在学习生词ill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关心病人,既体现知识目标的达成,又体现情感目标的渗透。教学英语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目标。累了、饿了、生病了,怎么办?我们不是将情感目标贴标签,而是将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有机结合。通过生词、句型自然渗透,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片段5
CAI: Father Christmas: Here’s a VCD for you.
David:         Thank you. May I watch it now?
Father Christmas: Sure.
T: Boys and girls, what’s David’s present? (A VCD.) Yes, do you want to watch it now? (Yes.)
Let’s watch it together.
Ss: Watch and repeat.(p.70 Part B, p71 Picture 1 and Picture 2)
【分析与点评】在有情节的大语境中,将本节课的生词和句型以看David的礼物——VCD的形式出现,在不中断语境的情况下,呈现了与课本相同的内容,过渡到看书读书环节,非常巧妙!

Step 3 Consolidation and Production
片段1
T: This time Father Christmas has many presents for you. They’re in the red bag. Look! S1, come here. Have a look. Which one do you like?
S1: A bird,(tiger, dog).(随机取)
T: Oh, look carefully.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is bird (tiger, dog)?
S1: It’s cold.
T: Let’s help the bird. But how?
S1: Here’s a jacket(… )for you.
T: Let’s act it out.
T&S1-2-3: Act it out.(Give a model as below)
T: Now I’m this bird.(Putting on the head puppet)
A: Hello, boys and girls. Today is Christmas Eve. But I’m not happy.
(Take care of me!关心我啊!)
     B: What’s the matter?
     A: I’m cold.(Help me!帮帮我啊!)
     B: Here’s a jacket for you. (可挖掘幽默的因素。如,让学生脱下自己的夹克衫给冻得直发抖的小鸟……)
A: Good way! Any other way? Good boy/girl! Anyone else?
【分析与点评】拓展部分依据动物的特点设定它们可能会出现的感觉。小鸟觉得冷,大象觉得热,老虎觉得饿,熊猫觉得累,小狗觉得渴,兔子生病了。这样可以提示学生选用表示感觉的形容词。这个环节表面上是圣诞老人送动物头饰这些礼物给同学们,实际上这是一个“观察+表达”的表演,让学生了解动物们的感觉如何,并根据它们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帮助目的是让学生在学着运用英语表达感觉的同时,学着去关爱动物,使课堂得到了升华。

[特别环节的处理]
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小错误表现宽容,有时则忽略不管,但对原则上的问题必须加以引导。如最后一个环节中,The tiger feels tired . 教师要求学生想办法帮助小鸟。学生回答:“The tiger can eat the bird.” 教师就问其他学生:“Is it a good way?”经过其他学生的建议后,再分别问老虎和小鸟:“Are you OK now?得到他们的肯定回答后才结束这部分的内容。

Step 4 Summary & Homework
T: Boys and girls, Father Christmas is so kind. And you’re so kind, too. I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Let’s say “Merry Christmas!” to everyone.
T: Homework for you:
1. Copy the new words: tired, ill, hot, cold, hungry, thirsty
2. Copy the sentences: What’s the matter? I’m…
3. Make a Christmas card for your father/mother/teacher/friends ...
【分析与点评】布置学生课后制作圣诞卡,在渗透西方节日文化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了教师的人文素养。

六、结语:做一名行动着的思想者
1.不断学习。
甘当学习型的教师,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学习、再学习,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从不放松学习。为了掌握教学规律,要学习儿童心理学、英语教学法等;为了唱好英语歌曲,做好表演动作,经常对着镜子练。这样,才可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张驰有度。

2.提高综合素质。
小学教师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生动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等,。
小学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多才多艺,能唱会跳,以利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一口流利的英语,一手漂亮的英语书法,能歌善舞会画”,是教师追求的“时尚”。

3.求异思维。
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又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切都因人、因时、因地而定。作为老师,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要处处求新求异,每一节课都能新意迭出,让学生始终有新的体验和感受,始终对英语充满着兴趣和向往。

4.爱生真情。
教育事业是充满了情感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善良的心、美丽的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伤害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是教学工作的原则。对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要采用“100次失利101次鼓励”的赏识教育,用激励的话语和温情的目光点燃学生成功之火花,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现,勤于在生活中实践,直至善于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21:11:44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21:12:16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21:13:27 | 只看该作者
论文写作导引
——江苏省2009“教海领航 兴化”活动
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施延霞
一、情况概述
最近,应江苏教育杂志的邀请,我参加了2009年“教海领航兴化”活动,有幸阅读了部分小学英语论文。认真拜读之后,我感到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这次我阅读的4篇论文,总体水平较高,并具有鲜明的特色:

第一,体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反映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如:培养激发兴趣问题;小学中学衔接问题等。教师能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现状展开研究。其中既有对热点问题的探讨,也有对课改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涉及面较广。

第二,鲜明的实践性是4篇论文最突出的特色。我们知道,和教育理论家相比,小学教师的优势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进行科学研究,千万不能空谈理论。大多数论文取材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真实反映了当前的课改现状,成为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料。如: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口语能力的研究等。

第三,论文在形式上有所突破。许多论文抛弃了以往僵化的“八股模式”,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创新;文风生动活泼,体现了教师一定的文化功底。如:引经据典;对仗式的小标题等

二、具体论文导引——五看
中国传统戏剧美学规范“风头、熊腰、豹尾”的要旨(即开头漂亮如凤头,中间内容厚实如熊腰,结尾利索有力如豹尾)。这同样适用于写论文。
  
  (一)看论文的选题是否以小见大
  所谓选题,就是要确定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要写些什么,要阐述什么思想观点。古人说,“意在笔先”,也就是说,只有确定好了主题。才好动笔。因此,确定论文主题是撰写论文的第一要务。
选题要避免贪大求全。论文选题要小,观点要集中,以小见大,就容易做到厚积而薄发。题目小的对立面就是大而空,贪大求全。如《浅谈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这个题目的外延都很大、很全,尽管有的在“谈”前冠以“浅”字,选题贪大求全,是小学英语老师不能胜任的。再如《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观点集中,容易谈得深入、透彻。
  
   (二)看论文的题目是否恰当
“文章要好,题目要巧”。好题目有三点是共识的:第一,贴切、醒目、生动,不能太平淡;第二,题目要小一些、短一些、简洁-些;第三,要有个性。总的来说,文章的题目要令人耳目一新。如,同样谈激发兴趣的两篇论文,第一篇题为:《让English兴趣盎然》,第二篇题为:《如何把一条金鱼变成鲸那么大——创设妙趣横生的课堂》,很明显第二篇题目起得好。好在哪里?一是,“金鱼—鲸”的比较,醒目、生动,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二是副标题对主标题的解释,点明了题目的隐藏含义。即,将平时的每一节英语课——小小的“金鱼”做大,变成一条条大大的“鲸”(包括外语教育、人文教育、创新精神、识记热情、美誉灵感等)
另外,论文的小标题要精炼,有文采。如:“母语润泽英语,闪现智慧光芒;融合美育灵感,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运动细胞,提高识记热情”等都是很好的小标题。
  
    (三)看论文的观点是否有吸引力
  一篇优秀的教学论文,它的观点应该语言精练,紧扣中心,并且能准确地概括自己所写的内容。《如何把一条金鱼变成鲸那么大——创设妙趣横生的课堂》一文生动形象,表现力强。它共谈了5个观点。在英语学习中融入爱国之心;比较英语和汉语的教学,促进产生“正迁移”;在英语学习中体现学科交融;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多媒体网络的运用。
  
   (四)看论文是否有自己的感受
一篇教学论文真正能打动读者、启迪读者的,是论文作者对教学领域中某些方面、某些问题具有深邃而独到的见解和缜密精辟的分析。因此,教学论文要反映对教育或教学现象的一些真实认识和感受。如:“点燃爱国之心,融合人文教育。”一段中讲道:“充分发挥学校英语特色教学——每日一句的作用。It’s exciting!奥运成功举办。短短一个句子将中国人的喜悦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礼貌用语口诀歌中讲道:“客人来了快请坐,Sit down,please!Sit down,please!客人来了请喝茶,Have Some tea,Have Some tea,please!”; “母语润泽英语,闪现智慧光芒。”一段中讲道:“语文和英语均为语言教学,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找出两者间的相通之处,可以实现知识间的“正迁移”,收到事半功倍的果。” 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一段中讲了“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计算”; “激活运动细胞,提高识记热情。”一段中讲了“做动作,说英语”等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五)看论文的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
许多教师的论文存在论述欠完整,层次不清,思路混乱,缺乏逻辑性的现象。使一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必须做好以下两个工作:一是拟好一个三级提纲。如文章标题,下面分一、二、三,文章的最大论点;再下面又分(一)、(二)、(三),从属论点;下面又分1、2、3,以此类推。二是安排好层次,划分好段落。

三、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本次 “教海领航 ”活动的不少论文还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一)理论性不足。大多数作者关注的还只是教学层面的具体问题,对于英语课程的本体缺乏认识。有些论文前面泛泛谈几条原则、理念,有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之嫌;有些论文对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存在偏差;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教师的理论功底还比较薄弱,而这正是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最主要的障碍。

(二)平行论据存在有详有略的现象。论文的选题范围太大,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选好研究的角度。一般来说,研究的切口可以小一点,但一定要深入下去,有自己的思考和独到的看法,最忌泛泛而谈,面面俱到。如:“让英语插上信息的翅膀”这部分比其他几个平行部分的内容明显单薄,需要补充。

(三)论文的行文格式不够规范,语言不够精炼准确。如:没有摘要、关键词,部分小标题与其他风格不一致,“让英语插上信息的翅膀”能否改成:借助媒体功能,放飞信息翅膀”

总的来说,这次的参评论文真实地反映了教师在课改进程中取得的成绩,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我想借此机会对同行们提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第一,多读一些书,多学一些理论。据我所知,许多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一直缺乏认识。或者以为学习理论是教育专家的任务,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或者以为教育理论枯燥、抽象,难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再加上教学工作繁忙,学习时间难以保证,致使许多教师的理论素养欠缺。因此,教师一定要祛除浮躁的心理,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系统地学习一些理论。我相信,只要大家坚持学习,持之以恒,一定会受益无穷。第二,多积累,多反思,做一个有心人。教师应该养成勤写教学随笔、教学札记的习惯,为教学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还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尝试、探索,认真总结和反思,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总之,教学研究的天地十分宽广,教师一定要“志存高远”,努力提升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争取成为新一代研究型的小学教师。
2009-4-12写于江苏淮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22:45 , Processed in 0.1410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