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参与新基础共同体研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组织的研讨活动(每次活动每门学科行政、组长、教师3~5人参加),并力求做到:带着问题去(体现研究前移);现场积极发言(体现主动参与);回来后将其资源与他人共享(体现价值放大)。
△ 积极开展校本教学研究。部分课题以论文或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课堂教学实录作为课题研究结题成果,加强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实践性,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科目组 | 参与组织
| 研究主题
| 主要内容
| 已立项的市区级课题
|
语文
| 1、小学语文教研组
2、中学语文教研组
3、单云德“生命体验读与写”项目工作站
4、王冬华小学语文开放式创新教学项目工作站
5、徐梅英中文广泛阅读项目工作站
| 课型研究
读书活动
| 1、“美读感悟型”课型的研究
2、自读指导课型
3、读写迁移课型
4、师生阅读系列活动
| 1、“新基础教育”理念下创设生活语文教学模式(陈惠红)
2、以生活随笔为载体,促进初中低年级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钱文萍)
3、开展“中文广泛阅读”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徐梅英)
4、初中开展“体验式读与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单云德)
5、开展小学语文开放式创新教学的实践研究(王冬华)
6、“体验式作文”言语中介开发的研究(单云德)
|
数学
| 1、小学数学教研组
2、中学数学教研组
3、陈算荣动态、生成的数学题型和课型研究项目工作站
| 结构教学 课型与题型研究 | “以点带面、点面兼顾”,实施“一节课为点、一单元为面”的点面结合
| 1、初中数学中运用结构教学的实践研究(陈算荣)
动态生成的题型与课型研究(陈算荣)
2、初中几何图案教学中渗透生活数学的实践研究(汤军)
3、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王艳玲)
|
英语
| 1、小学英语教研组
2、中学英语教研组
3、杨兰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课课型研究项目工作站
4、邓茜英语教学效能研究项目工作站
| 课型
研究
| 阅读课型研究:积累各年级的阅读教学录像、教案、课件等资料
| 话题式趣味串词教学与句段读写结合的可行性研究(蒋爱华)
|
术科
| 1、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人文自然教研组
2、周立民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项目工作站
| 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 在术科教学与社团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学术科以人文自然组为龙头进行研究;小学术科以管乐特色为龙头进行研究)
| 初中政治教学开发、整合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沈艳芳)
|
学生工作与班主任队伍建设
| 1、学生成长工作委员会
2、一到九年级组
3、江同飞“‘普通’班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项目工作站
4、陆燕琴“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体验教育中健康成长”项目工作站
| 年级组特色项目的建立和有效运作 | 一年级:书香年级
二年级:合作,让我快乐成长
三年级:关爱与责任教育
四年级:花儿笑了,好习惯伴我成长
五年级: 感动在“新基础”
六年级:走进春天
七年级:志愿者活动
八年级:社会公益活动
九年级:毕业教育
| 初中阶段家庭亲子关系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李艳秋)
小学家长会问题的现状分析与研究(孙慧丽)
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体验教育的实践研究(吴芸)
初中“普通”班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江同飞)
|